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发现胆红素轻度升高,医生告诉大家4点原因,重在判断与监测
已经不知道有多少粉丝和条友问我体检发现胆红素升高,但是升高的不是特别明显,只是轻度的升高,做了很多检查却查不出原因来,但是每年体检都会提示胆红素是升高的,感到很担心,毕竟指标是不正常的,那么肝胆外科崔医生就给大家讲一讲这个胆红素的知识,重点会讲到为什么体检发现胆红素升高。
- 胆红素作为指导肝脏功能的比较敏感的指标,其升高的话一般都是代表肝功能异常,而生活中导致胆红素升高的原因一般有肝炎、肝硬化、肝中毒(吃药、吃有毒的蘑菇、喝酒等)、肝癌等等,但是如果是轻微的升高,一定是肝脏出了问题吗,其实也不一定,有一项针对1万多个学生做的检测发现其中有500多个学生是胆红素升高的,进一步分析其原因发现,主要原因有疲累、肥胖以及饮食因素。
- 这其实并不难理解,现在有很多学生平时是存在过度疲惫的现象的,当然除了是长时间的看书学习以外,熬夜、打游戏的、聊天的也不在少数,这都会对身体产生一定的影响。还有就是现在的生活质量好了,吃的比较好,而且很少进行运动,很多人都比较胖,而肥胖的人不少都有脂肪肝,还会导致转氨酶的升高,当然这也是促进心脑血管意外的原因之一;还有就是饮食方面的因素,现在很多人都爱吃一些不健康的食物,比如说油炸食物、吃烧烤、喝酒、吃辛辣刺激食物,这些都会一定程度的使胆囊壁出现粗糙的表现,进而可以引起胆红素的升高,还有就是贫血也会导致胆红素的升高。
- 还有人吃卡托普利、缬沙坦类降压药而出现胆红素升高的情况,那样就需要停药换药了。报道中还讲到有潜水员也是检查出胆红素升高,而休息一段时间后就降低到正常水平,考虑与加压训练有关。
- 首次发现胆红素升高的话,当然要看看其他指标有没有升高,毕竟是要结合考虑的,当然我是可以帮忙看的,还有很有必要查一查肝脏的彩超,看看有没有脂肪肝、肝硬化、肝损害以及胆囊胆管的疾病,还有就是建议查一查肝炎指标,看有没有乙肝啥的,还有就是胆红素升高要自查,是不是之前吃了什么药,是不是平时饮食习惯不好啥的,建议定期复查。
- 胆红素是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就是看贫血的那个指标)等含有的血红素的物质在肝脏被代谢的产物。主要是用来看黄疸(身上黄还有眼睛黄)、肝脏功能的指标。但是不要以为胆红素不是个好东西,其实人体每天都会产生一定量的胆红素,而且是有抗氧化作用的,但是如果异常升高的话,就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了,是有毒害细胞的作用的,尤其是对脑细胞以及神经细胞,有不可逆性的损害。所以这个胆红素不只是一个评判的指标,也是会对身体产生伤害的。
- 首先来说一般情况下胆红素低于正常值的2倍以内的话,可能并不能就此判断肝脏有异常。但是其实也可能代表一定的身体异常。胆红素其实有三个指标,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还有间接胆红素,我简单的讲一下这几个指标的意义。首先说一下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其实是经过肝脏处理的胆红素,这个指标高的话,一般是说明胆汁的排出受阻了,或者是肝细胞性的,常见于胆管癌、胰腺癌、胆管结石或者是急性的胆管或者胆囊炎症,还有就是肝脏的各种肿瘤、肝炎肝硬化、怀孕、药物性肝损害等。
- 而间接胆红素升高的话,可能与溶血疾病是有关系的,或者是肝细胞损害性疾病,比如说各种肝脏的疾病。或者是甲亢患者、或者是吃了一些药物,如利福平。#健康科普排位赛##超能健康团##健康#
体检发现胆红素升高,是得了肝病?如何才能降下来?听医生咋说
王先生,40岁,在最近一次例行体检中,医生告知血液检查胆红素升高,体检医生建议他去医院检查一下,找出胆红素升高的原因,王先生决定听取医生的建议,去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
我们对王先生进行问诊,询问了其病史,家族病史以及生活习惯等相关信息。王先生没有肝病史和家族遗传病史,并未出现相关症状,但是王先生经常性地饮食不规律,而且经常饮酒和熬夜,很有可能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胆红素升高。
根据描述和体检结果,无法初步判断王先生是否发生了肝病,随即进行了一系列检查,包括肝功能、肝炎病毒等相关指标的检查。
