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的病理生理(肥胖病理生理分型)

文章目录:

浙大学者研究揭示肥胖将增加癌症风险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杭州4月28日电(记者朱涵)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福俤教授与转化医学研究院闵军霞教授团队研究发现,肥胖将增加18种恶性肿瘤的患病风险。该研究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抗癌联盟会刊《国际癌症杂志》上。

体质指数(BMI)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体质指数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所得出的数字,体质指数大于25视为超重,体质指数超过30即属于肥胖。

研究人员以体质指数超重、肥胖为测量指标,历时三年对4000万人的大数据进行大规模荟萃分析后发现,体质指数的升高将显著增加18种恶性肿瘤患病风险,其中子宫内膜癌与食管腺癌对体重增加最为敏感,体质指数每增加5个单位,这两种癌症的发生风险分别增加48%与45%。

分析还显示,肥胖和部分癌症之间的关系存在性别差异,比如高体质指数女性更易罹患脑癌和肾癌。

据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疾病负担项目统计,目前全球范围内有22亿人受超重或肥胖问题困扰,其中超过1亿儿童和6亿成人为肥胖。

“为了达到预防癌症及其他慢性病的目的,应贯彻预防为主的理念,积极开展控制肥胖的健康促进措施,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如改善饮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等,通过减轻肥胖而降低相关癌症的发病风险。”王福俤说。他还表示,目前肥胖与癌症之间的生理及病理机制还不清楚,这将是医学与生命科学的下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肥胖其实是阳虚

来源:【三门峡日报-中国三门峡网】

现如今肥胖、体重超标的人越来越多,不但不美观,而且增加心肺等脏器负担,容易并发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代谢紊乱性疾病,所以需要进行干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减肥。

很多人胖了之后,都说我身上的肉肉太多了,其实多余的重量大多并不是肌肉,而是大粒的脂肪和脂肪组织间的水分,中医称之为痰饮水湿的多余病理产物。这些痰饮水湿大量堆积在腹部、肩背部、臀部,填塞在脏腑之间、组织间隙,影响到了这些组织器官的功能,使人容易倦怠乏力,器官功能下降,代谢功能受影响,继而诱发其他疾病。

肥胖是因为痰湿饮邪在体内的过度留存,导致人体代谢机能下降所致。代谢机能下降的起初因素可能是心情不好、压力过大,致使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或者运动量过少,导致气机雍阻,人体气化功能下降,导致水液停聚而成痰湿饮邪,造成肥胖。也有些人是采用了不恰当的减肥方法,如过度节食、使用泻药等方法,使脾胃受到伤害。脾胃是后天之本,有重要的运化机能,脾胃虚弱,越发影响水液代谢,当时可能体重下来,之后未行正确调摄,以致形成病态,体重复又反弹,甚至变本加厉。

痰湿饮邪的阴阳属性属阴,甚至是寒饮,我们可以理解为潮湿的地方总是没有阳光,所以阴寒湿冷。有些肥胖的育龄妇女长期不能怀孕,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一个湿冷的子宫是难以孕育出健康生命的。中医有句话“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就是说通过补阳,人的心、脾、肾三脏尤其是肾的阳气旺盛,阳脉之海督脉通畅,就可以温化寒饮,使痰湿饮邪自动消解,体重自然可以健康地降下来,变得轻盈自在。

适当节食、调畅情志和正确运动是正确减肥的日常基本措施。不可使用燃脂、泻下等竭泽而渔的方法。温通阳气是治疗干预的根本。胖人要注意进食温性食物,如羊肉、胡椒等,忌冷饮、甜品、寒凉食物,如牛肉、螃蟹等。中药调补要辨证施治,督灸和任脉灸有很好的温通阳气的作用,对减肥有明确的疗效。

(三门峡市武强中医院院长 李武强)

本文来自【三门峡日报-中国三门峡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健康科普 | 关于“肥胖”那些事儿

什么是超重和肥胖?肥胖是指体内脂肪,尤其是甘油三脂积聚过多而导致的一种状态。一般用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的平方)判断。它不是指单纯的体重增加,而是体内脂肪组织积蓄过剩的状态。通常由于食物摄入大于消耗或机体代谢的改变而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造成体重过度增长并引起人体病理、生理改变。肥胖是百病的温床,与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脑血管病、胆道疾病、乳腺癌等)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超重是一种体重偏高的状态,指18岁以上成年人BMI在24kg/m2至28kg/m2之间。BMI计算方法为体重(kg)除以身高的平方(m²),它可以作为一个简单的衡量体重情况的指标。超重并不等同于肥胖,但它已经表示了体重在正常范围之上,这可能会增加许多健康风险,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

肥胖症的诊断标准

1.体重指数(BMI)

是测定肥胖的最常用指标,BMI(kg/m 2 )=体重(kg)/身高(m2 )。依据现行《成年人体重判定》(WS/T 428-2013)行业标准:

2.根据腰臀比(腰臀比=腰围/臀围)来判断中心型肥胖

腰围是反映中心性肥胖的常用指标,基于我国成年人群特点和健康风险评估,正常腰围定义为90cm(男性)和>85cm(女性)即可诊断为中心性肥胖。

3.评价体内脂肪分布的指标

体脂率,又称体脂百分数,是体内脂肪总量(包含了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所占人体重量的百分比。同等重量下,脂肪的体积大约是肌肉的1.4倍,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体重并不算重,但是体型上一点都不苗条。可以说,体脂率,才是判断胖瘦标准的硬指标。正常男性成人脂肪组织重量占体重的10%~20%,女性占20%~30%。目前将成年人体脂比超过25%(男性)或者30%(女性)定义为体脂过多,随年龄增长,体脂所占比例相应增加。

目前医院营养门诊有专业的体脂秤进行人体成分分析。

肥胖和超重人群的生活指导

湖南省直中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的医生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生活方式:

饮食调控:

食物多样,以全谷物等低升糖碳水化合物为主,提倡广泛食用多种食物多吃蔬菜及水果类;

控制食物量和进食速度,细嚼慢咽;

适当补充矿物质和维生素;

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油控制在25g/天,盐控制在5g/天。

运动调控:提倡运动方式:慢跑、游泳、瑜伽、五禽戏等,运动强度:每周2-3次,每次1-2个小时。

定期监测体检:检测体重、血脂、血糖、血压等情况。

注意:肥胖或/和合并相关代谢并发症者,经饮食控制和恰当运动后无改善,可以考虑微创减重手术治疗。(通讯员 吴丹 何宇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