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横治疗肥胖(大横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文章目录:

【实用分享】肥胖症康复治疗

近期目标

1.通过饮食控制以减少能量摄入;

2.通过运动锻炼增加能量消耗,使体内多余的脂肪组织转化为能量释放,以达到减少脂肪的康复目的。减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远期目标

1.当达到理想体重时,保持能量摄入和消耗平衡,防止肥胖复发;

2.预防肥胖症并发的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病并发症的发生;

3.改善社会参与能力。

1

物理治疗

1.运动治疗

运动方式:选择以大肌肉群参与的节律性有氧运动为主,如步行、慢跑、健身操、自行车和游泳以及抗阻运动等。有助于维持能量平衡、长期保持肥胖者体重不反弹、提高心肺功能。

运动强度:中、低强度长时间的运动消耗热量多,运动强度一般为最大心率的60%~80%,或最大耗氧量VO2max的40% ~70%左右的有氧运动。步行每天8000~10 000步。30~60分/次,根据不同年龄和体质配合运动强度调节运动量。

2.物理因子治疗

对于合并关节病变的肥胖症患者,应用相应的物理疗法。电脑中频还有减肥作用,需要减肥的人群根据需要减肥的部位不同,将电脑中频的电极片置于需要减肥的区域上,嘱患者在电刺激的同时收缩该区域的肌肉,以达到减肥的目的。

2

作业治疗

必要时对肥胖患者可进行作业治疗。

3

康复辅具

对过度肥胖患者伴发关节损害者适当使用辅助装置,可保护受累关节。采用手杖、助行器可以减少受累关节负重。

4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肥胖症患者的一种辅助治疗,只有在采取了充分的饮食、运动和行为治疗的前提下才考虑药物治疗。当患者由于种种原因 (食欲旺盛,每餐进餐量较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合并负重关节疼痛;肥胖引起的呼吸困难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体重仍然不能减轻,或不能达到期望的减重目标,可考虑选择药物治疗。

此外,对于那些存在伴发疾病尤其是增加体力活动可能加重原有疾病或使病情出现新的变化,也可考虑选择药物治疗。

5

中医治疗

可以来梅县区中医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选择针灸疗法、穴位敷贴法、艾灸法、针罐法和拔罐法等。在针灸疗法中常选取的方法为体针疗法,主要选穴位置为:中脘、气海、大横和天枢等穴位。

针灸推拿康复科地址:梅县区中医医院陈梅冰中医大楼6楼

联系电话:0753-2829318

针灸推拿康复科 廖梓婷 供稿

文章配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审核/吴伟文 责编/周华景

医院地址:梅州市梅县区新城宪梓中路52号(原新城医院)

公交线路:5路、7路、10路、18路

24小时服务电话:0753-2500120

如何甩掉“大肚腩”?腹部按摩四步法来帮你

如今,人们出门时有车辆代步,吃饭时有外卖送上门,再加上经常久坐,日常活动量严重不足,能量摄入远大于消耗,导致过多的能量转化为脂肪。

脂肪存在于疏松结缔组织的脂肪细胞中,而腹部疏松结缔组织分布广泛,脂肪细胞较多,因而容易囤积脂肪。如何才能“瘦腹”呢?

中医认为,腹部不仅有重要的消化器官,也是多条经络的汇聚点,其状态直接影响人的精、气、神和体质。清末名医张聿青指出,形体丰者多湿多痰。脾胃功能受损,难以运化过食的肥甘厚腻,使津液代谢异常,成痰成湿,发为肥胖。

想要改善腹部肥胖,大家不妨尝试腹部按摩。其中,摩腹具有健脾和胃、祛浊利湿的作用;揉腹具有理气健脾、祛湿化浊的作用。摩腹与揉腹结合运用,脾气得健,湿无以生,在改善腹部脂肪堆积方面有明显效果。

第一步:准备工作

选择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用温水洗净双手,保持手部温热。

第二步:穴位点按

中脘穴:

该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点按该穴可健脾益气、降气化痰、安神。用拇指指腹点按1~2分钟即可。

关元穴:

该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关元穴也是保健要穴,点按该穴可补元气、提中气,助脾运化水湿,同时具有强壮身体的作用。用食指和中指指腹点按1~2分钟即可。

气海穴:

该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处。气海穴是保健要穴,点按该穴可补元气、行气散滞、强壮身体。用食指和中指指腹点按1~2分钟后,由气海穴沿任脉(循行于腹部正中)向上推至中脘穴附近,力度以腹部轻微凹陷为宜。

大横穴:

该穴位于腹部,脐中旁开4寸处,左右各一穴。点按该穴可健脾益胃、利湿止泻,缓解腹痛、腹泻、便秘等病症。用双手拇指指腹点按1~2分钟即可。

天枢穴:

该穴位于腹部,脐中旁开2寸处,左右各一穴。点按该穴可理气燥湿、散结止痛、健脾益气。用双手拇指指腹点按1~2分钟后,由左右天枢穴分别向外拨约3个横指的距离,力度以腹部轻微凹陷为宜。