结果显示王先生的肝功能异常,总胆红素为24.3μmol/L,直接胆红素为8.92μmol/L,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均偏高,说明肝细胞受到损伤,进一步检查肝脏超声检查和肝组织活检,来确定肝病的具体类型和程度。
通过影像检查,发现王先生的肝脏肿大,结合肝功能和血液检查,确定王先生发生了慢性肝炎,早期肝疾病很有可能与生活习惯有关,通过多次会诊,为王先生制定治疗方案。
在治疗方面,建议王先生注意以下几点,避免饮酒,酒精是肝脏的一大敌人,容易引起肝功能损害,因此应该尽量避免或少量饮酒。
饮食调整,尽量少摄入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保证充足睡眠,避免长期熬夜和过度疲劳,以减轻肝脏负担。
同时给予王先生药物治疗,根据检查结果,为王先生开具护肝药物,以帮助恢复肝脏功能,另外,王先生需要定期复查,避免肝炎向肝硬化发展。
王先生在体检中发现的胆红素升高可能与肝病有关,但具体的病因和诊断仍需进一步的检查结果才能确定,下面让我们具体了解一下胆红素以及降低胆红素的方法。
胆红素是什么?胆红素在人体内起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调节作用,当总胆红素超过21 μmol/L(1.0mg/dl),直接胆红素超过7.32 μmol/L(0.2mg/dl),可间接胆红素超过13.68 μmol/L(0.8mg/dl)时,可能与溶血性贫血、遗传性胆红素代谢异常,胆道疾病以及肝脏疾病有关,如果只是短暂性的升高不用太过担心,出现持续性升高现象,应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评估和诊断,下面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胆红素。
- 一是:结构和合成
胆红素是一种四环的化合物,由血红素分子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转化而来。这个分子会通过血红蛋白分解而产生胆红素。在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经过一系列酶的作用,首先被分解为血红素,然后血红素经过酶的催化,转化为胆红素。胆红素主要存在于胆汁中,通过肝脏排泄到肠道。
- 二是:代谢
胆红素在肝脏中经过两种代谢途径,直接和间接胆红素代谢。直接胆红素通过转化为胆内容物来代谢,间接胆红素被肝脏内的酶分解代谢后再汇入胆内容物。整体的代谢方式经过肝脏排泄到胆道,经胆道系统排出体外,部分由肾脏排出。
- 三是:功能
胆红素在人体内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调节作用。首先,胆红素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可以中和体内的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细胞的伤害。其次,胆红素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另外,胆红素还具有抗肿瘤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此外,胆红素还参与调节血管张力,维持血管的正常功能。
胆红素在人体内起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调节作用,然而高胆红素血症和相关疾病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保证胆红素在正常范围内非常重要,胆红素升高很有可能是肝脏疾病导致的,也有可能是溶血性贫血或遗传性胆红素升高导致的,生理性因素也会导致胆红素升高,因此胆红素升高和肝病并不划等号,下面让我们具体了解一下。
胆红素升高就是得了肝病吗?胆红素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肝病,尽管肝脏疾病是引起胆红素升高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实际上,胆红素升高可以是多种疾病或情况的表现,包括溶血性贫血、Gilbert综合征、药物反应、胆道梗阻以及生理现象。
1)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是一种由红细胞破裂和溶解引起的贫血症状。血液流动时部分红细胞会出现损伤,然后的细胞会释放血红素,这个物质进行肝脏会被吸收利用,并转化为胆红素。如果溶血过程过于剧烈,肝脏无法及时处理大量的胆红素,就会导致胆红素升高。
