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液性肥胖(粘液性脂肪能活多久)

文章目录:

太大意!25岁未婚女子“肚子里”竟长了14斤巨大肿瘤

中国江苏网讯 (记者 孙骏 通讯员 刘春兴)小陈是一名25岁未婚女性,身高177cm,体重65kg。半年前,小陈发现自己肚子变得越来越大,以为是缺乏运动导致的肥胖。经过小陈一段时间的“减肥”,没想到这肚子上的肉肉没见减少,还在继续增大。平时的饭量也是急剧下降,吃一点点就有饱腹感。 小陈家人发现不对劲,赶紧带她前往南京市第一医院就诊。

经过产科主任谢静燕仔细检查,谁能想到,在这个年轻的的未婚女子身上,“肚子里”竟然长有一个超大西瓜样的左侧卵巢巨大囊肿(30cm*26cm*16cm)。 时间就是生命,谢静燕主任立即组织全科医生认真细致讨论手术方案,评估手术风险及制定应急措施。与小陈家人充分沟通且征得同意后,决定为她实施左卵巢巨大肿瘤切除术。

制定了周密的诊疗计划后,由主刀医生谢静燕主任和副主任医师刘艳波为小陈实施手术。手术时间仅花费了一小时,从小陈左侧卵巢内顺利取出一个30厘米*26厘米*16厘米的巨大囊肿。囊肿取出后,小陈的的体重立马下降了14斤。术后病理诊断为交界性粘液性肿瘤。目前,小陈已经康复出院。

谢主任介绍,卵巢囊肿大致可分为生理性囊肿和卵巢肿瘤。

生理性囊肿:如滤泡囊肿和黄体囊肿,是由于卵泡发育和排卵后黄体吸收过程中形成的。这类卵巢囊肿多为单侧,直径大多小于5厘米,壁薄,内部没有分隔,一般情况下可以自然吸收,随诊2-3个月,月经干净后复查,囊肿可自行消失,常常不需要特殊处理。若囊肿持续存在或长大,就有可能是卵巢肿瘤。

卵巢肿瘤:卵巢肿瘤又可分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与交界性肿瘤。卵巢上的良性肿瘤有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粘液性囊腺瘤、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因囊液状如巧克力酱,故俗称巧克力囊肿)等。

谢主任提醒,广大女性在妇科的三大恶性肿瘤(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中卵巢癌是最难发现的。卵巢深藏不露,很难早期诊断。由于卵巢藏在腹腔内离体表很远,早期也没有什么症状,所以早期不太容易被发现。而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更容易早期发现是因为它们通过自然腔道于体外相连,一旦发生问题会有症状表现,阴道的不规则出血常可提示宫颈癌或者子宫内膜癌,患者就会尽早就医。卵巢在腹腔里,癌变易在腹腔里播散,这样就很难控制疾病的发展。而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早期阶段为局部扩散,如子宫内膜癌要穿透肌肉才能扩散出去,不过在这之前就应该能发现了,宫颈更是在阴道里面,一出血很早就会被发现。

因此,广大女性朋友需要重视定期体检B超和妇科检查,可以尽早发现卵巢肿瘤的端倪,为患者提供早期诊疗的机会。

日常饮食不健康、肥胖、吸烟的朋友请注意!当心患上大肠癌

排便不干净,排便次数多,排便时还出血!千万要注意有可能会是大肠癌!大肠癌在生活中该如何发现、辨别、治疗,请听专家这样说~

宋志强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消化科

上厕所时,大便有黏液,可能是大肠癌的信号灯!

肠癌的三个报警信号

1、正常人每天排便一次,若突然排便次数增多且时间不规律,说明排便习惯出现改变。

2、若大便发干、发硬,不成形,或表现为一摊糊样、变细、有凹槽、有压迹,说明肠道内有肿块,导致大便形状发生改变。

3、出现黏液或便血情况,说明肠道内可能有肿块刺激肠壁。

大肠癌有遗传倾向,并且跟基因突变有关。家族成员之间基因存在相似性,若家中有人携带有跟大肠癌相关的基因,那家族其他成员患病风险比普通人高。

专家提示:大肠癌具有家族聚集倾向。

引发大肠癌的高危因素

肉类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把猪肉、牛肉、羊肉这类红肉列为2A类致癌因素。

把熏、腌、烤、炸的食物,归为一类致癌因素。

若长期每天食用50克以上的加工肉类,患大肠癌的风险要增加18%。

食用蔬菜水果、鱼肉、鸡肉、菌类、粗粮、谷类、豆类,有利于降低大肠癌风险。

肥胖

超重和肥胖人群患有大肠癌的概率要比正常和偏瘦的人要高。

当BMI超过30时,男性大肠癌的发病率会提高80%,女性发病率也要提高20%!

