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手麻木无力 40岁厨师患上腕管综合征
40岁厨师张先生最近总是感觉双手指麻木,左手较明显,开始没有引起重视,以为是颈椎病引起,做了肩颈部理疗,效果不明显,病情越来越重,甚至出现双手无力,端锅、掌勺都费力了。家属怀疑脑卒中相关疾病,遂至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神经内科三病区就诊。主任医师黄晓松带领医疗团队对张先生积极相关检查,排除卒中疾病,经过完善神经肌电图等检查,并邀请手足外科主任医师李奇伟主任医师会诊后,确诊为腕管综合征。
什么是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俗称鼠标手,是一种常见的周围神经损伤性疾病。其病理基础是正中神经在腕管内遭到挤压。
腕管综合征有些什么危险因素?
黄晓松解答,随着年龄增加,50岁以上人群患病风险显著增加。其中女性患病风险较男性更高。肥胖导致腕管内压力增大,压迫正中神经。常见的还有经常过度活动腕关节,包括木工、屠夫、厨工、程序员等需要长期腕部用力的职业人群发病更多见。
腕管综合征有些什么临床表现?
鼠标手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腕部感觉异常,常见于拇指、食指、中指等正中神经分布区域。典型症状患者常会感到拇指、食指、中指指端麻木或疼痛,持物无力,症状以中指为甚,夜间或清晨症状比较明显。一些症状严重者,疼痛可达前臂、上臂甚至肩部(需排除其他疾病的影响,如颈椎病)。
鼠标手的诊断不难,一般是根据临床症状体征以及腕关节核磁、彩超以及上肢神经肌电图可以确诊。
腕管综合征要怎么治疗?
早期非手术治疗为主。支具固定:通过腕部支具控制病情发展,缓解症状。局部注射治疗,减轻腕管内组织水肿,减少神经充血水肿,缓解症状。口服药物治疗,消炎止痛,营养神经。病情严重时需要手术治疗。
如何预防腕管综合征?
保护手腕:避免腕部过度用力,减少腕关节过度屈伸。劳累时及时休息。
功能锻炼:手腕中立位,握拳、伸指、手腕背伸、前部旋后。每组3-5次,一天3组。
原发疾病治疗:肥胖、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易发腕管综合征,患者需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黄晓松解释,该患者患鼠标手的病因是肥胖、糖尿病,且厨师工作过度使用腕关节引起。在经过积极减轻神经受压、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等对症支持治疗,目前症状有所好转。但后续应该积极减轻体重,控制血糖。此外,建议暂时告别厨师工作,减少使用腕关节。保护好腕关节的同时,积极进行功能锻炼。(通讯员 李萍 朱娥)
手麻别以为甩甩就好,关键时刻会要命!4种大病都是从手麻开始的,赶紧自查~
手麻,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情况,看似对日常生活没有影响,但实际上却可能成为健康路上的绊脚石,预示身体即将迎来可怕的疾病……
1
“麻”≠“木”
手麻,可能是神经出现“故障”
1别把“木”错当成“麻”
“麻”就像有千万只小虫在爬,是一种相对短暂的身体感受。
例如久坐导致肌肉劳损刺激神经,或保持同一个姿势过久使某个部位的神经卡压,都可能造成局部缺血、缺氧,让部分肢体出现麻胀感。
一般情况下,在避开刺激因素后,较快时间内就能恢复。
而“木”则是指出现症状的部位按压已没有感觉,没有痛痒温冷的感受,多见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中风后遗症、癌症放化疗等。
2无缘无故的手麻,是身体在报警
当身体某些部位出现“通电”一样的麻感,通常是由于神经系统异常或者受到压迫引起。
而手上分布着密集的神经与血管,相当于一面表现身体情况的“镜子”,当长期出现手麻症状,可能要警惕以下4种疾病的到来。
2
出现这种手麻表现
预示一种能致肌肉萎缩的病
1这种“鼠标手”,可能夺去双手的灵活
腕管综合征,也叫“鼠标手”,指的是正中神经在通过手腕时,在腕管受到卡压,从而导致神经损伤、水肿,进而引起手指麻木、无力、疼痛甚至手掌肌肉萎缩的疾病。
2这个习惯,会拉近你和“鼠标手”的距离
当手腕长期用力,腕管中的肌腱就会肿胀,与肌腱同在一个管道中的正中神经会受到挤压,从而提高患腕管综合征的风险。
小心误区别掉坑:
虽然腕管综合征常见于过度玩手机、长期用键盘鼠标办公的人群。
但并不是不玩手机、不用电脑就能远离这种疾病,生活中频繁使用双手的群体同样存在患病风险,不能掉以轻心。
3辨认腕管综合征,记住2个典型特征
早期会出现大拇指、食指、无名指以及部分环指间歇性的夜间感觉异常和感觉障碍。
也就是半夜手麻或手痛,缓一缓就没事,过一会儿又开始麻或痛。
后期可能出现手指无力和大拇指下方肌肉萎缩的情况。
如何自测腕管综合征?