2)Gilbert综合症
Gilbert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患者体内的一种酶(UDP-葡萄糖脱氢酶)活性减低,导致胆红素代谢受损。这种酶的功能是将胆红素转化成水溶性形式,以便肝脏排泄。在Gilbert综合征患者中,胆红素不能被有效转化和排泄,导致胆红素升高。
3)药物反应
有一些药物可以干扰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导致胆红素水平升高。乙醇(酒精)可以抑制肝脏中的酶的活性,影响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氯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胆红素的积累某些磺胺类药物,如磺胺甲基异戊唑,可导致胆红素代谢紊乱。
一些非甾体类抗炎药,例如布洛芬、吲哚美辛等,长期或高剂量使用可能干扰胆红素代谢;一些药物和化学物质可以干扰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因此在使用药物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医生会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
4)肝脏疾病
肝脏疾病是引起胆红素升高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肝脏在胆红素代谢和排泄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如果肝脏受损,胆红素的处理能力就会受到影响,最终导致胆红素升高。胆道堵塞也会导致胆内容物无法正常排出,进而引起胆红素升高。
除了上述常见原因外,还有一些其他疾病或情况也可能导致胆红素升高,如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肿瘤等。生理性因素也会导致胆红素升高,在剧烈运动情况下,血液循环加快,红细胞经过血管壁摩擦加剧,导致红细胞破损和溶解,使胆红素的释放和代谢速度加快,引起胆红素升高。
胆红素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肝病,还有许多其他原因可以导致胆红素升高。溶血性贫血、Gilbert综合征、药物反应、胆道梗阻和肝脏疾病都可能引起胆红素升高。如果你发现自己的胆红素升高,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地检查和诊断,以确定具体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一般生理性因素导致的胆红素升高是短暂性的,如果是由病理性因素导致的胆红素升高应该及时控制,下面让我们具体了解一下。
降低胆红素水平需要针对具体的原因和病因进行治疗。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和建议,可以帮助降低胆红素水平,这些方法仅供参考,具体的治疗方案需根据医生的建议和个人情况确定。
1. 针对肝脏疾病:
如果胆红素升高是由于肝脏疾病引起的,治疗重点应放在治疗和缓解肝脏疾病本身。具体的治疗方案可能包括药物治疗、干预生活方式、饮食调整等。在肝炎治疗中,可能会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要避免酒精和肝毒性药物的摄入。上面提到的李先生就是由肝炎造成的胆红素升高,治疗重点以保肝为主,肝功能恢复正常后,胆红素水平自然会恢复到正常范围。
2. 处理胆道梗阻:
如果胆红素升高是由于胆道梗阻引起的,治疗的关键是解除或缓解梗阻。具体的治疗方法可能包括胆道支架植入术、胆管引流术等。这些操作旨在恢复胆汁的正常流动,以减少胆红素的积累。
3. 管理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是红细胞破坏和溶解引起的一种贫血症状,可能导致胆红素升高。在处理溶血性贫血时,重点是处理潜在的原因,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等。治疗的方法可能包括使用免疫抑制剂、输血、血浆置换等。
4. 生活方式和饮食调整:
