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肥胖大字(肥胖导致的后果)

文章目录:

非对外开放单位,请勿惊扰,请勿拜访——银雀山庄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银雀山庄

文/王彬

北京有两种喜鹊,一种是山喜鹊,一种是灰喜鹊。山喜鹊的头、颈、背、尾,皆黑,胸部与腹部白色,翅膀的边缘也是雪白的。灰喜鹊颜色发灰,翅膀和尾部的羽毛呈现蓝绿色泽,个头比山喜鹊要小一些。在我居住的亚运村附近,近年喜鹊极多,原本只有一种山喜鹊,后来见到了灰喜鹊,但数量远比山喜鹊少。我不知别人怎样,就我而言,还是喜欢山喜鹊,黑白晶莹,透泄出一股逼人的喜气。在中国的习俗里,喜鹊是“喜”文化的象征,如果喜鹊在梅花的丛林里飞舞,便意味是喜上眉梢。喜,是喜鹊;梅,是眉梢,泱泱的喜气已经扑到眉毛上,该是让我们多么欢喜的事情。在传统的工艺品中,这样的图案是经典图案。而且,梅花一定要饱满绽放,喜鹊呢?可以是一只,也可以是多只,如果是十二只,便是月月见喜;如果是三十只,便是天天见喜。如果天空里画的是喜鹊,丛林里奔跑的是獾—— 一种比狗略小的犬科动物,便意味着“欢天喜地”了。当然,还有另一种表现手法,与喜鹊不同,喜鹊在飞翔过程中,我们难以用眼睛观测到它的翅膀在气流之中的变化,蝴蝶就不同了,因为体量轻微,即使在平稳的气流里,翅膀也是颤栗闪烁,纤巧的身姿上下翻飞,十分灵动美丽。而我们在愉悦的时候,心境也是不稳定的,与蝴蝶的飞翔姿态相近,这样蝴蝶便成为极好的欢喜的寓意。我曾经在拍卖会上见到一只粉彩梅瓶,画满了蹁跹的蝴蝶,我请管理员把它“请”出来,摩挲着感到一种充塞天地的欢喜,通过指尖向我的心扉奔涌而来。

2008年夏天,北京举办了夏季奥运会,为此在北顶村兴建作为主会场的鸟巢,我居住于附近,便有了时时谛视的机会,看着鸟巢一天一天钻出地面,仿佛是自己的孩子慢慢长大,那样的心情是慈爱期盼的。一天,围绕鸟巢的蓝色围挡突然打开了,人们欣喜地走进去,看看那里有什么变化,原来的杨树都在,树枝上的鸟巢也还在,架设在浅灰色的枝干上,鸟巢是黑色的,映衬蔚蓝的穹宇,仿佛雕镂出来的那样精细深刻,而那只大鸟巢,还没有完全造好,正处于收尾阶段,两只鸟巢并列在一起,怎么看都有一种说不清的情调。后来鸟巢造好了,怎么看,依我的眼光更像是北京人养蝈蝈的笼子,与真实的鸟巢相差远矣。至少缺少屋顶,而喜鹊的巢是有屋顶的,可以遮蔽垂落的雨雪,不会被来自上苍的泪滴濡湿。鸟,怎么可以不珍视自己的羽毛呢?

关于喜鹊营巢,我曾经读过一篇文章,分析北京高校里喜鹊巢址的分布情况。作者观察了高校内318个喜鹊巢,得出结论是,喜鹊营巢时,选择的主要树种是毛白杨、加拿大杨、国槐与洋槐,因为这些树都是高大乔木,可以为喜鹊巢提供十米以上的高度,这自然为喜鹊所高兴——可以采取高蹈的态度而离红尘,至少在休息的时候,少些骚扰吧!