除了饮食、肥胖这类因素,年龄超过50以上、吸烟、糖尿病等人群都应警惕大肠癌,平常多注意除去危险因素,也可以有效预防大肠癌。

预防肠癌的检查方式

肛门直肠指检

肛门直肠指检尽管有过性不适,但对整个大肠可进行全面评估,是临床检查的好帮手。

肠镜

肠镜是最直观 、最彻底的检查,除了观察息肉早期的病变,还可以做内镜下的微创切除。

饮食、肥胖、吸烟、年龄大都可能引发大肠癌,若想远离这种威胁,早预防很重要!

健康提示:请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去人群密集处。

健康之路

《别让肠癌盯上你》

播出时间:10月20日 18:05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央视科教

警惕儿童肥胖,守护孩子健康

近年来,儿童肥胖问题日益严重,它已经成为影响儿童健康的一大隐患。肥胖不仅影响孩子的体型,更重要的是,它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给孩子的成长路上增加不必要的负担。本期节目一起关注儿童肥胖问题,为孩子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上线大医生:陈瑞敏

福州市第一总医院 儿童专科院区

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 福州市儿童医学中心

内分泌遗传代谢科主任 二级主任医师 教授 博导

本期话题:防治儿童肥胖,拒绝负重前行

我国儿童肥胖的现状

数据显示,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的肥胖率为7.9%,并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另有数据显示,目前有约19%的6至17岁青少年面临超重和肥胖问题。这表明儿童肥胖在我国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儿童肥胖的健康危害

心血管健康问题:肥胖儿童更容易出现高血压、高胆固醇和心血管疾病。肥胖会增加心脏的负担,长期下去可能导致心脏功能下降。

内分泌和代谢问题:肥胖儿童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显著增加。肥胖还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从而增加未来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

呼吸系统疾病:肥胖可能导致睡眠呼吸暂停、哮喘等呼吸问题。由于体重过重,胸肺部的压力增加,可能影响正常的呼吸功能。

关节问题:过重的体重会给关节带来额外负担,尤其是膝关节和踝关节,可能导致关节疼痛和早期关节炎。

肝脏问题:肥胖儿童患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风险增加。

心理健康问题

肥胖儿童可能因体型问题受到同龄人的嘲笑或歧视,这不仅会导致他们产生自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还可能引发社交障碍,使他们在与人交往中感到孤立并缺乏自信。这些问题进而会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因为心理健康问题以及体重的限制,他们可能难以自如地参与某些活动或运动。

此外,儿童时期的肥胖还可能对骨骼和肌肉的发育产生不良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可能延续到成年,对他们的整体健康状况造成长期威胁。

儿童单纯肥胖和病理性肥胖

发病原因

单纯性肥胖:主要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如过度营养、运动不足、行为偏差等,导致全身脂肪组织普遍过度增生和堆积。这种肥胖通常排除了由单基因遗传病和机体原有疾病所引起的病理性肥胖。

病理性肥胖:主要是由某种疾病引起的肥胖。这些疾病可能包括柯兴氏综合征、甲状腺机能减退性肥胖、肝炎后肥胖等。此外,药物副作用(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也可能导致病理性肥胖。

临床表现

单纯性肥胖:患儿食欲旺盛,食量大,偏爱淀粉、油脂类食品,懒于活动。外表呈肥胖高大,体重超过同龄儿,且身高和骨龄也可能超过同龄儿。皮下脂肪分布均匀,以面颊、肩部、胸乳部及腹壁脂肪积累显著。

病理性肥胖:临床表现因具体疾病而异。例如,柯兴氏综合征可能导致脸、脖子和身体肥大,但四肢脂肪不多;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导致肥胖和粘液型水肿等。

并发症

单纯性肥胖:严重肥胖者可能出现肥胖通气不良综合征等并发症,但通常不会伴随其他疾病表现。

病理性肥胖:可能伴随原发病的相关并发症,如柯兴氏综合征可能伴随高血压、骨质疏松等;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伴随粘液性水肿、智力低下等。

儿童肥胖该咋办

针对儿童肥胖问题,应该采取综合性的措施进行干预,包括调整饮食结构、增加体育运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提供心理支持和教育,以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从而减少肥胖带来的健康风险;对于严重肥胖的儿童或者病理肥胖性肥胖的儿童,还应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来源: FM1036福建新闻广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