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胖的男人,减掉249公斤后,终于可以下床走路了
吉尼斯纪录作为确认世界之最的国际权威和标准,可以说是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一项称号了,
毕竟这代表着在某一领域上处于世界第一的位置,光是说出去就够吓人一跳的了,
但事实证明并非每个领域的头名都令人向往,有些人就是无奈之下被添上了“世界第一”的名号,
就好比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墨西哥小哥,他就是奋力想要摆脱吉尼斯纪录称号的其中一个...
今年33岁的Juan Prdro Franco来自墨西哥Aguacalientes州,相信不用我说大家也都能从他身上叠了三层的肉看出来他是哪一领域的世界之最了吧,
没错,Juan在2016年12月时以1132磅(约595公斤)的体重正式被评为“世界上最重的人”!
这个地表最胖男人的重量等同于一头雄性北极熊,可想而知他到底有多重了...
如此夸张的过度肥胖极对人的身体机能影响极大,且极易导致出现糖尿病及心脏衰竭等严重健康问题,
在被吉尼斯纪录评为“世界上最重的人”之前,Juan已经在家里卧床长达六年的时间,一直通过医学仪器稳定生命体征,
期间他没能下床走过一步路,就更不用说出门之类的活动了...
都胖到影响健康了,还赖在床上不出去多走动走动减肥?
这还真不能怪Juan懒,其实他卧床六年也是迫不得已啊!
一般超重的人都是由于突然经历了丧亲之痛这类的刺激,渐而长时间的胡吃海喝才导致出现过度肥胖,
然而Juan的情况有所不同,虽说不排除遗传基因和饮食方面的原因,但主要还是得归咎于他17岁那年的一场事故...
Juan从小就是个小胖纸,他在6岁时体重就达到了约63公斤,
由于墨西哥的肥胖问题极为普遍,因此当时家里人也没太在意他的体重,
结果没想到肉的增长速度远远超乎了他的想象,到他17岁那年体重就已经高达228公斤!
在Juan还没来得及产生减肥的觉悟前,一次公共汽车的车祸替他作出了选择——
这场严重的交通事故导致他昏迷多月,再加上随后发生的一次肺炎总共令他卧床长达一年多的时间!
期间他的体重更是疯狂飞涨,已经达到了让他无法下床活动的程度,
越躺越胖,越胖就越得躺着,这种情况俨然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尽管Juan对此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常年卧床也还不忘做一些上肢运动,
比如让家里人专门做了一个“手踏车”,有事没事就“踩”一下...
或者举举杠铃啥的...
偶尔还会拿起他心爱的吉他弹唱给家里人听听...
为了减轻家里人的经济压力,他还会做一些围巾和糖果包装之类的小玩意儿给家里人拿去卖...
从这些图中可以看出,Juan脸上总是笑嘻嘻的,
但光是乐观的心态和一些简单的运动对他这个重量来说,根本是于事无补,
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六年,Juan的困境也终于成为了世界新闻,
这也把吉尼斯纪录的公正人员“慕名而来”,打算称一下他的体重是否创造了新的纪录,
得知自己可能要成为“世界上最重的人”后,备受打击的Juan便下定决心要改变现状,
于是在家人和外界的帮助下,一家位于墨西哥Guadalajara市的诊所表示愿意把他接过去并进行减肥治疗,
在此之前六年没有出过家门的Juan,也终于如愿以偿地到了一趟户外...
当时诊所派了一辆经过特别改装(把中间座椅全部拆除)的面包车,才得以让Juan坐了进去...
Juan到达了诊所后,专业的医护人员们显示给他进行了一套完整的身体检查,
里里外外是都查了一遍,把可能会对他生命造成威胁的病症都确认了一次...
专家们发现由于当时Juan几乎无法动弹,所以要消耗卡路里的想法并不现实,唯一的选择就是从根本上用手术减少他的胃容量,
在得出了具体的减肥治疗方案后,又发现了另一个问题——病床太小了!
其实在把Juan接过去之前,诊所推测他的体重大约为501公斤,还特地改装了一张超大号病床,
结果没想到他躺在这张已经是改装后的特大号病床上,感觉都快要被挤扁了...
无奈之下,医护人员们只好为他称一次体重以便于再次改装病床,
结果就是这一测,就破纪录了——1132磅(约595公斤)!
