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食鸡肥胖(鸡肉长胖?)

文章目录:

鸡肉含有大量激素,不仅有害还会致癌?辟谣:2种肉真的要少吃

“白羽鸡,这是激素鸡,不能吃啊!”刚从市场回来的苏姨被邻居刘姨拦了下来。

事情是这样的, 苏姨的儿媳妇怀孕了,想到自己很快就要当奶奶了,苏姨是开心的不行,所以对儿媳妇的饮食是丝毫不敢怠慢。

这不,刚从市场买了几只鸡回来准备给儿媳妇煲汤喝,但是现在却听到刘姨说白羽鸡出栏快,这肯定是打了激素的,吃了可能会影响到肚子里面的孩子,而且有研究说过,鸡肉吃多了还致癌。

听到刘姨这样说,苏姨也一时拿不定主意了,看着手里的鸡,不知所措。鸡肉里面真的含激素吗?那到底还能不能吃了?

一、鸡肉中真的含有大量激素吗?

近些年,关于激素鸡和抗生素鸡的谣言屡见不鲜,人们在吃鸡肉的时候害怕鸡肉里面含有激素和抗生素,甚至还传出某些地方使用的鸡是来自于变异鸡,有八个翅膀和是个鸡腿等。

江苏省畜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的姜加华表示:白羽肉鸡并没有用激素,之所以出栏的时间短,最终原因还是在品种上,然后再加上后期的饲养。黄羽肉鸡生长的时间就相对比较长,大概是50-100不等的时间,生长的时间越长,鸡肉的口感就会越好。

其实养鸡如果添加激素也是不会提高效益的,因为激素并不便宜,再加上,违法的添加激素会导致鸡的机体代谢出现絮乱,可能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养殖户根本不需要这样做。所以,关于白羽肉鸡生长的速度快是因为使用激素的原因,这个纯属是谣言。

江苏省畜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特意对白羽鸡进行测试,结果显示,禽肉产品的药物残留监测合格率在99.5%以上,因此大家可以放心购买食用。

二、鸡肉吃多了还会致癌?

杂志《流行病学与社会健康》中有一个关于鸡肉的研究,其中说明了鸡肉和某些癌症存在一定的关系。

研究调查47.5488万人的非癌症患者的饮食习惯,根据数年跟中,其中有2.3117的人患上了癌症。然后研究人员排除了经济、生活、性别等因素的影响,着重分析了吃肉种类和癌症发生率的关系,得出了三个结论:

①摄入加工肉制品可能和大肠癌存在关系。

②摄入红肉可能和大肠癌、乳腺癌以及前列腺癌的发生存在关系。

③摄入禽肉可能和黑色素瘤、前列腺癌等存在关系。

看到这,已经引起了大家的恐慌,让大家都相信,鸡肉是可以致癌的。但是,在报告的后半段,作者本人对这三个结果都给出了评论,这个评论才是关键。

第一个结论的评论是,和大量科学证据是相同的,所以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因为摄入加工制品致癌,这个是得到了大量数据证实的,也有相关的权威发布,这条结论是正确的。

第二个结论的评论,作者介绍说,这个研究所得到的结果和很多其他相关的结果是不同的,所以很有可能是哪个步骤出现了问题,导致研究的最终结果出现了错误。

第三个结论的评论是,没有其他的科学研究结果支持这一结论,所以要进一步进行研究。

国家高级食品检验师王思露表示:这篇报道的言论太片面化,没有代表性,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证明吃鸡肉会增加患上癌症的风险。

从作者本人的评论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本人对此结论都持怀疑态度,所以,大家大可不必恐慌。

日常生活中,我们选择鸡肉的时候,要选择在正规渠道进行购买,不要买那种可能存在问题的鸡,每天鸡肉的摄入量要适量,建议40-75g最好,不要过多食用。

三、真正要少吃的是这2种肉

关于肉类的食用,是否健康一直是大家讨论的热点,食用适量的肉类可以给我们的身体提供足够的营养,但是,也并不是所有的肉类都是可以食用的。

1.红肉

世界卫生组织把猪牛羊肉纳入“2A类致癌物”,很多的研究都证明,胃癌、结肠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等疾病的发生风险和红肉都存在关系。红肉为何会致癌,主要是和红肉里面的营养物质相关。