春天是繁殖季节,鸟儿们,包括喜鹊,也要进入繁殖期,要为自己即将出世的宝宝准备爱巢。雄喜鹊个头大,体力好,负责运输,衔来粗枝,与雌喜鹊一起,在三根树杈上搭好巢的底部,这便是房子的基础了。根据鸟类学者的观察,喜鹊巢的底部大约有25公分厚,第一层是基础,由杨树、槐树和柳树的枝条交织叠压;第二层是一个“柳筐”,用垂柳柔嫩的枝梢,盘绕成筐的形状;第三层,是一个“泥碗”,用河泥涂在“柳筐”里,“碗”壁上按满了深深的爪痕,这显然是喜鹊,用嘴衔来河泥,一块一块堆积上去,再用脚趾踩踏按平。第四层,也就是最里层了,是宝宝睡眠的床,有棉絮、芦花和鸟的羽绒,是喜鹊自己的羽绒吗?

我原以为喜鹊与乌鸦的巢是一样的,是一个没有盖子的“碗”而已。后来知道了,不是。喜鹊的巢有“顶”,而且与巢的底部一样,也很结实,有横梁,有支架,枝条紧密,屋顶厚重,宛如一个卵形而有盖的“罐子”。这样的巢,与我家附近没有盖子的巢相比,在建筑工程学上,喜鹊,鸟与人,谁的理解更接近事物的本质?至少,对于没有盖子的巢,喜鹊先生肯定不会作为蓝本,先进怎么可以向落后学习呢?

2007年,我在北京郊区怀柔买了一套房子,周末有时开车去那里居住。高速路两侧是宽阔的绿化带,最多是杨树,柳树和椿树。柳树在我的印象中是旱柳,一种枝条向上挺立的树种。椿树便是臭椿了,也就是庄子在《逍遥游》中所说的“樗”,是一种不堪大用的树种,然而这种树,在降霜的日子里,却可以像魔术师一样把叶子变得赪红。杨树则至少有三种,山杨、毛白杨与加拿大杨。山杨不多,最多的是毛白杨与加拿大杨。这三种杨树,前两种,山杨与毛白杨都有光滑白皙的树皮,属于杨树中的白杨派;后一种,树皮黑褐,属于黑杨派而与白杨派无关,无论哪一种,白杨派与非白杨派,都受到喜鹊的追捧。因为,它们高耸壮硕,青翠阔大的树冠足以将它们的小房子隐蔽起来,但那得是夏季——雨水与阳光充足的日子里,而在叶子脱落的冬季,便赫然暴露出来。一般而言,一株树一个巢,但这也不绝对,我曾经看到,在一株高大的加拿大杨上,至少构建了三个喜鹊窝,从上至下,别墅式的,间隔错落,仿佛精致而有味道的小型山庄,喜鹊的巢原来可以这样布置呀!

还是说上面那篇,论述北京高校喜鹊巢址的文章,根据作者观察,喜鹊的巢距以十米为半径,就是说,在十米之内只有一个喜鹊巢。而且,即便在同一个高校,区域(教学区、生活区、绿化区)不同,巢址的数量也不一样,在可以忍受的嘈杂的范围里,食物的来源是决定因素。但这是在高校,在高速公路两侧,那儿的喜鹊,它们的巢有时却相距很近,巢的数量可以用树的数量计算,有一株树就有一个巢,树木像散兵线一样站立,喜鹊的巢也就像散兵线一样排开,它们是以树之间的距离为半径,接邻而居,何需十米距离?城与乡,生活在不同区域里的族群,二者的区别,在喜鹊的家族里,也被贯彻到底。

去年春节期间,我和妻子去汤河口,沿白河峡谷旅行。天气冱寒,河床还没有解冻,只是在靠近公路的地方,冰层有些灰暗,肌理不那么紧致光滑。在河床大拐弯的地方,生长着一片茂密的森林,树枝纤长柔密,在幽暗崖壁的背景里,泛射出圣洁的白色光芒。我和妻子都很惊喜,是什么树呢?我们停下车仔细辨认,原来是毛白杨,突然想到,在这仙境一样环境里,会不会有喜鹊,有喜鹊的房子呢?这时候如果有几只喜鹊,从我们头顶掠过,由于山谷里光线的缘故,它们的颜色,黑与白兴许不会那么分明,而呈现出一种朦胧的银色?如果是这样,这样的银雀与这样银色的森林,它们的巢也应该是银色才好,这样,便可以在它们的栖止之处树立一块蓝色路牌,用白色的粉笔写下“银雀山庄”四个肥胖大字,同时在上面注明:“非对外开放单位,请勿惊扰,谢绝拜访”,如果是这样,该有多好。

