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非典型症状
数据表明,我国有将近三分之二的糖尿病患者未被诊断,因此很多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控制,因此早期发现糖尿病尤为重要。众所周知,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多食、多饮、多尿和体重减轻),然而,糖尿病并非全是这幅“模样”。
据统计,有近一半的糖友症状不典型,许多患者以并发症相关症状为突出表现,尤其在老年患者中。
那么,糖尿病早期有哪些易被忽略的“蛛丝马迹”?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非典型症状”呢?
存在这17种情况,需警惕糖尿病
1.餐前低血糖
在2型糖尿病早期,因为患者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当餐后血糖升至高峰时,胰岛素分泌尚未达到峰值,等到血糖回落时,胰岛素分泌才达高峰,从而导致下一餐前低血糖,患者往往在餐前有明显的饥饿感,出现“餐前低血糖”。
2.乏力、消瘦
糖尿病人由于自身胰岛素缺乏和/或胰岛素抵抗,致使葡萄糖不能被机体充分利用,由于产能不足,导致身体疲乏无力。
另一方面,由于机体蛋白质分解加速,患者体重往往有明显下降。
3.脖颈、胳肢窝发黑
在某些重度肥胖者的颈部、腋窝、大腿根等处常常会发现皮肤黢黑,怎么洗也去不掉,临床谓之“黑棘皮症”,提示患者有严重的“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黑棘皮症”也是2型糖尿病的一个早期表现。
4.生过“巨大儿”的女性
女性在怀孕期间如果血糖偏高,胎儿在这种高糖环境下生长发育特别快,出生时体重往往在8斤以上,被称为“巨大儿”。
因此,凡是有巨大儿分娩史的女性,均属于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应定期检查血糖。
5.视物模糊
长期高血糖可引起晶状体增加水分含量,引起光反射变化,导致一过性地看东西模糊、视力下降等。
6.胃肠道不适
糖尿病性植物神经病变常可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患者常表现为腹胀、摄食量少或顽固性便秘,也有少数患者表现为慢性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这类患者腹泻并不是因为感染,抗生素治疗往往无效。
7.排尿困难及尿潴留
高血糖可损害支配膀胱的植物神经,影响膀胱的收缩及排空,患者表现为小便困难、尿潴留及“张力性尿失禁”。
当男性出现上述症状时,不仅要想到前列腺肥大,还要注意排除糖尿病。
8.异常出汗
糖尿病引起植物神经病变时,可导致患者汗液分泌异常,即便天气不热(尤其是吃饭时)也常常大汗淋漓,特点是上半身出汗多,下半身出汗少或不出汗。
9.直立性低血压
糖尿病性植物神经病变可造成血管收缩功能异常,当患者久坐、久卧后突然站立时,由于血管不能反射性收缩,导致血压下降而引起一过性脑缺血,出现头晕、眼花甚至晕厥。
(省中医院提供)
来源: 海南日报
八岁男孩脖子有块黑洗不掉 一查竟是糖尿病先兆
杭州男孩小刚,虽然才8岁,但体重已经突破84斤。因为体重过重,还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为了陪小刚减肥,妈妈痛下决心辞去收入可观的稳定工作,开始在家全职带娃。
奶奶太宠,天天做炸鸡红烧肉
8岁男孩体重飙到80多斤
走进浙江一儿童医院的诊间,妈妈大倒苦水:“我也想做一个经济独立的女人,可孩子再交给爷爷奶奶养,真要不行了!我实在没办法!”
