幼儿肥胖的干预效果(幼儿肥胖的干预方法有哪些)

文章目录:

体力活动营养干预是儿童超重肥胖的最佳干预手段

来源:【科学网】

近日,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陈亚军教授团队研究提示传统的体力活动联合营养干预仍然是儿童超重肥胖的最佳干预手段。相关研究发表于BMC Medicine。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生梁景宏为该论文第一作者,陈亚军教授为独立通讯作者。

慢性病及肥胖流行已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全国最新调查数据显示,中国超过50%的成年人和近20%的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2020年,国务院六部委联合发布《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世卫组织号召各国采取有力措施控制肥胖率上升,尤其是以儿童肥胖防控为抓手和关注点。

要实现肥胖的精准防控,需要解决一系列基础研究和干预技术问题。当前,对于儿童超重肥胖的干预主要集中在体力活动、营养、综合生活方式干预等;并且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干预实施路径除传统的面对面(Face to face)干预,还可以采用移动健康(e-Health)模式。但目前尚未有充分的循证证据表明何种干预方法和实施路径为儿童超重肥胖的最佳干预手段。

在该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运用贝叶斯网状分析的手段系统分析了118篇相关研究,共71,064名儿童的实验数据,总结出当前儿童超重肥胖的最佳干预手段。他们从4项指标对超重肥胖的干预结局[身体质量指数(BMI)、身体质量指数-Z指数(BMI Z-score)、腰围、体质百分比]进行评估,结果显示:传统的“面对面”的体力活动联合营养干预仍然是儿童超重肥胖最有效的干预手段。而基于e-Health的体力活动联合营养干预的效果也具有显著改善效应。鉴于e-Health本身具有可避免时空限制、实时监测、实施成本低等优点,未来在肥胖的群体干预中的应用前景仍然值得期待。

该研究首次揭示,与新型的e-Health手段相比,传统的体力活动联合营养干预的优势,为临床医生、科研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在各种儿童超重肥胖干预措施中的选择提供了核心循证策略。慢性病和肥胖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识别儿童超重肥胖的理想干预手段对于肥胖精准防控和全民健康均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相关论文信息:https://bmcmedicine.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916-022-02462-6

本文来自【科学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儿童肥胖如何减?这几个方法健康减肥不反弹

儿童正处于生长和发育阶段,不能通过节食的的方式来减肥,以免影响骨骼的发育。另外减肥也不能急于求成,可以通过有氧运动以及调整饮食的方式来帮助瘦身。

儿童肥胖如何来减肥?

1、运动减肥

爬楼梯:爬楼梯不仅消耗更多的能量,同时也克服自身的重力,经过研究发现上下楼梯比游泳消耗的能量高于三倍以上。每次爬楼梯运动30分钟,每天1~2次,要先从小量的运动开始,然后慢慢的增加运动量,每分钟爬50个台阶,爬10分钟左右再休息5分钟。

快步走运动:快步走强度并不大,能调动全身的生理功能,特别适合于肥胖儿童,但是必须要持续一个小时以上,才能帮助消耗体内多余的脂肪,提高基础代谢率。快步走运动的时候要让孩子抬头挺胸,让手臂正常的摆动,不能有意识的加大摆动的幅度,这样可能会因为失去平衡而摔倒,要选择平坦的场地,让孩子穿上厚底高帮的鞋子,以免脚部扭伤或者擦伤。

骑行:骑行减肥特别适合于学龄前的儿童,但是骑行的速度要快而且持续时间长,保持均匀的速度,每小时超过20千米,持续60分钟左右,但是必须要有家人的陪同并且选择空旷的场地。

跑步:跑步是非常简单而且有效的有氧运动,不会受到时间和地点的控制,能迅速燃烧体内的脂肪,提高身体素质,但是不能空腹跑步,以免出现低血糖,跑步前可以喝一杯热牛奶。

2、调整好饮食结构

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也可以采取少量多餐的原则,两餐之间必须相隔6个小时,晚餐要安排在傍晚6:00~7:00左右,睡觉前三个小时不能吃任何的食物。不能饥一顿和饱一顿,吃饭时细嚼慢咽,避免暴饮暴食,晚餐的时间不能少于20分钟,不仅有利于消化,同时也能给人们一定的饱腹感,减少了对其他食物的摄入,尽量以清蒸或者水煮的方式来烹饪食物,不能红烧或者油炸,多吃蔬菜和水果,炒菜的时候要少放盐和油。零食应该以低热能为主,推荐选择干果水果或者乳制品等。

温馨提示

每天必须要测量一次体重,这样能够提高他们的信心以及毅力,不能以讽刺的口吻,以免造成心理上的问题。多吃蔬菜和水果,主食应该增加五谷杂粮,做菜的时候少放油。

儿童肥胖,体重干预的阻力往往在家长

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肥胖门诊,小邑听到了一个坏消息,刚满10岁的他体检报告上写满了“老年病”:重度脂肪肝、肝功能不全、高尿酸血症、高胰岛素血症……

10岁儿童为何多种疾病缠身?医生告诉记者,小邑疾病的源头是肥胖。在门诊上,有不少孩子已从超重变成肥胖,再因肥胖而得了各种疾病。究其根源,和家长的养育理念有很大关系。

不少临床专家都有一个共同感受:如今,家长们发现孩子健康问题的能力变强了,一观察到“蛛丝马迹”,二话不说就带着孩子跑医院;但拿到诊断报告,离开诊室,医嘱就抛在脑后了,生活一如既往。毕竟,持续“掉线”的父母,是无法让孩子实现健康“逆袭”的。

小小年纪就肝功能受损?都是肥胖惹的祸!

