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肥胖容易血管堵塞?血管堵塞的4大诱因值得深思
每个器官对于我们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大家并不知道血管健康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很关键的。血管是我们身体各个器官的传送枢纽,它可以把营养物质传送到身体的每个器官。可是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人却频繁的出现了血管健康问题,经常高油脂的摄入很容易导致血管出现堵塞的情况。血管阻塞如果没有得到高度重视,很容易造成致命的伤害。
那么,血管堵塞的原因是什么?
1、过度肥胖会导致血管堵塞
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的体重也随着增加了。身体肥胖会招致各种各样的疾病侵害,并且大多数的肥胖患者身体里面的胆固醇指数都是呈上升趋势发展。特别是中老年朋友,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的新陈代谢功能也会逐渐的下降。所以如果平时吃了太油腻的食物,很容易导致血管壁上依附太多的食物垃圾没有办法及时清理,导致血管出现堵塞的情况。
2、不健康的饮食也会导致血管堵塞
有句老话是病从口入,所以饮食搭配也直接会影响身体健康。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一开始可能不会给身体健康带来很大影响,但是时间久了自然身体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如果说长期摄入高油高糖的食物很容易导致我们的血管以及血糖指数升高,这就大大增加了动脉硬化以及血管堵塞的几率。
3、慢性疾病也会导致血管堵塞
任何一个慢性疾病都不属于单一病种,很有可能是由多种潜在隐性病转变而成。血管疾病也是这个道理,例如我们比较熟悉的三高或者是动脉硬化如果没得到及时针对性的治疗,很容易造成很容易造成血管堵塞的情况发生。
4、口味太重也会导致血管堵塞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唯一一个共性就是都喜欢吃比较口味偏重的食物,口味偏重经常喜欢偏咸或者油腻的食物,很容易造成血管出现堵塞的情况发生。而且重口味的食物还容易刺激食欲,导致体重增加也是造成心脑血管疾病出现的一大主要原因。
大家在知道血管堵塞的原因,以后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如果出现堵塞征兆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救治,在医生指的指导下合理用药,而且对于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朋友们在出门的时候,一定要在口袋里放上速效救心丸。如果出现任何身体不适要及时服用。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为什么指标正常,血管却堵塞了?很多人连自己得了高血脂都不知道
案例:患者刘某50多岁,某日凌晨突发急性心梗,经抢救无效死亡。老刘每年都做体检,血脂都没有超出正常范围。化验单上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都没有出现升高的箭头。但是,当他被送到医院的时候,医生通过造影发现,他的血管已经堵了将近90%。
我们都知道:高血脂是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为什么体检报告正常,还会出现严重的动脉硬化,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1
体检指标正常≠血脂正常
首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除了血脂以外,还有其他的危险因素,如高血糖、高血压、抽烟、肥胖等。
其次,血脂是反映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重要因素,判断血脂是否正常,与两大指标息息相关。
1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元凶,其堆积过多时,会粘附在血管壁上,逐渐形成并聚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一旦脱落或破裂,很可能引发 心梗、肺栓塞等疾病,甚至导致猝死。
因此,一般来说,“坏胆固醇”的数值越低越好,因为其数值越高,脂质在血管壁沉积的速度就越快,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就越高。其正常参考值为 <3.37mmol/L。
2
甘油三酯
甘油三酯,是坏胆固醇的“帮凶”,会加快动脉粥样硬化。当体积大的坏胆固醇无法侵入间隙较小的血管时,甘油三酯能将大的坏胆固醇变得“小而密集”,使其顺利侵入血管间隙,也更易形成大斑块。
一般而言,18岁以下人群,甘油三酯的参考值是<0.36~1.69mmol/ L,而18岁以上人群的参考值是<1.7mmol/L; 在没有其它危险因素时,仅新发现甘油三酯≥5.65mmol/L,就需要降脂药物治疗; 如果合并胆固醇升高,可考虑他汀类药物。
要注意,以上这些数值都是针对一般人群的,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经常吃高脂食物、饮酒等人群)而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参考值应该 <2.59mmol/L。
而已经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极高危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参考值应该<2.07mmol/L。
因此,不能只根据体检表上的箭头走向,来判断血脂健康情况,而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判别。尤其是以下人群更要注意
①男性45岁以上、女性55岁以上;
②长期吸烟、喝酒;
③爱吃甜食、高油脂、高胆固醇食物;
④缺乏运动、肥胖者;
⑤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睡眠不足者;
⑥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或者甲状腺功能低下、糖尿病、肾病、阻塞性黄疸等疾病。
此外,若出现耳垂褶皱、黄色瘤、老年环等症状时,也要提高警惕,这通常是血脂异常的先兆。
2
高脂血症的五大误区
高脂血症被称为“隐形杀手”,不仅是因为这些易被忽视的早期症状,更是由于高血脂的认识误区造成的。
1
好胆固醇越高越好?
