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松有肥胖纹(肉松显胖怎么办)

文章目录:

别再分不清肉松和肉粉松

来源:【中国食品报】

肉松是一种休闲肉干制品,深受“吃货”们的青睐。不同种类的肉松价格相差甚远,而主要原因就是有些所谓肉松其实是肉含量很少的肉粉松。肉松与肉粉松,仅一字之差,消费者该如何辨别呢?

肉粉松为啥不能叫肉松

肉松在我国已有数百年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元朝。清朝咸丰年间,福州人把肉烹调成质地疏松的棕褐色颗粒,形成了早期的福建肉松。到同治年间,江苏太仓人将肉烹成质地细软蓬松的金黄色肉绒,形成早期的太仓肉松,它们是中国现代肉松发展的雏形与开端。

美食的制法迭代相传,现代肉松产品因此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如太仓肉松,色泽金黄有光泽,絮状纤维纯洁疏松;福州肉松是用猪瘦肉、红糟、白糖、酱油、熟油精制成的细丝状食品,重油重糖香味浓烈,口感酥甜脆,油而不腻,入口自溶。

2022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新修订的《肉松质量通则》(GB/T23968-2022),适用于肉松、油酥肉松、肉粉松和肉酥。其中,肉松和油酥肉松中淀粉含量不超过3克/100克。肉松粉和肉酥中淀粉含量则根据产品等级而定,一级品中淀粉含量不得超过15克/100克,二级品不得超过30克/100克。

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臧明伍认为,按照现行标准,肉松和肉粉松在原辅料使用要求、产品蛋白质及淀粉含量等理化指标方面各有不同。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肉粉松本身并不违规,也不存在食品安全问题。需要警惕的是有些商家挂着“肉松”招牌卖“肉粉松”的欺诈现象。

肉松与肉粉松有何区别?臧明伍表示,肉松是以单一的畜禽瘦肉为原料,经修整、煮制、压松或打松、调味、炒松等工艺制成的肌肉纤维蓬松成絮状或长纤维状的熟肉制品。肉粉松则是以单一的畜禽熟肉为原料,添加熟豆粉等辅料制成,两者制作成本和营养价值差距较大。

消费者在选购肉松和含肉松的产品时应该如何区分呢?臧明伍提醒消费者从以下几个方面留意。

首先,尽量到一些信誉比较好的大商场、大超市购买有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的品牌产品。

其次,要注意查看产品的配料表,按照新的国标要求,肉松加工不得使用淀粉,如果配料表中含有豌豆粉等,说明该产品为肉粉松,肉粉松的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相对普通肉松要少。

再次,是从外形上来观看,优质肉松颜色为金黄或淡黄色,颜色均匀,里外一致,呈疏松絮状或丝状,没有粉状物,也没有结块变质发霉等现象,闻起来有肉香味,吃起来肉质鲜嫩,无肉筋碎骨,无渣滓,入口即化。而添加熟豆粉的肉粉松颜色往往是里面较浅白,外面颜色较重,可以明显看到粉状物,手一捏就黏在一起。

最后,还可以将买回家的肉松放到清水中来做个实验。一般来说,优质肉松放进水里,水依然很清,不浑浊;而添加熟豆粉的肉粉松,入水后,水很快就会变浑。

肉松味美莫贪吃

肉松的食用方法很多,除了用于烘焙,日常生活中也可用于配凉菜、配粥等,不仅美味,对身体也有很好的滋补作用。尤其是儿童、产妇、病人和老人,都可以将它拿来作营养调补食品。

肉松口味好、易消化,所以很多人食用肉松时往往不注意控制食用量,尤其是儿童,对口感偏甜的肉松更格外青睐,而有些家长则投其所好,不加限制地“投喂”。

臧明伍提醒说,肉松虽然香气浓郁、味道鲜美、柔软可口,但属于高脂高热食品,最佳吃法应该是调剂口味、促进食欲,而不应一次大量摄入。而消费者日常食用时,特别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肉松的脂肪含量偏高。每百克里脊肉的脂肪含量为7.9克,肉松则为11—12克;其次,肉松在制作过程中,通常都会加入大量的糖,这就增加了肉松所含的热量。每百克里脊肉含热量为155千卡,而肉松为396千卡;最后,每百克肉松所含的胆固醇高达111毫克。所以,儿童以及有心脏病、高血压等常见疾病的老年人尤其要注意限制食用量。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市场上一些所谓“儿童肉松”,配料和成人肉松其实并没有太大区别,有的儿童产品甚至存在着高糖(过量添加白砂糖)和高盐(过量添加食用盐、酱油)等问题。因此,在给儿童选购肉松时,应多关注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选择高蛋白、低脂肪、低钠的产品。

由于猪瘦肉本身含有一定量的钠离子,而加工肉松时添加的大量酱油又带来了相当数量的钠离子,因此,日常饮食中需要限制食盐摄入量的人,肉松食用量和频率都要有所控制。

除了控制食用量,臧明伍提醒消费者食用肉松时最好选择生产日期最新的产品,同时注意搭配些蔬菜。因为和新鲜食物相比,肉松中的维生素多少会有些损失。

因为肉松中脂肪含量较高,所以保存时一定要注意,如果出现脂肪过氧化现象,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哈喇味”,则千万不要再继续食用,否则对身体健康不利。

如何自制肉松?家庭自制美味肉松,可以选取卫生检疫合格的新鲜肉作原料,剔除骨、皮、脂肪、筋膜及各种结缔组织,顺着肌肉纹路切成4厘米左右大小的肉块,将肉块焯水洗净后加入香辛料等煮制,煮制过程中不断除去浮油,同时要注意控制火候。肉块煮烂后手动或放入打丝设备中破碎肌纤维至完全松散,而后放入锅内进行翻炒。翻炒过程中,肉丝水分逐渐蒸发,肉丝出现绒丝状或松状。炒干水分后,会呈现蓬松絮状,此时拣出肉松中掺杂的肉条、焦头等杂物即可。

