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子酒量更大?错!胖子+酒=更容易伤肝
“胖子酒量更大”的说法在坊间广为流传。
事实上,与这种传言相反,胖子拼酒量赢不过瘦子。
这是因为,决定一个人酒量的因素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这个人大脑对酒精抑制作用的耐受性;
另一个是身体内酒精的分布容积。
就前一个因素而言,这种耐受性受遗传和“酒精考验”双重作用的影响。
有些人天生对酒精敏感,喝很少量的酒大脑就会受到显著抑制而醉酒;相反,另一些人天生对酒精耐受性高,可以喝更多的酒而不醉。
就后者而言,我们知道更好地适应环境是生物生存和进化的基础。对于所暴露环境物质的耐受就是这种适应性的体现。
不要说是酒精,即使是像海洛因,可卡因这样的强力毒王,人脑对其作用也有很强大的适应耐受性,变现为吸毒量越来越大。
同样的,经常喝酒,特别是经常大量喝酒,人的大脑对酒精也会产生强大的耐受性,变现为酒量越来越大。
就后一个因素而言,酒精在体内的分布容量指的是一个人的体液总量。
因为,我们知道,酒精具有极高的水溶性,可以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相对而言,酒精的脂溶性却极差。
这样,酒精被吸收进入体内后,就会与体内的水分(体液)成比例地分布到体内任何空间,包括所有细胞内。
这样,一个人的体液量越大,酒精的分布容积也就越大,喝同样多的酒,体液内酒精的浓度就会越低。
在大脑对酒精的耐受性相同的情况下,就越不容易醉。
而一个人身体酒精分布容积取决于这个人的瘦体重,而不是总体重——肌肉含水量大,而脂肪组织几乎不含水分。
因此,如果两个人的体重相同,体型越瘦,身体体液量就越大,自然酒量也就越大。
相反,一个人越胖,瘦体重也就越低,酒量则会越小。
肥胖大大加重酒精对肝脏的伤害胖子不仅酒量小,最新的研究还显示,肥胖可以显著加重酒精对肝脏的伤害。
我们知道,酒精主要在肝脏代谢,因而肝脏是体内最容易受酒精伤害的器官。
酒精对肝脏的伤害主要包括可导致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脂肪肝。
在世界上病毒性肝炎被控制的地区,酒精是造成肝脏伤害的最主要危险因素。
除了病毒性肝炎和酒精,肥胖是导致损伤的又一大因素。
随着世界范围内肥胖率的急剧升高,肥胖大有超越病毒性肝炎和酒精,跃升为人类肝脏第一杀手的趋势。
这样,从理论上讲,酒精 肥胖组合在一起,则会对肝脏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来自悉尼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证实了这一点。
研究人员利用英国生物银行近50万40至69岁之间参与者的医学数据,在平均10.5年内收集了参与者在医疗和健康方面的详细信息。
通过对参与者体重指数(BMI)和腰围,根据英国酒精指南自我报告的饮酒量,以及肝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分析表明,体重超标和肥胖的人喝酒更容易造成肝脏伤害。
我们知道,BMI是基于体重和身高的一个衡量肥胖度的指标。
体重指数超过25表示超重,超过30表示肥胖。
对于腰围,研究人员使用了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分为正常(女性< 80厘米,男性< 94厘米),超重(女性> 80厘米,男性> 94厘米),肥胖(女性> 88厘米,男性> 102厘米)。
结果显示,与英国饮酒指南建议的低风险饮酒者相比,饮酒超量的人:
- 被诊断为酒精性脂肪肝的风险高出近6倍;
- 因酒精性脂肪肝导致的死亡风险高出近7倍。
- 重要的是,不论饮酒量是否超过饮酒指南的标准,喝同样多的酒,超重或肥胖者患肝病的风险高出50%以上。
2016年修订的英国饮酒指南强调,饮酒没有最低安全剂量,只要饮酒就会造成健康危害。如果非得饮酒,每周无论男女,不超过14个“英国标准杯”风险较低,属于“低风险饮酒”;超过这个标准,就属于超量饮酒。
14个“英国标准杯”是多少酒呢?
