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可愈寒(胖能抵御寒冷吗)

文章目录:

你体内这么寒,不胖才怪!简单四招,祛寒又减肥!

我们知道脂肪的功能是用来提供热量御寒的,当寒冷时,人体会储存更多的脂肪来防御寒冷,现在外环境对我们的影响不大,因为冬天有暖气,出门有车,大家挨冻的机会不多。

真正的寒来自于内在,因生活不规律、熬夜、饮食不注意、喝冷饮、吃冰激凌等会有损体内阳气,阳虚则寒,寒则於,导致集体对各种毒素的代谢减低都堆积在体内,形成肥胖。

导致内寒的原因

熬出内寒

这寒是怎么来的呢,首先是您自己熬出来的,熬什么?熬夜呗。

在中医养生看来,子时觉至关重要,晚上十一点前要进入睡眠,因为子时一阳生,是讲这个时候阴气盛到极点,有一点阳气初生,所以这是阴阳交接班的时间,又是一点阳气发芽的时候。

只有在睡眠中才能顺利进行,您这会不睡觉,即把阳气之苗一棒子打死了,长此以往,阴盛则阳虚,阳虚则寒。

穿出内寒

这点不用多讲,你懂的,道理都明白,可就是架不住那颗爱美的心,于是乎,想美丽就要“冻”人,短裙、露脐装……而且您看露的这几个部位,偏偏是最怕受寒的。

肩关节、膝关节就不用说了,这都是人体薄弱之地,最受不得沾风寒受凉,更要命的是颈背和腰腹,小腹为元气的中心,身之重地,腰为肾之府,颈背属于一身阳经之总管——督脉的位置,这些地方露着,您不受寒才怪。

吃出内寒

这个你更明白了,都是冰激凌惹的祸,雪糕冰棍冷饮,多少女生的最爱。

现在的女孩子,内火都大,有内热再架不住现在的冰激凌都好吃,就不分时候的来一碗。却不知,很多情况下这种内火都是虚火,都是因为内寒导致的虚火上炎,是一种假象,但大部分女生不懂这个,就觉得热就想吃凉的,想吃就吃,于是内寒就吃出来了。

虚生内寒

我们常听一个词儿——脾胃虚寒,这个虚和寒是相辅相成的,内脏一虚,功能与活力下降,内寒就会丛生。

压力的增大生活节奏的加快,这都是对能量变本加厉地消耗,您又不注意养,耗的大于养的您就虚了,内脏一虚,内脏运转慢就滋生出内寒了。

外寒伤身

这个外寒就是指外环境的寒,有意思的是,现代人其实更多是在夏天受的寒。

夏天哪来的寒?当然是空调。夏天热呀,人体的毛孔就得睁着,这是本能,要向外散热,这毛孔张着,您呆在空调屋里猛吹冷风,这时身体连个把门的都没有,寒气就大摇大摆地进入体内了。

懒生内寒

动为阳,静为阴,生命在于运动,只有常运动,气血才能周流不淤不堵,而现代人最缺的就是这个,在家歇着,出门坐车,上班一坐坐一天,总不动,气血运行就弱,体力就会下降,内脏功能减弱,则寒从内生。

怎样驱寒?

1、艾灸驱寒

驱寒第一良方乃是艾灸。可以常灸大椎、中脘、神阙、关元等穴位,驱寒效果很不错。

2、食疗驱寒

生姜绝对是个驱寒的好东西,能温通生发脾胃之气。但它有生、干之分,生姜辛散善于清理经络脏腑中的阴浊之气,而干姜则擅长温化脾胃去寒湿。

用干姜、红糖各三克,开水闷泡十分钟,一周喝上两三次就可以了。但您记住了,上床萝卜下床姜,所以尽量上午早晨喝哦。

3、推揉腹部

身体的寒以小腹为中心,所以聪明人一定知道擒贼先擒王,只要想办法保持小腹温暖,寒气就无藏身之地了。

双手合十,指尖向前,掌跟顶住肚脐用力向两侧推,推到腰的两侧时,手背与后腰的命门穴(肚脐跟后腰正对的位置)相对。从命门穴开始,手背向腰两侧推回来。反复推5到10分钟,最好推到带脉发热为止。这样能有效打通带脉,畅通整体经络,起到一通百通的效果。

