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也感觉胸闷(肥胖也感觉胸闷怎么回事)

文章目录:

肥胖、胸闷心痛,这是痰湿!容易导致心脏病,最好化去

前段时间接诊了一个冠心病患者,中医没有冠心病这说法,以前一般叫做真心痛、心痹或者心悸怔忡。

这个患者舌苔又白又厚又滑腻,摸到脉的时候过一会儿停一下,这在中医叫做结代脉,这是很危险的信号,说明病人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当时他说自己经常感到胸部闷闷胀胀的,偶尔还会有刺痛的感觉,然后就是嗓子里总有痰,感觉黏腻,还导致他经常感到背痛、咳嗽气短。这很明显是痰浊结胸的问题嘛。

结合诊断和他的表现,基本可以确定他是痰湿型心脏病。我当时用了温胆汤的加减方,以半夏和竹茹祛痰,茯苓、陈皮利湿行气。主要的目的就是化去他胸中的痰浊。

痰浊这东西,就是痰湿和各种浊气比如肠道中的浊气之类的东西混合成的,我们以前有句话叫大丈夫胸怀宽广,其实说的是我们人的心胸是清净空旷的地方,正因如此,我们才能自由呼吸,但痰浊却喜欢向这个空旷的地方跑,一过来就不走了,这叫痰浊结胸,现代医学说是痰湿型心脏病。

冠心病,经常说有动脉粥样硬化,其实就是痰湿堵住了血脉。脾是生痰之源,我一边化痰湿一边健脾,先把痰浊之气搞掉了,又用健脾的药把脾搞好了,那动脉硬化自然就好了嘛。

痰湿又重又黏着又会阻滞血脉,所以很多人来找我治疗,一看身形,都比较胖,还没坐下呢,就开始喘气了,然后就是说肩背疼痛、心胸闷痛、精神疲惫,食欲不振,头晕、头重、四肢乏力。然后再看舌苔,几乎都是又白又厚又腻的舌苔。这样的人,生活中很常见的,相对而言,他们更容易患这种痰湿型的心脏病。这类朋友,没事的时候最好想办法化化痰湿。

(本文观点不作为医疗建议,凡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真不是吓你,肥胖也是一种病!九个危害了解下,早减肥早健康

说到肥胖,大家伙忍不住吐槽,我也不想这么胖,就是瘦不下来,再胖下去可怎么办啊?接着换个减肥的话题,大家又说,瘦不下来、控制不住嘴、好吃得太多,嘴上说着要减肥,有人喊吃饭,立刻欢快地跟上去,说好了只吃一小口,结果忍不住吃了一整碗。也就是说,其实大家都意识到自己胖,但就是没有办法瘦下来,甚至有网友自嘲“我说减肥就是为了吓唬身上的肉”。

还真不是吓你身上的肉,肥胖也是一种病!

一、肥胖的九大危害,了解一下

1、研究发现,肥胖和死亡率有关,BMI指数大于35的人,死亡风险比普通人高40%,预期寿命减少7年。

2、肥胖的人从10岁开始血管变硬,这就意味着他们要更早地患上心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脂、血栓、脑梗的风险更高。

3、脂肪会包裹住心脏,导致心脏负担加重,经常感觉呼吸急促、胸闷,心跳速度快,容易引发冠心病、心衰。

4、肥胖就像糖尿病的代名词,患上糖尿病的几率很高,很多糖尿病患者是大胖子,BMI指数在23-31的范围内。

5、脂类物质会填满肝脏细胞之间的空隙,诱发脂肪肝,最后还有十分之一的患者会出现肝炎,并继续向肝硬化发展。

6、睡觉喜欢打呼噜,鼾声震天,有时会突然中断,出现呼吸暂停的现象,情况非常危险,说明有短暂的缺氧现象,容易损伤脑细胞发生猝死。

7、增加患癌风险,男性患前列腺癌、胰腺癌、大肠癌风险增加,女性患卵巢癌、胃癌、乳腺癌风险增加。

8、骨骼关节常年负担重,容易变形、疼痛,加快关节病变,而且随着身体衰老,对关节的压力进一步加重,骨折的次数也会增多。

9、进食的“三高”食物会增加肾脏代谢负担,破坏肾小球的过滤能力,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就容易引起肾病。

看上这九大危害,身上的肉是不是吓得抖了抖,别慌,自己说胖不是真的胖,用公式算一算才知道到底胖不胖。

二、一个“合格”的胖子,要满足两点

①BMI指数大于28

BMI指数=体重(kg) ÷ 身高(m)的平方

如果得出的数字大于24,属于超重,大于28就是肥胖。

②男女量一量自己的腰围

男:大于90cm,女:大于85cm,测量的时候身体放轻松,不要挺起肚子,也不要刻意地吸肚子,用皮尺贴着腹部最胖的地方测量。

如果以上两点满足了其中一点,就可以算是大胖子了,要尽快减肥,减少身上的危险因素,但是减肥不能盲目,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切勿操之过急。总的来说,离不开“管住嘴,迈开腿”六个字。有的人可能会说了,我运动了,我也管住嘴了,为什么还是瘦不下来?原因或许在这里!

