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种可能导致肥胖的基因被发现
图源:视觉中国
●近日,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网站报道称,美科学家发现了大约14种可能导致肥胖的基因和3种可能防止肥胖的基因,他们利用基因70%以上与人类基因相同的蠕虫“秀丽隐杆线虫”,精准地确定了这些基因及其对肥胖的影响。实验发现,蠕虫如果被喂食过量的糖就会变得肥胖。(来源:新华社)
来源:科技日报
这 8 种病,真的有可能遗传……
智力、身高会遗传吗?
先天后天都很重要!
爸妈比较高孩子一般也不矮~
疾病可能与生俱来?
这绝不是空穴来风
除了身高长相智商
爸妈还可能会把疾病“残忍”地送给你
1
过敏、哮喘
如果父母中只有一人患哮喘或对花生酱、花粉、灰尘等某一种物品过敏,孩子有同样问题的几率是30%~50%,如果父母都患有哮喘或过敏症,那么孩子患病几率就会提高到80%。
温馨提示
儿童期早治疗,可以减少成人期发病率。
家里尽量不养宠物,平时要做好居室、生活和工作环境的清洁卫生,戒烟,积极预防和及时治疗呼吸道感染等。
2
高血压和高血脂
父母双方中一人患有高血脂或高血压,孩子的患病几率稍微低点。
但父母双方都患有高血脂或高血压,其子女今后患高血压概率高达45%。而双亲血压正常者其子女患高血压的概率仅为3%。
另外,爷爷奶奶中有人患心脏病,孩子得病的几率也非常高。
温馨提示
有家族史的人,坚持定时检测血压;
限盐补钾,逐步把每日摄入食盐的量控制到6克以下,同时多吃富含钾的蔬菜水果,如香蕉、核桃仁、莲子、菠菜等;
控制肥胖,戒烟限酒。食物种类应尽量丰富,选用低脂食物,增加维生素、纤维素(水果、疏菜、面包和谷类食物)的摄入。加强锻炼,使热量消耗掉才不至于使脂肪在体内堆积。
3
糖尿病
父母一方患有糖尿病,子女得此病的概率约为40%,父母双方罹患糖尿病,子女患病的几率会高达70%。
温馨提示
45岁之后,每隔3年做糖尿病的常规检查;
饮食方面,粮食、肉蛋奶、蔬菜、水果的合理搭配,注意摄入量与消耗量平衡;
常测体重,保持苗条的身材,坚持运动。
4
乳腺癌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5%~10%的乳腺癌是家族性的。家族中母亲或姐妹曾患有乳腺癌的女性,本人乳腺癌的发病机会比一般女性高3倍。
温馨提示
定期到专业机构接受乳腺检查,及早发现疾病信号,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果家族有乳腺癌病史,更应该多注意乳房方面的健康。
5
肥胖
如果父母都肥胖,很绝望地告诉你,其子女有 80% 的概率也是肥胖;相反,如果双方体重都正常,那么子女患有肥胖的概率不超过10%。
肥胖意味着更高的心血管病风险,还是让自己瘦一点吧,管住嘴,迈开腿!
6
色盲
妈妈是色盲,儿子一定也是。
色盲有很多种类型,包括全色盲和部分色盲,而比较常见的是部分色盲中的红绿色盲,即无法分辨红色和绿色。
红绿色盲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有两个特点。
两个特点
1、跟性别有关:男性红绿色盲远多于女性。
2、隐形遗传:意思是说,父母都视力正常,孩子也可能会是色盲。
如果母亲一方是色盲的话,那她的女儿有 50% 的概率会是色盲,而她的儿子则一定是色盲。
7
骨质疏松
妇女的骨头质量和失去的骨质,和她母亲的情况非常相似。
温馨提示
提高钙和维生素D的摄取,可通过喝牛奶、吃钙片、加强锻炼、戒烟戒酒使骨骼保持健壮。
8
老年痴呆
老年性痴呆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父母或兄弟中有老年性痴呆症患者,患老年性痴呆症的可能性要比无家族史者高出4倍。
温馨提示
有老年性痴呆家族遗传史的,50岁以后就应该进行检查。
此外,长期情绪抑郁、离群独居、文化水平和语言水平低、丧偶且不再婚、不参加社交活动、缺乏体力和脑力活动等也易致老年性痴呆症。
除了上述的这些病之外
还有你们所关心的……
胸部大小会遗传吗?会!
遗传、年龄、哺乳情况和胖瘦程度都会影响乳房大小,而遗传因素是很关键的一点。
根据对双胞胎人群的统计,乳房大小的遗传相关性大约是 50%~60%,可见女性乳房大小和母亲之间的关系还是比较大的。
对于成年女性而言,想要在短时间内改变乳房大小(哺乳期变化除外)按摩、吃木瓜等方法并不管用,唯一有效的方法可能就只有整形手术了。
脱发会遗传吗?
基因有影响,环境影响也很大。
脱发的基因来自父母双方,而且脱发是多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也就是说,即便父母不脱发,子女仍然可能脱发。
好在脱发还是有办法控制的,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如果感觉自己有「聪明绝顶」的潜质,还是尽快去看皮肤科医生吧!
