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肥胖锻炼方法(肥胖锻炼方案)

文章目录:

脂肪肝患者福音:每日万步效果好 ,这种锻炼方式简单有用

声明: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参考文献:《中国脂肪肝疾病诊疗指南(2022年更新版)》《运动干预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进展》《有氧运动与抗阻运动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影响》《高强度间歇训练对超重和肥胖成人肝脏脂肪含量的影响》

张先生今年45岁,是一家科技公司的中层管理者,长期久坐不动加上饮食不规律,近几年体重悄然上升了20多斤。今年体检时,医生告诉他已经患上了轻度脂肪肝。受朋友建议,张先生开始每天坚持走路一万步,希望能改善脂肪肝状况。三个月后复查,结果却让他很失望——肝脏脂肪含量几乎没有明显变化。"我每天都坚持走一万步,为什么效果这么差?"

很多人认为只要每天坚持走一万步,就能有效改善脂肪肝,但科学研究表明,单纯依靠步行可能效果有限。**事实上,治疗脂肪肝需要更全面、更科学的运动方案。那么,到底什么样的运动方式对脂肪肝更有效呢?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理状态。据统计,我国脂肪肝的患病率已达29.21%,呈现出年轻化趋势。脂肪肝如果长期不干预,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严重威胁健康。

为什么单纯靠"每天走一万步"对改善脂肪肝效果有限?这是因为虽然步行属于有氧运动,能消耗一定热量,但强度较低,对肝脏脂肪代谢的刺激不够。根据研究,低强度有氧运动虽然对心肺功能有益,但对改善肝脏脂肪含量的效果并不理想。

那么,什么样的运动方式更适合脂肪肝患者呢?多项研究表明,结合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和抗阻训练的综合运动方案,对脂肪肝的改善效果更加显著。

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已被证实是改善脂肪肝最有效的运动方式之一。它通过短时间的高强度运动与低强度恢复期交替进行,能够显著提高人体的脂肪氧化能力。一项发表在《肝脏国际》杂志上的研究显示,HIIT能在短短12周内使肝脏脂肪含量平均降低39%,远高于传统中低强度有氧运动。

HIIT的一个典型案例是:30秒全力冲刺(如快跑、快骑单车),然后休息90秒,反复进行8-10组。这种训练方式每周只需要进行2-3次,每次20-30分钟,就能取得显著效果。值得注意的是,HIIT对心肺功能要求较高,脂肪肝患者尤其是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地开始。

除了HIIT外,抗阻训练也是改善脂肪肝不可忽视的重要方式。研究表明,抗阻训练能够增加肌肉质量,提高基础代谢率,促进肝脏脂肪代谢。一周进行2-3次抗阻训练,每次选择8-10个大肌群练习,每个动作8-12次,2-3组,能有效改善肝脏脂肪含量。

对于初学者,可以从哑铃深蹲、哑铃推胸、划船等基础动作开始,逐渐增加重量和复杂度。研究发现,坚持12周的抗阻训练能使肝脏脂肪含量降低10%以上,同时显著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更令人惊喜的是,当HIIT与抗阻训练结合时,对脂肪肝的改善效果呈现出"1 1>2"的协同作用。一项针对136名脂肪肝患者的研究显示,进行16周的综合训练(包括每周2次HIIT和2次抗阻训练)后,患者的肝脏脂肪含量平均降低了47%,肝功能指标显著改善,且86%的患者脂肪肝程度至少减轻一级。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选择何种运动方式,其效果都与坚持度密切相关。研究表明,至少坚持12周的规律运动才能对脂肪肝产生明显改善。运动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需要个体化制定,一般建议每周累计150-30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150分钟高强度运动,结合每周2-3次抗阻训练。

除了运动外,饮食调整同样重要。研究证实,即使运动再科学,如果不控制热量摄入,脂肪肝的改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地中海饮食模式(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全谷物、新鲜蔬果,限制红肉和加工食品)被证实对脂肪肝有显著改善作用。

回到文章开头提到的张先生,在医生指导下,他调整了运动方案,每周进行2次HIIT训练和2次力量训练,并适当控制饮食。三个月后,他的肝脏脂肪含量降低了38%,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体重也减轻了14斤。

