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基兴起,口味弱、价格高、缺标准等痛点待破局
近两年以植物肉为代表的植物基食品发展迅速。在日前举办的第四届CHINAFIT素食产业发展交流论坛暨植物基发展趋势研讨论坛上,不少食品企业展出了植物肉、植物蛋白饮料等植物基产品。
自2019年植物肉概念爆火以来,Hey Maet、星期零、东方珍肉、新素食等多个植物肉品牌崛起;在植物蛋白饮料方面,达能、雀巢等各个大品牌纷纷入局。
随着行业发展,创新不足、口味不好、价格过高、缺乏标准等痛点逐渐显现。业内人士表示,植物基是一个新领域,也是未来食品的发展方向。但需要逐步发展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以更好地规范企业行为。此外,相关企业应加强上下游合作,从原料、技术等根本上实现植物基产品的规模化,解决价格等方面的问题。
植物基风潮兴起
植物基食品是指用植物蛋白替代动物蛋白而制作的食品。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植物基产品主要包括植物肉和植物蛋白饮料等。
自2019年植物肉概念大火以来,越来越多的植物肉品牌及产品走进消费者视野。兴起了如Hey Maet、星期零、东方珍肉、新素食等人造肉企业;此外,星巴克、肯德基等快餐企业也相继推出“人造肉”菜单;双汇、金字火腿等肉类供应商也纷纷入局这一领域,推出了多款植物肉产品。
植物肉的发展引起了资本的关注。2020年8月,Hey Maet宣布完成近千万元种子轮和天使轮融资;2020年8月,星期零宣布完成千万级美元A轮融资;2020年9月17日,新素食宣布完成数千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有统计数据显示,从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中国市场中针对植物肉公司的投资多达21起,同比增长了500%。
植物蛋白饮料也成为了不少快消企业布局的热点。今年3月,国际食品巨头达能宣布,旗下植物基品牌alpro正式进军中国市场,并推出燕麦、巴旦木、椰子三款口味植物蛋白饮料;今年5月,雀巢推出Milo(美禄)巧克力牛奶的植物基版本产品;国内乳企巨头伊利、蒙牛也于近两年推出了植选、植朴磨坊等植物蛋白饮品。
据天猫发布的《2020植物蛋白饮料创新趋势》显示,2020年,植物蛋白饮料市场增速高达800%,购买人数上升900%,在饮料市场中成长贡献15.5%,排名第三,成为饮料市场的高速增长引擎。
创新力弱、价格高等问题显现
随着植物基食品的迅速发展,行业瓶颈逐渐显现。
在植物蛋白饮料领域,大部分老牌企业都面临着产品结构单一、创新能力弱的问题。如承德露露,其营收的绝大部分来自杏仁露产品,而椰树近年来在产品品类创新方面未见突破。而对于新兴品牌来说,则存在渠道资源弱等问题。整体来说,尽管植物蛋白饮料市场前景广阔,但如果做不出难以复制的特色,突破目前同质化严重的现象,就很难做出成绩。
而就植物肉而言,不少消费者反映口味不好,价格过高。植物肉供应商厂家哈尔滨福肴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吴一荻在素食产业发展交流论坛分享的一组数据显示,在拒绝植物基产品的常见理由中, 52%的消费者表示“我不认为这种产品会好吃”,27%的消费者表示,“相比动物肉,价格太贵了。”
也有媒体调查显示,仅有33.3%的消费者食用过人造肉,其中,觉得“好吃,口感不错,肉味挺足”的受访者仅为8.3%;认为“不好吃,跟普通肉口感差距较大”的受访者最多,为15%;还有10%的受访者认为“还可以,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而在价格方面,不少植物肉产品价格较同类普通肉产品高出不少。新京报记者在外卖平台查询发现,The Rug(北京三里屯店)一份植物肉汉堡价格是150元,SPACELAB失重餐厅推出辣芒果植物肉汉堡68元一份,均比普通汉堡高不少;而德克士(小红门店)推出的杏鲍鱼菇植物肉鸡块是15元一份,而同门店的普通鸡块价格是11元一份。
植物肉品牌东方珍肉负责人吕中茗坦言,技术投入较大使得目前植物基产品价格较高,确实有消费者以及餐饮端在这一方面不愿意买单。
此外,植物肉市场还存在标准缺失,行业发展不规范等问题。新京报记者查询发现,当前植物肉领域现有标准只有2020年12月25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发布的《植物基肉制品》团体标准;以及2021年4月,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起草并公开征求意见的《植物基食品通则(征求意见稿)》团体标准。
