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胖肚子、爱生气、睡不好?这类人该尝尝张仲景的这碗汤了
你有没有发现,有些人吃得比你多,却一点都不胖;而你明明已经开始节食,肚子却还是圆滚滚?难道真的只是“吃得多、动得少”的问题?其实,真相可能是:你情绪不好,气憋着了,肝火旺了,脾胃也跟着罢工了。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中医里一个超级神奇的现象——情绪性肥胖。这不仅是“吃出来”的,更是“气出来”的!
情绪不好,肚子最先知道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一生气就想吃,一焦虑就狂吃甜食,一烦躁就开始找零食慰藉?吃着吃着,心情好像是暂时平复了,但过后不仅懊悔,还多了一圈肉。
其实,这并不只是“意志力差”,而是一种激素反应。
当你情绪低落或压力大时,身体会分泌大量皮质醇,这种激素会悄悄告诉你的大脑:“快吃点高热量的,能开心一点。”于是,你开始情绪性进食,大脑短暂快乐,脂肪却悄悄堆积。特别是在腹部,那些松垮垮的肚腩,就是这样吃出来、气出来、憋出来的!
中医眼里的“胖”,其实是“气”堵住了
中医讲,“肝主疏泄,喜条达”,意思就是:肝最怕憋闷,最喜欢畅通。一旦你长期情绪不畅,肝气郁结,就会影响整个身体的气机运行。气堵住了,脾胃功能也开始变差,吃的东西不能好好消化吸收,反而化为痰湿、积滞,慢慢地,就变成了脂肪。
这时候你会发现自己不仅胖了,还容易腹胀、便秘、心烦、失眠、焦躁不安。看似只是胖,其实整个身体的节奏都乱了。
所以,如果你正在经历这种“吃不多也胖,瘦不下还烦躁”的状态,那你很可能是——肝郁气滞型肥胖!
张仲景的神方:大柴胡汤,不是一般的“减肥药”
东汉名医张仲景,开出了一剂流传千年的方子——大柴胡汤。别看它是古方,其实非常适合现代人这种“压力胖、情绪胖”。
配方如下: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生姜、枳实、大枣、大黄
听起来平平无奇,但药理组合极其讲究:
柴胡 黄芩:一个解肝郁,一个清肝火,让气机通畅,情绪稳定;
枳实 大黄:先破气消积,再泻热通腑,清走肚子里的积滞和垃圾;
芍药 半夏 生姜:调肝和胃,防止呕恶反胃;
大枣:补脾和中,调和诸药,温润体质。
一通调理下来,你会发现:
心情比之前安稳了,不那么爱发火了;
原本紧绷鼓胀的肚子也松了;
大便通畅了,睡眠好了,整个人轻松了不少;
最重要的是,肚腩在慢慢缩小!
不是人人都能喝!辨证才是关键!
大柴胡汤虽好,但千万别乱吃!
它适用于“实热壅滞型肥胖”,特别是那种:
肚子胀、
便秘、
口苦咽干、
烦躁易怒、
睡不踏实、
舌苔黄腻厚重
这些症状比较明显的人群。但如果你属于:
脾胃虚寒、
消化功能弱、
平常容易腹泻、怕冷、
或者是孕妇
那就千万别乱用,可能不减肥还伤了正气,得不偿失。
真正的减肥,是从“顺气”开始
人为什么会胖?不是因为你不够努力,而是你太“憋屈”了!
情绪堵住了,气不顺,肠胃罢工,代谢停摆,脂肪才有机会安营扎寨。所以减肥不是饿出来的,是疏出来的、调出来的。
与其天天焦虑自己“怎么还瘦不下来”,不如从今天开始,先把气顺了、情绪稳了、肝理好了,你会惊讶地发现:身体真的听话了,肚腩也开始消下去了!
