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一女子鼻子突然变大?医生一眼看出不对劲!这种病千万不能拖
女子陪八旬母亲看病,
结果医生看了一眼说,
你可能有脑瘤,最好去验个血。
结果一查,
还真有一个1公分的脑垂体瘤!
这可不是电视剧里的夸张情节,
而是发生在上海医院里的真实故事!
“林医生太厉害了,竟然看了一眼,
就怀疑我可能得了脑瘤。”
今年2月5月,
市民沈女士来到瑞金医院嘉定院区,
向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林琳
送上锦旗并道谢。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半年前沈女士陪母亲到内分泌科复查糖尿病,就在林琳给母亲开完药方后,林琳医生忽然问沈女士,最近有没有感觉容貌有变化,比如鼻子、手指变大?还有没有出现打呼噜的情况?
而沈女士坦言,近一年来,身体确实发生了变化。
沈女士:“我老公说我呼噜声像开火车,鼻子好像也变大了,四肢也变大了。我想,是不是因为胖了,四肢浮肿,甚至想过要不要去医美,把鼻子缩小点。”
林医生:“你去挂个号,我给你验个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可能有肢端肥大症。”
沈女士:“不会吧,我每年体检,血常规都很好,怎么可能有问题呢?”
虽然沈女士很纳闷,但还是按照医生的要求去检查了。最后,验血单让她大为震惊——正常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是48到209,而沈女士的值高达340!为进一步诊断,医生让沈女士做了垂体增强核磁共振,结果显示沈女士的脑部竟然有一个直径达到1厘米的脑垂体瘤。
示意图 非本文人物
“不痛不痒,
怎么会突然得了脑垂体瘤,
医生又是怎么一眼看出来的呢?”
林医生告诉记者,沈女士鼻翼增厚、面部皮肤粗燥,经询问患者还发现有手变大的情况,初步怀疑有可能是肢端肥大症。
网络图 非本文人物
“所谓肢端肥大症是体内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导致,最主要病因是垂体生长激素瘤。像鼻翼增厚肥大、嘴厚舌大、手脚变大、眉弓外突、下颌前突、齿疏和咬合错位等,都可能是垂体瘤所导致的肢端肥大症,要通过验血查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以及核磁共振,进一步明确。而通常,体检中的血常规并不包括这一项。”林琳解释道,这些器官变化较为缓慢,通常患者及家属都很难发现这些细微的变化。
病情加重后对比会更明显
图片来源网络️
除面容以外,过度分泌的生长激素,同样也会导致呼吸道粘膜增厚,这也是沈女士睡觉打鼾、休息不好容易乏困的原因。
通过进一步行垂体功能相关检查后,其生长激素瘤诊断明确,沈女士在医院内完成了神经内镜下经鼻鞍区肿瘤切除术。术后,沈女士生长激素值均将至正常数值。
医生指出
↓↓↓
垂体瘤起病隐匿,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临床上大多数患者是出现了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才来就医,而此时可能垂体瘤已经长大,压迫到视神经。
“部分脑垂体瘤患者还存在呼吸功能障碍,如果患者突然出现打鼾、憋气、嗜睡以及面部、四肢的变化,一定要尽快就医。垂体瘤一旦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糖尿病、心脏病和消化道肿瘤。”林医生提醒。
最后小坊也想提醒大家
↓↓↓
最了解自己的人一定是自己
要做自己的第一责任人
当面容或身体有明显变化时
一定要及时就医
切莫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记者:印沁沁
来源: 新闻坊
鼻子越来越塌,鼻孔越来越大?5个行为是“元凶”,你是否也有?
常言道“一白遮三丑,一胖毁所有”,这句话大家估计都听过,也都能理解,但是还有一种丑也是毁所有的,估计知道的就不多了,那就是鼻子丑。如果鼻子塌鼻孔大,五官就会显得非常没有立体感,看起来人会比较丑。
小时候新生的婴儿如果鼻子塌一点的话,很多老一辈的人都会让把鼻子提起来一点,长大以后才好看。足见鼻子的挺立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随着年岁的增长,你有没有发现,有的人原本挺立的鼻子变塌了,鼻孔也越来越大,不再那么好看了,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鼻子越来越塌,鼻孔越来越大?5个行为是“元凶”,你是否也有?
