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变圆、变红、体重增加要警惕库欣病
王XX,20岁,曾经是一位身材苗条的漂亮女孩,最近一年发现脸变圆、变红,嘴唇上也长出了小胡须,肚子变大了,像怀孕了几个月的腹围,而且长出了类似妊娠纹的东西。小王非常苦恼,来医院就诊。才知道自己脑子里长了一种罕见的肿瘤。医生告诉她这种病叫库欣病,学名也叫垂体ACTH腺瘤。经过医生的手术治疗,一年后小王又恢复了原来的相貌和身材。
库欣病,也叫垂体促腺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由于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于患者的肾上腺,继而引起皮质醇分泌过多,引起的疾病。典型的外貌特征——“满月脸”,脸颊变红,皮肤痤疮,体重增加,向心性肥胖,伴水牛背、锁骨上脂肪垫、皮肤紫纹,部分还有皮肤变黑。体毛增多,男子性功能下降,女子月经紊乱或闭经,伴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骨质疏松。以上这些症状的总称叫做“库欣综合征 ”。
库欣病首选手术治疗。
运动后脸白和脸红,谁的身体更健康?这些脸色异常变化,可能是疾病信号!吃对食物助调理
都说“生命在于运动”,适度的运动有利于保持身体健康,人们“动起来”的意识也越来越强,不少人空闲时就喜欢散散步,或是在健身房里撸铁跑步。
但不知道你是否曾在运动时注意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相同的运动量下,有的人运动结束后能够“面不改色”,但有的人却满脸通红,还有的人脸色发白。
为什么不同的人运动后脸色差别这么大?运动后脸红、脸白与身体健康状况有关系吗?除此之外,哪些脸色变化需要我们格外警惕呢?今天可可就来和大家聊一聊脸色变化和健康之间的关系~
一、运动后脸红or脸白
谁的身体更健康?
1、运动后脸色变化,与神经和激素有关
实际上,运动后有的人脸红,有的人脸白,多是神经和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运动时,人的体温上升、心跳加快,自主神经系统中的交感神经受到刺激,会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这两种激素,可能会与不同的受体结合,加上每个人对这两种激素的敏感度不同,最终产生不同的效果——有的能使血管舒张,导致脸红;有的却会让血管收缩,导致脸白。
一般情况下,运动后的脸色变化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用对此过于担心。
2、运动后,并非所有的脸红、脸白都正常
需要注意的是,若是运动后脸色变红、变白,并伴随有以下症状,有可能是身体健康状况出了问题,要引起注意!
中暑
虽然立秋了,但总的气温还是比较高,如果运动后面色潮红,并伴随有头晕眼花、心悸胸闷、精神恍惚、口渴多汗、体温升高等症状,很可能是中暑了!
大家千万不要觉得中暑是小事,若是得了重症中暑(即热射病),还可能会出现高热、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症状,体温升高可达40℃以上,死亡率能达50-60%!
而且热射病一般是暴露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引起的。今年7月,就有一名浙江跑者因在高温天气下运动导致热射病,整整昏迷了4天,最终在医院的抢救下转危为安。
【建议】:中暑后,应速至阴凉处,解开衣服、冷敷头部、饮用清凉饮料,帮助降温;如果本身体弱多病或是年纪较大,中暑后最好立即送医就诊。
低血糖
运动后脸色苍白,并伴随有出汗、眩晕、心悸、饥饿、眼前发黑等症状,很可能是低血糖了。它虽然发生偶然、短暂,但往往猝不及防,可损害心、脑、肾脏等重要部位,严重时可致瘫痪!