吉尼斯纪录的公证人员过来验证数据无误后,也立马就宣布了Juan就是新纪录的保持者...
这下子是让Juan彻底着急了,赶紧敦促医生开始进行减肥治疗方案,
于是在换完病床后,他就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手术前特殊饮食,
在去年的5月份他成功接受了胃束带手术,又在6个月后接受了一次胃旁路手术,
两次手术总共减少了Juan75%的胃容量,再加上平时医生为他安排的特殊饮食及运动方式,
在大半年的时间里他便减下了高达551磅(约249公斤)的体重,等同于一头银背大猩猩的重量!
这也终于让Juan达成了自己卧床多年来的一个愿望——下床走动...
Juan在媒体采访时表示:“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可以再次下床走路,我已经卧床六年的时间,几乎没有走过任何地方,
现在起床一步、两步到三步对我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大的成就,我很高兴现在可以再创自由走动了!”
虽说已经减去249公斤在这些照片上看起来貌似不大明显,但相信只要Juan保持着这份信心就一定可以成功瘦下来!
就在上个月,他就按照原本规划好的治疗方案再次接受了缩胃手术,
他还表示:“如果有一天我摆脱掉‘世界上最重的人’这个称号,那么我肯定会庆祝一番!”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会在不懈的努力下瘦下来...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冰川上的王者—北极熊
北极熊是世界上最大的陆生食肉动物,一个10岁的成年雄性北极熊体重可达800千克,几乎和小型汽车的重量相当。它们处于北极食物链的顶端,和许多顶级捕食者一样,它们每年会迁徙数百千米甚至更远去寻找猎物。
活动范围和生活习性
北极熊主要在漂浮的冰川上活动,海冰是移动的栖息地,会随着洋流漂移,而每年结冰的时间也不尽相同,因此北极熊的家域非常大。小的家域约有5万平方千米,而最大的家域大约是此数的7倍—几乎和美国新墨西哥州的面积样大。与许多其他食内动物不同的是,熊类不是领域性动物,它们的活动范围界限模糊,相互之间会有重叠。
对北极熊来说,冬季是食物富足的季节,它们可以在北冰洋冻结的冰面上漫游来寻找海豹。但夏季它们的冰上捕猎场会破碎不堪,更南部地区的北极熊就会被迫上岸。它们通常需要游很远去寻找陆地。
北极熊家园—冰雪边界
北极熊在多年冰冻的北极冰盖和苔原带之间生活,和我们普遍认为的正好相反,北极点附近的冰原并没有北极熊。它们的大本营是一个称为"北极生命圈"的异常富饶的生态交错带,这是个由冰间湖(冰块间常年清透的开阔水域)和与北极的海岸带平行的冰上通道(海冰中的水道和裂)组成的迷宫,为北极熊提供了绝佳的捕猎场所。
美味的海豹
环斑海豹,尤其是环斑海豹幼崽,是北极熊的主要食物,环斑海豹肥胖的身体有四分之三都是脂肪。北极熊其他的海洋猎物包括海豹、独角鲸、白鲸的幼崽和海象,但这些猎物太大,更难捕获。在整个冬季,北极熊靠监视海豹在海冰上的呼吸洞来捕猎,它们会耐心地等待其中一只海豹浮出冰面呼吸时,尽力把它拖出水面。环斑海豹在3月中旬到4月的繁殖季节尤其容易受到攻击,那时新生的环斑海豹幼崽会藏身于冰脊和风化的雪盖下的洞穴中。异常灵敏的嗅觉使北极熊能从5千米开外找到隐藏的海豹幼崽,但即便如此,这种砸开冰面捕食海豹幼崽的捕猎也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成功率。
