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有肥胖吗(朱棣有肥胖吗知乎)

文章目录:

明朝最胖的皇帝,表面老实好欺负,其实谋略才能非一般人所及

说到明朝最胖的皇帝,要数明仁宗朱高炽。朱高炽是朱元璋的皇孙,也是朱棣的嫡长子。按宗法制度来说,朱高炽被封为太子,是名正言顺的事,而他也理应得到兄弟的尊敬。但实际上,他的遭遇却恰好相反。而导致这一切的,竟是因为他实在是太胖了!

朱高炽 画像

朱高炽是朱棣和徐皇后的长子。按遗传来讲,他父亲英勇骁战,他母亲也是明朝开国第一大将徐达之女,那他多多少少也得继承点习武的基因吧?然而现实却是,朱高炽生来性格端重沉稳,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从小就不喜欢舞刀弄枪。常年下来,他的体态变得越来越肥胖,身体素质也愈发不好。平日里出行的时候,都要两个内侍搀扶着他才行,连走个路都经常是跌跌撞撞的。

剧照 朱高炽

这些性格外貌上的缺陷,使得他那一生嗜武的父亲朱棣对他很是不满。而他另外两个兄弟朱高煦和朱高燧,为了争夺他的储君之位,也经常想方设法的诬陷和排挤他。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朱高炽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老实好欺负,但实际上的他谋略和才能,却不是常人所能及的。

剧照 朱高炽

由于朱高炽从小不喜欢习武,所以朱棣经常带着另外两个好习武的儿子去征战。朱高炽则在他父亲亲自挑选的老师门下,认真专研儒术,这使得他从小就培养起了一颗“仁义”之心。有一次,正直少年的朱高炽,在他皇祖父朱元璋的命令下,天还没亮就被派去检阅军队。然而朱高炽动身没多久很快就回来了。朱元璋看他这个皇孙回来这么快,感到很惊讶,便询问其中的缘由。结果朱高炽却回答说:早上太冷了,应该先让那些士兵吃了早饭再检阅。朱高炽体恤士兵的行为,让朱元璋大为感动。

剧照 朱元璋

后来有一次,朱元璋为了考验朱高炽,又故意让他审阅几份官员的奏章。朱高炽拿到奏章后二话不说,首先就有条不絮的将奏章分成了文、武两类。接着又迅速的作了相应的报告。朱元璋听了朱高炽的报告频频点头,不仅夸赞他的文才和行政才能,还说他有做圣人的潜质。

当然,除了文才和行政能力出色。朱高炽这位胖皇帝,在作战谋略上也颇有头脑。建文元年,朱高炽的堂兄朱允炆,还是明朝的第二位皇帝建文帝。朱高炽的父亲朱棣,则被封为燕王。当时建文帝担心各地藩王势力过强,一心想要除掉朱棣。朱棣便起兵反抗,发起了靖难之役。当时朱棣挥师南下,就派朱高炽留守在北京城监国理政。但没过多久,建文帝的大将李景隆,就率50万大军前来围攻北京城了。

眼看兵临城下,朱高炽立即组织人马准备迎战。当时他的手下虽然只有1万兵力,但他却巧妙的派兵布阵、组织城防。最后他用城中1万多的兵力,阻挡了50万敌军的围攻,成功守住了京城。

这件事过后,他凭着自己才能和表现,改变了很多人对他的看法,其中包括朱允炆。当时朱允炆私下写信给朱高炽,以封王相诱,想让朱高炽归顺朝廷。结果朱高炽接到信后看都没看,就把信原封不动的交到了朱棣面前,让敌人的反间计最终没能得逞。

剧照 朱棣

朱棣坐上皇位后,他想到朱高炽身体不好,曾多次想要另立太子。但朱高炽因为仁爱、儒雅,早已深得大臣们的拥戴。最终在众多大臣的极力要求下下,朱高炽还是继承了皇位,成了明朝的第四位皇帝——明仁宗。

剧照 朱高炽

朱高炽当上皇帝后,十分重用人才的他,首先就削汰冗官、选用贤臣。他不仅任命杨荣、杨士奇、杨溥三人辅政,还恢复了一些因反对朱棣远征蒙古,而遭到囚禁的大臣的官职。此外,他还一改旧朝留下的酷刑,赦免了建文帝的旧臣,和永乐时遭连坐流放边境的官员家属,并平反了许多冤案。

在他这位开明的儒家君主的统治下,明朝的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同时,也使明朝开启了明初三大盛世之一“仁宣之治”的开端。

朱高煦战功显赫,朱高炽肥胖迟钝,为何朱棣还把皇位传给后者?

