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耳朵肥胖(为什么耳朵会变胖)

文章目录:

盘点千奇百怪的长胖理由,快来看看有没有你

“你是怎么胖起来的呀”

“不知道呀,也不是吃很多东西,无缘无故就这么胖了!”

长胖的理由千奇百怪,减肥成功地万里挑一,相信很多长胖了的小伙伴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胖起来的。

今天我就来分享下那些千奇百怪的长胖理由,,让你们胖得明明白白,快来看看有没有你长胖的原因吧!

01.幸福胖

前不久,我接待了一对要减肥的夫妻,一结婚两人就比着长胖,一胖就是十几斤,关键是她们都不嫌对方胖,有趣的是她们把自己胖的原因归结为幸福胖,是被爱情一口一口喂胖的。

02.伤心胖

大多数发生在女生身上,经常靠美味食物来安慰自己受伤的心灵。当然有的是真受伤,有的只是找个借口来吃东西。最后越吃越多,就胖起来了。

03.压力胖

这是很多男生给自己发胖找的理由,工作压力太大,必须大吃大喝解解压,还有平时出去吃饭应酬也不节制,大鱼大肉,抽烟喝酒,身体负担太大。

04.过劳肥

是指一些人因为工作太忙,导致饮食不规律,食欲增大,出现暴饮暴食的情况。这种就是典型的沉迷工作,逐渐肥胖。

05.继发性肥胖

这种情况经常会出现在服用激素治疗的患者身上,例如之前吃药控制情绪的马思纯。激素会引起食欲和一些代谢改变,如果不可以控制,就真的非常容易长胖。

06.喝水都长胖

这种就是明显的欺负人,长胖的人都知道,胖的原因是能量摄入大于能量消耗,而水一点能量都没有,就算你把一池塘的水喝完,你也不会长胖一丁点。

以上就是常见的6种长胖理由了。各位小胖子们,以后有人问起,你们学会怎么回答了吧。

不过虽然知道理由,但还是要好好减肥的。即使听到耳朵都起茧,我还是要在这说一句:管住嘴,迈开腿,每天减一点,迟早变苗条。

在损害听力的众多原因里,“肥胖”这点你可能没有料到......

古人常用“耳聪目明”来形容人的聪慧。比起眼睛,你可能很少关注同样脆弱的耳朵。但是,很多日常行为都在悄悄影响着我们的听力。

近日,日本国立国际医疗研究中心发现,肥胖对听力也有一定的影响。

研究指出,超重或肥胖(体重指数≥25)会导致听力下降的风险上升。肥胖带来的动脉硬化会导致内耳动脉狭窄、闭塞,耳蜗血流量减少。

还有什么因素会导致听力受损?如何科学地保护我们的耳朵?专家为你逐一解答。

这些习惯正在伤害你的耳朵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最近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现代生活中的噪音损伤听力最严重。

在听力受损的成年人中,有53%的人并没有暴露于严重工作噪音中,更多的病因是源于生活中的多种噪音。

01

经常戴耳机

近日,《生命时报》记者在北京地铁6号线、2号线、10号线观察发现,平均每4个人中,就有1人在乘坐地铁时使用耳机听音乐、看电视剧等。

然而,在上班高峰时段,这三条线路的最大噪音可达112分贝、114分贝和109分贝,平均噪音也都在90分贝以上。

欧盟的一项调查报告称,耳机声音超过85分贝,时长超过30分钟,就可能引起暂时性听力下降;如果耳机音量超过89分贝,每天使用超过1小时,持续5年就可能永久丧失听力。

长时间使用耳机,声压集中传递到鼓膜上,极易造成听觉疲劳。在嘈杂的环境中,人们会不自觉地将耳机音量调高,致使听毛细胞受损。

由于听毛细胞不具有再生能力,听力的损害将是永久性的。

02

KTV、酒吧呆太久

KTV、酒吧等背景噪音更可高达110分贝。这样的噪音会持续对听力造成损害,甚至可以一瞬间“偷走”人们的听力。

03

用耳不卫生

掏耳朵是很多人都有的小习惯。但是,“耳屎”可以保护外耳道上皮,还可阻挡灰尘、小飞虫等进入外耳道。

有人喜欢用耳勺、火柴棒等挖耳朵,用力不慎易导致外耳道损伤。如果伤及内耳,甚至可能引起神经性耳聋。

听力下降,受伤的不只是耳朵

与其他疾病相比,听力损失没有致命的威胁,但这不代表我们可以轻视它。若听力不好,会给身心都带来巨大危害。

增加安全风险

由于听力损失者的听觉敏感度降低,往往无法通过行车声、鸣笛声、警报声等来感知、判断周围环境,因此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等意外。

损害大脑健康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美国国家老年疾病研究所表示,与听力正常者相比,听力损失者每年会丧失更多脑部细胞,大脑负责处理声音及语音的区域萎缩得尤其明显。

造成社交隔离

听觉损失还可能意味着社交沟通障碍的增加,会引发隔离感、社交退缩和沮丧等负面情绪,人因此变得越来越封闭,心理疾病随之而来。

因疾病而失去视觉和听觉的著名作家海伦•凯勒曾说:“若我能选择恢复视力或听力,我愿能听见。因为看不见使我与事物隔绝,但听不见使我与人隔绝。”

影响成长发育

对于正处于听觉发育期的儿童来说,如果没有足够的听觉刺激,不仅会造成语言发展缓慢,影响吐字清晰度,还会间接对学习、认知能力、心理等产生一定影响。

四招教你保护听力

听力的损伤是不可逆转的。所以,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好好保护自己的耳朵,增强对噪声伤害的防范意识,适时让耳朵“休息”。