来源:《中国作家》

来源:新华号 高原之云

糖分和油哪个才是肥胖的“真凶”?答案或与你想得不同,不妨看看

长久以来,关于肥胖真凶的研究和调查比比皆是,但是却一直都没有统一的定论。前段时间,流行最广的传言,就是糖分是肥胖的元凶,同时也是导致衰老的因素。

所以,很多人就开始一窝蜂的戒糖、远离一切含糖类食物。似乎,大家都已经渐渐遗忘了油脂、脂肪。

甚至是有传闻四起,说吃肉并不会导致发胖,真正发胖的凶手是碳水化合物。吃肉只会加快你减肥的速度,特别是吃鸡肉、牛肉、海鲜一类的肉类,不仅会让减肥变得更加轻松,同时还能起到增肌、塑性的效果。甚至是有人发明了一种名为生酮的减肥方式。

那么问题来了,糖分和油,到底哪一个才是肥胖的真凶呢?

在20世纪的80、90年代,无论是养生还是医疗界,都认为膳食脂肪含量是造成肥胖的最主要因素。而在21世纪的初期阶段,又有观点认为,碳水化合物,特别是糖类等精制碳水化合物摄入超标,才是造成肥胖的主要因素。

而且,相关的研究调查也明确指出,糖分和脂肪的结合,会给人打来愉悦感、容易让大脑失去控制并过度摄入,最终造成肥胖。

除此外,还有研究调查显示,蛋白质摄入不足,也是造成肥胖的原因。因为当蛋白质摄入不足时,为了满足一定蛋白质摄入量,大脑就会发出信号,促使人体不得不摄入更多的食物,最终导致热量摄入过多、继而发胖。在以往的研究中,脂肪、糖类、蛋白质,都与肥胖相关。

不过,近些天发布在国际权威期刊《Cell Metabolism》(细胞代谢)的一篇研究报告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这项研究主要是通过给1000只小鼠喂食29种不同脂肪、糖分和蛋白质配比的食物,采集了超过10万例体重和体脂数据对比,继而得出了明确的结论。饮食中高脂肪比例,就是导致小鼠肥胖的唯一因素,蛋白质和糖类与肥胖的关系并不大。这也就是说,脂肪为造成肥胖的最主要因素。

当然这并不是说,糖分、蛋白质类食物就完全无罪。因为任何食物对人体来说,都是营养比较单一的类型。蛋白质类食物,缺乏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成分。

  长期摄入会造成营养不良、基础代谢率减慢,这也是肥胖的原因。在临床看来,任何食物大量食用,都会导致脂肪堆积。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该如何做才能起到减肥的效果呢?

其实,减肥并没有所谓的捷径可走,它仅仅只有六个大字:管住嘴、迈开腿!

所谓管住嘴,并不是要大家过度节食或彻底告别某一种食物。而是要合理搭配三餐,保持低油、低脂、低糖分的饮食基础,然后选择清淡、健康的食物类型。同时还要控制三餐摄入量,每餐尽量维持在6分饱的状态。

管住嘴的目的,就是为了给运动消耗留下缺口。只有身体热量摄入低于消耗时,才会起到减肥的效果。

因此,迈开腿指的就是体育运动,大家应当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的体育锻炼,并保持循序渐进、长期坚持的好习惯。只有在运动和饮食双重配合、长期如此坚持的前提下,才真正有减肥的希望。

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患上糖尿病?肥胖为什么与糖尿病关系密切?