第三步:掌摩腹部

将双手手掌搓热,叠掌,掌心置于腹部,腕关节自然弯曲,前臂发力带动手掌,以肚脐为中心向外画圈,逐渐扩大圆圈的直径至全腹部。摩腹3~5分钟,频率以30~50次/分为佳,操作力度以腹部略微凹陷为宜。

第四步:单掌揉腹

右手手掌以虚掌扣于腹部,按照右手手腕、小鱼际、小指外侧、小指指端、无名指指端、中指指端、食指指端、大拇指外侧的顺序交替施力按压,并在腹部沿顺时针循环揉动。揉腹3~5分钟,频率以15~30次/分为佳,操作力度以腹部略微凹陷为宜。

以上过程,每天进行1次,一周进行6次,可以帮助调节脾胃功能,祛湿化浊。

注意事项

  1. 摩腹最好在餐前或餐后1小时进行,避免吃完饭后立即摩腹。
  2. 操作时,动作要轻柔,避免过于用力造成不适。
  3. 若有腹部疾病,如急性炎症、腹部手术后等,应避免按摩,具体事项可咨询专业医师。
  4. 在按摩的过程中,如果出现疼痛或不适,应立即停止操作。

(来源:健康北京)

责任编辑:闫俊

针刀速刺治疗腹型肥胖症

#360行,行行有真知##健康大V创造营#

腹型肥胖(OB)由身体内脏脂肪堆积所致,是代谢综合征(MS)最重要的病理和生理特征。腹型肥胖根据脂肪沉积量的不同分为皮下肥胖及腹腔内肥胖型。中心性肥胖患者要比全身性肥胖者具有更高的疾病危险,不仅影响体形美观,还是身体代谢功能下降的直接表现。当体重指数只有轻度升高而腰围较大时,冠心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就增加。笔者采用针刀速刺治疗腹型肥胖症 45 例,并与常规电针治疗 45 例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90 例腹型肥胖症患者均为腹型肥胖患者。采用随机数字对照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45 例。治疗组中男 14 例,女 31 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55岁,平均(35±9)岁;体重最轻58 kg,最重 128 kg,平均体重指数(BMI)为(25.4±3.6)kg/m2;合并高血压 7 例,高脂血症 15 例。对照组中男 13 例,女 32 例;年龄最小 16 岁,最大 55 岁,平均(35±7)岁;体重最轻 59 kg,最重 31 kg,平均 BMI 为(26.8±4.1)kg/m2;合并高血压 8 例,高脂血症 13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肥胖症诊断依据 1997 年 WHO 发布的对成年人的BMI 分级标准(亚太地区 1999 年),腹型肥胖诊断依据2007 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确定以男性腰围≥90 cm,女性≥85 cm。

1.3 纳入标准
年龄 16~55 岁;体重指数(BMI)>25 kg/m2;男性腰围≥90 cm,女性≥85 cm。

1.4 排除标准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继发性肥胖,合并心脑血管及肝肾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患者;正在采用饮食疗法或服用其他药物减肥者;疗程中发生意外疾病,不能或不愿继续治疗者;不按规定治疗,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患者取仰卧屈膝位,上肢放于体侧。用安尔碘消毒3 遍,消毒范围上至剑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外至腋后线。术者穿一次性无菌手术衣服,戴无菌口罩、帽子和手套,先用左手拿捏腹部,感知脂肪层厚薄,然后左手拿无菌纱布,右手持直径 1.0 mm 的 4 号一次性汉章牌针刀,以拇食指捏持针柄,中指固定针身,以保证针刺深度适中,以免伤及内脏。针刀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一直在脂肪层或脂肪与肌肉层之间。快速针刺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滑肉门、外陵、天枢、大横,除上脘针尖向上外,其余的针尖都是垂直于皮肤,不留针。然后右手持直径 0.6 mm 的 3 号一次性汉章牌针刀,以拇食指捏持针柄,快速刺入带脉穴,达脂肪层,将针刀倾斜与皮肤呈 15°角分别向神阙、上脘和关元方向呈扇形推切 1~3 刀。如针眼出现渗血,可用无菌纱布挤出或火罐拔出,然后按压针孔,外敷创可贴。每星期治疗 1 次,4 次为 1 个疗程。

2.2 对照组
取上脘、中脘、梁门、天枢、大横、足三里、丰隆、上巨虚、下巨虚、曲池穴。针刺部位常规消毒,采用长 50 mm 毫针直刺后行提插泻法,以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反复提插 6 次,得气后接 6502 型电针治疗仪,采用疏密波,频率为 2/15 Hz,留针 30 min。隔日治疗 1 次,15 次为 1 个疗程。

