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0斤“重量级患者”生命垂危,因为太重还压坏了ICU病床
近日,湘雅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了一名特殊的患者,30出头的小杨体重超过480斤,因肥胖低通气综合症并肺炎感染引发了Ⅱ型呼吸衰竭和肺性脑病,入院时已昏迷不醒。
小杨来自长沙,因为分量太重,小伙成了ICU病房的大难题。入科时,小杨缺氧严重,神志不清,全身水肿,带有压力性损伤。除去呼吸相关疾病,还高度怀疑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其他疾病。病情来势汹汹,不及时救治有很大的死亡风险。湘雅二医院罗红主任与纵单单医生结合相关检查结果,仔细查看患者后告了病危。
医生立即给小杨行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做了抗感染等治疗,密切监测他的生命体征。小杨体型胖,用药剂量不确定,多器官受累都是治疗过程里的难点。监护室多名专家十分关注小杨病情变化,及时对症治疗,完善相关检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监护病房请了营养科,内分泌科,泌尿外科,皮肤科等多科专家会诊,力求为患者提供最专业的治疗方案。
小杨昏迷时,翻身需要七八个人配合,医务人员累的腰酸背痛,小杨还稳稳的躺在床上。因为体重太重,还睡坏了监护室的一张床。除了翻身这个棘手的问题,打针、擦洗、喂药都是难题。
“搞不定就喊其他床位的护士帮忙,多花点时间。”医务人员并没有因为难就放弃。有时皮肤擦洗、会阴护理等晨间护理任务,四个护士在小杨身上要花费一个小时。他的呼吸面罩和他的大脸型不是很匹配,容易松动报警,需要护士不厌其烦地及时调整。
小杨的血管因为肥胖水肿找起来很费劲,血液流动缓滞,针进入也容易堵,对护士打针技术要求很高。虽然照顾他很辛苦,但没有人抱怨,大家尽心尽力将这些极限任务一一完成。
10月12日,小杨神智已经清醒,气促改善,病情好转,治疗有效。罗红主任和付敏护士长强调了人文关怀,要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小杨能动后,康复师每日都会协助他下床做相关康复运动。医生护士鼓励他要经常更换体位,小杨也相当配合,减轻了很多治疗任务,医患合作相当融洽。
10月22日,在全体医务人员和小杨的共同努力下,小杨呼吸功能明显好转,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目前,小杨生命体征平稳。
潇湘晨报记者张树波 通讯员刘欣蕾
【来源:潇湘晨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小胖墩”肚子痛,一查已是化脓性阑尾炎!专家:肥胖会“屏蔽”危险信号
极目新闻记者 刘迅
通讯员 江梦 薛源
14岁的男孩身高1.5米,体重却达140斤,最近一个月他时不时说“肚子痛”,家长以为是消化不良。在武汉儿童医院沌口西院区,医生发现孩子已是急性化脓性阑尾炎,险些引发阑尾穿孔、弥漫性腹膜炎。1月9日,专家提醒,肥胖会“屏蔽”危险信号,孩子反复肚子痛家长要留心。
晖晖(化名)今年14岁,家住随州广水。从小,爷爷奶奶就非常宠爱他,变着花样给他做好吃的。久而久之,晖晖的胃口越来越好,体重也随之飙到了140斤,腹部脂肪堆积,小小年纪就挺起了“将军肚”。
一个月前,晖晖感觉肚子隐隐作痛,但不剧烈,家里人也没太在意,以为是吃多了消化不良。扛了一个月,晖晖的肚子疼得越来越重,还出现恶心、反胃,家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赶紧带他到武汉儿童医院西院区检查。
该院综合外科主治医师张光华马上安排进行腹部CT、抽血等检查,结果显示晖晖的阑尾明显增粗水肿,白细胞指数也超标,腹部按压的疼痛反应符合典型的阑尾炎症状,必须立即急诊手术。
进行腔镜手术时,医生却遇到了小阻碍。张光华介绍,晖晖因为胖,腹壁比一般孩子的厚很多,手术时用的气腹针几乎全进去才勉强穿透腹壁。腔镜进入他的腹腔后,医生发现腹腔内满是油脂,阑尾被深埋在脂肪组织下,寻找困难,犹如在一堆棉花里找一根小绳子。
“阑尾水肿很明显,阑尾末端附着脓苔,阑尾周围积脓,手术中证实是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如果再晚一点很可能发生阑尾穿孔坏死,所幸手术顺利!”张光华说,大体重孩子的微创手术难度相对大,对医生的技术要求也高,团队考虑孩子年纪小,还是选择做微创手术,这样创伤小、恢复快。
术后,晖晖安全返回综合外科二病区,在医护人员精心治疗护理下,近日恢复良好出院。