2019年,综艺《我和我的经纪人》中,在张雨绮面前,杨天真演示了如何自己注射胰岛素。一年后,2020年8月11日,她通过一则视频表示,因为无法很好地控制血糖,她决定去做切胃手术,在随后发布的长文中,她写道:我糖尿病已经6年了。6年前,杨天真29岁。

2019年12月14日,微博粉丝863万的视频博主毒角show在一则视频中如此形容自己的生活方式:半夜一边啃着汉堡,一边喝着可乐,一边剪片,不到早上5点根本不困,天天啥油大、啥好吃吃啥。青菜什么的一概不吃,拿着饮料当水喝。这则视频的标题是醒目的六个大字——我得了糖尿病。发布这则视频时,他还不到32岁。

这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年轻人糖尿病防治的现状:作为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发病群体正日益年轻化,但普通公众对这一疾病的认知,仍少之又少。糖尿病无法根治,只能以控制血糖的方式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在中国,每年有约83.4万人死于糖尿病引发的各类并发症,这一数字比排名恶性肿瘤发病及死亡第一位的肺癌,多了整整20万。

糖尿病是一种胰岛素分泌异常而引发的慢性病。在人体的血液中,胰岛素就像一把钥匙,作用在细胞表面的受体上,打开葡萄糖进入人体细胞的通道。当葡萄糖进入肌肉和肝脏细胞时,会被转化为能量供人体日常所需。而与此同时,多余的葡萄糖则会进入脂肪细胞被储存起来,脂肪细胞会因此变大,造成发胖。当脂肪细胞膨胀到一定程度,会释放出一种物质堵住细胞表面的受体,让胰岛素失去作用。这个过程被称为胰岛素抵抗。当这种状况发生时,葡萄糖会滞留在血液中,此时,胰岛细胞会收到信号:还有大量的葡萄糖没有进入细胞,因此,它会加大马力分泌更多的胰岛素。长期的超负荷工作,胰岛功能会发生不可逆的损伤,再也无法分泌出足够人体所需的胰岛素,缺了这把钥匙,血液中的葡萄糖也会无处可去,血糖指数超过正常范围,糖尿病就发生了。除了肥胖,压力大也同样会造成胰岛素抵抗。

在大众的普遍认知中,糖尿病都被认为是一种「老年病」——因为衰老而导致胰岛细胞功能下降。只是,现实的数据表明:在我国,年轻的糖尿病患者正越来越多。

今年4月,一份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的中国糖尿病患病率最新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在我国,18-29岁人群中糖尿病的患病率已经达到2%,30-39岁之间的是6.3%,而在1996年,这两项比例分别是0.56%和1.36%。

而在患病群体越来越年轻的背后,更醒目的数据是——在中国,平均每8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人患有糖尿病。从2011年之后,中国一直是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目前,中国糖尿病成年患者人数已经达到1.298亿,占全球患者总数的1/4。

久坐不动、饮食不规律、熬夜,以及因此造成的肥胖会明显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这也是年轻人患上糖尿病的最主要原因。2015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显示,中国居民饮食中脂肪比例超过30%。而从2004年到2014年,中国人的肥胖率从3.3%增加到14%。在这些年中,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也从0.67%变成了12.8%。中国糖尿病的爆发和肥胖的发展几乎是统一步调。

更为可怕的是,据《英国医学杂志》公布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糖尿病前期人群已经达到35%,而在这个群体中,20-29岁的年轻人占比20%,即每5个年轻人中,就有一个处于糖尿病前期,这个人群虽然尚不足以确诊,但已经明确提示胰岛功能受损,并有极大的可能发展为确诊患者。也就是说,至少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还会有相当数量的年轻人成为糖尿病患者。建立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肥胖成了一个关系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非常重要的事情。在此,吴医生再次大声疾呼,对于全体国民而言,建立一个系统化的健康生活方式刻不容缓。系统化的健康生活方式调理对于我们预防和治疗慢性病都非常重要。

大家注意!更多糖尿病方面的健康知识,可以点击下方的“手把手教你管理糖尿病和逆转糖尿病”专栏获取,这个专栏是吴大夫自己录制的,60个长视频和文章,集中给大家讲清楚如何管理糖尿病和逆转糖尿病。点击下面链接就能直接看:糖尿病的管理和逆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