最后提醒:
身体的每一次“发胖”,都是在用它的方式喊你“别再压抑自己了”。
如果你也正被“情绪性肥胖”困扰,不妨试着从心情和气机入手,给自己一点温柔的调理。张仲景早就告诉我们,气顺了,人就瘦了,病也少了。
如需辨证调理,务必找专业中医师面诊!你有没有经历过“情绪越差,肚子越大”的阶段?欢迎在
评论区聊聊你的故事,也许一条留言就能帮到和你一样困惑的人。
烦躁失眠、食欲旺盛、暴瘦忽胖,可能是甲亢
提到甲亢,很多人并不了解。
实际上,甲亢是生活中的多发病和常见病。
有调查显示,中国甲亢总发病率为3%,其中女性为4.1%,男性为1.6%。
甲亢
即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指甲状腺腺体不适当地持续合成和分泌过多甲状腺激素而引起的内分泌疾病。
甲亢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会影响人的工作和生活,严重者会诱发甲亢性心脏病、糖尿病、甲亢肌病,甚至出现心力衰竭、甲状腺危象等,更严重者可能会危及生命。
所以,对于甲亢疾病,一定要重视起来,及早发现处理。
那么,甲亢有哪些典型表现呢?
怕热多汗
怕热,即使在冷天也比正常人穿衣少。
并且容易出汗,尤以手掌、面颈、腋下为甚。
多吃不胖
饭量大,且容易饿,多吃不胖,并伴有年龄增长更为明显的现象。
心慌气短
会心慌、心跳加快,在不活动的情况下,每分钟心跳也常在100次以上。
大部分甲亢病人的突发主诉是心慌、气短。
急躁好动
甲亢病人脾气容易急躁激动、多语好动,而且情绪不易控制,常常是发完脾气后,又开始后悔。
甲状腺肿
绝大多数患者有程度不等的弥漫性、对称性甲状腺肿大,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
同时甲状腺血流增多,可在上下叶外侧闻及血管杂音和扪及震颤,尤以腺体上部明显。
眼球突出
甲亢会有眼裂增大、眼球突出、炯炯有神、眨眼减少的早期症状,呈现凝视状态或惊吓表情。
有的甲亢患者还会出现巩膜红肿、眼睑红肿、眼球活动受限、闭眼困难等。
为什么会得甲亢?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原因。
1
脾胃失调
脾失健运,就不能运化水湿,就会聚而生痰,痰气瘀结颈前,则会发为甲亢。
2
情绪堆积
如果长期忿郁恼怒或忧思郁虑,会肝失疏泄、气滞痰凝,壅结颈前,就会形成甲亢。
这也是为什么甲亢总是“重女轻男”,因为女人更容易多情善感,情志抑郁。
3
体质因素
妇女的经、孕、产、乳等生理特点,也会引起气郁痰结、气滞血瘀、肝郁化火等病理变化,形成甲亢。
得了甲亢怎么办?目前治疗甲亢主要有三种方法:
①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② 手术治疗
③ 碘-131同位素治疗
总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在明确诊断为甲亢后,制定治疗方案应综合考虑患者病情、精神及心理状况等,医患间需进行充分沟通交流后再做出决策。
值得注意的是,虽说甲亢会多吃不胖,但有的患者在得了甲亢后还是变胖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甲亢在得到有效治疗前,会引起体重减轻。
因为过多的甲状腺激素会使身体的新陈代谢速度加快、能耗增多。
而经过治疗后,甲亢的体重应该是可以恢复到生病前的状态的。
不过,甲亢也会使人食欲大增、胃口大开。如果在病情控制后饭量依旧如此,就会比生病前变胖。
此外,如果甲亢好转后药物没及时减量转变成了甲减,体重也是会明显增加的。
甲亢发胖应该如何减肥,恢复健康好身材呢?
