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臂围(减脂臂围)

文章目录:

如何雕刻粗壮的麒麟臂?一组练臂动作,练出撑爆袖口的臂围

原创内容,擅自搬运者必究!

强壮的麒麟臂,是每个健身男士的追求。很多人去了健身房第一个训练的部位就是手臂。毕竟,只有手臂肌肉强大了,你才能举起更大的重量,才能提高增肌效率。

手臂肌群连接着身体的肩部三角肌跟胸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需要手臂来完成各种工作。手臂强大与否,对于自身是有重要意义的。

健身的人要重视手臂这个肌群,当你手臂力量薄弱的时候,练胸的时候你不容易感受到胸肌的手臂,当你练背的时候,引体向上这个动作很难完成。只有手臂肌肉维度提高,手臂力量才会跟随着上涨。

手臂是身体的小肌群,主要是由二头肌、三头肌组成的,手臂训练的时候要针对这2个小肌群进行训练。

手臂训练保持2-3天训练一次的频率即可,负重训练的时候要循序渐进,才能避免肌肉生长陷入瓶颈期。

手臂训练不仅适合男生,女生也可以多做手臂力量训练,可以提高手臂线条感,抑制脂肪的堆积,帮你改善拜拜肉、蝴蝶袖的情况出现。

女生平时缺乏锻炼会让手臂更容易堆积脂肪,手臂变得臃肿肥胖。而力量训练可以提升肌肉维度,避免脂肪的合成。

女生不用担心手臂训练会手臂变得粗壮起来,你选择中小重量的负重进行手臂塑形训练,可以有效提升手臂线条感,夏天穿上吊带衫会更加性感哦!

下面分享一组针对手臂肌群的训练动作,让男生练出撑爆袖口的臂围,让女生赶走拜拜肉的困扰。

动作1、杠铃弯举

弯举训练的时候,保持站姿状态,上半身可以稍微后倾,大臂固定不动,转动小臂,给二头肌充分的刺激。

动作2、上斜凳哑铃弯举

坐在斜凳上,手握哑铃,然后手臂下垂在身体两侧,上臂不定不动,然后手臂发力,让二头肌进行收缩,顶峰状态稍微停顿一下,再慢慢下放哑铃,回到初始位置。

动作3、绳索下压

站在器械前面,双手握住绳索,保持重心稳定。上臂贴近身体保持不动,肩胛骨保持下沉状态,然后将绳索下拉,手臂从屈肘状态向直臂状态伸直,停顿1秒钟然后慢慢复位。

动作4、直腿仰卧后撑

这个动作适合自重训练者,利用自身重量做仰卧后撑动作,可以刺激手臂肌群,强化手臂力量,你在家也能完成。

动作5、 哑铃曲臂伸(5组,每组10次)

坐姿状态,收紧腰腹肌群,然后双手握住一直哑铃,置于头部后侧,大小臂互为垂直,然后慢慢拉起哑铃,刺激三头肌。

5个练臂动作,你学会了吗?

手臂训练的时候,要注意保持动作标准,感受目标肌群的受力,每个动作3-4组,每组进行15次。

正式训练前,先对手臂肌群进行充分热身,你可以徒手做一组俯卧撑训练来激活手臂肌群,这样可以降低肌肉拉伤几率。

体检时注意!这项标准有调整

从11月13日起,一大批曾被界定为“高血压前期”的亚健康人群,将被诊断为高血压患者。当日,首部《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下称:《指南》)发布。这部新《指南》将我国成人高血压的诊断界值由140/90 mmHg下调至130/80 mmHg。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程翔教授、苏冠华副教授对其中变化进行了解读。

130/80 mmHg更适合中国国情

本《指南》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联合制订发布,以期实现高血压临床诊治标准化,具有极高的权威性。

新《指南》为何要将高血压诊断界值下调10 mmHg,即由140/90 mmHg改为130/80 mmHg?