杜邦营养与生物科技食品与饮料全球研发总监乔全胜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植物基市场,“什么是真正概念上的植物基食品”,“添加有动物性食材的算不算植物基食品”等问题尚未有共识,导致企业无据可依,自行其是,市场鱼龙混杂。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植物基食品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郭顺堂此前也公开表示,植物基食品在法规层面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和规范的问题,全球范围内专门针对于植物基食品的产品质量规格方面的法规和标准也比较匮乏。“除了现有团体标准,还需要逐步发展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从而更好地规范企业行为。”
植物基未来发展被看好
尽管目前植物基食品仍存在创新、口味、价格等方面的问题,但业内对其发展前景依然持乐观态度。
东方珍肉负责人吕中茗向新京报记者表示,随着当下人们健康意识的觉醒,肥胖人数增加、消费升级、素食主义者越来越多,这也促使植物基食品有了相应的发展环境,这也是以后的健康食品发展方向。不过,目前国内植物肉市场还处在初级阶段,还需要长时间的培育。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植物基食品分会理事长、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王靖也对新京报记者介绍,植物基毋庸置疑是未来食品的发展方向,无论从生态环境、食物资源的开发、食品科技的发展来说,植物基食品都是未来的大趋势,也可能是未来食品产业新的增长点。
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植物蛋白市场规模为103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到145亿美元,预测期内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7.1%。全球领先的市场调研公司Innova MarketInsights已连续多年将“植物基”列入全球食品饮料行业10大趋势榜单。
对于目前存在的口感和价格等方面的问题,一些企业已经在着手改变。东方珍肉告诉新京报记者,其已经采用无腥味大豆作为植物肉原材料,去除植物肉一些不好的风味,减少一些其他调味料的使用;此外在制作过程中,也通过高水分挤压改变植物肉嚼劲等。
中国植物性食品产业联盟秘书长薛岩则指出,植物基是一个新行业,发展过程中肯定会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行业去调整,完善发展。后期,植物基相关企业如果能更好地和上下游紧密合作,从原料等根本上解决植物基产品的规模化,就能解决价格问题。
新京报记者 刘欢
编辑 祝凤岚 校对 危卓
戳进来 | 我喝饮料发胖,侯明昊喝“饮料”却能保持好状态?
出道以来,侯明昊用一部部作品证明:“年轻”和“实力”其实并不互斥。
作为青年演员的他虽然也也会在意“保鲜”,但这个大男孩身上的魅力远不止外表。
努力与实力兼具
颜值与演技齐飞
95后新生代男演员中,有一位成功吸引了本CO的注意,他就是侯明昊。
2015年首次“触电”,至今戏龄不过4年,可侯明昊已经出演过多部作品:悬疑电影《嫌疑人X的献身》中他饰演了“少年唐川”,真挚热情的笑容成为影片中的一大亮点;超级网剧《寒武纪》中,他颠覆自我挑战拥有双重人格的“捡子”,冷酷与温情之间的转换极具张力。
热血校园剧《人不彪悍枉少年》,他把热血仗义的理科天才“花彪”演得彪悍又可爱;青春电影《回到过去拥抱你》,他饰演的学霸“高斯林”演出了青春的遗憾与美好;而最新一部超级IP季播剧《怒海潜沙&秦岭神树》中,侯明昊扮演的”吴邪”天真热血让观众看后都觉得“很ok”。
在各类热门综艺中,从《放开我北鼻》、《经典咏流传》,到《幻乐之城》、《新舞林大会》、《终极高手》等,侯明昊也都有着不错的表现。今年他还加盟了COCO超爱的《明星大侦探》第5季,据说侯明昊在里面表现优异,连何老师都夸赞他玩得好。
活力在线的保鲜“肌”密
竟然是喝“饮料”?