拿着自己的体检报告单,小邑一脸无措。身高才156.5厘米的他体重已达到75千克,与之伴随的便是一系列疾病,小小年纪肝功能受损了。

作为主诊医生,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曲伸直言,像小邑这么严重的情况在临床上并不多见,但一个不可回避的现象是,近年来,小胖墩越来越多。在上海十院内分泌科的减重特色门诊上,小患儿占比不低。

肥胖已成为儿童较常见的健康问题。去年,3岁“小网红”佩琪因夸张的体重受到网民关注。当时佩琪的体重已达35千克,而同龄女孩的标准体重仅为15千克。对于女儿的肥胖,佩琪的父母视若无睹,继续让孩子吃烤肉、烤串、烤肠等“垃圾食品”,甚至还兴奋地宣布:“马上突破“100”大关!”

曲伸直言,儿童肥胖的发生部分是由于遗传因素所致,但更多的还是源于不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此外,如今不少孩子都由老人隔代抚养,而秉承“小孩子还是肉嘟嘟的好”的错误理念,在过度喂养下,“三高”也早早写在不少青少年的病历本上。

中国营养学会2017年公布的《中国儿童肥胖报告》显示,与正常体重儿童相比,超重儿童发生高血压、高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的风险分别为3.3倍、2.6倍、3.2倍。

更糟糕的是,在儿童时期没有解决的“肥胖”问题,到了成年依旧无法回避。研究表明,与体重持续正常的人群相比,儿童期至成年期持续肥胖的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为4.3倍,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高达9.5倍。因此,控制儿童体重在正常范围,必须防患于未然。

别让医生开出的健康处方停留在“说说而已”

其实,从临床观察看,不少肥胖儿童本身也有不小的自卑感。比如,他们在学校中会被起绰号,因饭量大时常被同学嘲笑。渐渐地,不少小胖墩与同学的关系也渐渐疏远,甚至将自己封闭起来。

可一提到让孩子减肥,不少家长似乎并不情愿,有人直言: “孩子正在长身体的阶段,学习也辛苦,多吃点才有体力。”

“干预孩子体重的阻力,有时候正来自家长。如果家长不能意识到生活习惯存在的问题,无法主动作出改变,那么医生也无能为力。”上海市儿童医院健康管理部主任田园曾碰到一对父子,走进诊室的两人仿佛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体型壮硕、胸部发育,脖子、腋下皮肤黝黑,这是典型因肥胖引起的黑棘皮。检查提示,孩子已经达到肥胖的标准,所幸尚在早期,可通过及时干预恢复健康。但孩子父亲不以为然: “我也挺胖的,不也挺健康!”

“此类家长不少见,要让家长真正意识到孩子的健康问题是件大事,并从意识落实到行动,持之以恒地改变。”田园说,家长作为孩子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是医生与患儿之间的“中间变量”。当医生将医学知识传递给家长后,家长如何融入自己的思考并结合自家孩子的实际情况,从而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孩子一起管理自己的健康,并教会孩子学会自我管理,是项极大的工程。

她有些无奈,如果家长这一“中间变量”只起到将孩子带进诊室的作用,那么医生开出的健康处方也就仅仅是“说说而已”。

科学喂养对整个家庭都有益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沪上很多医院通过开展线上课程、线下沙龙的形式,持续向家长输出一些科学喂养的理念。

在曲伸团队的努力下,经过3个月的医学体重管理,小邑的体重下降了近12千克,同时长高了2.5厘米,肥胖引起的相关代谢性疾病也得到了有效改善。在临床医师、营养师、健康管理师的三重帮助下,小邑的家庭也慢慢改变了固有的生活模式,一家人的生活都变得健康起来。

正如曲伸所言,科学喂养对于整个家庭都是有益的。在他的门诊上,同样不乏家长和孩子一起减肥、减重成功的励志案例。

“儿童很少有能力选择并贯彻有益于自己健康的生活方式,儿童行为的原则常常是从快乐和满足自己出发,需要家长在行为管理上来辅助,设定一定的规则。爱孩子不是放任孩子偏食挑食,爱孩子也并非看着孩子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而听之任之。”田园建议,除了关注孩子的体重,在发现超重时及时干预,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年龄变化选择合适的体检项目, “孩子小时候关注身高体重,大一些要看常规血指标,到了青少年则可以开始监测血糖、血压等。”她提醒,尤其是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家族史的孩子,更要定期监测孩子身体状况,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记者 李晨琰)

来源: 文汇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