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肥胖病(中央十台肥胖的代价)

文章目录:

国内首部肥胖多学科诊疗指南发布

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天印发《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这是国内首部肥胖多学科诊疗的权威指南,对规范我国肥胖症临床诊疗,提高医疗机构肥胖症诊疗同质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作为慢性疾病中的独立病种及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肥胖症已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是我国第六大致死致残主要危险因素。多学科协作(MDT)诊疗模式可有效提升肥胖症诊疗水平。

(总台央视记者 龙晓勤)

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

©2024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责任编辑:康心怡

体重能降17%?!“减肥神药”国内上市,谁都能用吗?

来源:央视财经

肥胖症已经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显示,世界上每8人中就有1人患有肥胖症。

11月17日,诺和诺德中国在上海宣布,“减重版”司美格鲁肽正式在我国上市。这款药是全球首个且目前唯一用于长期体重管理的GLP-1周制剂:诺和盈,能够实现平均约17%的体重降幅。最近一段时间,不仅多地医院已开出诺和盈首批处方,多个电商平台也可以预约购买。

此前,国内已经上市“降糖版”司美格鲁肽,仅获批用于糖尿病适应证。

问题来了

“降糖版”司美格鲁肽和上市的这版有啥不同?

“减重版”是否意味着使用者可以“躺瘦”?

它又适用于哪些人群?

从17日正式上市至今,各地医院的内分泌等科室都迎来“减重版”司美格鲁肽的咨询高峰。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金晖这两天也接到大量“减重版”司美格鲁肽的咨询,她表示,作为处方药,使用司美格鲁肽减重,必须要在正规的医疗机构由医生进行肥胖临床评估,符合适应证才可以用药。

“减重版”有适应证,这两类人群可用

“减重版”司美格鲁肽是有适应证的,这两类人群可用:

BMI在30以上;

BMI在28~30之间。但这类人群要注意至少需要合并一种代谢异常,比如血糖升高、高血压,或是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这些相关联的代谢性的疾病。

小贴士:算算你的BMI是多少?

体重指数是评估全身性肥胖的通用标准,计算方式为: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我国成年人群的标准:

低体重状态:BMI

正常体重:18.5kg/㎡≤BMI

超重:24kg/㎡≤BMI

肥胖症:BMI≥28kg/㎡

价格上千,没进医保

在上海一家知名连锁药房,17日以来,有三种剂量的司美格鲁肽在售,价格从1200多元到2400多元不等。

药房执业药师陆陈芳表示,“减重版”司美格鲁肽不在医保覆盖范畴。需要医生3天以内的处方来购买,什么规格、每周用多少剂量,这些都要写清楚,因为不在医保范围内,所以有可能医生要开外配处方,到药房来买。

体重降幅能达到17%

临床数据显示,“减重版”司美格鲁肽能够实现平均约17%的体重降幅,其减重效果可以持续至少2年,并带来多重健康获益,包括但不限于减少腰围、降低内脏脂肪等。和之前上市的“降糖版”司美格鲁肽相比,金晖介绍,两者除了适应证不同,使用剂量和规格也有所不同。

“减重版”司美格鲁肽是在过去用来降糖作用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剂量,最主要的一个作用机理还是增加饱腹感。它对中枢是有抑制作用的,比如抑制食欲。很多人胖的因素是来自于吃,通过减少食物的摄入起到减重的效果。

线上比线下贵三四百

目前,多地已开出首批减重版司美格鲁肽处方,多个电商平台也已开启挂号、诊疗、取药服务预约,可预约3种规格。

在一家同时提供互联网医院服务的诊所,门诊主任赵文娜表示,由于包含了线下问诊及可能产生的检查费用,线上平台的价格从1600多元起步,比线下药房高出三四百元。不同平台,价格略有差异。

赵文娜介绍,线上只是一个预约的平台,客户可以看到门诊有这个药,实际上都是要到门诊,按照付款顺序通知。还有一些客户,比如肝肾功能有问题的,要先做血检,医生面诊完,评估后,才可以用药。

用药需经医生合理评估

“医生面诊”“开具处方”……这几个关键词在各医疗机构都被反复提及。

专家提醒,使用减重版司美格鲁肽也是有禁忌证的,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到医生处随访评估,根据身体情况及时调整剂量或停用。

有甲状腺髓样癌病史,有过胰腺炎发作以及慢性胰腺炎状态、有过抑郁症历史的,都不建议使用此药。因为,使用后可能会出现消化道问题,有人会胃肠道不舒服甚至恶心呕吐。所以,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评估用药。

科学减重 警惕“过劳肥”

科学减重不能一蹴而就,需控制饮食,也应适当运动。要调整心态、循序渐进。经常熬夜、睡眠不足、作息无规律可引起内分泌紊乱脂肪代谢异常,导致“过劳肥”。

肥胖患者减重的运动原则是中低强度有氧运动为主。减重要循序渐进,合理的减重速度为每月减2~4公斤。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

体重能降17%?!“减肥神药”国内上市,谁都能用吗?