三、天天减肥,为何瘦不下来?答案揭晓

健身方式不对,太过单一

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深蹲、瑜伽,如果体重基数大,应做力量训练,比如说举哑铃、仰卧起坐、高抬腿等等,刺激局部脂肪燃烧。另外,减肥不是一项运动练到底,可以三四个项目综合运动,有氧和无氧相结合。

健身频率不够,经常偷懒

简单来说就是你偷懒了,今天练,明天不练,后来想起来再练,这样肯定不会有效果,还容易导致减下去的脂肪又反弹回来,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力气才能减掉,所以,减肥一定要坚持,每天保持健身频率,不用过度,有些出汗即可。

睡眠时间少,会增加脂肪

这一点很多人忽略了,认为减肥就是饮食和运动的事,和睡眠无关,殊不知睡不好也会让你发胖。因为在睡眠时身体会分泌瘦素,睡眠少或睡眠质量差,瘦素就会减少,从而影响减肥效果,而且睡不着时更不容易感觉饥饿,会控制不住吃宵夜、零食。

瘦不下来是有原因的,同样是减肥,不同的人会出现不同的效果,有的人坚持一年半载成功瘦下来,有的人半途而废越减越肥,减肥不是嘴上说说而已,付出行动才是关键。

如果你缺少减肥的动力,也可以建立奖惩制度,和好朋友一起减肥,谁先完成目标,就可以获得红包,当然,我们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减肥,可别奖励自己吃一顿大餐,让热量又超标了。

这几天总是感觉胸闷、气短,但是不咳嗽,这是怎么回事?

当身体出现不适症状时,人们总会想自己是不是生病了?但是要问哪里不对劲,又说不上来,反正就是感觉胸闷、气短。其实这种症状是非常普遍的,可能出现在很多疾病中,有的不是疾病,而是心理问题,那么,当我们出现相关症状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地排查,不能忽视它。

总是感觉胸闷、气短,但是不咳嗽、不发烧,可能和5种情况有关

第一种:心理因素——焦虑

平时看到女生和男生吵架,总是会说一句“气死我了”,然后捂着胸口坐在那里不说话,感觉胸口闷闷的,其实就是心情不畅导致的胸闷气短。当内心的情绪无法排解,就会身体上感觉不适,等到情绪舒缓了,肢体放松了,胸闷、气短就会减轻,这种情况在焦虑症患者身上非常常见,因此,要学会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吃点东西,看看电影院,做呼吸训练,有助于缓解焦虑。

第二种:身材肥胖

这类人群身材臃肿又笨重,体内脂肪多,心脏负担重,说一段话都要歇一歇,曾经有一位肥胖患者胸闷气短20年,就诊后被判定为心力衰竭,吃药后症状有所好转,医生提醒她减肥控制体重,她没有停,五年后再次入院,并且小便、大便、睡眠、精神都不太好。

第三种:缺少运动

从中医来讲,就是气虚了,从西医来讲就是心肌无力,这类人平时不爱动弹,还经常坐着工作,再加上睡眠和饮食习惯不太好,身体就比较虚,时常感觉气喘不上来,这种情况就要好好补一补,多吃些牛肉、鸡肉、粳米,少吃辣的、咸的、苦的,天气好的时候到户外晒一晒补充阳气。

第四种:空气不流通

当我们处于空间小、人口多的环境中时,也容易出现胸闷、气短的情况,比如说节假日时的旅游景点、逢年过节中的车站、坐满人的电影院、电梯等等,空气流动慢,二氧化碳多,人就会感觉憋闷。

第五种:病理性因素

多半是内部器官出了问题,比如心脏、肺部、支气管、甲状腺等等,要及时排查原因,比较严重,年轻人不应该因为自己年龄小就不放在心上,老年人那就更应该重视了,很有可能是心梗的前兆。

如果症状比较轻,自己心里大概知道是怎么回事,可以暂时先缓缓,在家休息两天,比如开窗透气、晚上早点睡觉、看个喜剧片,调节一下,若是在胸闷气短的同时,还有其他难受症状,或者是突发性的,最好挂号检查一下。

在检查前,你应该对以下五件事了然于胸,医生可能会问你

什么情况下会胸闷气短?每个人肯定不一样,那你得仔细想想,是运动后发作,还是睡觉时?是排便的时候,还是突然闻到某种味道的时候?

是哪个部位不舒服?范围有多大?你可能无法判断具体位置,但是若能明确指出,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判断,比如说胸部中央,大约巴掌那么大的范围,用银币、拳头、巴掌等物体形象比喻,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般是什么时间段发作?持续多长时间?白天还是晚上?睡觉前还是睡觉后?持续不到一分钟还是持续很久,是否不久后又再一次发作?

除了胸闷气短,是否还有其他症状?小便和大便正常吗?痰多不多?心慌吗?手脚有没有力气?大脑是否有闷堵感?患者要把自己觉得不舒服、疑惑的地方都说出来,医生才能综合判断。

之前有没有吃过药?有没有做过检查?大家在做检查的时候最好把以前的化验单、B超单、病历都带着,当你描述不清楚的时候,医生可以从你的病史中得到提示,以免有误诊或漏诊。

身体内部的原因,通过吃药、手术等治疗后能很快就能缓解,如果是其他方面导致的,需要做的事情就多了,例如增加体育锻炼,预防感冒,通过运动提高大脑和心肺功能,改善不良情绪,发泄不愉快。少去人少、嘈杂的地方,在家里静养一段时间,远离烟雾、油烟、粉尘环境,到森林氧吧走一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