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慢性肾脏疾病与肥胖有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以及由此带来的代谢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成人超重率22.8%,肥胖率7.1%,大城市超重及肥胖率更是高达30%和12.3%。肥胖对肾脏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国外有研究显示,肥胖患者中约33.7%伴有慢性肾脏疾病,肥胖相关性肾病的发病率也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2017年世界肾脏日将“肾脏疾病与肥胖”列为主题,旨在提高人们对于肥胖相关性肾脏疾病的重视。
脂肪多了肾脏压力大
据介绍,肥胖是指体内脂肪蓄积过多和分布异常,常用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和腰围作为评估标准。结合我国人群的体质特点,卫生部疾控司2003年发布了《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试行)》定义成人BMI 25-27.9kg/㎡为超重,BMI ≥28kg/㎡为肥胖。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为肥胖。
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陈燕医师介绍说,肥胖既可以直接引发肥胖相关性肾病,也可以促进其他肾脏疾病的进展。研究发现,肥胖患者发生慢性肾脏疾病的风险较正常体重者增加约23%,发展至终末期肾病的风险是正常体重者的3倍。脂肪细胞可以分泌特殊的细胞因子,影响肾小球内血管的舒缩,增加肾小球内压力,促使肾小球肥大,肾组织纤维化。
肥胖相关肾病起病很隐蔽
陈燕表示,大部分肥胖相关性肾病呈“无症状性”,常通过体检发现。病初仅有微量白蛋白尿,后逐渐加重,出现大量蛋白尿,但很少发生低白蛋白血症及浮肿,无明显血尿,肾小球滤过率多正常或增高,晚期也可出现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的速度相对缓慢。肾穿刺活检可以协助诊断,表现为肾小球肥大伴或不伴肾小球局灶节段硬化性病变。鉴于肥胖相关性肾病的隐匿性,肥胖患者定期检查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十分必要。
减轻体重是肥胖相关性肾病最有效的治疗措施。研究证明可以减少尿蛋白排泄,减轻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程度。首先提倡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增加体力活动来减肥,无效时才应用药物治疗,药物仍无效的高度肥胖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另外,需要治疗同时伴发的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代谢异常。显然,预防肥胖相关性肾脏疾病更重要。减轻体重,远离肥胖,保护肾脏,从现在做起。(胡林)
不可忽视的隐匿性高血压
有些患者可能会注意到,为什么自己在医院测量的血压正常,而在家里有时测的血压却偏高呢?这就要警惕隐匿性高血压了。
隐匿性高血压 (Masked Hypertension, MH)的诊断标准包括两部分, 一是诊室血压正常(<140/90 mm Hg),另一个是诊室外血压升高, 可用动态血压监测诊断, 也可用家庭血压监测诊断。
根据《2020中国动态血压监测指南》[1],动态血压各时段高血压的标准分别为, 白天≥135/85 mm Hg, 夜间≥120/70 mm Hg, 24 h平均≥130/80 mm Hg。如果进行家庭血压监测, 根据《2019中国家庭血压监测指南》[2],家庭高血压的标准为家庭血压的平均值≥135/85 mm Hg。
由于隐匿性高血压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 常常不容易被识别。而动态血压监测相比在诊室内偶测的血压能更精确地反映血压的真实情况, 对于高血压尤其是隐匿性高血压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什么样的人需要警惕隐匿性高血压?目前隐匿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尚未清楚, 研究表明, 饮酒、肥胖、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大量吸烟等是隐匿性高血压的高危因素, 而且隐匿性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损害和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与持续性高血压患者相仿,均显著高于正常血压者。
《2020中国动态血压监测指南》中推荐对男性、超重或肥胖、吸烟者以及合并代谢综合征、慢性肾脏病患者等隐匿性高血压的高危人群进行筛查;除此之外,对于诊室血压处于正常偏高水平,但已出现明显的靶器官损害,而又无其他明显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者,需考虑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筛查隐匿性高血压,以免漏诊[1]。
如何防治隐匿性高血压?最主要的是进行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干预对降低血压和心血管危险的作用是肯定的,所有患者都应采用,主要措施包括:(参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8 年修订版》[3])
1)限制钠盐摄入
2)合理膳食,平衡膳食,建议DASH饮食(饮食富含新鲜蔬菜、水果、低脂或脱脂乳制品、禽肉、鱼、大豆和坚果,少糖、含糖饮料和红肉,其饱和脂肪和胆固醇水平低,富含钾镁钙等微量元素、优质蛋白质和纤维素)
3)控制体重: 推荐将体重维持在健康范围内( BMI: 18. 5 ~ 23. 9kg /m2,男性腰围 <90cm,女性 < 85cm)
4)戒烟(戒烟的益处十分肯定)
5)限酒
6)适当运动
7)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中医方面,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辨证施治,调整气血阴阳平衡,具有很好的效果。此外,是否需要启动或加强降压药物,建议您在医生的指导下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降压方案。
参考文献:
1. 2020中国动态血压监测指南[J].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1, 21(01):1-12,28.