红肉里面的饱和脂肪酸可以抑制分泌胰岛素,并且还会刺激胆汁酸进入到十二指肠,通过生化反应,导致脱氧胆酸和石胆酸的形成,就是这样的二级胆汁酸在进行动物实验的时候促进形成了直肠致癌物。

而且,因为红肉里面含有血红素量比较多,通过烹饪会形成亚铁血色素,虽然说这个并不能致癌,但是很容易在肠道里面被代谢成有毒性的并且会致癌的物质。大量的摄入脂肪含量比较高的红肉会增加肥胖的风险,导致癌症发生的凶手之一就是肥胖。

这类致癌物在动物实验中证明确实有致癌作用,所以,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控制红肉的摄入量。值得提醒的是,致癌物只是说可能存在致癌的风险,但是不是说吃了就一定会得癌症。癌症发生是多种因素导致的,不能说吃某种食物导致癌症的发生。

红肉的营养物质是比较丰富的,对人身体也存在很大的好处,我们不能否定红肉给我们带来的其它价值。

想要健康的吃红肉,首先我们可以选择红肉健康的部分食用,建议吃瘦肉,不要吃肥肉。其次,我们要适量食用红肉,不要过量摄入。

再者,我们烹饪食物的时候尽量选择蒸煮炖的方式,少油少盐,保留肉类原本的味道,不要损失肉里面的营养。最后,不要吃加工过的肉类,不管是熏肉还是酱肉,里面都是含有一定量的亚硝酸盐,所以尽量不要吃。

2.加工肉

加工肉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一级致癌物。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指出:经过专家对800多份科学研究分析,有充足的证据表明,吃加工肉制品是可能导致直肠癌发生的,所以把烟熏、发酵或者是其它的经过防腐处理以及增强口味等方式加工的肉类列为致癌物。

加工肉包括用猪牛肉、禽类为主要成分的火腿肠、香肠、熏肉、牛肉干等,同时还包括肉罐头、配料、肉制酱汁,以及含有动物内脏或者是血的加工食物。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专家库尔特·斯特赖夫博士介绍说,吃加工肉导致结肠直肠癌的几率不大,但是风险会随着摄入的量增高。

加工肉为什么会致癌?问题主要是在加工二字上,普通的肉保存的时间短,但是加工肉保存的时间长,主要原因主要是添加了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杀菌的同时又不会污染食物,于是很多的加工食品中都会添加亚硝酸盐。亚硝酸盐进入到人体之后,会产生亚硝胺,这是一种致癌物,长期大量摄入,会增加患上口腔癌、食道癌、肺癌、肝癌等癌症的概率。

生活中难免会吃到加工肉,我们在选择加工肉的时候,尽量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品,正规厂家所添加的添加剂都是严格按照标准来添加的。

选择配料变中有【D- 异抗坏血酸钠】的肉制品,这种添加剂是安全的,用来阻止亚硝酸盐转化为亚硝胺。如果吃了大量的加工肉,那就多补充维C,它也是可以阻止亚硝酸盐转化成亚硝胺的。

肉类的摄入可以提供我们身体所需要的营养,不管是什么肉类,我们都需要注意适量,不要过量摄入。鸡肉是我们常吃的食物,面对一些谣言,大家更要理性对待,不要被谣言误导哦!#谣零零计划#

参考链接:

[1]《【食话实说】来~今晚吃鸡!关于它,你了解多少呢?》.江苏市场监督.2019-09-27

[2]《国外流行病学研究最新成果:鸡肉致癌了》.武汉市场监督.2019-09-29

[1]《世界卫生组织:红肉是致癌物!以前吃的肉都成毒药了?》.科普中国.2018-12-29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从鱼香肉丝说起,谈猪肉与肥胖的关系

鱼香肉丝是中国传统的名菜。

它是用瘦猪肉为主原料烹制而成的美食,通常辅以少量的黑木耳、尖椒、葱等配料。其特点是:甜中有香,香中有辣,吃到嘴里又酥又嫩,有鱼样的鲜味,还有酒样的醇香,令人口齿留香,回味无穷,十分诱人。既是下饭的佳肴,又是佐酒的美味。