正本清源
要想恢复正常体重,先要从源头上把甲亢医治好。
良好饮食
①少吃淀粉类食物,多吃蔬菜。因为后者的能量比前者少很多,还有助于增加饱腹感。
②用粗粮代替细粮。把粗粮作为主食,更有饱腹感,不容易饿。
③少食多餐,每餐保持7-8分饱即可。
适当运动
减肥没有捷径,无非就是管住嘴、迈开腿。
不过对于甲状腺病友来说,最好在病情控制后再运动,否则可能会引发或加重心脏病。
靠狂吃发泄情绪胖得快 该拿什么拯救“压力肥”
距离高考不足一个月,不少学子陷入紧张高压的氛围。有的年轻人甚至因压力大开始暴饮暴食。
数据显示,年轻一代中发生压力肥胖者居多,其中男性通常在30岁以后,女性在25岁前后。
当人所承受的压力太大时,身体更易发胖。这种压力往往来自于工作,当然也不只工作,不论生活还是学业上的重压都会让人心情烦躁、精神紧张。
压力大时暴饮暴食屡见不鲜。但是,近日的一项动物实验表明,压力大的同时摄入高热量食物更易发胖,可谓是“双重打击、雪上加霜”。
压力大高热餐协同导致“增速胖”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在小鼠身上做了实验,发现同样在进食高热量食物的条件下,那些承受较大压力的小鼠要比无忧无虑的小鼠更加快速发胖。
大脑中处理焦虑等情绪的脑区主要为杏仁核,控制进食的脑区主要为下丘脑。当压力大或者情绪不好时,杏仁核便会产生神经肽-Y分子,这种分子能够刺激进食,从而导致增重。
产生这种关键性分子的神经细胞上有胰岛素受体,其功能会受到血液中胰岛素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小鼠处于高压力状态时,一旦进食高热量食物后体内的胰岛素水平急剧升高,大约是无压力正常进食小鼠的10倍。当杏仁核中胰岛素水平长期偏高则会让神经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度降低,反过来促进神经肽-Y分子的合成,从而增加食欲。
“较大压力和高热量食物的协同作用导致了小鼠的‘增速胖’。”北京华信医院(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治医师徐琳琳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如果这一结论在人体中获得证实,将意味着通过‘狂吃’发泄情绪这一举动会让我们面临快速增肥的高风险。”航空总医院临床营养科主治医师张田说。
众所周知,肥胖与人体的能量摄入和消耗失衡有关。徐琳琳指出,压力大、情绪不良时,食欲增加固然是“压力肥”的原因之一,但是人们也往往不再坚持规律的运动方式或者运动量有所降低,这是人们经常会忽略的问题。摄入多、消耗少,自然会能量过剩,不发胖也没天理。
科学吃合理动组合拳打退“压力肥”
如何避免“压力肥”?“应避免摄入高糖、高脂肪的垃圾食品,如油炸类、腌制类食物、汽水可乐类含糖饮料、话梅蜜饯果脯类食品、冰淇淋等冷冻甜品类食品、烧烤类食品等。”徐琳琳说。
不摄入垃圾食品始终治标不治本,降低压力、缓解情绪,保持愉悦心情才是“去根”之法。徐琳琳指出,毫无压力、快乐无忧的感觉也由神经递质调控。例如,血清素(5-羟色胺)便能够让人情绪舒缓、感觉良好,提升幸福感。而色氨酸、镁、锌、钙等营养物质可参与合成血清素,这就给我们有针对性的摄入缓解压力的食物提供了指导。
通常来讲,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中都含有不少色氨酸,如大豆、鸡蛋和鸡肉、金枪鱼等;坚果、粗粮、燕麦片等食物富含人体可吸收的镁元素,燕麦片还含有少量色氨酸;红色肉类、贝类富含锌元素,其中,牛肉的脂肪含量低,是“红肉”的首推之选;牛奶则是补钙的首选,牛奶中还含有B族维生素和大量优质蛋白质,均对减轻压力有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成人每天摄入液态奶300ml左右。
徐琳琳指出,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每天至少进行相当于快步走6000步以上的身体活动,每周最好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如骑车、跑步、游泳等。运动状态也能调节身体激素的水平,促进大脑产生血清素,这也是很多人运动过后心情舒畅的原因之一。
“良好的情绪有助于增强对压力来源事务的掌控能力,保持乐观心态才能分清主次,顺利找到解决事情的关键点。必要时可向他人倾诉排解,并寻求帮助。”张田指出,平时也应保证充足睡眠,遵循生物钟的自然规律,拥有充沛的精力才能更好的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挑战。(于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