ID:scmingyi
关注┃成都商报四川名医
*欢迎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内容合作,请致电:028-86780845
本文来源:综合生命时报、丁香医生等
图片来源:123RF等
本文编辑:谢语嫣
世界防治肥胖日:肥胖是一种病,8种因素导致
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5•11的谐音是“我要1”,最后的“1”代表苗条,通俗讲就是“我要瘦”。本期特邀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营养科主任左小霞讲述科学减肥,健康享“瘦”。
肥胖是一种病
世界卫生组织已确认肥胖是一种疾病,并向全世界发出忠告:肥胖病将成为全球首要的健康问题。
肥胖症是指身体中含有过多的脂肪组织,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2023年3月,世界肥胖联盟发布了2023《世界肥胖地图》,预测到2035年,全球超过40亿人属于肥胖或超重,占全球人口的51%。到2035年,中国成年人的肥胖率预计达到18%。
全球营养改善联盟(gain)在华盛顿发布的《全球营养不良状况报告》显示,中国逾3亿人属于超重和肥胖人群,其中7%的人群为5岁以下儿童。专家指出,超重与肥胖人数庞大,与饮食量、饮食结构不合理和运动缺乏有关。
肥胖会带来哪些危害
1、高脂血症:由于肥胖会导致人体的代谢障碍,所以会出现代谢综合征,造成高脂血症;
2、糖尿病和高血压:肥胖会导致血糖升高,导致糖尿病,且肥胖也是高血压的重要诱因及危险因素;
3、血管疾病:肥胖也是冠心病、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4、骨关节异常:肥胖会对膝关节、踝关节、腰椎关节造成压迫,导致负重的关节过早退化;
5、激素分泌异常:肥胖还会导致激素的分泌异常,导致有些女性会出现月经不调、不孕,某些男性出现不育等;
6、胆囊炎、胆石症及脂肪肝。
肥胖症的判定标准
BMI 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体质指数 BMI =体重(kg)/身高(m)× 身高(m)
BMI :24-27.9超重
BMI :≥28 肥胖
WC 腰围 ( Waist Circuit)
亚洲标准:男性 WC >85cm
女性 WC >80cm
WHR 腰臀比( Waist to Hip Ratio )
中心性肥胖:男 WHR>0.9
女 WHR>0.85
脂肪含量
体内脂肪占体重的%:
男 > 25%
女 > 30%
肥胖发生的主要因素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对肥胖形成的作用约占20~40%
双亲均为肥胖者,子女肥胖率70~80%
单亲(特别是母亲)肥胖者,子女肥胖率40%
2、饮食因素
脂肪和糖是导致肥胖的两个危险因素。
3、进食过量
4、进餐速度过快
5、丰盛的晚餐
晚餐吃得十分丰富,有的甚至在临睡前加一顿夜宵,这种吃法是肥胖的祸根。另外,晚上8点以后吃饭,容易导致内脏脂肪肥胖。
6、静坐生活方式,缺乏运动
体力活动减少可导致能量消耗少,多余的能量就转化为脂肪储存体内,从而导致肥胖。
7、精神情志与肥胖病
人有一种“情感饥饿”的心理状态,由于情感需要未获满足,而以食物来补偿,结果过食,导致发胖
8、饮酒与肥胖病
酒精是一种产热很高的物质,仅次于脂肪。另外,酒精还影响酶类的活性,间接引起甘油三酯增多。
肥胖的治疗
1、外科治疗:空肠回肠旁路手术;脂肪切除术;局部注射溶脂药物;胃部切除术。
2、药物治疗:食欲抑制剂;口服降糖药;脂肪酶抑制剂;肉碱制剂;脂解素;中药。
3、饮食控制与运动:适合大多数人,安全、有效。
如何控制饮食与运动
1、控制总能量的摄入
合理低能量
男性:1400-1600Kcal/d,女性1200-1400Kcal/d
比原来习惯摄入的能量低300-500Kcal/d
进食量比原来日常水平减少约1/3
随着运动量的加大,能量摄入可相应增加。
应保持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以满足生理需要。
2、控制脂肪的摄入
每天烹饪用油大约25克,不宜选择肥肉、动物内脏。
3、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每天主食200~300g,保证一半粗粮、全谷物。
4、增加优质蛋白质的供给
鱼虾类40g-75g;畜禽肉类40g-75g;蛋类40g-50g;豆腐每天50-100克。
5、确保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供给
不偏食、不挑食,饮食均衡,食物多样化;每天吃蔬菜300~500g,深色蔬菜至少应占一半;每日吃水果200g-350g。
6、确保膳食纤维的供给
蔬菜、水果、粗粮、薯类、杂豆、菌藻类是获得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另外,建议每人每天摄入豆类及坚果25g-35g。
7、注意三餐的分配与烹调
早中晚餐的热量比例可以按照30%、40%、30%的比例分配。
宜采用蒸、煮、烧、汆、炖等烹调方法,忌用油煎、炸的方法。
8、适当运动
运动强度可达最大吸氧量 60~70%,心率 年龄=170。
每次不少于30分钟,时间在晚饭前两小时最佳。每周4~5次。
一般首先可考虑慢跑、快走、跑走结合、体操、打太极拳等;体质较好者,可选择游泳、爬坡、打乒乓球、羽毛球等。
工人日报客户端《乐健康》第347期
工人日报客户端 工人日报记者 姬薇
来源: 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