国人能用猪肉做出成百上千种美味佳肴,鱼香肉丝即是一种。而且, 各地各家饭店做出的鱼香肉丝的品味也都不同,可谓百家百样。

中国人是全球消费猪肉量最多的国家。很多人几乎一年四季吃的肉食,都是猪肉或其制品,如腊肉、香肠等。它的突出特点是脂肪含量高,为肉食之最。500克肥瘦相间的猪肉可提供热能约2000千卡,瘦猪肉产热约750千卡,肥猪肉产热高达4000千卡。2000千卡的热量即相当于一位女性白领或中老年人一天的全部热需要量。所以,吃猪肉就要注意摄食量,以避免从中过多的摄入脂肪。

鱼香肉丝的热含量高,这除同其主原料是猪肉外,还在于在烹炒猪肉时所用烹调油的量偏大。

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成人每日的动物性食物的推荐量,以生重计的是120-200克,其中猪、牛、羊肉和鸡、鸭肉等肉食的总量为45-70克,其余为鱼虾类水产品与蛋类。一份鱼香肉丝的猪肉原料以生重计约为200克,此量就能满足三口之家一天的肉食需要。因此,从平衡膳食的要求看,为避免过多的摄入热量,吃了1份鱼香肉丝,这一家三口当日就不该再吃用肉食烹制的其他副食了。

一个常见的现象是,人们在饭店聚餐时,桌上七碗八碟,往往都是肉类食品,如红烧肉、酱焖肘子、蒸腊肉,大鱼大肉、觥筹交错,不亦乐乎。因此,经常在外聚餐的人就很必然的要过多的摄吃动物性食物,特别是要多吃用猪肉制作的美味佳肴,由此,便必然导致热量过剩。

热量过剩的结果,就是多余的热量转化为脂肪在身体储存。所以,经常在外聚餐和多吃猪肉的人,多大腹便便,便成为肥胖者或超重者了。

吃鱼香肉丝时,笔者提出的一个合适的安排是这样:除避免多吃外,宜同时搭配着多吃些蔬菜,如芹菜炒平菇、菠菜汤、生拌水萝卜丝,且不可忽视主食。如此,不只让人能享受到它的美味,还不至于导致营养失衡,能避免肥胖。

作为营养学专家,我之撰写本文,是以鱼香肉丝为例,旨在提醒各位:面对美味佳肴,一定要控制以多脂肪为特点的猪肉的摄食量。在肉食中提倡增加鸭肉与去皮鸡肉的比例,为的是避免过多的摄入脂肪使身体发胖。

笔者认为,多吃和常吃猪肉,是国人超重与肥胖率不断增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是否如此?欢迎各位留言讨论。如果你是大腹便便者,当更有发言权。

关于肥胖之害,我有多篇文章谈及。

猪肉属于红肉,多吃红肉还会增加癌症的风险。

择日,我还将发表一篇专谈美味与营养关系的长篇作品,从营养与安全等方面同各位继续讨论猪肉。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刘政,主任医师,为我国较早从事现代营养学与毒理学研究的专家,上世纪80年代留学日本。获省部级与市级科研奖项各二项,出版专著9部,报刊发表科普文章千余篇,在电视、学校、养老院、社区做健康讲座数百场。另在 “今日头条”之头条号“营养学教授刘政”发表作品已达900篇。

鸡的这些部位千万不能吃?多数人都不知道……

网上关于鸡肉的说法

各式各样

有人说

“鸡头当中含有重金属物质,食用有危害”

有人说

“鸡皮不能吃,不然会中毒”

甚至还有人说

“鸡肉不能吃,否则会致癌”

这种种说法

到底是真是假?

今天就全部说清楚

吃鸡肉真的会致癌吗?

最近,一则名为“牛津大学新研究:吃鸡肉关联患癌风险,包括三种特定癌症”的帖子被大家疯传,那鸡肉真的不能吃了吗?

文中此说法的主要依据是,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收集了47.5万名英国中年人的饮食习惯和患病的数据(2006年—2014年),在此研究中发现每年这些人群中有2.3万人被“癌症”侵袭。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又认为鸡鸭等家禽肉食的食用量和恶性黑色素瘤的患病系数呈现出了“正相关关系”,具体言之就是每天食用30g禽肉,其患黑色素瘤的风险增加20%,另外像前列腺癌也会因此升高患病率。

其实,这则报道的言论(试验数据)过于片面,并不存在代表性,没有足够且明确的证据可以证明吃鸡肉会增加癌症的发病风险。而报道点过于杂乱,其中所阐述的“内容点”较多,不光分析了鸡肉和癌症之间的关系,还提到了其他肉类食品和癌症的相关点,比如红肉和加工肉类食品。

鸡肉是一种简单且非常不错的肉食,富含优质蛋白质且吸收率较高,和癌症之间并无太大联系,癌症并没有如此简单的患病机理,而是由众多因素共同制约而导致的。

因此,所谓的“吃鸡肉致癌”,只是一种“噱头类言论”,并不存在严谨的科学原理和因果关系,只是科学领域的一种“观察性研究”而已。

鸡头也不能吃?