本文转自【央视财经】;

肥胖症已经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显示,世界上每8人中就有1人患有肥胖症。

11月17日,诺和诺德中国在上海宣布,“减重版”司美格鲁肽正式在我国上市。这款药是全球首个且目前唯一用于长期体重管理的GLP-1周制剂:诺和盈,能够实现平均约17%的体重降幅 。最近一段时间,不仅多地医院已开出诺和盈首批处方,多个电商平台也可以预约购买。

此前,国内已经上市“降糖版”司美格鲁肽,仅获批用于糖尿病适应证。

问题来了

“降糖版”司美格鲁肽和上市的这版有啥不同?

“减重版”是否意味着使用者可以“躺瘦”?

它又适用于哪些人群?

从17日正式上市至今,各地医院的内分泌等科室都迎来“减重版”司美格鲁肽的咨询高峰。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金晖这两天也接到大量“减重版”司美格鲁肽的咨询,她表示,作为处方药,使用司美格鲁肽减重,必须要在正规的医疗机构由医生进行肥胖临床评估,符合适应证才可以用药。

“减重版”有适应证,这两类人群可用

“减重版”司美格鲁肽是有适应证的,这两类人群可用:

BMI在30以上;

BMI在28~30之间。但这类人群要注意至少需要合并一种代谢异常,比如血糖升高、高血压,或是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这些相关联的代谢性的疾病。

小贴士:算算你的BMI是多少?

体重指数是评估全身性肥胖的通用标准,计算方式为: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我国成年人群的标准:

低体重状态:BMI

正常体重:18.5kg/㎡≤BMI

超重:24kg/㎡≤BMI

肥胖症:BMI≥28kg/㎡

价格上千,没进医保

在上海一家知名连锁药房,17日以来,有三种剂量的司美格鲁肽在售,价格从1200多元到2400多元不等。

药房执业药师陆陈芳表示,“减重版”司美格鲁肽不在医保覆盖范畴。需要医生3天以内的处方来购买,什么规格、每周用多少剂量,这些都要写清楚,因为不在医保范围内,所以有可能医生要开外配处方,到药房来买。

体重降幅能达到17%

临床数据显示,“减重版”司美格鲁肽能够实现平均约17%的体重降幅,其减重效果可以持续至少2年,并带来多重健康获益,包括但不限于减少腰围、降低内脏脂肪等。和之前上市的“降糖版”司美格鲁肽相比,金晖介绍,两者除了适应证不同,使用剂量和规格也有所不同。

“减重版”司美格鲁肽是在过去用来降糖作用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剂量,最主要的一个作用机理还是增加饱腹感。它对中枢是有抑制作用的,比如抑制食欲。很多人胖的因素是来自于吃,通过减少食物的摄入起到减重的效果。

线上比线下贵三四百

目前,多地已开出首批减重版司美格鲁肽处方,多个电商平台也已开启挂号、诊疗、取药服务预约,可预约3种规格。

在一家同时提供互联网医院服务的诊所,门诊主任赵文娜表示,由于包含了线下问诊及可能产生的检查费用,线上平台的价格从1600多元起步,比线下药房高出三四百元。不同平台,价格略有差异。

赵文娜介绍,线上只是一个预约的平台,客户可以看到门诊有这个药,实际上都是要到门诊,按照付款顺序通知。还有一些客户,比如肝肾功能有问题的,要先做血检,医生面诊完,评估后,才可以用药。

用药需经医生合理评估

“医生面诊”“开具处方”……这几个关键词在各医疗机构都被反复提及。

专家提醒,使用减重版司美格鲁肽也是有禁忌证的,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到医生处随访评估,根据身体情况及时调整剂量或停用。

有甲状腺髓样癌病史,有过胰腺炎发作以及慢性胰腺炎状态、有过抑郁症历史的,都不建议使用此药。因为,使用后可能会出现消化道问题,有人会胃肠道不舒服甚至恶心呕吐。所以,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评估用药。

科学减重 警惕“过劳肥”

科学减重不能一蹴而就,需控制饮食,也应适当运动。要调整心态、循序渐进。经常熬夜、睡眠不足、作息无规律可引起内分泌紊乱脂肪代谢异常,导致“过劳肥”。

肥胖患者减重的运动原则是中低强度有氧运动为主。减重要循序渐进,合理的减重速度为每月减2~4公斤。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