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弱肥胖(心跳慢容易胖)

文章目录:

一个动作自测“心脏隐患”,达不到这个指标要警惕了

作为人体最累的器官之一,心脏一生中大约要跳25亿~30亿次。昼夜不停工作的它,其实十分脆弱。

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亿。

爬楼梯气喘、熬夜后心跳加速、疲惫时心慌……这些可能都是心脏衰老的信号。

你是否拥有一颗强大的心脏?《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采访专家,用一个动作自测心脏隐患,并推荐几个实用运动帮心脏蓄力。

受访专家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 王征

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育学院重竞技教研室运动训练专业讲师 鲍克

90秒开合跳自测心脏隐患

心脏状态好不好,通过一次运动或许就能检验出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李建平推荐一个简单方法:原地开合跳90秒钟,跳完立即测试心率,1分钟之后再测一次。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刘兴鹏指出,如果两次对比下,心率下降得越多,说明心脏功能越好。但若两次心率之差<18,就要注意心脏健康了。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自身已知有严重的心脏问题,或者在测试过程中出现憋气、胸痛等严重不适,就要立即停止测试,并去医院检查。

除此之外,心脏的内在变化也会通过体表改变展现出来,可以尝试通过以下6条线索“摸”出心脏健康情况。

耳垂折痕

耳朵上的毛细血管丰富且敏感,一旦体内血液流通变慢,耳垂就会首先因缺血而有所表现。

因此,发现自己单侧或双侧耳垂上出现折痕,要警惕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及早就医。

脖子变粗

一般情况下,男性颈围超过39厘米,女性超过35厘米,就说明脖子较粗。从临床经验看,脖子粗的人,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都相对较高,这些因素与心脏病密切相关。

脉搏紊乱

平时通过摸脉搏,就能感受到心跳。脉搏跳动节律整齐、每分钟在60~100次是心脏健康的重要表现,跳得太快、太慢或杂乱无章都可能是心脏疾病的信号。

测脉搏方法:取坐位、静下心来,伸出左臂或右臂,将另外一只手的食指、中指及无名指搭在伸开手臂的腕后桡动脉所在部位,数一下1分钟的脉搏跳动次数。如果有节律不规整等问题,可到医院心内科做进一步检查。

腰粗体胖

胖不仅影响外形,还会让心脏受累,特别是腰部肥胖。当男性腰围大于85厘米,女性大于80厘米时,就要尽早调整生活方式。

脚踝水肿

久站、久坐都可能出现脚部水肿问题,但如果排除以上因素,脚部出现不明原因水肿,且持续几天仍不见好转,用手一按一个坑、不容易恢复,就要警惕心衰或慢性心脏病的可能。

脚趾冰凉

如果炎炎夏日或温暖的环境中仍有脚趾冰凉的表现,说明血液循环出现问题了,根源多在心脏。

3种“原地运动”强心又燃脂

比起跑步、跳绳等传统的恒速有氧运动,以下3种“原地运动”不仅可以迅速提高心率,还能达到脂效果。

开合跳

又叫“星星跳”,是经典的燃脂动作,几乎带动全身肌肉和关节。把它当作练前热身还能节约热身时间、提高心肺功能。

标准做法

站直,双臂自然垂放于身体两侧;

用力跳起,双脚向两侧张开,同时双臂张开,高举过头;

双脚跳回时,双手放回身体两侧,注意应脚尖先落地同时微屈膝盖。

建议每组30~60秒,休息1分钟后进行下一组,每天完成10组开合跳即可。

如果感觉标准开合跳的强度较大,建议可在保证组数的前提下,省去跳跃动作,换做双腿交替向外跨出、向内收回,同时双手张开,高举过头。

波比跳

这种跳跃运动结合了深蹲、伏地挺身、跳跃的一连串动作,可活动全身75%以上肌肉群,能在短时间内提高心率,是最有效率的全身健身项目之一。

标准做法

下蹲,将双手撑在地面,与肩同宽;

双脚用力后跳,成手掌平板支撑姿势,完成一个俯卧撑后屈腿向前跳;

站直,完成一个向上纵跳。

建议每组10个,组间休息10秒,坚持10个循环;待强度适应后,再根据身体状态调整次数及休息时间。

没有运动基础的人群、初学者或手臂力量较小的女生,可进行简易波比跳锻炼,即省去俯卧撑,从手掌平板支撑直接跳起即可。

登山跑

这是一项模拟登山动作的运动,锻炼腿部和腹部核心肌群。坚持练习这个动作不仅锻炼腿、腹部,还能提升肩膀的稳定性,增强心肺功能和减脂效率。

标准做法

平板支撑姿势下,利用腿部肌肉带动单腿膝盖往前收,靠近胸部,然后还原;换另一只脚重复动作。

建议20~30秒为一组,组间休息20秒,在保证动作规范的前提下尽量加快速度,每天5组即可。

如果无法做标准登山跑,可适当减速,进行慢速登山跑;待体能、肺活量有所进步,手臂力量提高后,再逐渐提升强度。

心脏不好,运动时掌握两大原则

对于有心脏病的人来说,剧烈运动不合适,静养似乎又无法起到锻炼心肺的作用。其实,要想科学地进行心脏康复运动,也有几个原则。

运动前步行试验

心脏病患者进行运动之前,一定要先进行6分钟步行试验。

具体方式为:在一个标准化的室内通道里(长30米)行走,尽可能往返行走6分钟,结束后测定6分钟的步行距离和心脏功能的参数。

通过对心脏病患者的心肺功能评估,医生可以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运动处方,并在医护人员的监护下进行心脏运动康复治疗。