(李建)

《中国食品报》(2023年03月02日06版)

(责编:朱美乔)

本文来自【中国食品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宝宝辅食自制猪肉松「零添加更健康」

自制猪肉松 改善贫血、促进发育 拌米粉、粥、面 细腻易吸收 帮助宝宝轻松补铁

By 莉莉美食日记

用料

  • 猪里脊肉 500克
  • 姜 2片
  • 柠檬 2片

做法步骤

1、食材准备

2、猪里脊肉洗净顺着纹路切好

3、冷水下锅,放入姜片和柠檬片去腥

4、煮去血水,避开浮沫捞起猪肉

5、捞起后放凉

6、放凉后装进保鲜袋,碾压下

7、把肉撕成细条,(使用不粘锅)不用放油炒

8、小火炒至八分干,炒至这个状态就可以了

9、放入顺然辅食机打成肉松(辅食机是无线款特别方便)

10、猪肉松做好了,可以给宝宝拌粥拌饭拌面

小贴士

冷却后放入准备好的保鲜盒内,放入冰箱冷冻。可以吃一个礼拜哦,无油无盐无任何添加剂~

做菜好吃都有技巧,我的每道菜都有小妙招,大家搜索“豆果”可以直接查看我的菜谱!

喜欢这个食谱记得收藏、关注哦!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您对这道美食的建议。

喜欢吃肉松的一定要收藏,看完自己在家做,宝宝辅食都不用愁了

大家好,我是Allie,美好的一天从营养早餐开始,吃好早餐,一整天都精力充沛。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低油低盐、清淡饮食,这是我多年的习惯,希望和朋友们一起吃出健康、吃出美丽、吃出好身材!

今天和大家分享我做的猪肉松,食材简单、一学就会,可做零食、可入菜,还可以作宝宝辅食,营养味美,易消化!

【食材明细】

猪瘦肉、八角、姜片、葱、香叶。

调味料:盐、油、生抽。

【做法】

选择这种纯瘦肉,清洗干净后去掉筋膜,如果带有肥肉,一定要把肥肉去除干净。

八角、姜片、葱、香叶清洗干净备用。

制作肉松的食材很简单,都是家中常备的。

把瘦肉顺着纹路切成片,厚度约为1厘米。

把配料切好备用。

我用了520g猪肉,搭配下图这些配料,大家根据猪肉的量调整配料。

肉片冷水下锅。

开大火煮至沸腾。

同时用勺子撇去浮沫。

中小火继续煮1分钟。

焯水后的肉片更干净、且无异味,把肉片捞出控水。

把锅里的水倒掉,把锅刷洗干净后,重新加水,再放入肉片及其他所有配料,水量高出肉片约三、四厘米。

大火烧开后转中小火。

盖上盖,继续煮。

煮至用筷子能轻松扎入肉里,且能轻松抽出来即可,大约1.5个小时。

煮好后捞出肉片并控干水分。

肉片放凉后,顺着纹路撕成细条,撕得越细越好,这一步一定要有耐心。

锅中倒入适量油,油热后关火,等油温晾凉些。

油温晾凉后倒入猪肉丝,开小火,不停地翻炒。

注意,猪肉丝一定要等油凉后再下锅,防止粘锅。

加适量盐、少许生抽,继续炒。

不停地用勺子翻动并碾压肉丝。

炒的过程中水分慢慢蒸发,肉丝越炒越干、越炒越蓬松。

炒至肉丝金黄、发干且松散状即可,大约炒30分钟。

炒好后装盘并摊开晾凉,摊开晾凉是为了防止刚炒完的肉松聚集在一起,内部会产生太多热气,导致炒干的肉松再次回软,影响蓬松度。

放凉后,把肉松放进料理机里搅打。

搅打后的肉松更加蓬松细腻,如果家里没有料理机的,可以放进保鲜袋里用擀面杖擀压、捶打。

干净卫生、营养又美味的猪肉松制作完成。

香气浓郁、干软酥松、色泽诱人。

蓬松绵软、香酥细腻、入口即化。

自己做的肉松,零添加剂,营养又健康!

还可以做成牛肉松、鸡肉松,同样的方法,不同的营养价值。

这是我做的小米粥,加一勺肉松放进粥里。

增加口感的同时还能增加营养,早餐喝一碗,胃里暖暖的、能量满满的;晚餐喝一碗,清淡又低脂、身体无负担!

这是我自己做的杂粮馒头,食材有:小米面、荞麦面、小麦面、红枣碎,把馒头片开,注意不要片到底。

馒头里加适量肉松,粗粮和蛋白质的组合,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低脂又饱腹!

香浓松软、营养味美!

肉松还可以拌饭、拌面条、夹吐司、做馅饼...都很美味!肉松因其营养丰富、易消化,还是宝宝们的辅食首选,宝妈们动手试一试吧!

·· 烹饪小贴士··

1.喜欢吃辣的可以放点辣椒粉,香辣更有味!

2.肉松因干而蓬松,所以炒好的肉松一定要摊开晾凉,否则内部因有热气会使肉松变软不够蓬松。

3.放凉的肉松应放在干燥通风处,每次夹取时,要用无水、无油的筷子,避免筷子带入水汽使肉松受潮,影响食用。

4.制作肉松并不难,食材也很简单,但是很耗时间,所以一次可以多做点,随吃随取,方便又省事!

以上是我做猪肉松的方法,供大家参考!我是爱生活、爱做美食的Allie,喜欢我的别忘了关注我哦!感谢大家的支持!

#美食# #吃在中国# #健康饮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