Tinel’s试验:
使用叩诊锤或手指,在腕韧带近侧缘处轻叩正中神经部位。
当拇指、食指、中指及环指桡侧一半的掌侧有放射性疼痛时,可能就是腕管综合征。
42个手操,带你远离“鼠标手”腕屈动作
伸出左手,掌心向内,手指向下,右手按在左手掌背,然后向内施力。
保持呼吸,维持动作30秒,换右手做,重复多次。
手指运动
一松一紧,手指自然展开,再慢慢握紧,变成拳头,动作不要过快,重复多次。
3
手指麻木伴肩颈酸胀
当心是颈椎病找上门
手指的感觉神经是由颈段脊髓分出神经根,在颈腋部组成臂丛神经,再分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等通过上臂和前臂,成为末梢神经分布到手和手指。
当这些部位的神经发生损伤、炎症、肿瘤、受压等情况时,就可能出现手指发麻。
1不同手指麻,可能代表不同颈神经受压
·前臂桡侧、大拇指发麻:可能是颈5/6节段,即第6颈脊神经根受累;
·食指、中指发麻:可能是颈6/7节段,即第7颈脊神经根受累;
·小指、无名指有麻木感:可能是颈7胸1节段,即第8颈脊神经根受累;
·5个手指均发麻:可能同时累及颈5/6节段、颈6/7节段、颈7胸1节段;
2区分颈椎病引起的手麻,注意这几点
除了肩颈酸痛外,颈椎病引起的手麻在早期会类似树状分布。
有时不仅指尖发麻、感觉迟钝,还可累及前臂、上臂,同时常伴有握力降低的现象。
由于早期病人较为敏感,多数可以清楚描述手麻部位,有助于医生及时判断具体关联的颈椎问题,对症下药。
4
一侧麻木一侧不麻
警惕这种常“关顾”老人的病
1什么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如果手脚麻木出现在一侧肢体,而另一侧正常,有可能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所致。
短暂性脑缺血是由脑、脊髓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所致的、未发生急性脑梗死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多见于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的老年人群体。
由于高血压可能引起血管痉挛,高血脂则可能导致血管硬化。
加上老年人血液粘稠度会增高,睡眠时血流又缓慢,可能增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风险,从而出现手发麻的情况。
2这些症状,说明短暂性脑缺血可能已经到来
①脸部、手臂或腿部,尤其是身体的一侧突发麻木、虚弱或无力;
②突发视力下降,出现视力丧失、视野缺损或视物成双等情况;
③突发言语或语言障碍,如突然不能说话,或说话不利索、听不懂说话;
④突发行走障碍或身体失衡,如突然跌倒等;
3做好这几点,和短暂性脑缺血保持距离
确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除了积极治疗,还需注意控制危险因素,如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
平时可以多饮水,降低血液粘稠度,预防血栓形成,改善脑供血,缓解手发麻情况。
如有吸烟史,应避免主被动吸烟,远离吸烟场所。
5
手麻到了这种程度
你的生命安全或许受到威胁
中风时,通常会出现一侧肢体无力,笨拙或者沉重的感觉,同时伴有面部麻木,口眼歪斜等。
一般持续几小时至数天,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半身不遂,甚至危及生命。
辨认中风情况
记住“120”口诀
1表示看1张脸,有没有口角歪斜,不对称;
2表示看2只胳膊能不能平行举起,是否单侧无力;
0就是聆听,是否表达困难,语言不清;
如出现以上任何一个症状,都需及时拨打120,前往有治疗中风资质的医院。
救护车来之前,可以让患者平躺或侧卧;如果血压低,出冷汗,应适当饮水,增加血容量。
注意:由于不确定是出血性还是缺血性卒中,救护车来前,不能乱吃药物。
1这些人群,可能与中风“关系密切”三高人群
即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群体,特别是老年人,年纪本身就是中风重要的危险因素。
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