2.3 观察指标
肥胖相关指标(包括体重、腰围、臀围、BMI)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 2 个疗程结束后进行测量。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 2 个疗程结束后空腹抽取肘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1]
痊愈 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体质量下降达到标准体质量或超重范围内,BMI<25,腰围减少 10 cm以上。
显效 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或基本消失,体质量下降 5 kg 以上,BMI 下降 4 以上,腰围减少 7 cm 以上。
有效 临床症状明显减轻,体质量下降 3 kg 以上,BMI 下降 2 以上,腰围减少 4 cm 以上。
无效 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体质量下降不足3 kg,BMI 下降不足 2,腰围减少不足 4 cm。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统计量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3.3 治疗结果
3.3.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由表 1 可见,治疗组愈显率为 71.1%,对照组为48.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肥胖指标比较
由表 2 可见,两组治疗后各项肥胖指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 BMI、腰围和 TC 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论
肥胖是由于能量代谢平衡失调,摄入过多和(或)耗能不足致使脂肪容量增多的状态,肥胖的产生与遗传、环境、膳食结构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主要表现为体
内脂肪细胞的体积和细胞数量增加,体脂占体重的百分比(体脂%)异常高,并在某些局部过多沉积脂肪[2]。

肥胖常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多个心血管疾病危险因子在同一个体中聚集,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或加重,称为“代谢综合征(MS)”或“死亡四联征”。肥胖已成为重要的世界性健康问题之一,被 WHO 列为导致疾病负担的十大危险因素之一。

单纯性肥胖以腹型肥胖的患者居多,腹型肥胖(OB)由身体内脏脂肪堆积所致,是代谢综合征(MS)的最重要病理生理特征。中心性肥胖患者要比全身性肥胖者具有更高的疾病危险,当体重指数只有轻度升高而腰围较大时,冠心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就增加。腹部肥胖如啤酒肚前凸加大,人为了保持直立行走时前后重心的稳定,臀部赘肉也会增多,臀围加大,同时臀部后翘,增大了腰椎滑脱的风险。膝关节负重增大,也会促进退行性改变的加速加剧。腰腿疼痛,运动减少,则更加肥胖,形成恶性循环。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篇:“土形之人……圆面,大头,美肩背,大腹,……水形之人……大头,小肩,大腹。”就有关于腹型肥胖的详细的外形描述,指出水型之人“大头、小肩、大腹、发行摇身”,头型较大、肩部窄小但腹部胀大这种类型就类似于现代中医学的腹型肥胖[3]。《内经》中有“顺逆肥瘦”的论述,将胖人的特点概括为“广肩、广腋、广项、多脂、厚皮”;并且最早将肥胖分为“脂人”、“膏人”、“肉人”3 种类型。“人有肥、有膏、有肉……肉坚,皮满者,肥;肉不坚,皮缓者膏;……膏者,其肉淖,……多气而皮纵缓,故能纵腹垂腴……是故膏人,纵腹垂腴;肉人者,上下容大;脂人者,虽脂不能大者。”依据《内经》所言,膏人的特点是“纵腹垂腴”、“皮缓”、“肉不坚”。丹波元简《灵枢•九针十二原》:“腴者,脐下腹也。”可见,膏人这种类型与现代医学所讲的腹型肥胖类型相同。“膏人”的主要临床特点是形体肥胖,脂肪主要积聚于腹部,皮肤纵缓,质地绵软[4]。

本病病位主要在胃肠,根本的原因是由于嗜食肥甘厚味、饮食不节、好逸恶劳、缺乏运动,导致脾失健运,影响水谷精微的布散与代谢,痰湿壅滞,血瘀不畅,脂质沉积[5-8]。根据“实则泻之,宛陈则除之”、“疾而徐则虚”的原则,本研究采用针刀速刺这一强刺激泻法治疗该病;同时采用对照组为对照治疗法。针刀外形似粗毫针而前部带平刃,可以刺入可以切割铲拨,在此减肥操作中,仅用速刺和推切两种手法,从理论上讲既起到了针灸刺激经络穴位的作用,又能够直接对脂肪组织切割破坏,还可以将油脂从针孔排出,促进局部的脂肪代谢分解,可以达到整体调节和局部瘦身的双重效果[9]。

腹部存在一个以神阙为中心的先天的密闭的经络全身调控系统,相当于同时刺激了关元、气海、水分、阴交、天枢、下脘、建里等调理胃肠及脏腑气血功能的多个要穴,从而起到振奋阳气、调理脾胃、化湿行滞的作用[10]。中脘、下脘、气海、关元组成引气归元方,理中焦,调升降;滑肉门、外陵左右两穴组成腹四关方,调理气血,疏理经气,引脏腑之气向全身布散,与引气归元合用兼有通腑之妙;大横调脾气,健脾祛湿[11]。据个人经验上脘穴的针刀方向向上浅刺,多引起气逆而上,食欲下降。带脉穴将针刀倾斜与皮肤呈 15°角分别向天枢、上脘和关元方向呈扇形推切 1~3 刀,可以起到推切脂肪组织、收腹瘦腰的佳效。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除针刀治疗外,还应嘱患者合理饮食,加强锻炼,与医生密切配合,持之以恒,方可获得最佳疗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