说起朱棣想必无人不晓,但谈到他的继承人朱高炽或许少有人知。朱棣一生风云交错,尽管皇位得之不当,然其文治武功实属一代明君。而朱高炽中年登基,仅坐了十个月龙椅便骤然驾崩。人们对他本人的印象除了肥胖就是迟钝,相比之下他弟弟朱高煦高大勇猛,屡立战功,所以朱棣最后传位给朱高炽令人甚是难解。对此笔者认为朱棣做此番选择是出于以下几方面考虑。

1、 嫡长子继承制根深蒂固

自周朝以来,除王朝生死存亡之际与少数民族及外戚专权外,嫡长子继承制贯穿始终。当然随着君主专制越发强盛,君王个人喜好所起作用愈发重要。也就是说皇帝喜欢哪个儿子,哪个儿子就可以继承大统。但事实上一般皇帝在初立太子时都会优先考虑嫡长子继承制。就比如汉高祖刘邦不论多喜欢戚夫人,多想立次子刘如意为太子,也始终没废太子刘盈。而程朱理学盛行的明朝,对该理论践行最深刻的莫过于嫡长子继承制。该制度规定:"国家建储,礼以长嫡,天下之本在焉,居长者必立正储君 "、"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

明朝采取八股文科举考试制度,科考内容完全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与宋元人注的《五经》为依据。在这种学习环境下,朝野上下皆以程朱理学为治国根本。立储君是封建社会最重要的事项之一,皇帝本人的意愿固然重要,但涉及江山社稷,皇帝绝不会仅靠喜好来定夺,尤其是明君。换句话说,越是英明的君主越会以大局为重。毋庸置疑朱棣是个集权主义者,他也的确更喜欢次子朱高煦,甚至他曾在靖难之役中多次暗示立朱高煦太子之位。但其皇位是靠武力夺来的,很多人表面上对他毕恭毕敬,心里实为不满。若他不遵循嫡长子继承制,恐怕更难服众。

2、 朱高煦居功自傲、恃宠而骄

朱高煦由于性格最像朱棣且在靖难之役中立下不少战功,故而特别受朱棣疼爱。当年他作为成年亲王,理应前往千里之外的封地云南。然而他非但向身边人发牢骚,还赖在南京不走。对此朱棣并无惩罚,还让他搬进豪华气派的汉王府。这个王府原先是朱元璋修给陈友谅之子陈理住的,其规模巨大。清朝时,它是两江总督府;太平天国时期,它是天王府;民国时期,它是总统府。

不过朱高煦对此并不满足,他凭借朱棣的宠爱,四处拉拢大臣、结党营私、私养武士,在朝中形成一股与太子对抗的力量。此外他为人飞扬跋扈,经常胡作非为,他还自比秦王李世民,丝毫不把太子放在眼中。不管怎么说太子都是朱棣立的,朱高煦此等行为明摆着是在质疑朱棣的选择,而且他把自己看作李世民,难道不是在暗讽朱棣是软弱无能的李渊?这不难联想,更何况生性多疑的朱棣。

3、 朱高炽表现极好,且娶贤妻、生智子

一般来说,只要原太子没有犯错就不会被废除,毕竟废之无名不好给世人交代。朱高炽对这点十分明了,所以他纵使肥胖,为人处事一点也不愚笨。其实早在朱棣起兵之时,朱高炽留在北平守城就表现出其治国才能。这期间他手中仅有一万士兵,却巧妙地击败了李景隆。而后他被立为太子,每当朱棣出征,他皆监国有功。而这些事件为他赢得了大部分朝臣的认可与尊重。有了朝臣的支持,只要不犯错,太子之位就有保障。

或许由于从小虚胖,心理自卑,所以性格平和,极善隐忍。他身为太子非但被父皇敕令减肥,还总是受弟弟朱高煦的打压与诋毁。不过对此他从不发怒。面对父皇的嫌弃,他努力减肥,但他却属于喝水都能发胖的人。面对弟弟的挑衅,他仅微微一笑,甚至在朱高煦违法时替其求情。在这一点上,朱高炽表现出大智慧。此外他在娶妻生娃上也颇有建树。

朱高炽的妻子张氏聪慧好学,温婉贤惠,是个不折不扣的贤内助。《明通鉴》记载,自张氏嫁给朱高炽后便深受朱棣与徐皇后喜爱。据说有一次朱棣御临便殿,张氏给朱棣亲手做了一道御膳,朱棣吃后甚是喜爱,连连夸奖道:"新妇贤,他日吾家事多赖也!"更重要的是她给朱高炽生了个聪明伶俐的儿子,即朱瞻基。史载,朱棣对这个长孙甚是喜爱,几次出征都带着。他还当着众臣面说:"皇长孙聪明英睿,智勇过人,宜历行阵,俾知兵法,且可悉将士劳苦,知征伐不易。然文事武备,不可偏废,每日营中闲暇,卿等仍与之讲论经史,以资典学。"由此可见,朱棣对孙子的培养远比儿子用心,所以他立朱高炽为帝很大程度是希望日后朱瞻基能顺利登基。