英国的“标准杯”是指含有8克纯酒精的任何含酒饮料。
那么,14个“英国标准杯”含有112克纯酒精,相当于不到4两半50度白酒。
就是说,每周喝酒超过4两半50度白酒,患上酒精性脂肪肝的风险就增加6倍;而胖子喝酒损害肝脏的风险更大。
最容易胖的10种食物 啤酒可乐皆上榜!
所谓胖从口入!管住嘴,迈开腿才是最重要!现在减肥也不像从前只有节食跑步的方法了,多样化的减肥方式,健康的减肥理念才是重要的。今天小编告诉你,最容易发胖的10种食物,这些小炸弹要当心哦!
抗衰老
现在健身减肥和身材管理的健康观念相信已经是深入人心了,从迷恋排骨身材到开始有序健身来维持身材可谓是一个观念上的质的飞跃。不过,在你迈开腿的同时,也要记得管住嘴!这里说的可不是节食哦,而是说,这些有名的“糖衣炮”你可碰不得!
1、啤酒
啤酒的原料是大麦,大麦是什么?是粮食啊!啤酒不光以大麦为主料,还以各种粮食中提取的淀粉和糖类为辅料,喝了一罐啤酒的热量相当于吃了一片面包,现在你还以为喝酒不会胖?粮食 淀粉 糖=啤酒肚。
2、巧克力
你还相信网上那些“教你三招如何吃巧克力不会胖”、“这样吃巧克力能减肥”的骗人标题吗,如果说少量吃纯黑巧克力不会长胖我还能勉强接受,但是普通的巧克力毕竟是糖类食品,尤其是白巧克力,更是发胖的元凶,白巧的原料就是可可脂肪和牛奶,没有可可粉,你叫它怎么不长肉?
3、可乐
傻子都知道喝可乐不光长肉还不健康吧,可乐是名副其实的碳酸饮料,热量高会引起肥胖,阻碍钙质吸收还会引起骨质疏松,不要被后面的营养成分表里脂肪为0给骗了,脂肪含量少不等于不长胖,碳水化合物中含的就是糖。
4、披萨
香肠牛肉配上浓浓的芝士,我也知道香,可是一份披萨的热量是米饭的两倍多,它含有大量的油脂和碳水化合物,面食和芝士等都是发胖的原因,你吃下去的不是披萨是膘啊!
5、蛋黄
鸡蛋确实是个有营养的食物,但是如果你是处于想减肥健身的阶段,建议只吃蛋清,不要吃蛋黄,因为蛋黄中含有大量我们平时看不见的油脂,一个鸡蛋的热量大约是76卡,光蛋黄就占了56卡,健身人士如果每天吃的是完整的鸡蛋而不是只吃蛋清,估计也不会有现在的好身材吧。
6、薯片
“制作方法是把马铃薯切为薄片,然後炸或烤至脆口并加以调味即可。”光看这一小段制作过程就觉得都要从屏幕里往外滋油了吧,薯片含油量通常在30%左右,属于典型的高油高盐食物,长期食用对健康非常不利。
7、曲奇饼干
曲奇也是属于高糖高油脂的食品,区别于薯片的就是一个加了很多盐,另一个加了很多糖,每100g的曲奇就有546大卡的热量,这是什么概念?就是你三口两口觉得还没尝出味来,就下去了你需要跑步一个半小时才能消耗下去的热量。
8、栗子
栗子其实是一种很健康,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物,但是不光营养高,淀粉含量更高,六七个栗子就相当于一碗米饭了,但是好在它脂肪含量很低,所以少吃还是没关系的,如果要是按照每天一包糖炒栗子的速度这样吃,我看你半个月过后会不会哭。
9、沙拉酱
为什么你吃沙拉越吃越胖,那些菜啊水果啊是不会发胖,真正长肉的元凶是你蘸了又蘸的沙拉酱,每100g就含有724大卡的热量,毫无营养可言,只有长肉的份,换个角度说,与其这样还不如吃袋薯片都比它强。
10、茶味饮料
茶叶中含有大量的茶多酚,它有抗衰老、防辐射、抑制癌细胞等功效,茶叶里的大部分营养都来源于它,可是市面上的茶饮料里的茶多酚含量多数都不达标,有的只是添加剂和糖,什么冰红茶冰绿茶,你以为你是在喝茶吗,其实你喝的就只是甜水而已。
以上就是最容易发胖的10种食物了!如果你想要瘦下来,那么平时生活中如果想要瘦下来,那就避免吃这些东西!忌口便是最有效的方法,健康地饮食,健康瘦下来才是王道哦!