运动优先从下肢开始

体力较弱且处于恢复期的心脏病患者,推荐以耐力性有氧运动为主,步行就是不错的选择。

出院后或体质较好的心脏病患者,除上述运动外,还可进行以下活动:

需要提醒的是,做上述下肢运动时,心率应控制在180-年龄(岁)以内,60岁以上或体质较弱的中老年人,应保持在170-年龄(岁)以内。

每次运动应持续30~60分钟,其中包括10~15分钟的热身活动,以及5~10分钟的慢走活动,真正的锻炼时间为20~30分钟,至少要达到15分钟,每周运动3~4次。

半个月到1个月后,可逐渐增加上下肢配合运动,比如太极拳、保健操等。

来源:生命时报

运动燃脂有个最佳心率

【来源:生命时报】

##运动燃脂有个最佳心率

$$至少达到最大心率“220-年龄”的70%

%%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汤萦萦 汤 冠 □教授 刘俊一

===

运动时挥汗如雨,燃脂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如何避免这一困扰呢?此前发表在国际期刊《代谢-临床和实验》上的一项研究《运动强度对体脂和骨骼肌代谢的影响》为此提供了答案。研究表明,运动时通过心率监测将强度维持在最佳燃脂心率区间,即最大心率的70%~80%,便可有效提升燃脂效果。

为验证在相同能量消耗下如何运动更能有效减脂,研究人员将27名年龄在18~32岁、无训练史的健康成年人(13名男性,14名女性)分为两组:一组(17人)进行20周的中等强度耐力训练,另一组(10人)进行15周的高强度间歇训练。每组训练强度通过每2分钟的心率监测来调控。

研究结果显示,中、高强度训练计划都会加速脂肪燃烧,但在相同能量消耗下,高强度训练计划燃脂效率是中强度训练计划的9倍。一方面,高强度训练显著提高了脂肪氧化酶(HADH)活性,能加快脂肪代谢;另一方面,高强度训练会产生显著的“后燃效应”,即在训练结束后身体仍然消耗大量脂肪来恢复运动能力。将心率维持在中到高强度(最大心率的70%~80%),既可有效增加脂肪利用率,又能提升心肺系统的运动耐力,最有利于脂肪高效燃烧。

在运动过程中,想要让心率进入最佳燃脂心率区间,首先需明确其计算方法,如果年龄为30岁,最大心率约为220-年龄,即190次/分钟,那么最佳燃脂心率区间就是133~152次/分钟。其次,运动时可通过佩戴心率监测设备实时追踪心率变化,许多智能手表和健身腕带配备了心率传感器,不仅能实时监测心率,还可在达到目标心率时发出提醒;无设备的情况下,也可通过手动测量了解心率大致范围,用手指轻轻按压颈动脉或手腕拇指侧的腕动脉,数10秒钟的心跳次数,再乘以6得到1分钟心率。

为使心率保持在最佳燃脂心率区间,可采用调整运动节奏、控制呼吸以及保持均匀步伐等方法。具体来说,如果心率过高,可适当降低运动强度,比如放慢跑步速度、减少阻力或坡度,或者短暂步行休息;若心率过低,可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如加快步伐、增加阻力或坡度。进入最佳心率区间后,保持稳定且有节奏的呼吸有助将心率维持在较为平稳的状态,例如,在跑步时,尝试采用“两步一吸,两步一呼”的呼吸节奏,有助避免心率突然上升或下降。

除了促进燃脂,监测心率还是保障运动安全的关键措施。肥胖超重者、体质较弱的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或运动新手,尤应重视心率监测的重要性。过程中若出现心率紊乱、波动过快、心率异常上升或下降、心率超过最大心率的85%等情况,建议逐步停止运动并适当休息,必要时及时就医,以避免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心脏心率过低怎么改善?做到这4点比吃药还管用!

对每个人来说,了解自己的心率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一方面,这些变化反映出心脏本身健康状态的改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其它因素对心脏造成的影响,所以说,对心率进行监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的健康状况。

心率是指正常人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也叫安静心率,一般为60~100次/分,可因年龄、性别或其他生理因素产生个体差异。

一般来说,年龄越小,心率越快,老年人心跳比年轻人慢,女性的心率比同龄男性快,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安静状态下,成人正常心率为60~100次/分钟,理想心率应为55~70次/分钟。

成人安静时心率低于60次/分钟(一般在45次/分钟以上),称为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健康人和运动员;心率过低怎么改善好呢?

1.适当加强锻炼

生活要有规律,防止过度疲劳,因为极度疲劳会使血压降得更低。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适当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改善神经、血管的调节功能,加速血液循环,减少直立性低血压的发作,老年人锻炼应根据环境条件和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运动项目,如太极拳、散步、健身操等。

2.调整饮食,进行食疗

每餐不吃太饱,七分饱左右就好,吃太饱会使回流心脏的血液相对减少;低血压的老人每日清晨可饮些淡盐开水,或吃稍咸的饮食以增加饮水量,较多的水分进入血液可增加血容量,从而可提高血压;适量饮茶,因茶中的咖啡因能兴奋呼吸中枢及心血管系统;适量饮酒(葡萄酒最好,或饮适量啤酒,不宜饮烈性白酒),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加快血流,促进心脏功能,降低血液粘稠度。

3.保持适当体重

肥胖会使心脏负担加重,心率加快,因此肥胖者要通过健身运动,调节饮食来保持适宜的体重。

4. 控制好情绪

保持心情的平静,不要易于着急、生气,如果因为紧张、生气等情况出现心率过快,可以通过听音乐、静心冥想等方式逐渐恢复平静。

必要的时候肯定是要采取药物治疗的,但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很重要,很多疾病的来源也正是因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所以慢慢调理会更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康爱多首发线上「问医生」服务,欢迎点击下方“了解更多”远程咨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