总而言之,朱高炽能当上皇帝确实少不了弟弟的作茧自缚,妻儿的推波助澜,但笔者以为他更多还是依靠自己。如果他不小心犯了错,储君之位恐怖早已不保。正所谓人不可貌相,隐忍就是智慧的象征。

朱高炽太过肥胖,生下一子后,朱棣见到:你爹太子之位稳了

公元1425年,朱高炽病逝,这个明朝的第四位皇帝明仁宗在位仅仅不到一年就此撒手人间。然而尽管在位时间短,但是明仁宗在后世的史学家的眼中,获得的评价却极高,正是由他开创了后世有名的一大治世“仁宣之治“。朱高炽的所作所为当得起一声明君的称呼。

然而又有谁知道,朱高炽的登基之路可谓是跌跌撞撞,太子之位险些被废,假如不是有一个好儿子,可能就没有后世的明仁宗了。

祖尝命同仁宗谒孝陵。仁宗体肥重,且足疾,两中使掖之行,恒失足。《明史·朱高煦传》

朱高炽剧照

作为至高无上的皇帝,朱高炽的本人形象却并不好,身宽体胖,赫然是一个大胖子的形象。正是因为身体太胖,行动不方便,所以朱高炽的武力并不行。而朱高炽的父亲却是后世鼎鼎大名的明成祖朱棣,靖难事变,五征蒙古等这些事件无不表明着这位明成祖赫然是一位武功出众的武皇帝,所以明成祖对于自己这位身体肥胖的太子非常的不满意,反而对一直跟随自己征战的二儿子朱高煦非常的满意。

朱高炽剧照

朱棣甚至对朱高煦说过“努力吧,皇太子身体不好,经常会有病“这样的话,朱棣这句话的潜意思就是说朱高炽的身体不好,他一旦有什么意外,太子之位就是你的了。所以朱棣对于朱高炽的不满通过这句话就可以知道。

燕王欲且议和北还,适高煦引兵至,王仗钺拊其背曰:‘勉之!世子多疾。’”《明通鉴·卷十三》

而朱高煦也一直在朱棣面前表现自己,所以朱棣越来越觉得朱高炽不适合做太子,一直有想废除太子,换人的想法。然而朱高炽却不得不说生了一个好儿子,就是后来的明宣宗朱瞻基。俗话说母以子贵,子以父贵。然而到了朱高炽这里却反了过来,变成了父以子贵。

朱瞻基剧照

朱棣起兵靖难的时候,梦到朱元璋给他托梦将象征权力的大圭赐给了他,于是这个梦在朱棣看来是朱元璋也同意自己起兵,也正是这个时候,朱瞻基出生了,这在朱棣看来,刚做完一个权力交接的梦,然后自己的孙子就出生了,这是吉兆啊。于是朱棣赶紧跑去看自己出生的孙儿。

刚刚出生的朱瞻基与自己肥胖的父亲不太像,反而与自己的爷爷朱棣特别的像,这让朱棣看了非常的喜欢。甚至说出了“这是我大明朝之福“的话语。于是朱棣发动靖难,并且成功了。

朱棣剧照

中国古代对于这种梦啊,异象什么的非常的相信,朱棣也不意外,因为朱瞻基出生的时候自己的梦以及自己靖难成功的原因,使得朱棣对于朱瞻基非常的喜爱。所以对于朱瞻基的教导非常的用心,同时,朱瞻基也没有让朱棣失望,小小年纪就聪明伶俐,非常有贤明之象。

太祖指示之曰:“儿忽之耶?”对曰:“不敢忽,顾小过不足渎天德。”又尝问:“尧、汤时水旱,百姓奚恃?”对曰:“恃圣人有恤民之政。”太祖喜曰:“孙有君人之识矣。”《明史》

朱瞻基剧照

正是因为朱瞻基的贤明聪慧,在朝野上下有着“好圣孙“的称呼,朱棣对于朱瞻基也是非常的满意,朱瞻基甚至跟随朱棣一起征战,能文能武。于是朱瞻基就被朱棣当成了隔代传人,而正是因为朱瞻基的这个原因,朱棣也不想再动摇朱高炽的太子之位了,而朱高炽正是占着朱瞻基的便宜,成功的坐稳了太子之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