远离噪音源

尽量远离如鞭炮声、KTV等具有强噪声的环境。其次,还应避免长期持续的噪声刺激,如随身听、机器轰鸣声、电话声等。

正确使用耳机

在公交车、地铁及其他嘈杂环境中最好不要戴耳机听音乐。即使在安静的环境中使用耳机,也要注意音量不超过设备最大音量的60%,连续使用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

注意用耳卫生

良好的用耳卫生对保护听力至关重要。比如生活中不要经常挖耳;保持耳道干燥;正确擤鼻涕,尤其注意在感冒时不要让鼻子两边一起使劲。

适当做按摩

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对耳朵进行自我保健。

鼓膜按摩

深吸一口气,闭住口腔,捏紧鼻翼,屏住呼吸,然后像擤鼻涕一样用力向鼻腔里“擤”气,相当于对鼓膜进行“按摩”。但感冒时禁用此法。

鸣天鼓法

搓热两手掌心,紧按两耳外耳道,两手的食指搭在中指上,向脑后枕骨轻轻叩击60下,发出像敲鼓一样的声音。这时掩耳和叩击可对耳部产生刺激。

耳保健操

用力张嘴时,耳朵前方会隆起一个骨性突起,突起的后面、耳的前面则会出现一个纵向的凹陷,将食指侧立,来回擦热这几个纵向凹陷的穴位,每天坚持5~10分钟,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保护听力。

来源:生命时报

摸摸耳朵,肥胖远离你

为什么说“摸耳朵”可以减肥,道理又在哪里呢?祖国医学有“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十二经脉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耳窍”之说。五脏六腑、皮肤九窍、四肢百骸等部位通过经络与耳廓密切联系。现代医学也认为,如果经常按摩耳朵,做耳朵保健操,可以促进机体血液、淋巴循环,加快新陈代谢,调节人体各种机能,提高免疫力,从而达到强身健体、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从外形上看,耳朵酷似子宫内倒置的胎儿,有意思吧?其实,耳朵就是人体的“缩小版”,耳朵的各个部位连接并反射着身体各部位。耳垂就好似胎儿的头部,对耳轮就如同胎儿卷曲着的躯干和伸展的下肢,耳舟就好像胎儿的上肢,耳甲腔就似胎儿的胸腔和腹腔,其内分布着人体的重要内脏器官。

对耳朵进行按摩和耳穴压豆疗法,采用 “一调三增一定向” 的取穴原则,就可以达到轻松减肥的目的。操作方法如下:

1.“胃点”位于耳甲腔,耳轮脚消失处,刺激“胃点”可以提高人体胃肠消化能力,进而分解多余的食物,减少腹部脂肪堆积,减少体内的废物以及水气的潴留,这样一来,身体自然就“轻”了。“饥点”位于耳屏又称小耳朵,对“饥点”的刺激则可以起到控制饥饿、抑制食欲的作用。当人体的肠胃向脑部摄食中枢发出“我饿了”的信号时,人就会有进食的欲望,而按压耳内“饥点”可以很好地起到阻止饥饿信号向 脑部的传递,延长饱腹时间,抑制食欲,从而达到瘦身的作用。

2.“神门”位于三角窝(对耳轮上、下脚与耳轮围成的一个三角形凹陷)内,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稍上方。按压神门穴可以安抚身体,释放压力,消除烦躁,抑制消化器官的异常兴奋,对压力下进食造成的肥胖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内分泌点”位于对耳屏与耳屏之间耳甲腔的底部,按压“内分泌点”可以起到限制脑部导致饥饿的激素产生,抑制食欲的作用,使人产生饱腹感,从而减少进食量,达到减肥的作用。

3.“兴奋点”位于对耳屏内侧面,“额“位于对耳屏的外侧面,按压这俩个具有兴奋作用的耳穴 ,可以使肥胖者睡眠相对减少,白天保持一定的觉醒状态,尽力充沛地进行各种活动,这样可以使代谢机能旺盛,增加热量的消耗,促进糖原、蛋白质的转化,促进脂肪的燃烧。

4.“腹”位于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近耳腔缘,“臀”对耳轮下脚外1/3处,肥胖所造成的体态臃肿,最明显的部位是腹部和臀部,脂肪最容易贮存的部位是腹部的脂库。这俩穴为定向爆破穴,可以减少消耗脂肪库中的脂肪,有助于脂肪燃烧,使其重新分布,达到体态美。

通过对以上穴位进行耳朵按摩或者采用耳穴压豆疗法后,可以获得以下反应:

(1)精神状态好,睡眠时间缩短,平时及夜间容易犯困的情况明显好转,自觉精力旺盛。

(2)腹部轻松感,有些肥胖者,虽然体重未见明显减轻,但是腹部胀满感减轻或消失,活动较之前灵活,可能和脂肪重新分布有关。

(3)饥饿感减少或消失。饥饿感的时间延长,喜零食等过食情况好转,达到节制饮食、降低食欲的目的。

耳穴压豆疗法操作时,先用75%的酒精消毒整个耳部的皮肤,然后将中药王不留行籽用胶布固定在选定的耳穴上。嘱患者每日三餐前及睡觉前进行按压,每日每穴按压4~8次,每次每穴30下,以有微痛感为度。冬天贴压保留时间为6天,休息一日后更换对侧耳朵,双耳交替进行治疗,共4次为一疗程。若对此疗法敏感的人群,通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可以减轻体重5~10千克左右。在众多的减肥方法中,摸耳朵减肥法,无痛苦、无副作用、价位低廉、患者方便、效果明显,而且在减肥的同时,某些并发症,如失眠、习惯性便秘、高血压、糖尿病等也都能随之而愈。

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安海英/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