除了治疗疾病本身,一些生活方式和饮食调整也可能有助于降低胆红素水平。我们应该避免过度饮酒,酒精可以对肝脏产生直接毒性影响,抑制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能力,因此,减少或避免饮酒对于降低胆红素水平很重要。
还需要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增加蔬菜、水果和纤维的摄入,这样有助于促进肝脏的正常功能和胆红素的代谢。
保持适当的体重,肥胖和超重可能会对肝脏功能产生负面影响。通过保持适当的体重,可以减轻肝脏的负担,有助于降低胆红素水平。
另外,避免药物和化学物质的暴露:部分药物和化学物质可以对肝脏的功能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导致胆红素升高。因此,尽量避免接触这些药物和化学物质,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于胆红素升高的治疗和管理,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评估和治疗。因此,如果发现胆红素升高,建议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评估和建议。医生会根据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制定适合的治疗方案。
体检发现胆红素升高,不一定是得了肝病,导致胆红素升高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溶血性贫血,遗传性疾病,药物反应,胆道梗阻以及肝脏疾病,生理性因素也会导致胆红素短暂性升高,发现胆红素升高现象,应及时去医院检查明原因,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案降低胆红素,主要降低方法以治疗原发疾病和改变生活方式为主。
上面提到的王先生就出现了胆红素升高的现象,通过检查发现是由肝炎导致的胆红素升高,因此需要治疗肝炎和改变生活方式来降低胆红素,和王先生一样出现胆红素升高的人群,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文献参考:
1. 陈彩燕, 杨维敏, 张丽霞等. 胆红素与肝病的关系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医药, 2017, 12(12): 53-55.
2. 刘丽, 杨丽, 蒋苗苗等. 胆红素与肝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导报, 2016, 13(21): 83-86.
#合理用药知识大全#
解析脂肪肝:肥胖饮酒是元凶,坚持锻炼能痊愈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膳食结构调整,脂肪肝已经成为临床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多吃少动”的现代人几乎没有人能完全和脂肪肝“撇清关系”。“脂肪肝”这种20年前还没有被医学教材认定的病症,如今发病率却高达12.5%-35.4%,并且始终处于上升趋势。
文/记者 赵天宇 编辑/吉菁菁
新媒体编辑/吕冰心
采访专家:
高鹏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主治医生)
聂洪峰(陆军总医院肝胆胰外科主治医生)
得了脂肪肝,说病不是“病”
脂肪肝初期隐蔽性高、症状轻微,很多人不以为意,最后可能发展成脂肪性肝炎,甚至肝硬化。《中国脂肪肝治疗指南》显示,我国成人脂肪肝患病率已经达到12.5%-35.4%,脂肪肝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肝脏疾病。也就是说,平均5个中国人就有一个患有脂肪肝!
与许多病症现象相似,脂肪肝根据轻重缓急在临床上症状也有所区别——轻度脂肪肝几乎无症状、中重度脂肪肝有类似慢性肝炎的表现,甚至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
陆军总医院肝胆胰外科主治医生聂洪峰表示,对于脂肪肝,很多人都会望文生义,再加上大腹便便的胖子得脂肪肝的更多,便觉得脂肪肝就是“油脂”摄入过多造成的,其实这是一种误读。脂肪肝的全称叫做“肝细胞脂肪变性”,肝细胞进行脂肪代谢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脂肪堆积在肝细胞当中,并不仅仅是由于摄入脂肪过多引起的。