2. 2019中国家庭血压监测指南[J].中国循环杂志, 2019, 34(07):635-639.
3.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J].中国心血管志, 2019, 24(01): 24-56.
撰稿:王 佟 徐 浩
美编:王彤歆
本头条号已开通私信输入关键词自动回复功能,欢迎在私信对话框中输入“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心力衰竭”、“早搏”、“房颤”、“心梗”、“心动过缓”、“心肌炎”、“神经官能症”、“颈动脉斑块”、“动脉硬化”、“糖尿病”、“眩晕”、“心悸”、“亚健康”、“穴位”、“检查”、“用药”、“中药”、“预防”、“饮食”、“养生”、“运动”、“睡眠”、“住院”、“就诊”、“挂号”等关键词,查看往期精彩内容或相关提示信息。
注意:咨询具体病情的问题,因涉及病史、症状、检查、用药、诊疗经过等详细资料,故不能在此处回复,请在好大夫中搜索西苑医院的徐浩主任并上传相关病历资料后咨询,谢谢您的理解!
关注“徐浩大夫”今日头条,了解更多健康科普!
专 家 简 介徐浩,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心血管研究所副所长,西苑医院心血管一科主任,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入选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荣获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心衰、早搏、心动过缓、阵发房颤、心肌炎后遗症、高脂血症、动脉硬化斑块、心脏神经官能症等;失眠、头痛、眩晕、咳喘、胃痛、便秘、自汗盗汗等内科杂症及亚健康状态的中药调理。
出诊时间:中国中医科学院 西苑医院- 专家门诊:周一上午 周三下天
- 特需门诊:周四下午
(注:特需门诊可通过好大夫在线网站中搜索徐浩主任申请预约加号)
“无缘无故”长胖,警惕这种病
王林(化名)最近很烦恼,她在两周内“无缘无故”长胖了20斤。令王林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她近期的饮食、生活并没有特殊,也没有妊娠。不断上涨的体重让王林几近崩溃,为了弄清原因,王林来到济南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就诊。
王林住院后,医生首先给她做了一般检查,结果显示,王林血压正常,肝功、肾功、血常规、血脂、血糖、尿酸、甲状腺功能均正常,全身CT未见明显异常;妇科彩超提示双侧卵巢多囊样改变,血清空腹胰岛素提示高出正常上限6倍!
进一步检查OGTT(葡萄糖耐量试验),提示服糖后胰岛素高分泌,符合高胰岛素血症表现。
王林的初步检查结果提示:高胰岛素、高雄激素、多囊卵巢,不存在高血脂、高糖、高尿酸等代谢异常,这不同于一般意义的代谢综合征。
医生进一步为王林进行了全外显子测序,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胰岛素受体(INSR)基因突变,最终王林被确诊为一种特殊类型的胰岛素抵抗综合征-A型胰岛素抵抗综合征。
明确诊断后,医生为王林制定了综合的治疗方案,经过几个月治疗,王林体重减轻了3公斤,胰岛素抵抗指标较之前下降,王林的生活也逐渐走上了正轨。
据了解,胰岛素抵抗综合征(IR)是一类代谢性疾病的总称,经典IR主要表现为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和高尿酸,以上症状多同时存在,女性常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
济南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逄曙光介绍,A型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是一种罕见且起病隐匿的疾病,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及定期随访,对于患者预后尤为重要。
首先,建议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即采取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以达到控制体重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目的。
其次,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适当加用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双胍类药物及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同时,建议患者定期进行血糖和相关指标的检测,以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逄曙光提醒大家,如果身体出现体重增长过快,腹部或大腿皮肤出现紫纹,颈后、腋下等部位皮肤粗糙、皱褶颜色深等改变时,需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记者焦守广 通讯员 赵梅)
来源: 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