【建议】: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可以吃一些蜂蜜、糖果、甜饮料等,帮助快速升糖;症状较为严重,甚至出现意识混乱、行为异常、视力障碍等情况时,最好及时送医就诊。
二、长期脸红、脸白,注意调理体质
在没有运动的状态下,脸色依然长期发红、发白,很可能是机体体质出问题了。
1、常年脸色发红,可能是内热体质
中医认为,面色潮红为体内热气太盛所致。血得热则行,脉络充盈,血流加速则皮肤呈现红色。而体热主要可分为实热和虚热。
实热常夹杂有阳盛体质,除了面红外,还可伴有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腹痛、口干口臭、喜冷食等表现,此类人群日常可适当喝些菊花茶、苦丁茶。
虚热则夹杂有阴虚体质,常表现为两颧红赤、形体消瘦、爱出虚汗、舌红少苔,此类人群调理重在滋阴清热,可以常吃百合、鸭肉、海参等食物。
2、常年脸色发白,可能是气虚、血虚
当气血不足时,脸部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就容易脸色苍白。
其中气虚体质的人,除了脸色苍白外,还常伴有身体乏力、胸闷气短、食欲不好等症状。这类人群可以适当多吃山药、莲子、淡水鱼、鸡肉等食物。
而血虚体质的人,则会有头晕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苍白的表现,嘴唇、指甲、舌头的颜色也比较浅淡。这类人群可以适当多吃猪血、猪肝、干龙眼肉、红枣、花生、赤小豆等食物。
若是气血两虚,可以试试益气养血粥,气血双补,一举两得,且效果更好。
【益气养血粥】
【做法】:取粳米100克、赤小豆50克、桂圆肉10克、花生米10克,加适量水煮粥即可。
【功效】:赤小豆补血凉血,搭配热性的桂圆肉,有补气养血、养心安神的功效;花生有利于滋补气血,适合气血两虚和血管疾病患者。但肥胖、湿热较重者慎用。
三、这些脸色异常变化
也千万别忽视
1、脸色蜡黄,反映2个健康问题
虽然大多数人都是黄皮肤,但如果是“脸色蜡黄”,背后可能就有2个病因:
脾胃虚弱、体内有湿
中医认为面色发黄多是脾胃不好所致。脾主运化,能运化水谷和水湿,化生气血为人体所用。当脾胃功能不利,水湿不能完全运化,就会滞留在体内,导致皮肤暗黄、头发出油、身体浮肿、大便粘滞、小便浑浊等情况。
【建议】:此类人群平时可以吃小米、薏米、山药、红豆等食物。也可食用红豆薏米芡实粉,帮助缓解症状。
【红豆薏米芡实粉】
【配方】:薏米、红豆、山药、茯苓、莲子、芡实,打成粉末,每日冲服。
【功效】:对内可调理脾、胃、肺、肾;对外消除湿气引发的嗓子不适、皮肤油光、眼皮肿胀、大便不成形等表症,帮助改善体质。
肝胆功能异常
西医认为,脸色突然变黄也可能是因为肝细胞损害或胆管阻塞,使血液中胆红素浓度超过正常范围,渗入皮肤组织与黏膜造成的。像急性黄疸肝炎、胆结石、急性胆囊炎、肝硬化等疾病,都可能出现脸色发黄,甚至出现黄疸。
【建议】:脸色异常变黄,还伴随有发热、腹胀、腹痛、呕吐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查明病因;日常生活中,适当多吃奶酪、纳豆等富含维生素K2的食物,可以有效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预防肝硬化等疾病。
2、脸色晦暗,可能是肾虚
肾脏在体内起着过滤功效,当肾功能减弱时,大量的代谢废物在体内堆积,就可能导致皮肤发暗无光泽,甚至皮肤较薄的地方还可能会有黑色素沉淀。但肾虚要分辨阴阳:
◎肾阳虚人群往往有小便清长、性欲下降、怕冷、精神萎靡等症状,可以适当多吃核桃仁、韭菜子来帮助补肾阳;
◎肾阴虚人群常有头晕耳鸣、小便短黄、潮热盗汗等情况,可以食用黑芝麻、枸杞来帮助补肾阴。
喝酒脸红的人,提防心梗、老年痴呆找上门……
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推杯换盏、把酒言欢是每个岁末、节假日少不了的节目。作为感情载体的酒,既是有些人眼中的“玉露琼浆”,可千杯不醉,但也成了另外一些人眼中的“洪水猛兽”,甚至一喝酒就脸红,乃至沾酒就倒。但较起真来,为什么一喝酒就脸红?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2月20日,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专注于饮酒脸红基因—“乙醛脱氢酶2”(ALDH2)研究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院长陈玉国教授从基因的角度对饮酒脸红的现象进行了解读。
他表示,人体把酒精代谢掉要分两步走,即“变身”和“解毒”,如果体内的“乙醛脱氢酶2”的活性不好,代谢能力减弱,使得乙醛在体内堆积,就会出现酒后脸红的现象。通过陈教授团队的多年研究,他提醒“饮酒容易脸红”的朋友,要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脑梗塞等疾病的发生。
一图看懂↓↓↓
配图为受访者提供,科技日报新媒体刊发专用
“酶”好,喝酒才能不上脸
文人墨客多爱酒。“唯酒无量,不及乱。”先贤孔子的这句话代表着国人的饮酒哲学,意指各人酒量不同。要根据自己的酒量来喝酒,以不至醉乱为限度。
自2006年开始,陈玉国教授便专注于“乙醛脱氢酶2”Glu504Lys基因突变与脏器功能保护、精准医疗的研究,先后承担20余项国家级、部省级课题,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部省级奖6次。
