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上有肥胖(胸上有肥肉怎么减)

文章目录:

沈阳六旬男子胸上长小肿块 检查竟是乳腺癌

医生:乳腺癌不是女性专利 男性也要重视

很多人认为,乳腺癌是女性的专利,实际上,男性身体同样存在乳腺组织,也有患病的风险,需引起重视。

沈阳65岁的刘先生前段时间洗澡时发现右侧乳房上有一个蚕豆般大小的肿块,于是来到北部战区总医院和平院区普通外科(乳腺疝)门诊就诊,检查后被确诊为乳腺癌。医生团队为刘先生手术治疗外,还进行了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治疗。

北部战区总医院和平院区普通外科副主任医师、乳腺疝病区主任吕晨光介绍,男性乳腺癌属于罕见疾病,约占所有乳腺癌患者的1%,占所有男性所患恶性肿瘤的1%。近20年来,男性乳腺癌发病率上升了26%。但相对于女性,男性对于乳腺癌的了解更少,经常导致就诊及诊断的延迟。研究表明,男性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女性患者,早期乳腺癌生存率的改善也明显落后于女性,且死亡风险也比女性要高很多。

此外,男性患乳腺癌的高危因素需引起重视:1.高龄:高龄男性的脂肪含量较高,运动量减少,雄激素减低;2.基因突变:大约有10%的男性乳腺癌患者携带乳腺癌致病基因突变;3.家族史:15%-20%的男性乳腺癌患者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家族史;4.男性乳腺发育是男性乳腺癌发病的主要风险因素;5.体内雌激素与雄激素比值的上升、超重及肥胖也会增加男性罹患乳腺癌的风险。

吕晨光介绍,大多数男性乳腺癌的早期症状为乳头或乳晕下出现生长较快的无痛性肿块,其他症状包括乳头内陷、乳头溢液、出血、皮肤溃烂以及腋窝淋巴结肿大。一旦发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诊并合理诊治。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王禹哲

来源: 沈阳晚报

25岁小伙胸部越来越大……轻轻挤压,乳汁飚出半米远

25岁的小伙子,

工作一年多,

体重增加近50斤,

更令人难堪的是,

胸部也在增大,

甚至还分泌出了乳汁!

学医女友建议他去了趟医院

……

25岁小伙胸部越来越大

轻轻挤压乳汁飚出半米远

(图片来源:杭州日报)

“胸部异样已有一两年时间了。”小王在杭州从事电子商务工作,平时饮食不太规律,也不爱运动,短短一年时间,体重飙升至170斤,胸部也增大了。

“和别人一比,我的胸部太突出了,几次想去健身,但都不敢穿塑身衣。”

一开始,他认为自己胸部增大是因为身体发胖的缘故……但小王的女友是一位在读医学生,她建议小王到医院仔细查一查。

“当时我到南京一家医院求医,希望做个整形手术,术前检查,医生发现我的各项激素指标很不正常,泌乳素高达200,是正常值上限的十多倍,比哺乳期妈妈的水平还要高四五倍,而雄激素的水平很低,建议我到内分泌科就诊。”

今年7月,小王到杭州市中医院内分泌科就诊。

内分泌科副主任金剑虹接的诊:“查体时轻轻挤压他的乳房,乳汁就直接飚出来,足足有半米远。”小伙子之前一直以为是出汗。

小王说,他的胸部其实从小就比别的男孩大,长大后,不仅胸部越来越大,还不长胡子、皮肤细腻,常有同事问他用什么护肤品。因为这些奇怪的症状,他一直比较自卑。

根据小王的症状和各项检查单,金剑虹怀疑可能是脑垂体泌乳素瘤。随后的头颅核磁共振检查结果,印证了这个猜测。

还好,这种疾病目前有针对性的药物,如今吃药3个月,小王已经不再分泌乳汁了,胸慢慢缩小,脑垂体瘤也小了。

“脑垂体泌乳素瘤”是一种什么样的病?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要问了,什么是“垂体”,什么是“垂体瘤”?什么是“脑垂体泌乳素瘤”呢?

1、垂体是什么?

垂体是人体脑组织中的一个腺体,位于脑底部的中央位置,椭圆形,大小如一颗黄豆。

垂体体积虽小,功能可不容小觑。作为内分泌器官,垂体堪称人体内分泌的“司令部”。

垂体能分泌生长激素、泌乳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性腺激素等多种激素,调控着人体的生长、发育、繁殖和代谢等,可以说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大多离不开垂体的正常工作。

2、垂体瘤是什么?