武汉儿童医院西院区综合外科负责人、副主任医师李刚表示,阑尾炎的典型症状就是转移性右下腹麦氏点疼痛,大部分患者会由脐周疼痛转移到右下腹,而肥胖患儿可能因为腹部脂肪层厚,发生阑尾炎时,对疼痛感知变弱,疼痛位置模糊,很容易被误认为是吃坏肚子和消化不良,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很可能会引发阑尾穿孔、坏死,引起弥漫性腹膜炎甚至感染性休克,病情严重则会威胁生命。此外,肥胖患儿腹部脂肪多,医生触诊时,手指隔着较厚的脂肪层很难准确触及阑尾所在区域是否有压痛、反跳痛等典型体征,容易误诊。
张光华医生查看患儿术后情况(资料图)
李刚提醒,如果孩子出现了腹痛,尤其是肥胖的孩子,即使疼痛不太明显,怀疑阑尾炎等疾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查出病因才能精准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糖胖病”你听过吗?肥胖+糖尿病,危害加倍
糖尿病听多了,但糖胖病是个什么 ?没错,糖尿病大家相对熟悉,而“糖胖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却比较陌生。
“糖胖病”实际上就是肥胖2型糖尿病,也就是在患有2型糖尿病的同时伴随体重增加,是糖尿病与肥胖并存的表现。
简单的理解公式:“糖胖病”=2型糖尿病 肥胖=患有2型糖尿病的同时伴随体重增加。这个概念是20世纪70年代由由外国人Sims和他的同事提出的,它的英文名称为“diabesity”,是由糖尿病(diabetes)和肥胖(obesity)两个单词所组成。
“糖胖病”主要是用以强调肥胖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联系,代表了肥胖2型糖尿病这一特殊人群。
“糖胖病”可怕么?随着现代生活饮食方式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的加速,2型糖尿病和肥胖的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糖胖病”成为了一种现代流行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2019年全球十大死因中糖尿病排名第9,糖尿病已进入前10名死因,自2000年以来显着增加了70%。糖尿病也是导致前10名男性死亡人数增幅最大的原因,自2000年以来增加了80%。
临床上肥胖患者易合并代谢异常性疾病,比如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高尿酸血症等,而这些代谢异常问题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心肌梗死、脑卒中、肾病等,而其中很多疾病也恰恰是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的合并症或并发症。
当肥胖 糖尿病,糖尿病病情易加重,使血糖更难控制;当肥胖 糖尿病,患者往往血压不正常且难以控制;当肥胖 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升高。
所以肥胖 糖尿病的危害,不是1 1=2,而是1 1>2!您说可怕不可怕呢?
如何判断是否得了“糖胖病”?第一步:判断是否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
第二步:计算体重指数BMI及测量腰围。
腹型肥胖:男性腰围 ≥ 90 厘米或女性腰围 ≥ 85 厘米。(腹型肥胖不容忽视;特别注意“将军肚”的人士。)
符合以上两步者,就可以断定为:糖胖病。
中医怎么看“糖胖病”?按照中医相关文献报道及临床经验,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分为四种类型。
01脾胃湿热型:表现为食欲强,形体壮实,面红,口臭口渴,便秘尿黄,有痤疮。
02脾虚痰湿型:表现为胃口时好时坏,舌苔白厚,大便稀溏,乏力,懒言少动。
03脾肾阳虚型:表现为腹臀部胖,浮肿,畏寒肢冷,小便多,腹泻腰酸,耳鸣。
04肝郁气滞型:表现为情绪易怒,面暗身痛,睡眠差,月经不调。
以上四种类型,唐咸玉主任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认为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更多的是脾虚痰湿兼有肝郁气滞的类型。
#家庭医生超能团##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