北极熊除睡眠之外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捕食海豹,它们要吃下海豹大量的油脂,为几个月后食物匮乏的夏季储存脂肪。每年6月,海豹幼崽会离开育幼地到开阔的水面,逐渐升高的温度也使冰面之间的距离加大,北极熊必须靠游泳オ能在其间活动。这些强有力的游泳者在必要时可以连续游行数小时,有记录显示北极熊可游至距海岸95千米远的海域。但最终,破碎的浮冰会因为太小、太分散,而使得北极熊不能够在其上进行有效的捕猎,从而迫使北极熊登陆。
困难时期—夏季
夏季对北极熊来说反而是个困难时期。在陆地上,北极熊由于身披较厚的毛皮,会感到非常炎热,而且陆地食物缺乏,它们只能到处副找浆果和植物根来吃,有时也会捕捉少量的海鸟和旅鼠,但这些食物对于北极熊这个庞然大物来说远远不够,因此它们经常挨饿。到10月底,这些几乎要饿死的北极熊会极度渴望海面重新结冰,这样它们就可以再次猎捕海豹了。
南部种群的旅行
北极熊种群中最具迁徙性的是南部种群,包括分布在加拿大哈得逊湾和拉布拉多、格陵兰岛的南半部、白令海、楚科奇海和波弗特海的南部等地的北极熊种群,南部地区冰面破裂的情况更加普遍,持续的时间也更长。
广义上讲,这些北极熊遵循南北迁徙的路径,春季随浮冰退往北部,秋季则往南推进,尽管各地的具体情况会有所不同。北极熊波弗特海种群的迁徙情况有很好的记录,当前对佩戴卫星定位项圈的雌性北极熊的研究表明,北极熊并不是随机游荡,而是沿着海岸和水道穿越冰面。它们是行走速度相当缓慢的迁徒者,极少会在一天内行走超过50千米。
由于人类活动造成臭氧层破坏以及全球变暖,让海冰面积减少了很多,这样北极熊繁殖的时间就更短了,如果我们的地球继续变暖,对北极熊来说是毁灭的打击。一些专家经过调查发现,如果我们继续以目前的速度破坏大气层以及排放温室气体,那么北极熊将在本世纪中叶彻底灭绝。
动物界的胖子,就数它最“雍容华贵”!
我这个胖子不一般!
北京动物园的北极熊展区位于东区的最东侧,分为室内展馆和室外运动场两部分。
北极熊又叫白熊,为熊类中体形较大的,仅次于阿拉斯加棕熊,是陆地上最大的食肉动物之一。它的体长为220—300厘米,尾长7—13厘米,肩高120—160厘米,体重500—800千克,最大的纪录为体长340厘米,体重1002千克。全身的毛长而厚密,冬季呈乳白色,其他季节为淡黄白色,只有鼻子是黑色的,全身毛皮多油,几乎不透水,皮下还有一层很厚的脂肪,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并且在冰雪环境中起到伪装的作用。它的外表雍容华贵,令人生畏,身体更富于流线型,头部、吻部和颈部比其他熊类显得细而长。头小而扁,眼睛内部有一层特殊的眼睑,能在强烈的冰雪阳光下不致眩目。躯干肥胖。耳朵圆而短小,尾巴很短,这些都是为了减少身体的表面积,以便维持体温。▼▼▼
北极熊的四肢粗壮,均具5趾,趾端具黑爪,足掌肥大具蹼,前半部侧面有长带状的裸出部,后半部有2个圆球状裸出部,掌下生有多而密的毛,能够防止脚爪冻在冰上,在冰雪上行走时不至于滑倒,并且可以悄无声息地蹑行到海豹等猎物的身旁。▼▼▼
为了保证北极熊的健康,在动物园里它的日常行为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它需要根据饲养员的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例如通过站立动作来增加后肢力量,同时也方便兽医进行检查。▼▼▼
在野外,北极熊生活于北极附近的欧亚大陆和北美洲大陆最北部的沿海地区和北冰洋中的大部分岛屿上,经常活动在海岸、岛屿上和河口一带,或随着大块的浮冰到处漂移,从秋天开始会乘着流水南下,冰融化就游回北部,但很少深入大陆,因为它的食物主要来源于海洋之中。它很喜欢游泳和潜水,前肢划水,后肢起着舵的作用,在海里往往能轻松地从一座冰山游到几十到几百千米外的另一座冰山,时速可达10千米,一次潜水达2分钟。▼▼▼