这是一个典型的4-2-1家庭。爷爷奶奶很宠爱大孙子,小刚喜欢吃荤菜,奶奶就每天做炸鸡、红烧肉、酥鱼等,他每次能消灭一整盘,吃饭也香。周末去姥姥家,也是大鱼大肉伺候,愣是把可爱的小刚养到了80多斤。
而且奶奶总在放学路上偷偷给小刚买汽水。奶奶说:“我知道这样不好,可孩子总嚷嚷想要,我想就喝一点总没事的,儿子小时候也是这样过来的。”
妈妈多次劝阻,都没能打消老一辈“大胖小子就是福”的观念,看着儿子日渐发福的身材,妈妈实在坐不住了……
脖子有块黑东西怎么都洗不掉
一查竟是糖尿病前兆
真正让妈妈下定决心辞职的,是无意中发现儿子的脖子有点黑,当时还责怪他洗澡时没好好洗。
小刚委屈地辩解:“搓了很多次,就是洗不掉,还被班上的同学嘲笑,叫我‘胖泥猴’!”妈妈亲自上阵使劲搓洗,发现好像不是污垢,确实洗不掉。
经过详细检查,小刚的颈部、双侧腋下的皮肤都呈黑色,医生诊断小刚患上了黑棘皮症,一查血糖,糖耐量异常,准糖尿病!
儿童期肥胖者,颈部、腋窝、肘部常有皮肤颜色加深现象,好像总也洗不干净似的,还可能有棘皮样突起,这些都是体内胰岛素抵抗的体表标志,也可能是糖尿病的前兆。
医生也提醒大家,较胖的孩子如果出现脖子、腋下等部位皮肤发黑、粗糙的情况,家长要高度重视,不要硬搓,赶紧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切勿使用民间偏方。
无独有偶,近日,哈尔滨一医院内分泌科来了一位特殊的小患者壮壮(化名),原来壮壮奶奶发现她白白胖胖的小孙子忽然脖子、胳肢窝、大腿根变黑,怎么洗也洗不干净,并且近半年越来越黑。奶奶领着壮壮去皮肤科看病,在皮肤科做了化验以后,发现孩子的血糖竟然还有升高,这可吓坏了奶奶,赶紧领着壮壮来到了医院。经过医生详细的问诊,查体及做相关检查后,10岁的壮壮被确诊为黑棘皮病、胰岛素抵抗和糖耐量减低。
据医生介绍,“黑棘皮病”主要表现为患处皮肤呈现黑色,增厚、粗糙,可呈疣状,皮损多见于颈部、腋部、乳晕、腹股沟、肛周及面部等处。多见于不良的饮食习惯引起的肥胖人群,也是胰岛素抵抗或2型糖尿病的特有皮肤表现。
近年来随着“小胖子”越来越多,儿童或青少年患“黑棘皮病”的比例也越来越多,由于大部分人对于此种皮肤病变并没有科学的认识,觉得孩子胖胖的非常可爱,能吃能喝身体壮,皮肤黑洗洗就好了,不幸的是这些“小胖子”中有一部分人在来医院看病时就已经患上了糖尿病。
青少年糖尿病患病率逐年攀升
最突出特征就是肥胖
医生指出,孩子过度肥胖会带来诸多影响。
“近年来,青少年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逐年攀升,我们把患有糖尿病的儿童称为“糖娃娃”。目前平均每100人中就有一个糖娃娃,他们最突出的特征是肥胖。”
据医生介绍,肥胖症患儿患糖尿病的概率为非超重人群的3倍,同时易并发脂肪代谢紊乱;如果长期肥胖,日后易并发高血压、冠心病,消化道疾病如胆囊炎、胆结石等。
同时,体重过重,也会使下肢负荷增加,易出现下肢关节痛;睡眠时打呼噜,严重的伴有睡眠呼吸暂停;此外,还有免疫功能低下、发育问题、骨龄提前等诸多问题……
减肥处方:调整饮食,健康减脂
针对小刚的情况,医生开出了三张处方:
饮食处方:饮食要荤素搭配得当,限制洋快餐及饮料这样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多吃高蛋白和高纤维素的食品,并且控制饮食总热量。
运动处方:每天要有半小时以上的运动,比如跳绳、打球、游泳等。
药物处方:给孩子开了中药调理治疗,配合儿童诊疗中心外治工作室的减肥贴,进行贴敷。医生再三和家长强调:如果饮食运动不注意,肥胖不控制,内分泌功能紊乱进一步加重,孩子胰岛功能进一步损害,那有可能要常年打胰岛素针才能控制。