人气高涨的侯明昊如今行程超满,除了拍戏,他还要经常参加综艺拍摄及媒体采访,商业活动也非常密集。然而每次被镜头拍到,侯明昊的状态总是非常好,清爽帅气的穿搭风格配上一脸的胶原蛋白,怎么拍都是青春洋溢。
不过侯明昊也坦言,虽然自己还很年轻,也会开始注意皮肤的保养,比如每天做好清洁防晒,有时间就去健身房流汗,尽可能少吃油脂和含糖量较高的食物,还有就是不管工作多辛苦都尽量保持好心情,这样才能时刻在镜头和粉丝面前保持满满活力。
不久前,COCO在一场活动上遇到侯明昊,近距离接触之后,COCO完全被他饱满嘭弹的皮肤给征服了。正好在活动中,侯明昊分享了自己的一个保养习惯:每天喝一瓶“饮料”,让皮肤的水润度与弹力都维持最佳状态。
等一下,别人喝饮料会发胖,怎么到了侯明昊这里,喝“饮料”就能保持好状态了呢?
获奖“萌弹瓶”
喝出满满胶原蛋白肌
关注了一下侯明昊最新的代言身份才明白,身为DHC大中华区胶原蛋白代言人的他,每天1瓶的“保鲜特饮”就是焕新上市的DHC果味饮料(含有胶原蛋白肽)。
研究发现,肌肤中的胶原蛋白在20岁之后开始流失,修护机能也在下降。20岁之后,干燥、暗沉、毛孔粗大、细小纹路这些肌肤问题就会不断浮现,需要尽早补充胶原蛋白来改善。除了通过涂抹护肤品补充或刺激胶原蛋白生成,口服补充胶原蛋白也非常必要。
为了克服胶原蛋白分子量较大,身体不容易吸收的难点,DHC果味饮料(含有胶原蛋白肽)特别将其转变为更容易吸收的低分子肽,小小一瓶就能补充7000mg提取自鱼鳞及鱼皮的天然胶原蛋白,满足肌肤一日需求。
为了使口服补充的胶原蛋白肽更好发挥功效,DHC果味饮料(含有胶原蛋白肽)还特别添加维生素C,辅助体内胶原蛋白的生成,提升肌肤水润度与弹力。
另外,DHC果味饮料(含有胶原蛋白肽)还添加了12%的麝香葡萄果汁及蜂蜜,不仅帮助消除胶原蛋白原有的特殊气味,喝起来更酸甜爽口,真正实现“果味饮料”般的美味口感。精致小瓶装方便随身携带,随时随地都能轻松饮用。
侯明昊表示,自己最近一直坚持喝DHC果味饮料(含有胶原蛋白肽),能感觉到皮肤状态的提升。即使现在这样比较干燥的季节,皮肤不仅没有出现干纹,反而还显得很Q很透亮。这种由内而外的肌肤改变真的让他非常惊喜。
在侯明昊看来,胶原蛋白满满的萌弹美肌不仅是年轻的象征,更能给身边人带来健康活力的印象。而DHC果味饮料(含有胶原蛋白肽)就像是一个年轻的开关,帮你开启肌肤的“萌弹模式”,难怪收获“萌弹瓶”这个昵称。
凭借高浓度易吸收的低分子胶原蛋白肽成分、添加维生素C辅助体内胶原蛋白生成、果汁口感令饮用美味更轻松三大优势,DHC果味饮料(含有胶原蛋白肽)一上市就备受瞩目与喜爱,更在今年的时尚COSMO美容大奖中脱颖而出,一举摘得2019年度口服产品弹润塑颜类奖项!
想要像侯明昊那样化身“行走的胶原蛋白”?现在就养成每天1瓶DHC果味饮料(含有胶原蛋白肽)的保养习惯,喝出兼具透明感与水润度的萌弹美肌!
广告
图片来源
Ins / 东方IC / 新浪微博
时尚COSMO原创内容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联络我们获取版权
中食科技:“嘉能嘉多肽”自称减肥不反弹三级代理模式如何解读?
来源:微商电商调研 #中食科技#嘉能嘉多肽#乔妍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得到了普遍的提升,特别是在不少人都有瘦身和减肥需求的今天,曾有公开数据指出,“中国的肥胖人群现已突破1亿,肥胖率已突破10%,其中城市成年人体重超重者已经突破40%。”在此背景下,布局该领域的减肥食品也越来越多,中食科技旗下的“嘉能嘉谷物多肽固体饮料”便是其中之一。
那么有着“零风险”属性的中食科技有着怎样的平台背景?嘉能嘉谷物多肽固体饮料是否具有减肥不反弹的功效?涉及该产品具有医疗作用的案例在网上的屡次出现,又意味着什么?该平台现行的奖金制度该如何解读?