垂体瘤,也称垂体腺瘤,顾名思义是指垂体上长的肿瘤。肿瘤会导致激素分泌异常或者压迫周围神经组织,从而引起各类临床症状。

根据是否分泌激素,临床上将垂体瘤分为两类:有分泌功能性腺瘤和无分泌功能性腺瘤。

3、什么是 “脑垂体泌乳素瘤”?

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陈淳介绍:“脑垂体泌乳素瘤”是颅内一种比较常见的垂体瘤,是垂体瘤中有分泌功能性腺瘤的一种。

病因比较复杂,青壮年多发,男女之间的发病比例没有太大的差别,主要表现是泌乳素高于200ng/ml以上,一般通过核磁共振来诊断。

一般女性的表现就是:停经泌乳,不孕不育。

男性泌乳的还是比较少的,男性的一般表现是性功能下降、女性特征,胡须少、面部比较细嫩,性功能减退,体毛脱落等等。

当然,有些还可以造成视力下降。因为垂体瘤长大了,压迫视神经,形成视力障碍,甚至导致失明。

如果内分泌系统改变,颅内高压还可以导致头痛;如果压迫下丘脑可以造成尿崩、嗜睡、昏迷等等。

这病危险吗?该如何治疗?

不过大家无需过分担忧的是,“脑垂体泌乳素瘤”一般为良性肿瘤,虽然发病率较高,但是“对付”它的方法有很多。

陈淳主任表示:如果泌乳素高的话,有些可以通过吃药来降低激素,但是因为这病服药时间比较长,有些副作用太大,所以很多选择手术、伽马刀治疗,一般通过手术可以治愈。当然,具体选择哪种治疗方式还是要根据病情,由专科医生判断。

最后陈淳主任提醒:如果你出现上述这些症状,不要害羞,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如果在相应的科室检查不出明确的病因时,不妨去内分泌科和神经外科进行全面检查,提高警惕性,早期发现、及时治疗,通常预后情况良好。

#今日互动#

你听说过这种病吗?

你听说哪些比较“奇怪”的病?

女子确诊“巨乳症”?什么是巨乳症?该如何治疗?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一位女子因乳房过大引发的健康问题引起热议。

有人羡慕"人间富贵花",有人却不知这背后的痛苦!

若说普通人的乳房是一株亭亭玉立的花朵,那"巨乳症"患者的乳房就像是被催化剂灌溉过度的植物,看似茂盛,实则负重难当。

什么是巨乳症?

巨乳症,医学上称为"乳房肥大症",是指乳房因过度发育而变得异常巨大的疾病。

这可不是简单的"大"那么简单,而是指乳房重量常常超过500克,严重者甚至达到数公斤,就像身体上多了两个沉甸甸的水袋,日常行走、坐立都成了挑战。

这种疾病就像是身体的一场"过度建设",乳腺组织不听"城市规划",擅自扩张领地,最终导致乳房体积和重量远超正常水平。

大到什么程度?有些患者的乳房甚至能够垂至腰部或大腿,简直就是生活中的"负重训练",只不过这个训练没人自愿报名。

真实案例

李女士今年28岁,自青春期发育以来,乳房就比同龄人发育得快且大。起初她并未在意,甚至为自己的丰满身材感到自豪。

但随着年龄增长,她的乳房持续增大,目前单侧乳房重达2.5公斤。每天背负5公斤的"前胸重担"让她饱受颈肩痛、背痛之苦,甚至出现了驼背。

普通文胸无法提供足够支撑,定制文胸价格不菲。李女士工作时无法长时间站立,社交活动也因自卑而减少,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医生诊断她患有巨乳症,建议通过减重和手术治疗。

巨乳症的常见误区与真相

"大胸是福气"? 这恐怕是最大的误区。就像鲁迅先生所言"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大众审美观念经过媒体长期建构,将丰满的胸部视为美的标准。然而对巨乳症患者而言,这种"美丽"却是沉重的枷锁。

"多吃木瓜、按摩就能变大"? 巨乳症患者听到这种"秘方"只能苦笑。巨乳症是病理性的乳腺组织过度发育,与那些想要"丰胸"的人士所追求的状态有本质区别。正如张爱玲笔下形容的"象牙塔"与"囚笼"之别,一个是追求,一个是折磨。

"减肥就能变小"? 虽然体重会影响乳房大小,但巨乳症患者即使瘦到皮包骨,乳房仍会异常巨大,这是乳腺组织而非脂肪的问题。

病因分析:为何乳房会"失控"生长?