北极熊是非常耐寒的动物,在零下60—70℃的气温下仍能正常地生活,既不畏风雪吹打,也不怕冷水浸泡,但在遇到好天气时也很喜欢晒太阳,夏季能量较为丰裕的光线,几乎为北极熊提供了所需能量的四分之一,即使在穷追猛逐的日常活动中消耗掉一些,但大部分也还能积蓄在厚厚的脂肪层内应付过冬。它的全身就像是一具完美无缺,绝妙无比的日光换能器,能驱返可见光,截留紫外线光。其毛发完全透明、中空。根根毛发从其里表面将可见日光反射出来,故而通体雪白。同时,又如滤光器般地截获住紫外线光,将其辐射热顺着毛发传导到肌肉,经吸收而保持体温,无怪其全身的皮肤又漆黑如墨了。它的皮毛可以从各个方面吸收阳光,而皮肤采暖的同时,其板外层却只朝一个方向散热,所以其温度与身体周围的温度相差无几而失热甚微。北极熊毛、皮的这两大功能与集热二极管的原理和功能十分相似。
您在冬季到动物园观赏北极熊,就会找到一些它在野外栖息地的感觉,如果是一个大雪天就更好了。▼▼▼
那么,在炎热的夏天北极熊又是怎样过的呢?这也不用我们担心,当气温达到26℃以上,动物园的工作人员就会打开一个串门,让北极熊自由选择休息的地方,也就是室外的运动场和有凉爽水池并吹着空调的室内场地。▼▼▼
熊类大多数是杂食性的,而且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只有北极熊因为栖息地内都是一望无际的雪原和座座冰山,植被贫乏,只有十分单调的几种灌木、野草和苔藓,所以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在夏季偶尔才吃青草和其他一些野生植物。它的上颌有2对臼齿,牙齿十分锋利,适于吃肉而不适于吃植物和掘洞。▼▼▼
令人感到惊奇的是它竟然也能一连几个月很少吃食物却平安无事,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相对减少了活动量,从而使消耗的热量也相应减少。它的视觉和听觉都很好,但嗅觉更十分灵敏,所以觅食主要靠嗅觉,性情机警而凶猛,是寒冷的北方冰雪世界上的“霸王”,没有其他动物可以同之抗衡。它的脖子异常粗壮,能够轻而易举地拖动上百千克重的猎物,主要捕食海鸟、鸟卵、旅鼠、北极狐、海豹及幼仔、海象幼仔、海洋鱼类等,有时也以搁浅的鲸的尸体充饥。
在动物园,北极熊日常饲料的种类相当丰富,有牛肉、鲅鱼、黄花鱼,有多种果蔬:苹果、胡萝卜、黄瓜、西红柿、油菜,还有富含多种营养的复合窝头,每周一次还要吃牛心,食材新鲜、品种丰富多样,由专门的“营养管理师”进行调配。▼▼▼
北极熊除了繁殖期和哺乳期外,都是单独生活,但如果岸边发现鲸的尸体,或者在海豹繁殖地等食物较为集中的地方,也可能同时会有好几只聚在一起分食。虽然生活在终年冰雪不化的严寒地区,但它并不冬眠或很少冬眠,依靠嗅觉和冰雪的反光四处觅食,有时挖掘临时的洞穴以躲避最狂虐的暴风雪。
到了早春的交配季节,雌雄北极熊便来到了一起,表现得十分亲密。▼▼▼
雌兽的怀孕期为8个月左右,11—12月份生产,临产前选择一个积雪较深的岩石后或峡谷中偏僻而背风的坡地挖掘雪洞,每胎产1—3仔,但以2仔为最常见,幼仔出生时体重约700克,身体上没有毛,眼睛尚不能睁开。雌兽在外出觅食时,就用冰雪堵住洞口,或用草遮盖。幼仔长到5个月就开始跟着雌兽练习游泳、捕食的本领,开始它们并不急于寻找食物,仍然以自己的洞穴为基地,逐渐适应外边的新天地。1.5岁开始过独立生活,5—6岁性成熟。
由于乱捕滥猎,特别是气候变暖等原因,使野生的北极熊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我国目前也仅有少数的动物园和海洋馆有北极熊展出。北京动物园的丰容是其中最好的,运动场的遮荫设施经过改造,突破了传统形式,采用“棋盘”式钢索复合结构,遮阳面料选用了重量轻、耐热、不易变形、透风良好的玻纤聚酯膜,使遮荫面积比例最大化,在造型上模拟了北极熊原有的生态环境,提升了动物福利。
(本文所有北极熊图片,均为作者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