“好胆固醇”能保护血管,那指数高,就代表血管健康吗?其实不然,只有当总胆固醇低、“好胆固醇”高时才对健康有利。
※ 总胆固醇与好蛋白胆固醇的比值参考:
● 男性最好小于4.5;即好胆固醇在1.2mmol/L以上;
● 女性最好小于3.5;即好固醇在1.4mmol/L以上。
一般比值越低,预示着心脑血管越健康。
2
没有症状不必治疗?
很多高血脂患者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不适症状,就误以为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因此不采取任何措施。
但其实,高血脂对血管的损害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过多的血脂会在血管内沉积,不仅会增加动脉硬化、血栓的风险,还会诱发高血压、高血糖、卒中等疾病。
因此,降脂迫在眉睫,等到出现症状才采取控制措施,很可能意味着血脂异常已经到了中晚期。
3
血脂越低越好?
血脂对血管潜移默化的伤害需要我们重视,但这并不意味着降得越低越好。
由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都是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太多太少都不好。国外研究发现,血脂过低, 肿瘤的发生率也会有所增加。
4
吃素就能降血脂?
不少人体检一看自己的胆固醇偏高,就开始了“素食生活”,却发现体重只增不减,胆固醇也越来越高。
专家表示,很多素食者,为了耐饥,会不自觉地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碳水过剩也会转化为脂肪在体内堆积,影响血脂。
另外,单纯吃素会导致营养不良,出现脂肪代谢紊乱的情况。
5
瘦人不会得高血脂?
在人们的印象中,“胖子”脂肪多,更易得高血脂,但瘦人脂肪少,就不会得高血脂。确实,肥胖会增加高血脂风险,但并不意味着瘦人不会得高血脂。
血脂异常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血脂异常与遗传、环境等有关;继发性的与 糖尿病、肾脏疾病等有关。所以瘦人也要重视血脂的检查。
3
餐桌上的控脂妙招
对于高血脂患者来说,生活方式的干预是治疗的基础。适当掌握饮食方法,也能达到较好的控脂效果。
1
豆制品代替部分肉类
吃肉可以补充蛋白质,但与此同时会增加脂肪的摄入,一旦脂肪摄入过多,动脉硬化、肾脏疾病的风险也会随之增加。
而大豆或豆制品不仅能提供丰富的蛋白质,且不含饱和脂肪酸,可辅助降低胆固醇。
因此,在餐桌上,高血脂患者更要严格控制肉量,优先选择鸡鸭等禽类和鱼类,不吃肉时,可以 多补充豆制品,以获取足量的蛋白质。
2
粗细搭配,营养互补
粗粮中的膳食纤维有助于减少肠壁对胆固醇的吸收,降低体内的胆固醇含量,调节血脂水平,但是粗粮也分粗细等级,不同的粗粮,膳食纤维的含量也不一样。
膳食纤维含量低的粗粮,属于粗粮中的细粮,小米是膳食纤维最少的粗粮。粗粮加工越少, 膳食纤维越多,因此在日常选择时,尽量选择那些加工少的。
膳食纤维含量图
另外,我们可以混合搭配,以做到营养互补。
最常见的就是三合面,1份玉米面 1份小米面 2份黄豆面。小米面缺乏赖氨酸,但豆面中的赖氨酸含量比较高,这样搭配,不论从氨基酸配比或是生物学利用价值都更好。
不仅要注意饮食,平常更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多锻炼,保持乐观的心态,也能帮助调控血脂。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胖!万病之源!!!