肥胖、酗酒人群更易得脂肪肝
怎样读懂脂肪肝检测结果?高鹏骥介绍,目前最常用的方式还是超声影像检查,肝组织脂肪化达到10%时,实时超声图像便可出现异常,如在30%-50%以上,在超声影像检查中表现得就比较明显了,如果需要进一步了解肝功能情况,需要进行肝功能检查:
肝功能检测主要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等5个标准:“其中谷丙转氨酶反映肝细胞受损的指标,但这5个指标任何一个偏高,都说明肝脏出了问题,一定要及时进行治疗。”
此外,血脂检测的数据也能很好地反映出脂肪肝患者的健康状况,据了解,脂肪肝患者常有血脂含量增高症状,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血脂症,约50%高血脂症者可有肝脏脂肪浸润。因此谷丙转氨酶升高合并高血脂症,是诊断脂肪肝最有有价值的指标。
▲大多数脂肪肝患者只需要“管住嘴”“迈开腿”合理膳食并坚持锻炼就能够痊愈(图片来自网络)
而在现实生活中,体检中查出脂肪肝的人的确不少,尤以中老年男性居多。数据显示,在某些职业人群中,脂肪肝的平均发病率高达25%,并且患病人群年龄也在不断下降,45岁以下的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
哪些因素导致脂肪肝发作?聂洪峰表示,肥胖、过度饮酒和肝功能退化是引发脂肪肝的最主要原因。但从比例上来讲,最多发的还是肥胖和过度饮酒者。
首先是肥胖,数据显示,约30%—50%的肥胖症合并脂肪肝,重度肥胖者脂肪肝病变率在61%—94%,这种脂肪肝也叫做肥胖性脂肪肝,肥胖或者体重超标的人由于过量摄入食物,引起身体脂肪过度堆积,也包括肝部脂肪,吸收太多排不出去,从而导致了脂肪肝的出现。
其次是饮酒,这种脂肪肝也叫做酒精性脂肪肝,我们常说饮酒伤肝脏,就是突出饮酒对于肝脏的损伤。人饮酒后,酒精均要进入肝脏进行降解,大量的酒精分解产物对肝细胞有明显的毒性,早期的肝损伤就可能表现为酒精性脂肪肝,而后续则可能发展成为酒精性肝炎和肝硬化。
此外,经常接触工业毒物、老年人、服用有损肝功能药物的人以及有肝脏家族病史的人,也容易得脂肪肝。值得一提的是,有些瘦子也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对于这样的病理原因目前还没有完全搞清楚,但更多的研究,倾向于关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偏瘦者患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影响,也就是说很可能这部分人,肝脏代谢功能本身就有一些问题。”聂洪峰说。
脂肪肝不能和糖尿病划等号
虽然有观点认为爱吃“荤”的欧美人相对于爱吃“素”的亚洲人而言,得脂肪肝的几率更低,但实际上这种理论并无科学依据。数据显示,2001-2013年美国肝硬化患病率几乎翻倍,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主要“贡献”者之一。
2000-2010年英国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肝癌急速攀升,至2010年已成为肝癌最常见病因之一。NASH已成为美国肝移植第三大病因,且比例呈上升趋势。
实际上,无论“胖子”还是“瘦子”,只要代谢出现了问题,都会影响肝脏,有些高血糖、高血压等代谢紊乱也会引起脂肪肝。与其他肝部病症一样,脂肪肝继续发展往往会导致肝硬化,并最终导致肝癌。此外,脂肪肝对机体的消化系统也会有损伤,肝脏功能受损,时间一长势必会累及脾、胆、胃、肠等其他器官,从而造成身体其他功能受损。
脂肪肝与糖尿病有无关系?高鹏骥强调,这两者之间不能完全划等号。“糖尿病是脂肪肝的常见原因,糖尿病患者由于葡萄糖和脂肪酸利用障碍,容易在肝内蓄积引起脂肪肝,脂肪肝又反过来会影响血糖的控制,两者相互促进,造成恶性循环。但罹患脂肪肝并不能说就一定会得糖尿病。”
正因如此,对于体检报告中出现的脂肪肝,我们既不能视若无睹,但也大可不必谈“脂”色变,最关键的还是用科学方法进行干预和治疗。毕竟脂肪肝作为一种早期症状,是完全可控可逆的。
(本文由北京科技报全媒体中心采编制作。转载授权请联系“科学加”微信公众号,违者必究)
阅读更多权威有用的科普文章、了解更多精彩科技活动,请下载“科学加”客户端。苹果用户可以在App store搜索“科学加”下载安装,安卓用户可以在应用宝、360手机助手、豌豆荚、华为、小米等应用市场搜索“科学加”下载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