小刚妈妈辞了工作之后,认真督促小刚配合医生的饮食处方和运动处方,并坚持中药调理。
两个月后复查,尿糖指标转为阴性,血糖降到正常范围,体重也减了2kg,初见成效。医生鼓励小刚和妈妈,要坚持下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说起谁患了糖尿病,你想到的可能都是些老年人。但现在,你可能会说还有“那谁家的孩子”。
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最新调查发现,近年糖尿病患病率快速上升且呈年轻化、甚至低龄化趋势,目前我国“小糖人”的发病率达十万分之六,且年发病率增长超过14%。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病。
主要分为两种类型:
1、一种是Ⅰ型糖尿病,即由于体内胰岛素绝对缺乏而引起的疾病,这种类型的糖尿病在青少年中比较常见;
2、另外一种是Ⅱ型糖尿病,它是由于相对胰岛素缺乏以及胰岛素抵抗引起的,这一类型在中老年人群中比较常见。
但无论在西方国家还是中国,随着儿童及青少年肥胖病的增多,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尤其Ⅱ型糖尿病迅速增多。我们所说的糖尿病呈现“年轻化”趋势也主要是针对这种类型的糖尿病而言。
提醒大家注意的是,糖尿病本身不是一种单纯的疾病,而是一种综合征,危险之处在于它会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
研究表明,糖尿病发病10年后,有30%~40%的患者至少会发生一种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得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大约是一般人群的两倍。
另外,糖尿病肾病已经日益成为引起尿毒症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还会对眼底、视网膜组织产生损害,轻者出现视力模糊或眼底出血、渗血等迹象,严重的会导致失明。
那么,哪些年轻人容易患上糖尿病呢?
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即父母或兄弟姐妹有糖尿病;超重和肥胖的人;吃得多而不愿意运动的人;出生时体重小于5斤;有异常妊娠史的妇女,如曾分娩过巨大胎儿。其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得糖尿病的年轻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肥胖引起的。
该如何预防儿童肥胖、胰岛素抵抗、黑棘皮病或糖尿病呢?
首先,提倡平衡膳食,避免过多热量摄入,少食高糖、高脂肪的食品,多食富含纤维素的天然食品,如谷类、水果和蔬菜。
其次,要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吃饭细嚼慢咽,有助于减轻儿童消化系统的负担,使得人体能够更加充分地消化和吸收来自于食物中有益的营养素。并且,在缓慢的咀嚼过程中可以明显增加饱腹感,减少食物的摄入总量。
再有,督促孩子进行体育锻炼,可以根据孩子的喜好来选择体育锻炼的种类,游泳、跑步、快走等均可,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孩子身体强壮、免疫力强,还可以预防肥胖和糖尿病。关于糖尿病,这些你必须知道!