本次标准的调整主要是来源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流行病学数据。专家介绍说,血压介于“130/80 mmHg和140/90 mmHg之间”的人群,既往认为其处于“正常高值”,也被称作“高血压前期”人群。新的研究发现,这类既往还没有被诊断为高血压患者的人群,多半未得到及时干预,因而存在着潜在的心脑血管病风险,而新标准的制定主要是为了将防控端口前移,使更多过去“正常高值”人群被确诊,得以追踪监测、药物治疗和长期管理,越早治疗获益越大,这将大大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风险和死亡风险。

高血压分级简化为2级

新《指南》将我国成人高血压患者按血压水平分为1级和2级。

1级:收缩压130~139 mmHg和/或舒张压80~89 mmHg;

2级: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

医生将结合1级和2级患者的身体指标和其他综合因素,进行必要的非药物干预和药物治疗。

新《指南》教你在家量血压

新《指南》教你居家期间这样量血压:

1.每天早、晚各测量1次血压;

2.每次测量至少连续获取2次血压读数,每次读数间隔1~2分钟,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若第1、2次血压读数差值>10 mmHg,则建议测量第3次,取后2次读数平均值;

3.测量血压前30分钟避免剧烈运动、饮酒、喝含咖啡因的饮料以及吸烟;在每次测量之前,安静休息3~5分钟。

4.测量时段:

早上:服药前、早餐前、排尿后测量。

晚上:晚餐前,若错过则在睡前1小时内测量;如晚上服药,建议服药前测量。

5.初诊或血压未控制者:

初诊或血压未控制稳定的患者,每周至少连续测量3天血压。

6.血压控制良好者:每周进行1~2天血压测量。

量血压注意这五点

1.电子血压计还是水银血压计?

电子血压计更安全可靠,水银血压计容易产生误差,且存在水银泄露的隐患,目前水银血压计已经全面停产。电子血压计的准确性和重复性较好,使用方法易掌握。推荐成年人首选正规厂家生产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

2.袖带怎样算合适?

量血压不准确,最常见的原因就是袖带不合适,太大或者太小都不行。大多数人可使用标准规格袖带,肥胖或者臂围大者,可使用大规格袖带,儿童可使用小规格袖带。

3.准备工作怎么做?

测血压前30分钟不要剧烈运动,不要喝咖啡和吸烟。测血压前要排尿,静坐休息3~5分钟,建议穿宽松的衣服,不要把袖子撸上去。

4.量左手还是右手?

初次测血压,两只手臂都量,以血压高的一侧为准。长期量血压者可固定一侧。

5.坐着量还是躺着量?

测血压应该坐着,如果情况不允许可以躺着测量,取仰卧位,不能侧卧。记住袖带与心脏保持在同一高度。

综合:湖北发布、长江日报

来源: 湖北发布

这个标准下调!网友:猝不及防变成高血压了……

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由140/90毫米汞柱下调至130/80毫米汞柱。

专家预测,随着诊断标准的下调,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会明显增多,用药人群扩大,将有助于高血压的早期管理和治疗,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风险。

新标准更适合中国国情

据了解,本《指南》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联合制定发布,以期实现高血压临床诊治标准化,具有极高的权威性。

为何要由140/90 mmHg改为130/80 mmHg?

专家介绍,中国医学界一直在研究,如何基于临床研究和卫生经济学评估积累的证据,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从1977年提出的160/95mmHg,到1997年提出的140/90mmHg,再到如今的130/80mmHg。

本次标准的调整主要是来源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流行病学数据。专家介绍说,血压介于“130/80 mmHg和140/90 mmHg之间”的人群,既往认为其处于“正常高值”,也被称作“高血压前期”人群。新的研究发现,这类既往还没有被诊断为高血压患者的人群,多半未得到及时干预,因而存在着潜在的心脑血管病风险,而新标准的制定主要是为了将防控端口前移,使更多过去“正常高值”人群被确诊,得以追踪监测、药物治疗和长期管理,越早治疗获益越大,这将大大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风险和死亡风险。

“此次《指南》将高血压诊断标准修改为≥130/80 mmHg,不仅有充分的国际和国内循证医学证据支持,而且血压水平在130~139 mmHg和/或80~89 mmHg的人群多为中青年,下调诊断标准体现了防线前移、加强初始预防的理念,否则我们将错过减少高血压导致的心血管疾病和其他疾病危害的关键时机。”新《指南》发布会上,北京安贞医院赵冬教授介绍。