中食集团,风险为零?嘉能嘉健康产业(山东)有限公司为“中食科技”(嘉能嘉优品商城)这个项目的经营主体之一,该公司是中食科技的合作方,也是中食科技所销售的嘉能嘉系列产品的生产方,成立于2020年2月24日,法定代表人乔妍,股东有乔妍(大股东)、杨森健。2022年2月22日,中食集团与嘉能嘉集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暨谷物多肽新主食焕新发布会在嘉能嘉集团总部举行,嘉能嘉健康产业集团董事长杨森健、嘉能嘉集团总经理乔妍与中食健康科技集团CEO张海涛、中食集团商学院院长刘琳琳等高管出席了本次活动。2022年3月,公众号“中食健康科技”以“嘉能嘉健康产业(山东)有限公司”的名义发表了《嘉能嘉集团声明函》,该《函》称:“嘉能嘉健康产业(山东)有限公司于2022年2月22日与中食健康科技(山东)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委托中食健康全权负责在全球内运营我公司嘉能嘉品牌,全网销售我司研发及生产的所有产品。我公司只负责现有产品的生产及未来新品研发及生产。”
据不完全统计,嘉能嘉集团董事长杨森健此前还曾参与过包括呷呷瘦(秀瑞斯)、悦吃悦廋(国民大健康产业集团)、阳小减、瘦申时代、搜瘦、美利纤姿等在内的多个减肥品牌的打造。中食健康科技(山东)有限公司刚刚成立不久,注册于2022年1月17日,法定代表人为马富莹,为中食投资(济南)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后者成立于2022年1月13日,法定代表人依然是马富莹,股东为龚永喜(大股东)和马富莹。值得注意的是,马富莹名下所谓的“中食集团”所囊括的山东中食健康集团有限公司、中食市场管理服务(山东)有限公司、中食健康科技(山东)有限公司以及中食投资(济南)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的成立时间都集中在2022年之后。
(图片来源:企查查)在眼下,一些推广人员为了让中食科技收到更好的招商效果,在宣传资料中还提到了“零风险”的广告语。
而我国《广告法》第二十五条对于投资理财类广告有明确约束:“招商等有投资回报预期的商品或服务广告,应当对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风险责任承担有合理提示或者警示,并不得含有下列内容:一是对未来效果、收益或与其相关的情况作出保证性承诺,明示或者暗示保本、无风险或者保收益等;二是利用学术机构、行业协会、专业人士、受益者的名义或者形象作推荐、证明。”普通食品,减肥功效?嘉能嘉谷物多肽固体饮料无疑是中食健康科技正在销售的核心产品,据推广人员晒出的资料显示,嘉能嘉多肽是一套以“均衡营养,仅减脂不降水”为理念而制定的多肽减肥营养产品。这种新型的多肽类主食含有多种营养活性成分,它的七个核心成分是:进口藜麦,黑芝麻,黑木耳营养素,核桃肽,大豆肽,天南星魔芋和菊粉,它们有效地补充了各种营养,只减掉了脂肪,却没有减掉水分,并兼顾了减肥和健康。
但据“嘉能嘉旗舰店”显示,该产品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号为SC11737012500052,实际生产厂家为山东正安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类别名称为固体饮料,显然,该产品仅为普通食品,并非保健食品或药品。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保健食品的相关规定,具有“减肥”功效的食品一律归为“保健食品”。《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同时规定,非保健食品不得明示或者暗示具有保健作用。当非保健食品广告宣传保健功能时,可依据《广告法》第九条第(十一)项的规定以及《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禁止的情形对其定性。非保健食品广告宣传保健功能,是对食品本身性能和功能的虚假描述,容易引起消费者的误解,可以虚假广告对其定性。另外,在网上公开显示的相关宣传材料当中,还屡次出现了“不反弹”的关键词,暗示该产品具有“减肥不反弹”的效果。
无独有偶,公众号“嘉能嘉多肽新主食”也曾特别指出:“服用多肽新主食减肥产品,通常并不会有反弹的问题,因为这款产品主要可以起到抑制人体对油脂吸收的作用,更能够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我们排出身体中的毒素和垃圾,从而起到很好的减肥功效,非常的安全,也不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危害。只要我们在服用的期间按照正确的用法用量,同时调整好饮食,就可以成功瘦身,并且不会反弹。”要知道,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关于防范保健食品功能声称虚假宣传的消费提示》中,曾明确指出“不反弹”属于“常见的保健食品功能声称虚假宣传表述”,更何况这款产品连保健食品的资质都不具备。另外,还有宣传图片指出这款产品不仅可以做到“减得快,不反弹”,还具有“改善睡眠”、“让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脂肪肝等等全都得到改善”、“调理内分泌”的作用。
而实际上,和减肥一样,改善睡眠也是保健食品才能宣传的保健功效,普通食品不能如此宣传。
案例不断,治疗疾病?