饮酒过量肥胖可引发高血压 增加患糖尿病风险
记者昨天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悉,10月8日为全国高血压日,今年的主题是“知晓您的血压”。中国高血压患者至少2亿,每年200万人死亡与高血压有关。高血压是心脏病、脑卒中、肾脏病和糖尿病发病和死亡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因心脑血管病导致的死亡占国民总死亡的41%左右。通常,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女性在更年期前患病率略低于男性,但在更年期后迅速升高,甚至高于男性;高纬度寒冷地区患病率高于低纬度温暖地区;盐和饱和脂肪摄入越高,平均血压水平和患病率也越高。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高钠膳食
人群中,钠盐(氯化钠)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呈正相关,而钾盐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呈负相关。膳食钠/钾比值与血压的相关性甚至更强。我国14组人群研究表明,膳食钠盐摄入量平均每天增加2克,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增高2.0mmHg和1.2mmHg。
高钠、低钾膳食是我国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发病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我国大部分地区,人均每天盐摄入量12-15克以上。
超重肥胖
身体脂肪含量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人群中体重指数(BMI)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BMI每增加3kg/m2,4年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男性增加50%,女性增加57%。我国24万成人随访资料的汇总分析显示,BMI≥24 kg/m2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体重正常者的3~4倍。身体脂肪的分布与高血压发生也有关。腹部脂肪聚集越多,血压水平就越高。腰围男性≥90cm或女性≥85cm,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腰围正常者的4倍以上。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群中超重和肥胖的比例与人数均明显增加。在城市中年人群中,超重者的比例已达到25%-30%。超重和肥胖将成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增长的又一重要危险因素。
饮酒过量
过量饮酒也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随饮酒量增加而升高。虽然少量饮酒后短时间内血压会有所下降,但长期少量饮酒可使血压轻度升高;过量饮酒则使血压明显升高。如果每天平均饮酒>3个标准杯(1个标准杯相当于12克酒精,约合360克啤酒,或100克葡萄酒,或30克白酒),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别平均升高3.5mmHg与2.1mmHg,且血压上升幅度随着饮酒量增加而增大。
在我国饮酒的人数众多,部分男性高血压患者有长期饮酒嗜好和饮烈度酒的习惯,应重视长期过量饮酒对血压和高血压发生的影响。饮酒还会降低降压治疗的疗效,而过量饮酒可诱发急性脑出血或心肌梗死。
精神紧张
长期精神过度紧张也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长期从事高度精神紧张工作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增加。
其它因素
高血压发病的其它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高血压家族史、缺乏体力活动等。除了高血压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还包括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等。
[警惕妊娠合并高血压]
妊娠合并高血压的患病率占孕妇的5~10%,其中70%是与妊娠有关的高血压,其余30%在怀孕前即存在高血压。妊娠合并高血压分为慢性高血压、妊娠期高血压和先兆子痫3类。慢性高血压指的是妊娠前即证实存在或在妊娠的前20周即出现的高血压。妊娠期高血压为妊娠20周以后发生的高血压,不伴有明显蛋白尿,妊娠结束后血压可以恢复正常。先兆子痫定义为发生在妊娠20周以后的血压升高伴临床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300mg);重度先兆子痫定义为血压≥160/110mmHg,有大量蛋白尿,并出现头痛、视力模糊、肺水肿、少尿和实验室检查异常(如血小板计数下降、肝酶异常),常合并胎盘功能异常。因此提醒产妇一定要注意关注血压。
高血压常伴发糖代谢异常。高血压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平均为18%。高血压也是糖尿病心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一旦合并高血压,不仅使患者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显著增加(至少是单一高血压或糖尿病的两倍),更易于发生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及末梢大血管病,并加速视网膜病变以及肾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其死亡风险将增加7.2倍。(记者 王磊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