荷尔蒙失衡 是巨乳症的主要"幕后黑手"。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异常升高,就像给乳腺组织注入了"生长激素",使其一发不可收拾。这种失衡可能与肥胖、妊娠、服用含激素药物或内分泌疾病有关。

遗传因素也不容忽视。就像一家人都容易长高个子一样,巨乳症也有家族聚集性。青春期是巨乳症常见的发病时期,此时体内荷尔蒙变化剧烈,如果"指挥官"失调,就会导致乳房过度发育。

历史上,伟大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乳房者,任脉、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所通",强调了乳房与多条经络的密切关系。中医认为,巨乳症多因肝气郁结、痰湿内阻、冲任失调所致。

巨乳症带来的身心折磨

巨乳症不只是一个审美问题,更是严重的健康威胁。颈肩腰背疼痛是最常见的困扰,就像整天背着两个重物行走,脊柱被迫前倾,长此以往导致脊柱变形

皮肤问题也令患者苦不堪言。乳房下方皮肤褶皱处容易出现皮炎、湿疹甚至溃疡,夏季尤为严重。就像两座山之间的峡谷总是湿润阴暗,乳房下方的皮肤也难以保持干爽。

还有心理负担。法国作家福楼拜笔下的人物曾说:"生理的痛苦往往能够减轻,而心灵的痛苦却日益加深。"巨乳症患者常因外貌异于常人而自卑、抑郁,不敢参加社交活动,甚至不敢照镜子。

据统计,巨乳症患者抑郁发生率比普通人群高出近3倍,显示了这一疾病的心理影响之大。

如何诊断巨乳症?

诊断巨乳症看似简单,但医学评估需要综合考量。医生会测量乳房大小、重量,评估症状如背痛、皮肤问题等。按照施耐德分级法,巨乳症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为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鉴别诊断尤为重要。需排除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癌等可能导致乳房增大的疾病。《伤寒杂病论》中有云:"见肿如盘,色不变,寒热不作,是为痰瘤。"提醒我们区分单纯肿大与病理性肿块的重要性。

巨乳症的治疗之路

保守治疗适用于轻中度患者,包括穿着合适的支撑文胸减轻拉扯感,物理治疗缓解肌肉紧张,减轻体重降低脂肪含量。《本草纲目》中记载的一些清热散结的中药如夏枯草、海藻、昆布等也有一定辅助作用。

然而,对于重度巨乳症患者,手术治疗往往是唯一有效的解决方案。乳房缩小术是主要手术方式,通过切除多余乳腺组织和脂肪,重塑乳房外观,同时保留乳头和部分腺体功能。

手术效果如何?大多数患者满意度高达85%以上。一位患者形容自己术后感受:"就像卸下了肩上的两座小山,整个人都轻盈了。"但手术也存在风险,如疤痕、感觉异常、哺乳困难等。

中医治疗作为辅助手段,如针灸中药内服外敷也能缓解症状。《神农本草经》中提到的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药物配合现代医学,往往能取得更好效果。

如何预防巨乳症?

预防巨乳症,首先要保持健康体重,避免肥胖导致的激素失衡。谨慎使用含激素药物,尤其是青春期女孩,避免不必要的激素补充。

定期体检很重要,及早发现乳房发育异常。青春期女孩如发现乳房生长过快过大,应及时就医。《难经》云:"上工治未病",预防胜于治疗的理念古已有之。

调节情绪也不可忽视。中医认为情志不畅会导致肝气郁结,影响冲任二脉,进而影响乳房健康。学会减压,保持心境平和,也是预防的重要一环。

巨乳症患者的痛苦,远非旁人所能体会。那些看似"羡慕"的目光背后,是他们无法理解的身心煎熬。如果你是巨乳症患者,请记住:这不是你的错,而是一种需要医学干预的疾病。寻求专业医疗帮助,不要让错误的审美观念阻碍你追求健康的决心。

如果你的亲友患有巨乳症,请给予理解和支持,帮助他们走出自卑的阴影,勇敢面对治疗。

正如鲁迅先生所言:"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愿每一位巨乳症患者都能走出自己的康复之路,重获轻盈人生。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乳腺外科学组. 乳房整形外科诊疗指南(2018年版). 中华外科杂志, 2018, 56(8): 561-588.
  2. 李志刚, 尹笃荣, 刘海英. 巨乳症的病因、诊断及治疗进展. 中国美容医学, 2019, 28(8): 152-155.
  3. 王琦, 张敏州. 中医体质学说与乳房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中医杂志, 2020, 61(10): 867-87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