想要改善脂肪肝,关键不在于简单地"走万步",而在于科学有效的运动方案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现代医学研究已经为我们提供了更加精准的"脂肪肝运动处方",希望每一位脂肪肝患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重获健康肝脏。

针对不同程度的脂肪肝患者,运动建议也有所不同。轻度脂肪肝患者可以直接开始HIIT和抗阻训练的组合;中度患者建议先从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开始,逐渐过渡到高强度训练;重度患者则应在医生监督下,从低强度运动开始,循序渐进提高强度。

对于那些时间有限的上班族,零散运动时间的累积效果与一次性完成相同时长的运动效果相当。研究表明,每天进行3次10分钟的高强度运动,效果可能优于一次性30分钟的中低强度运动。

在运动的同时,不要忘记定期复查。肝脏B超、肝功能、血脂等指标能够客观反映脂肪肝的改善情况,也能及时调整运动和饮食方案。通常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复查,根据结果适时调整治疗策略。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章开头已标注文献来源。本文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寻求线下医师帮助。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内脏脂肪怎么减?可以局部减脂吗?协和专家来支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症已成为全球性的“流行病”,日益成为威胁健康的重要因素。肥胖不仅会造成身体上的多重伤害,还在精神层面给患者带来巨大压力。更为关键的是,肥胖所引发的一系列并发症犹如一颗颗“定时炸弹”,将贯穿患者一生,而内脏脂肪的过度堆积就是这些疾病的“罪魁祸首”。

人体健康的“隐形杀手”——内脏脂肪

相较于皮下脂肪,内脏脂肪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更为隐匿且严重。从医学角度看,位于腹部大网膜以外的脂肪属于皮下脂肪;而内脏脂肪则主要分布于腹腔或胸腔下方,大网膜表面附着的油脂便是内脏脂肪的一种表现形式。

此外,脂肪还会沉积于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等脏器内部。当脂肪沉积于肝脏时,便形成了脂肪肝;沉积于胰腺,则为脂肪胰;沉积于心脏,即为脂肪心。尽管心脏看似以肌肉为主,但其内膜中同样存在一定量的脂肪,甚至骨骼的骨髓中也含有脂肪,这些均属于内脏脂肪的范畴。

可以局部减脂吗?吸脂手术怎么样?

在减肥过程中,许多人误以为可以通过局部吸脂等方式直接减少内脏脂肪,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事实上,脂肪在人体内是一个动态平衡的系统,它会随着身体的代谢和能量摄入在不同部位之间重新分配。

吸脂手术虽然能够去除部分皮下脂肪,但由于脂肪的全身游走特性,一旦术后饮食不加控制,而摄入过多的热量,内脏脂肪会迅速补充到皮下部位,甚至可能堆积得更多。

因此,依靠极端方式试图快速减少内脏脂肪是不可取的,也是违背人体生理规律的。

内脏脂肪怎么减更科学?

一是合理饮食,制造“热量缺口”。减少内脏脂肪,关键在于制造热量缺口。在保持基础代谢率正常且不影响自身代谢性疾病的前提下,一般而言,每消耗7000千卡的热量缺口,便可减轻1公斤脂肪。这一热量缺口的实现,主要依赖于饮食的控制和运动量的增加。

在饮食方面,应避免高能量密度、低营养成分、高脂肪、高糖分以及高盐分的食物,这些食物往往含有大量的“空热量”,即提供较高热量却缺乏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通过调整饮食结构,选择富含膳食纤维、优质蛋白质以及复杂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瘦肉、鱼类、豆类等,既能保证身体获得充足的营养,又能有效控制热量摄入,从而为制造热量缺口奠定基础。

二是适度运动,打造持之以恒的“脂肪燃烧器”。运动是消耗热量、减少内脏脂肪的重要途径之一。

每周应保证至少5次,每次不少于30~60分钟的中等强度以上的身体活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有氧运动。这些运动能够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身体的代谢能力,促进脂肪的燃烧。同时,结合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可以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使身体在休息状态下也能消耗更多的热量。

值得注意的是,运动消耗热量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遵循一定的顺序。在运动初期,身体首先消耗的是碳水化合物,即糖原储备。当糖原储备耗尽后,身体才会开始分解脂肪来提供能量。因此,只有持续不断地坚持运动,才能逐步动员并消耗内脏脂肪,达到减少内脏脂肪的目的。