挖鼻孔
鼻子隔那么一段时间就会有一点鼻屎,很多人就会用手去挖,感觉特别舒服,但是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习惯,不管有没有鼻屎都喜欢用手去扣,这在别人看起来很不文雅,而且对鼻子伤害很大,可能会造成鼻息肉,还可能使鼻孔变大。
趴着睡觉
很多人喜欢趴着睡觉,尤其是小时候睡午觉基本就是在课桌上趴着睡,趴着睡觉这种姿势会容易压着鼻子,时间一长就会导致鼻子变塌了。
使劲醒鼻涕
有的人感冒了或者是鼻炎患了,就会使劲的捏鼻子,醒鼻涕,感觉这样才能把鼻涕彻底的醒出来,而有的人平时没感冒没鼻炎也会大力醒鼻涕,长期这样做就会导致鼻头越来越大,鼻子就会越来越丑。
垫鼻子
很多人总是嫌自己不够挺,就会选择去垫个鼻子,垫完之后又不注意保养,结果就很容易导致垫的鼻子变形,甚至塌陷下去,也有的是去不正规的整容机构直接手术失败,反而适得其反了。
捏鼻子
很多人觉得自己鼻子不够挺,认为捏捏提提就会变得很挺,经常捏鼻子不会让鼻子变挺,还会对鼻子造成伤害,鼻梁骨是软骨组织,鼻腔黏膜娇嫩、血管丰富,常捏会损伤黏膜和血管,降低鼻腔防御功能,容易被细菌、病毒侵犯。如果捏鼻手法不正确是会让鼻子变塌的,正确的做法是两手的食指捏住鼻梁两侧 向上拉。
以上这5个习惯你都有吗?如果有就改正过来吧!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肥胖挥之不去,问题可能出在嗅觉上
当你路过街角的面包店时,可能会被店铺门前飘荡着的甜味所吸引。人类会依此做出购买决定,这不仅会发生在你身上,一些面包店也会利用这一点——他们会让店里充盈着烘焙的香味,从而使得销售额大幅飙升。
近期一项发表于《PLOS生物学》的研究指出,人们是否会在路过一家面包店时停下来购买甜点,可能会受到之前吃过的食物的影响。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者们发现,人们会因先前吃过这些食物,而对它们气味的敏感度降低。例如,如果你在路过这家店之前吃过同事给的烘焙零食,那么你就不太可能会光顾那家散发着甜味的面包店了。
该研究发现,在实验中,刚吃过肉桂面包或披萨的参与者不太可能感知到与食物相关的气味,但对其他气味的感知不会受到影响。这一发现也得到了大脑扫描结果的证实。扫描结果显示,参与者大脑中处理气味部分的神经活动模式以类似的方式发生了改变。这些发现说明,食物的气味能调控我们是否会吃某样东西,而我们吃的东西也会反过来调节我们的嗅觉。
食物摄入和嗅觉系统间反馈或有进化意义美国西北大学费恩伯格医学院神经病学、精神病学和行为科学助理教授、论文的通讯作者Thorsten Kahnt说,食物摄入和嗅觉系统之间的反馈可能有着有利的进化意义。“试想一下我们的祖先在森林中漫游寻找食物,他们发现并吃掉浆果,随后就会对浆果的气味不再那么敏感。”Kahnt说,“但也许他们对蘑菇的气味仍然很敏感,所以理论上这有利于食物和营养摄入的多样性。”
Kahnt说,虽然我们无法看到当时的狩猎—采集者在日常决策中表现出的适应表现,但了解我们的鼻子和我们用鼻子能发现的东西之间的联系,仍然非常重要。举例来说,假如鼻子无法正常工作,那么这个反馈回路就会被扰乱,从而导致饮食紊乱和肥胖等问题。这种联系甚至可能与睡眠中断有关,这是Kahnt实验室正在研究的另一个与嗅觉系统相关联的问题。
通过脑成像、行为测试和无创脑刺激,Kahnt的实验室研究嗅觉如何引导学习和食欲行为,特别是它与肥胖、成瘾性和痴呆等精神疾病的关联。在过去的研究中,该团队发现睡眠不足会使参与者的大脑对气味的反应发生变化。他们接下来想知道食物摄入是否会,如是的话如何改变我们感知食物气味的能力。
不同状态下人类对气味敏感程度也有不同根据该研究第一作者Laura Shanahan的说法,关于人类对气味感知如何因不同因素而变化的研究很少。“有一些关于气味愉悦度的研究。”Shanahan说道,“但我们的研究重点是,在不同状态下,人类对这些气味的敏感程度。”
为了进行这项研究,该团队开发了一项新方法,即向参与者提供一种混合了食物和非食物气味的混合气味(例如披萨和松木或肉桂面包和雪松的混合气味)。从纯食物气味到非食物气味,他们使得每种混合气体中食物和非食物气味的比例各不相同,并让参与者来闻这些混合气体,并回答哪一种气味占主导地位,是食物气味还是非食物气味。
参与者需要在MRI扫描仪内分2次闻这些气体,首先是在饥饿情况下进行第一部分实验,随后在他们吃了混合气味中相匹配的食物后,再进行第二部分实验。“在MRI扫描仪中,进行实验的第一部分的同时,我正在另一个房间准备食物。”Shanahan说,“我们希望所有的食物都是新鲜的,因为我们希望参与者尽可能多吃,直到他们吃饱为止。”
随后,研究团队对两部分实验进行了比较,分别计算了混合气体中需要多少食物气味,参与者才认为食物气味占主导。他们发现,当参与者饥饿时,他们更容易将食物气味视为主导气味。例如,在饥饿条件下,肉桂面包气味占比仅需50%,但在饱餐后,肉桂面包气味的占比需要提升到80%,才会被认为是主导气味。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