在他看来,喝酒到了科学家这里,从人群特征到分子机制,从基因遗传到蛋白调控,研究地越发透彻。他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词—“亚洲脸红”,“不是说亚洲人容易羞涩脸红,而是东亚人中有30%—50%的人,一喝酒就很容易‘上脸’。比如男士喝一两白酒,上脸的人眼圈脸颊绯红,甚至面红耳赤,但西方人却很少这样。”
既然“唯酒无量”,为什么会存在“亚洲脸红”?这要从饮酒脸红的最深层原因—即基因突变说起。
人体代谢酒精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变身”。酒精变成了容易代谢的乙醛,但是乙醛仍有毒性,会导致全身血管扩张,最容易被发现的就是脸红;第二步为“解毒”。乙醛被迅速代谢成乙酸,然后变为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陈玉国说,解毒过程中,起到最关键作用的便是“乙醛脱氢酶2”催化酶。
但问题恰恰出在这个酶上。陈玉国教授研究发现,30%-50%的东亚人携带乙醛脱氢酶2突变基因(Glu504Lys),导致产出的酶结构先天不良,代谢能力大大减弱,也就使得乙醛在体内堆积,产生饮酒后脸红的现象。
饮酒脸红有轻有重,这是因为基因的载体DNA有两条链,如果只有一条链携带乙醛脱氢酶2突变基因,饮酒脸红的程度还轻些。但如果两条链都携带,产出的酶代谢能力会损失90%以上,饮酒后就面红耳赤了。
陈教授表示,饮酒不容易脸红的人,大部分是乙醛脱氢酶2的活性不错,酒精代谢顺利,但也有部分人第一步的乙醇脱氢酶就不行,酒精的代谢第一步便受阻,这部分人喝酒很容易出现危险。
“喝酒脸红”是保护色?
可能是疾病的征兆
“饮酒脸红”听起来有趣,却绝非酒量小那么简单。在搞清楚了“亚洲脸红”存在的缘由之后,陈玉国教授团队开始考虑,既然通过基因能区分出来两类不同的人,那这两类人在健康和疾病方面有什么特征?或者说“饮酒脸红”者与某些疾病是否有关联?
多年的研究让陈教授团队有了重大发现:饮酒脸红的人群即使不喝酒,患一些疾病的几率也会上升。这些疾病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脑梗塞、老年痴呆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休息时也发作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典型表现是持续不缓解的较为剧烈的胸痛),是较为严重的冠心病。陈玉国团队最先发现,携带饮酒脸红突变基因的汉族人,比起不携带者,患有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几率明显更高。差不多同时,日本、韩国人群也有发现了同样情况。
更加不公平的是,他们还发现,已经得了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人,如果携带饮酒脸红突变基因,经过同样的治疗后更容易再犯。小动物里也是这样,乙醛脱氢酶2活性好的动物,同样是心梗,梗死的面积小很多。
陈玉国教授提醒:饮酒容易脸红的朋友,从年轻时就应注意预防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戒烟限酒,控制体重,注意饮食平衡、不食油腻食物,适量运动,避免熬夜,保持良好心态。
如果已经有“三高”情况,则应更加注意遵照医嘱服药控制、定时监测、定时体检、改正不良生活习惯,以保护心血管健康,避免进一步发展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如果有胸痛、胸闷等前期症状,应该及时至胸痛中心就医排查。
我国脑梗塞(俗称“中风”)发生率明显高于欧美国家,探讨饮酒脸红基因突变和脑梗塞的关系很重要。陈玉国发现,国内外好几个团队进行了研究,虽然结果并不十分一致,但大多数认为,饮酒脸红基因突变会明显增加患脑梗塞的几率,尤其是对于男性。
他提醒:饮酒容易脸红的男士们,要早早开始脑梗塞的自我预防,预防措施和急性冠脉综合征大致相同,特别要注意排查颈动脉斑块,注意休息,养成不急不躁的良好心态。
老年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症),是由年龄、遗传因素、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疾病史等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前并没有有效治疗措施。
阿尔茨海默症与饮酒脸红基因突变的关系仍有争议,陈玉国团队把国内外所有的研究汇总起来一起分析,发现在男性里,携带饮酒脸红突变基因者比不携带者,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几率明显提高,但是女性里这二者没有明显关联。
“这提醒了饮酒容易脸红的男士,需要注意对阿尔茨海默症的早期预防,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戒烟限酒,预防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避免肥胖,勤动脑多思考,保持一定社交,避免抑郁情绪。”陈玉国说。
他强调,并不是说饮酒脸红的朋友就一定会得这些病,饮酒不脸红的朋友就不会得、不需预防。这些疾病是多种先天基因、后天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后天环境可以改变,往往更加重要。“人们对自己的身体特点要多一些清醒认知,识别自身患病风险相对高的疾病,开展早期预防。要知道,‘防’永远好于‘治’。” 陈玉国表示。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刘义阳
审核: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