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难减,三杯陈皮减肥水,祛湿、祛痰,消内脂,减掉肥胖大肚腩
《黄帝内经》中提到:“脾主运化,湿邪内生,则形体肥胖。”在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很多人都被肥胖问题所困扰。
今天,就为大家分享三种简单的陈皮减肥水,泡一泡或者煮一下,就能帮助祛湿、祛痰,消除内脂,让你轻松减掉大肚腩!
1. 陈皮荷叶茶
荷叶自古以来就被视为减肥良药,其性寒凉,能清热解暑、利水渗湿。陈皮则能理气健脾,两者结合,能有效促进新陈代谢,分解体内多余脂肪。
尤其适合体内湿气较重、腹部肥胖的朋友饮用。但需要注意的是,体质虚寒者应谨慎饮用。
将陈皮和荷叶适量,用沸水冲泡,静置片刻即可饮用。
2. 陈皮山楂茶
山楂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能促进消化,消除积食,同时陈皮能理气和中,两者搭配,对于消脂减肥有显著效果。
适合饮食不规律、消化不良的肥胖人群。但胃酸过多者应慎用。
取陈皮、山楂适量,用沸水冲泡,可适量添加蜂蜜调味。
3. 陈皮茯苓茶
茯苓有利水渗湿、宁心安神的作用,与陈皮搭配,能增强脾胃功能,促进体内湿气和痰液的排出,有助于减肥。
适合体内湿气较重、面部和下肢浮肿的朋友。但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慎用。
取陈皮、茯苓适量,用沸水冲泡,焖泡片刻后即可饮用。
以上三种陈皮减肥水,都是祛湿、祛痰的好帮手,但需要注意的是,中药需对症才能发挥最大效果。
湿气重肥胖的人久治不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湿气重肥胖的人久治不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生活习惯难以改变
1. 饮食因素
- 高糖、高脂、油腻食物摄入:湿气重肥胖的人往往偏爱高糖、高脂和油腻食物,如甜品、油炸食品等。这些食物不易消化,容易在体内积聚湿邪,加重脾胃负担,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即使在治疗过程中,如果不能严格控制这类食物的摄入,就很难从根本上改善湿气重的状况,进而影响减肥效果。
- 过量饮水习惯:部分人存在过量饮水的习惯,尤其是在饭后短时间内大量饮水。在脾胃运化功能本就较弱的情况下,过多的水分不能及时代谢,就会在体内积聚形成湿气。如果不改变这种饮水习惯,祛湿和减肥就难以实现。
2. 缺乏运动
- 运动量不足:运动有助于促进身体的气血运行和新陈代谢,是祛湿和减肥的重要手段。然而,很多湿气重肥胖的人缺乏运动的习惯,身体的阳气得不到激发,脾胃功能难以提升,湿气无法通过汗液等途径排出体外。长期久坐不动还会使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脂肪堆积,加重肥胖。
二、体质因素
1. 脾胃虚弱
- 运化能力差:脾胃是运化水湿的重要脏腑,湿气重肥胖者大多脾胃虚弱。脾胃虚弱导致对食物的消化和水湿的运化能力下降,摄入的食物不能及时转化为营养物质被人体吸收,而是变成痰湿等病理产物在体内积聚。这种体质上的缺陷使得祛湿和减肥变得困难,即使采用了一些治疗方法,如果脾胃功能得不到有效改善,湿气就会不断产生,肥胖也难以消除。
2. 阳虚体质
- 水液代谢缓慢:阳虚之人,尤其是脾肾阳虚,身体的阳气不足,不能很好地温煦和推动水液的代谢。水液代谢缓慢会导致水湿停聚,形成湿气。同时,阳虚体质的人新陈代谢率低,能量消耗少,容易导致脂肪堆积。在治疗过程中,改善阳虚体质需要较长的时间,如果不能持续有效地补充阳气,湿气重肥胖的问题就难以根治。
三、治疗不全面或不准确
1. 单一治疗方法
- 缺乏综合调理:有些治疗只侧重于祛湿或者减肥的某一个方面。例如,仅采用节食的方法减肥,而没有考虑到湿气的问题,可能会导致身体营养失衡,脾胃功能进一步受损,湿气反而加重。或者只使用一些祛湿的药物,而没有结合运动、饮食调整等综合措施来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和减肥,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2. 辨证不准确
- 未精准用药:在中医治疗中,如果对湿气重肥胖的辨证不准确,就不能正确地用药。例如,将湿热型肥胖误诊为寒湿型肥胖,用药方向就会错误。湿热型肥胖可能需要清热利湿的药物,而寒湿型肥胖则需要温阳化湿的药物,如果辨证错误,不仅不能起到治疗作用,还可能加重病情。
湿邪入体 易发多种疾病
来源:新京报
人人说祛湿,但湿气是怎么回事,怎么有的湿气,不同湿气的表现是什么,却很少有人能说清楚。
东城中医医院主任医师于振宣介绍,简单说,“湿”就是水,是人体内多余的“水”,是让人不舒适的“水”。中医将伤害身体的“湿”称为湿邪,湿邪的形成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外湿;二是内湿。外湿主要来自外部,潮湿的气候、潮湿的居住场所,或者涉水淋雨,都有可能使外界进入体内的水过量,形成湿邪影响机体正常运转;内湿主要源自于自身,水液的消化、运转不畅,导致在体内堆积过多,当这些湿气无法排出就会形成人们常说的湿邪。
湿邪引起的疾病很多,湿邪存在于人体的不同部位,可以有不同病症。比如痰湿在肺,就会引起咳嗽,肺炎,支气管炎;痰饮湿邪如果停留在乳房位置,就容易造成乳腺囊肿,甲状腺肿大,淋巴腺肿大;湿气困厄在关节,就会造成关节的麻木、重滞、肿胀,若下肢积水还会造成水肿;如果湿气停留在皮肤,则会引起诸多的皮肤病,如皮肤的肿胀,瘙痒,湿疹渗出。
于振宣表示,除头闷、头沉、头重、头目不清、昏睡、肢体酸困、酸懒、全身没有力气外,湿邪沉积体内还有一个表现就是肥胖,而肥胖则可导致“三高”等各类疾病。
那么,从中医的角度怎么来祛湿呢?宣上、畅中、导下。
宣上,即在上宣肺,肺为水之上源,肺气肃降,水湿才能下达膀胱;畅中,就要健脾利湿,让脾恢复正常的运化和升降功能,湿气才会化掉;导下,就是要通过利尿把湿气排出体外。此外,还要根据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办法辨证施治,如芳香化湿,祛风化湿,苦寒燥湿,淡渗利湿等。
有了湿邪,三分靠药,七分还要靠自己。于振宣强调,不少人喜欢食用寒冷食物,肥甘厚味,尤其是夏天,甜食、冰激凌、冷饮,夜宵烧烤、油炸食物的摄入大大增加,这些都会加重湿气,不少女人为了减肥美容把水果当饭吃,也会让湿气加重。
值得一提的是,赤小豆薏米粥确实能够排湿,但不同患者的湿气不一样,长期喝红豆薏米,不对症的话,有的甚至有可能越喝身体问题越严重,建议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代茶饮。
新京报记者 岳清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