为了证明嘉能嘉多肽确实具有减肥作用,各种各样的使用者受益案例在网上也是层出不穷。
公众号“嘉能嘉谷物多肽”在介绍这款产品的同时还涉嫌含有不科学地表示功效的断言和承诺:7天排酸保瘦5到15斤。
其他公众号如“嘉能嘉谷物多肽新主食”和“嘉能嘉多肽新主食”在相关宣传材料当中也含有类似的表述。
显而易见,这些案例的出现,还将涉及使用他人名义保证或以暗示方法使人误解其效用的行为。有业内人士指出,任何产品的广告都应当真实、合法,不得使用他人名义保证或者暗示产品功效误导消费者。凡是有明示或者暗示具有医疗作用的,夸大功能、虚假宣传或者其他容易给消费者造成误解的,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或涉嫌虚假宣传。说到案例,在网上还有更夸张的,比如另一些带有使用者受益案例性质的截图不但涉及到了减肥作用,甚至还包括了医疗作用,比如支气管炎和哮喘的患者都得到了治愈。
对于上述涉及到医疗作用的广告内容,我国《广告法》第十七条规定也早已明确指出:除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外,禁止其他任何广告涉及疾病治疗功能,并不得使用医疗用语或者易使推销的商品与药品、医疗器械相混淆的用语。尽管中食集团早在2022年3月9日就发布了《关于中食科技规范宣传“八不许”的通知》;3月21日,中食集团又发布了《中食科技关于规范市场宣传行为的公告》,但正如前文所述,现如今,涉及到中食科技旗下产品涉嫌虚假宣传的乱象依然屡见不鲜,并没有因为相关《通知》和《公告》的发布而有所收敛。
嘉能嘉多肽套餐不仅囊括了前文提到的固体饮料,还包括有其他产品,比如“嘉能嘉谷物多肽饼干”,据产品外包装显示,这款产品的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为SC10637010501478,也同样并非保健食品或药品;再比如“嘉能嘉魔膳花纤谷益生菌果纤粉(固体饮料)”,这款产品的许可证号是SC11737012500052,同样并不具备任何保健作用。三级代理,多重收益
接下来,我们再来关注一下中食健康科技推行的奖金制度该如何解读。据推广人员阿强(化名)提供的资料显示,中食健康科技将参与者分为三个级别,从低到高,分别是顾客、加盟店和代理商。级别不同,拿货价自然不同,我们以嘉能嘉谷物多肽固体饮料为例,该产品的零售价是369元,顾客的拿货价是269元,加盟店的拿货价是199元,代理商的拿货价是159元。第一个级别虽说是顾客,但其实是披着顾客外衣的代理商,因为顾客还有分享奖励可拿。顾客首次购买嘉能嘉谷物多肽固体饮料需要369元,以后复购都是269元,顾客分享一个顾客可赚100元。顾客复购还将得到100积分(购物可抵现10元,顾客给),最高可用积分抵现金额不超过当次购买金额的50%。因而,顾客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归类为中食科技的代理商。
第二个级别是加盟店,加盟店的加盟方式有两种,加盟方式不同,对应的权益也有所不同。
第三个级别是加盟商,加盟商的加盟方式同样有两种,加盟方式不同,对应的权益也有所不同。
后 记
近年来,个别商家借普通食品之实进行虚假宣传的现象愈发普遍,对此类乱象,早就有业内人士明确指出:“有些产品的生产者忽视相关法律法规,大放厥词,鼓吹产品,吊足消费者的胃口,要想在错综复杂的信息中准确识别,消费者的法律意识显得尤为重要。”至于中食健康科技在今后会如何发展?围绕着相关产品出现的虚假宣传问题,能否得到经营方的重视与整改?对此,微商电商调研将继续保持关注。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