上热下寒肥胖,是脾胃太堵了,一方清热散寒通脾,一个月减了15斤

中医看来,肥胖的类型有很多种,今天分享一种比较常见的——上热下寒型肥胖,简单来说,就是上半身火气比较旺,而下半身则比较怕冷。这种肥胖,大多是中焦脾胃太堵了,气血不能运行到全身,堆到体内,人就胖了。

上热的主要表现:

脾气暴躁,睡眠不好,眼睛干涩,面部出油、长痘,口干舌燥、喉咙干,口腔溃疡、牙龈肿痛。

下寒的主要表现:

下半身畏寒怕冷,小腹冰凉、腰腿凉,腰膝酸软、沉重乏力,一吃凉的就拉肚子,月经前肚子疼、量少、色暗。

主要体型特征:

腰腹部赘肉多,肌肉松弛,脂肪容易在这些部位堆积。

之前我就接诊过这样一位患者,才20岁,体重就高达160多斤,上焦口干多汗,下焦畏寒,时常腹泻,中间大肚腩,这就是典型的“火在上、水在下”,各走各路,两两不相交,瘀堵在中焦。

方子调理必须先健脾——白术、茯苓、人参、神曲、砂仁、炒麦芽、山药、肉豆蔻等加减,用来健脾和胃,消食止泻,帮助水液正常运行,提高代谢能力,有利于“上清热,下引火”平衡人体阴阳。患者用了将近一个月,体重就减了15斤。

这个方子有何妙用呢?

白术、茯苓——健脾消食、利水消肿,通过脾胃运化把湿气排出去。

人参——大补元气,固脱生津,改善口干多汗。

砂仁、炒麦芽、神曲——可以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改善积食、腹胀、便秘等问题。

山药——能够产生饱腹感,减少进食欲望。

肉豆蔻——温中行气、涩肠止泻,改善脾胃功能,让气机动起来。

除此之外,还有8个可以疏通中焦的方法,配合方子调理会减得更快:

胖人怕热,还补阳?一个方子4味药,补阳、温脾、消肥胖

有一句话叫做:世上所有的胖子都是“寒胖子”,为什么这么说呢?今天刘医生就告诉你答案,并分享一剂理中丸,有温脾补阳,减肥瘦身之效。

首先我们先从引起肥胖的原因入手,在中医上认为肥胖主要跟脾虚湿盛有关,脾主运化,脾虚会导致运化失常,水谷之物无法化生成气血津液,就会转为痰浊、脂肪积聚体内,从而导致了体态肥胖。而这些脂肪呢,在冬天的时候有御寒作用,所以胖人相对来说比较耐冻,但在夏天,人体内多了一道屏障,散热自然就困难了一点,再加上胖人每次活动消耗得能量较多,那身体产热也会更多,所以胖子都比较怕热。

这时候大家就有疑惑了,既然都怕热了,为何还要补阳,那不是热上加热吗?

这是因为胖人虽然体表怕热,但他们体内却是虚寒的,那些痰浊,脂肪的形成,不仅仅只是影响了体态,它还阻断了体内阳气的输送,阳气进不去,寒湿出不来;除了加剧脾虚之外,那些淤堵产生的热邪,又灼烧着虚弱的脏腑,导致胖子们想吃冷饮,想吹冷风,然后把更多的寒湿病邪纳入体内,长此以往,恶性循环,脾胃只会越来越虚寒,所以,肥胖的人应该注重补阳。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理中丸一方,正好有健脾、温阳、散寒的功效。接下来就展开分析一下,以便大家更好理解。全方只有4味药组成:人参、白术、干姜、甘草

人参作为补脾气第一药,脾胃虚的人,相当于是贫瘠的土地,人参在这里发挥了施肥的作用。有健脾补气、温中固本之效。

白术健脾除湿,土壤过湿庄稼会窒息,同理,脾胃在水湿的环境中只会更加虚弱,白术在这里用来排出脾胃寒湿,改善脾土环境。

干姜温脾,庄稼生长需要阳光,脾胃的运化也需要阳气推动,干姜入药后温中散寒、回阳通脉,让阳气得以运行。

炙甘草,调和脾胃,让药力持续发挥。整个方子搭配在一起,脾胃阳气充沛,寒邪祛除。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吧,不要被胖人的外表迷惑了,以为他们真的怕热,同时,胖人要想减肥,就要少吃冷食,恢复自身阳气,这样减肥才有效果,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了,大家学会了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