总之,面对内脏脂肪这一健康“隐形杀手”,我们应树立正确的观念,摒弃不切实际的减肥幻想,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搭配和持之以恒的运动锻炼,逐步改善身体内环境,减少内脏脂肪堆积,重塑健康体魄,让健康与美丽同行。

(作者:陈伟,系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

(来源:光明日报)

内脏脂肪怎么减?可以局部减脂吗?专家来支招

来源:光明日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症已成为全球性的“流行病”,日益成为威胁健康的重要因素。肥胖不仅会造成身体上的多重伤害,还在精神层面给患者带来巨大压力。更为关键的是,肥胖所引发的一系列并发症犹如一颗颗“定时炸弹”,将贯穿患者一生,而内脏脂肪的过度堆积就是这些疾病的“罪魁祸首”。

人体健康的“隐形杀手”——内脏脂肪

相较于皮下脂肪,内脏脂肪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更为隐匿且严重。从医学角度看,位于腹部大网膜以外的脂肪属于皮下脂肪;而内脏脂肪则主要分布于腹腔或胸腔下方,大网膜表面附着的油脂便是内脏脂肪的一种表现形式。

此外,脂肪还会沉积于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等脏器内部。当脂肪沉积于肝脏时,便形成了脂肪肝;沉积于胰腺,则为脂肪胰;沉积于心脏,即为脂肪心。尽管心脏看似以肌肉为主,但其内膜中同样存在一定量的脂肪,甚至骨骼的骨髓中也含有脂肪,这些均属于内脏脂肪的范畴。

可以局部减脂吗?吸脂手术怎么样?

在减肥过程中,许多人误以为可以通过局部吸脂等方式直接减少内脏脂肪,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事实上,脂肪在人体内是一个动态平衡的系统,它会随着身体的代谢和能量摄入在不同部位之间重新分配。

吸脂手术虽然能够去除部分皮下脂肪,但由于脂肪的全身游走特性,一旦术后饮食不加控制,而摄入过多的热量,内脏脂肪会迅速补充到皮下部位,甚至可能堆积得更多。

因此,依靠极端方式试图快速减少内脏脂肪是不可取的,也是违背人体生理规律的。

内脏脂肪怎么减更科学?

一是合理饮食,制造“热量缺口”。减少内脏脂肪,关键在于制造热量缺口。在保持基础代谢率正常且不影响自身代谢性疾病的前提下,一般而言,每消耗7000千卡的热量缺口,便可减轻1公斤脂肪。这一热量缺口的实现,主要依赖于饮食的控制和运动量的增加。

在饮食方面,应避免高能量密度、低营养成分、高脂肪、高糖分以及高盐分的食物,这些食物往往含有大量的“空热量”,即提供较高热量却缺乏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通过调整饮食结构,选择富含膳食纤维、优质蛋白质以及复杂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瘦肉、鱼类、豆类等,既能保证身体获得充足的营养,又能有效控制热量摄入,从而为制造热量缺口奠定基础。

二是适度运动,打造持之以恒的“脂肪燃烧器”。运动是消耗热量、减少内脏脂肪的重要途径之一。

每周应保证至少5次,每次不少于30~60分钟的中等强度以上的身体活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有氧运动。这些运动能够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身体的代谢能力,促进脂肪的燃烧。同时,结合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可以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使身体在休息状态下也能消耗更多的热量。

值得注意的是,运动消耗热量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遵循一定的顺序。在运动初期,身体首先消耗的是碳水化合物,即糖原储备。当糖原储备耗尽后,身体才会开始分解脂肪来提供能量。因此,只有持续不断地坚持运动,才能逐步动员并消耗内脏脂肪,达到减少内脏脂肪的目的。

总之,面对内脏脂肪这一健康“隐形杀手”,我们应树立正确的观念,摒弃不切实际的减肥幻想,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搭配和持之以恒的运动锻炼,逐步改善身体内环境,减少内脏脂肪堆积,重塑健康体魄,让健康与美丽同行。

(作者:陈伟,系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

来源:《光明日报》2025年5月24日(原题《看不见的脂肪更麻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