有人说,鸡头不能吃,因为“十年鸡头似砒霜”,这种说法可信吗?

虽然鸡是通过嘴吃东西,但是食物必须要到肠胃,才能被吸收然后再进入血液,就算是真的有毒素物质,其也需要通过肝肾进行代谢,根本不会积累到所谓的头部。

如果真要给一个鸡头不能吃的理由,只能说它的长相有一些“可怕”而已了。

所以,鸡头不能吃的说法,不能相信。

“鸡尖翅”全是毒素,不能吃?

有人说,鸡类等禽肉中的尖翅是不可以食用的,因为这个部位是淋巴腺体集中的部位,食之有毒。

这里大家一定要清楚,尖翅和翅尖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部位,不可“一视同仁”。

翅尖是鸡肉的翅膀,而鸡肉的尖翅是鸡等禽类屁股上端长尾羽的部位,也就是我们所谓的“鸡屁股”。

有人说“鸡翅尖是给鸡打针的部位,容易蓄积抗生素,对身体有害”。

事实是,鸡在集约化养殖过程中的确可能会用到抗生素,有些抗生素是注射型的,注射的部位一般会选择皮比较松的地方,一般会选择翅膀下面,而不是各位所想的“翅尖”。

更需要注意的是鸡在打针之后药物会迅速扩散到全身各部位,如果说打针的地方不能吃,那鸡身上的所有地方好像都不能吃了。

“鸡屁股不能吃,否则对身体有害”的说法流传甚广。

鸡屁股,因为含有两种不能吃的腺体(腔上囊和尾脂腺)所以不建议吃,其实在正规超市售卖的鸡肉(商业化屠宰)中已经将鸡屁股去除了,完全不必担心。

因此,尖翅不等于翅尖,鸡翅可以吃,但是尖翅(鸡屁股)还是不吃也罢。

吃鸡脖子会中毒?

关于鸡脖子不能吃的言论流传已久。

其实鸡肉体内是没有成形的淋巴结的,一般只有起相同作用的淋巴集结体(是几个或几十个淋巴小结聚集成团构成的淋巴集结体)。如果它们没有发生病变,充分加热后少量食用并不会存在问题,况且这些淋巴集结体多数分布在皮下。

所以,如果偏爱食用鸡脖子、鸭脖子等,但又不愿意吃到淋巴组织,去皮食用就好了。

鸡皮不建议吃

鸡皮很好吃,是因为其中含有很大一部分脂肪物质,脂肪物质摄入过多容易增加肥胖、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相对而言它的营养价值不高,这是不建议吃的原因,和激素等问题无关。

如何科学吃鸡?

1、安全买鸡,避免风险。买鸡要选择正规的超市和大型的农贸市场,避免买到可能存在问题的鸡肉。

2、鸡肉虽好,需要适量。任何食物都要适量,每日摄入的畜禽肉类总量建议40g—75g(《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议量)为佳,避免食用过多给身体增加负担。

3、去皮“吃肉”更安全。对于以鸡肉为代表的禽肉食品来说,减少脂肪的摄入量,去皮更靠谱。

4、选择靠谱的烹调方式。拒绝煎炸炒烤,偏向选择蒸煮,还原食物本身味道,避免摄入较多的脂肪、食盐以及一些有害物质(苯并芘等)。

综上所述

吃鸡肉的时候

建议不要吃鸡屁股和鸡皮

而其他的言论还需科学看待

不信谣、不传谣

虽然如此

但还是想小声说一句

没有鸡皮的鸡肉

也没有灵魂……

来源:科普中国(ID:Science_China)

本文专家:王思露,国家高级食品检验师,中华人民共和国HACCP食品体系内部审核员

监制:于卫亚

编辑:陈子夏、李昂

实习:徐亦鸣、张明明

大吉大利,今晚吃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