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肥胖定义标准(国际肥胖定义标准是多少)

文章目录:

外媒:如何科学定义肥胖?

参考消息网3月29日报道西班牙《国家报》网站3月17日刊发题为《重新定义肥胖:一种不以体重为中心的分析方法》的文章,作者是阿扎哈拉·涅托。内容编译如下:

发表在英国《柳叶刀》周刊上的一项研究为定义肥胖这一健康风险因素确定了两个新的类别。

《柳叶刀》日前推出了一份指南,旨在以更道德、更科学的方式处理肥胖问题。事实上,这项研究谈到了社会公正和体重污名化的问题。

让我们先来说一说背景。世界卫生组织将肥胖定义为“可能对健康有害的异常或过度的脂肪堆积”。如果我们对世卫组织的这一定义加以分析,就会发现虽然它提到了肥胖导致罹患某些疾病的可能性,但并没有谈到疾病本身的症状和造成的损害。因此,与其说肥胖本身是一种疾病,不如说它是导致其他病症的风险因素。将肥胖划分为疾病的分类方式本身就受到了利益冲突的影响,尤其是与减肥相关行业——比如制药业——之间的利益冲突。

国际上对成年人肥胖的分类是由世卫组织提出的,以身体质量指数(BMI)为依据。根据这一标准,BMI等于或高于30的人被视为肥胖。BMI的计算方法是用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但是,BMI是一个可以追溯到1839年的参数,由一位物理学家提出,并被美国的保险公司所采纳,其中的测量对象是白人男性,也就是说BMI没有考虑性别、年龄或种族等重要变量。首先,这是一种带有性别歧视和种族主义色彩的测量方法。它只考虑到体重和身高,仅凭这些数据来判断一个人是体重不足、体重正常、超重还是肥胖,却抛开了身体多样性这一因素。

临床实践中的科学证据表明,BMI不能作为诊断工具。一些研究也显示,根据BMI被归类为肥胖的人群中,约有50%的人新陈代谢健康,而被归类为正常体重的人群中,有30%的人存在严重的健康问题。此外,BMI也没有考虑到体重增加有可能是导致疾病的次要因素,如患有库欣综合征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同时也低估了个人的病史。

面对已经过时的BMI分类方法,《柳叶刀》提出了有关肥胖的两个新类别:一是亚临床肥胖症,即脂肪过多,无明显危害,但有潜在风险;二是临床肥胖症,由于过度肥胖而对器官和功能造成负面影响。亚临床肥胖意味着有罹患疾病的风险因素,但不一定会患病。

虽然新的定义已经在致力于解决体重歧视问题,但它仍然采取了以体重为核心的健康衡量标准。如果不采取“不同体形的健康”(HAES)这种衡量方法,有关肥胖污名化的问题就不会改变。我们需要针对所有人的营养学教育,需要营养学在公共卫生领域发挥根本性作用。此外,还需要一种预防性而非干预性的健康方式。如果把重点放在预防上,在很多情况下就可以避免药物介入治疗。

同时,在饮食失调问题上也需要展开更多的培训,因为世卫组织主要关注体重数字或以BMI为基础的衡量标准,但饮食失调问题仍在继续增加,而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小:12岁以下的儿童已经开始出现饮食失调问题。

当然,我们还需要努力改变每个人,尤其是公共卫生领域内专业人员的悲观态度。否则我们将继续根据BMI对疾病进行过度诊断或出现诊断不足,而忽视任何体重都不能确保健康这一事实。(编译/王萌)

告别体重焦虑!三大指标教你科学定义肥胖

BMI法

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kg/m2)是评估全身性肥胖的通用标准。我国成年人群中,BMI低于18.5 kg/m2为低体重状态,达到18.5kg/m2且低于24kg/m2为正常体重,达到24kg/m2且低于28kg/m2为超重,达到或超过28kg/m2 为肥胖症,且BMI 达到 28.0kg/m2 且低于 32.5kg/m2为轻度肥胖症、达到 32.5kg/m2 且低于 37.5 kg/m2 为中度肥胖症、达到 37.5kg/m2 且低于 50 kg/m2 为重度肥胖症、达到或超过 50 kg/m2 为极重度肥胖症。

腰围法

正常腰围定义为 <85cm(男性)和 <80cm(女性),腰围≥90cm(男性)和≥85cm(女性)即可诊断为中心性肥。此外,腰围/臀围比(waist-hip ratio, WHR)也可反映中心性肥胖,当 WHR≥0.90(男性)和≥0.85(女性)时,属于中心性肥胖。腰围值选取肚脐上2厘米的水平线的长度。

体脂比法

体脂比是指人体内脂肪重量在人体总体重中所占的比例,又称体脂百分数。常采用的测量方法包括:皮褶厚度测 量、生物电阻抗分析。一般来说将成年人体脂比超过 25%(男性)或者 30%(女性)定义为体脂过多。


2025全民营养周正在进行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临床营养科联合老年病科举行“食养有道,功成身轻”科普咨询剪影~

#全民营养周##清风计划##减肥##宽街明医说##青年文明号#

【体重管理】什么样的胖才是真的超重和肥胖?

秦大夫健康小课堂

什么样的胖才是真的超重和肥胖

“体重异常容易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脂肪肝,甚至一部分的癌症也和体重异常有一定的关联。”国家卫生健康委面向公众发布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指出,有研究预测,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将达到70.5%,儿童超重肥胖率将达到31.8%。

今天,我们推出关于健康体重科普知识第一期“ 什么样的胖才是真的超重和肥胖?”帮助大家更好地管理自己的体重,享受健康生活。

■ 什么样的胖才是真的超重和肥胖?

超重和肥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了遗传、饮食、身体活动水平、生活习惯以及社会环境的改变等。

体质指数(BMI)是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标准。

  • BMI=体重(kg)/身高(m)²
  • 我国健康成年人的BMI正常范围在18.5至24之间。
  • BMI在24至28之间被定义为超重
  • 达到或超过28就是肥胖。其中,又根据BMI分为轻度肥胖、中度肥胖、重度肥胖以及极重度肥胖。

丨来源:和林格尔县融媒体中心 (王杰 杨利霞)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