半岛都市报综合整理 素材来源自:新快报、人民日报
为什么大腿根是黑色的?想要变白,这几个方法不靠谱
对「白」的追求,似乎是每个姑娘的目标,不仅脸蛋要白皙、细嫩,身体的皮肤也不能有丝毫“落后”。
只是,有个部位的皮肤,尽管没有晒过太阳、也认真好好搓洗、护理了,也依旧是那么的“黑”——大腿根部。
为什么大腿根部的颜色那么黑?有人说是嘿嘿嘿多了,是真的吗?且看大姨辟谣~
大腿根黑,说明你年轻啊
任何「xx部位颜色深,就是经验丰富」的说法,其实都是没有丝毫依据的,xx部位包括但不限于乳头、私处、大腿根部。
为什么这些部位就是会黑一些呢,原因大抵上是相同的:
1、从黑素细胞的分布来说
这些部位的黑素细胞多,自然比身体其他地方会黑一些。
2、从激素变化来说
当我们进入青春期后,在性激素分泌刺激下,乳头、私处、大腿根等部位的皮肤颜色会逐渐加深(孕期时还会再次变深)。
等我们到了更年期,雌激素分泌减少,这些部位的黑素细胞会慢慢分解,又会重新变成浅色。
所以,不要嫌弃大腿根黑啊,「黑」在某种意义上,这说明你正年轻呀~
而与其他部位不同,大腿根黑还与以下因素有关:
3、角质层增厚
由于大腿根部在人体行走、跑动、跳跃时都会与内裤摩擦,因此为保护肌肤不受损,角质层就会自动增厚。自然,大腿根的皮肤就变得粗糙,颜色也加深了。
如果你硬要根据这点说,性生活摩擦过程中会让大腿根部变黑。那大姨我就想问两句了
“哪个体位,会让你摩擦到大腿根?”“即便你能摩到大腿根,你是有多大的自信,将你的时长跟走路的时长对比啊。”Ps:这里要特别提一句,摩擦不会导致私处因角质层增厚而变黑,因为私处的皮肤与大腿根不同,角化层度低,不容易堆积角质层。
除此外,大腿根部的一些瘙痒性皮肤病,如湿疹、股藓等,也会因为患者日常的抓挠,导致色素沉着。
综上,「大腿根颜色深,就是经验丰富」的说法,根本没有道理。
所以,姑娘们没必要因为身体的正常改变而感到自卑、羞耻。至于那些依旧暗搓搓猥琐做出此类暗示的人,要么病得不清,要么就是想耍流氓。
大腿根黑,虽然是正常的,但不少姑娘总觉得还是白点好看,于是尝试了各种方式,只是效果可能都……
想要变白,这些方法都不靠谱!
大姨总结了下大家采用的变白方法:
偏方系:醋、小苏打、柠檬
完全是瞎扯,不仅白不了,还会刺激皮肤、影响健康。
美容院系:嫩红素
其实就是染色。在大腿根处涂上嫩红素,然后用仪器辅助将其导入表皮内,以此染色。
由于表皮细胞会新陈代谢,染色效果只能维持3~4星期,所以需要时不时补色。但长期使用,有可能引起皮肤过敏,瘙痒和疼痛。
清洁系:美白皂、美白香波、美白沐浴露
然并卵啊,这就是清洁剂啊,主要成分和效果还是清洁,而且只在表面稍作逗留,马上就会被冲洗干净,根本达不到美白效果。
另外,还有些所谓的清洗液添加有酸性成分,清洗后会让皮肤角质脱落,从而看上去颜色浅一些。
虽然达到「白」的效果了,但长期使用却会刺激皮肤导致色素沉积,也就是变黑。
难道就没有靠谱变白的方法了?
当然是有的。我们可以根据原因,来采取改善的方法,比如:
①日常要注意不要穿过紧的内裤或裤子,这样能减少大腿根部的摩擦。
②肥胖,不仅会影响内分泌引起色素的沉积,同时也会让大腿根部皮肤的摩擦更频繁。所以对于体重过重的姑娘来说,减肥是让大腿根部皮肤色素减退的有效方法。
③若是大腿根部有瘙痒性皮肤病,就要及时进行相关的治疗,病好了才能减少色素沉着啊!
当然,想要快速变白,还有医美的手段可以选:
激光美白,见效快,需要做多次,效果才会稳定,1个月内就可见效。药物涂抹,见效慢,要持续使用几个月才有效果。在这里,大姨要提醒的是,这些医美手段一般都具有一定的风险,所以一定要去正规医院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千万别轻信街边美容院或“朋友圈医美”,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哦。
其实,大姨觉得,大腿根部颜色黑,本就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要因为别人异样、错误的眼光,就盲目去追求所谓的「白」,相比肌肤的颜色,健康才是更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