小时候我们总说孩子胖乎乎的好可爱,然而一项研究却发现:
中青年时体重每增加10斤
中老年时
糖尿病风险增加30%
高血压风险增加14%
心血管病风险增加8%
肥胖相关癌症风险增加6%
不吸烟者死亡率风险增加5%
肥胖容易导致身体出现许多问题!
心脏:脂肪堆积→衰竭→死亡
肥胖,可能导致脂肪长期堆积,最糟糕的情况就是,心脏会被一层厚厚的白色脂肪包裹,会影响心脏向全身输送血液和养分的能力,最后可能逐渐衰竭而死。
据统计,肥胖者并发脑栓塞与心衰的发病率比正常体重者高一倍,患冠心病几率比正常体重者多2倍。
肝脏:脂肪肝→肝炎→肝癌→死亡
肥胖的人肝脏老化非常明显。平均而言,身高体重指数每增加10,肝脏的“年龄”就会增加3.3年。
而且,脂肪肝几乎是和胖人如影随形,部分肝癌患者经历了由肥胖发展为脂肪肝炎,由脂肪肝炎发展为肝硬化、以及肝癌。
肾脏:肾小球“三高”→肾病
肥胖会直接增加肾脏负担,使肾小球长期处于“三高”状态(即: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分数增高),这种“三高”状态可导致内皮细胞、足细胞及系膜细胞损伤,破坏肾小球滤过屏障,导致蛋白超滤,引起肾病。
骨关节:关节压力大→骨关节炎
不断增加的体重给骨关节造成巨大的负担,加快了关节软骨的蜕变和丢失,并刺激骨刺的形成,导致骨性关节炎发生。
肺:肺功能差→呼吸暂停、慢肺阻
过多脂肪会增加体内炎症反应,一定程度上损害肺脏。法国一项研究发现,与体重正常者相比,腹部肥胖者肺功能损害几率高两倍,慢阻肺和睡眠呼吸暂停等呼吸道疾病发病率更高。比如,我们熟知的,胖人更容易打呼噜。
血管:堵塞→高血压、高血脂→脑卒中、心梗
人一旦体重超标,体内脂肪出现堆积,血管就会像管道一样生锈结块,进而发生堵塞,血流不畅了,高血压就来了,心脏病和中风的几率就会明显增高。
在40-50岁的肥胖者中,高血压的发生几率要比非肥胖者高50%。一个中度肥胖的人,发生高血压的机会是体重正常者的5倍多,是轻度肥胖者的2倍多。
大脑:智力下降→老年痴呆
瑞典一项为期24年的医学研究报告指出,女性肥胖可能导致智力降低,还可引发老年妇女的痴呆症。
胰腺: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并发症→死亡
肥胖的人几乎都合并有胰岛素抵抗。许多糖尿病患者,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多为肥胖者。
由于体型的肥胖,胰岛素搬运血糖的工作量也加大。普通人一餐5个单位胰岛素能解决的事,到了肥胖者这,可能就必须10个单位胰岛素才行。就这样,由于胰岛β细胞长时间超负荷功能,容易导致胰岛功能受损,出现永久性高血糖,即发生2型糖尿病。
卵巢:月经不调→不孕不育
女性超重会影响其排卵期、受孕能力及胎儿早期发育,并且孕前女性如果是内分泌失调引起的肥胖,容易患多囊卵巢综合征,使卵泡不易成熟,影响正常排卵,造成不孕。
弟弟过百岁生日,102岁姐姐送红包上门,网友:实名羡慕!
水果能不能饭后吃?吃水果的8个真相
立即停播!
来源:健康时报(ID:jksb2013)
监制:周年钧
编辑:陈子夏、徐祥达
实习:杨瑾、岳圆
看完赶紧减肥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