高血压分级简化为2级

新《指南》将我国成人高血压患者按血压水平分为1级和2级。

1级:收缩压130~139 mmHg和/或舒张压80~89 mmHg;

2级: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

医生将结合1级和2级患者的身体指标和其他综合因素,进行必要的非药物干预和药物治疗。

心血管危险分层简化为“高危”和“非高危”

新《指南》对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分层进行了调整,过去高血压的心血管危险分层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共四种,而现在只划分为高危和非高危。

高危患者:

①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者;

②收缩压130~139mmHg和/或舒张压80~89mmHg伴临床合并症、靶器官损害或≥3个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如吸烟、血糖异常、血脂异常、肥胖等)。

非高危患者:

收缩压130~139mmHg和/或舒张压80~89mmHg且未达到上述高危标准者。

心血管危险分层为高危的患者,推荐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心血管危险分层为非高危的患者,可进行3—6个月的生活方式干预,若收缩压仍≥130mmHg和/或舒张压≥80mmHg,可考虑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新《指南》教你量血压

高血压是我国患病人数最多的慢性病,随着老龄化的进展,高血压的预防及规范化诊疗工作越来越重要。不少人也已经养成了居家监测血压的习惯。

那么,自己在家,该如何正确测量血压?新《指南》这样建议↓

1.每天早、晚各测量1次血压;

2.每次测量至少连续获取2次血压读数,每次读数间隔1—2分钟,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若第1次和第2次血压读数差值>10mmHg,则建议测量第3次,取后2次读数平均值;

3.测量血压前30分钟避免剧烈运动、饮酒、喝含咖啡因的饮料以及吸烟;在每次测量之前,安静休息3—5分钟。穿宽松的衣服,不要把袖子撸上去。

4.测量时段:

早上:服药前、早餐前、排尿后测量。

晚上:晚餐前,若错过则在睡前1小时内测量;如晚上服药,建议服药前测量。

5.初诊或血压未控制者:

初诊或血压未控制稳定的患者,每周至少连续测量3天血压。

6.血压控制良好者:每周进行1—2天血压测量。

自己量血压,注意这四点

电子血压计还是水银血压计?

电子血压计更安全可靠,水银血压计容易产生误差,且存在水银泄漏的隐患,目前水银血压计已经全面停产。电子血压计的准确性和重复性较好,使用方法易掌握。推荐成年人首选正规厂家生产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

袖带怎样算合适?

量血压不准确,最常见的原因就是袖带不合适,太大或者太小都不行。大多数人可使用标准规格袖带,肥胖或者臂围大者,可使用大规格袖带,儿童可使用小规格袖带。

量左手还是右手?

初次测血压,两只手臂都量,以血压高的一侧为准。长期量血压者可固定一侧。

坐着量还是躺着量?

测血压应该坐着,如果情况不允许可以躺着测量,取仰卧位,不能侧卧。记住袖带与心脏保持在同一高度。

六大干预方式

《指南》建议所有高血压患者均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干预、运动干预、减压干预、减重干预、戒烟限酒和综合生活方式干预。

其中,饮食控制是一个重要干预方向,新《指南》推荐,中国高血压患者应用低钠盐替代普通食盐;推荐钠摄入量减少至2000毫克/天(5克氯化钠)以下;建议钾摄入目标为3500~4700毫克/天。

与此同时,运动也是有效的降压手段。对于收缩压<160mmHg和舒张压<100mmHg的高血压患者,推荐每周进行5~7天、每次30~60分钟的中等或高强度有氧运动,且每周进行2~3次抗阻力量练习,也可根据自身情况尽可能地增加各种力所能及的身体活动。

常见的有氧运动包括:快走、慢跑、游泳、自行车、健身操、跳绳等。

对此很多网友表示:

猝不及防变成高血压了

转自:央视网综合人民日报、长江日报、武汉晚报等

来源: 江苏广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