如肥胖、长期抽烟、酗酒、久坐缺乏锻炼的人。
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
可能是内在的基因发生突变,对比普通人群,中风易感性要高。
这些因素,也可能增加中风风险
寒冷、情绪激动、大便干燥过度用力、生气、剧烈运动、突然停用降压药等因素,都可能增加中风发生的可能性。
2想远离中风,先做好这4点充分了解中风
要预防中风,首先要了解中风,清楚中风情况与应对措施,其中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中老年患者尤其需要注意。
定期测血压
很多高血压患者往往因为没有不适症状而忽略血压情况,十分不利于疾病的预防。
应定期体检,及时发现血压变化,防止意外发生。
合理饮食,养成好习惯
中风的预防一般在于低盐、低脂和营养均衡的饮食。
摄入低盐、高钙食物、鱼类、蔬菜、水果、豆制品等,能有效预防高血压、动脉硬化,从而预防中风。
此外,良好的睡眠作息习惯也至关重要,早睡早起,睡前不喝咖啡和茶。
适当运动,强身健体
有效的运动量是一周两次以上,运动心率超过基础心率的20%,每次保持一个小时或至少半个小时以上,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
双手麻木无力,40岁厨师患上“鼠标手”!医生:谨防腕管综合征
#长沙头条##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40岁厨师张先生(化名)最近总是感觉双手指麻木,左手较明显,开始没有引起重视,以为是颈椎病引起,做了肩颈部理疗,效果不明显,病情越来越重,甚至出现双手无力,端锅、掌勺都费力了。家属怀疑脑卒中相关疾病,遂至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神经内科三病区就诊。
黄晓松主任医师率领医疗团队对张先生积极相关检查,排除卒中疾病,经完善神经肌电图等检查,并邀请手足外科李奇伟主任医师会诊后,确诊为腕管综合征。
一、什么是腕管综合征?腕管综合征俗称鼠标手,是一种常见的周围神经损伤性疾病。其病理基础是正中神经在腕管内遭到挤压。
二、腕管综合征有些什么危险因素?黄晓松主任医师解答:随着年龄增加,50岁以上人群患病风险增加一倍。女性患病风险是男性的1.4-5倍。肥胖导致腕管内压力增大,压迫正中神经。常见的还有经常过度活动腕关节,包括木工、屠夫、厨工、程序员等需要长期腕部用力的职业人群发病更多见。
三、腕管综合征有些什么临床表现?鼠标手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腕部感觉异常,常见于拇指、食指、中指等正中神经分布区域。典型症状患者常会感到拇指、食指、中指指端麻木或疼痛,持物无力,症状以中指为甚,夜间或清晨症状比较明显。一些症状严重者,疼痛可达前臂、上臂甚至肩部(需排除其他疾病的影响,如颈椎病)。
鼠标手的诊断不难,一般是根据临床症状体征以及腕关节核磁、彩超以及上肢神经肌电图可以确诊。
四、腕管综合征要怎么治疗?1.早期非手术治疗为主。支具固定:通过腕部支具控制病情发展,缓解症状。局部注射治疗,减轻腕管内组织水肿,减少神经充血水肿,缓解症状。口服药物治疗,消炎止痛,营养神经。
2.病情严重时需要手术治疗。
五、如何预防腕管综合征?1.首先要保护手腕:避免腕部过度用力,减少腕关节过度屈伸。劳累时及时休息。
2.功能锻炼:手腕保健操:手腕中立位,握拳、伸指、手腕背伸、前部旋后。每组3-5次,一天3组。
3.原发疾病治疗:肥胖、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易发腕管综合征,患者需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黄晓松主任医师解释,该患者患鼠标手的病因是肥胖,糖尿病,且厨师工作过度使用腕关节引起。在经过积极减轻神经受压、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等对症支持治疗,目前症状有所好转。
但后续应积极减轻体重,控制血糖。此外,建议暂时告别厨师工作,减少使用腕关节。保护好腕关节的同时,积极进行功能锻炼。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 神经内科三病区 李萍 朱娥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