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 | 中国学生营养日:让青少年更健康的方法在这里
——520,你送我什么?
——健康生活一条龙!
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
今年的宣传主题是
“知营养、会运动、防肥胖、促健康”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
会同中国营养学会共同推出了
“知食”就是力量宣传倡导活动
旨在提高儿童和家长营养意识
传播营养健康理念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民以食为天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根据最新食物与人群健康关系的科学证据
提出了八条建议
在此基础上
由于学龄时期是
建立健康信念和形成健康饮食行为
的关键时期
《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22)》
也在5月19日正式发布
据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马冠生介绍
与老版《指南》相比
新版《指南》更加强调提高营养素养
培养健康饮食行为
同时要加强体格监测
在加强运动方面
每天应累计至少60分钟中高强度活动
每周至少进行3次高强度身体活动
3次抗阻力性活动和骨质增强型运动
(例如强拉力器或者杠铃、俯卧撑)
同时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减少静坐时间
视屏时间每天不超过2小时,越少越好
保证孩子的睡眠
家长、学校、社区共同建设积极运动环境
鼓励孩子最好能掌握一项运动技能
(例如足篮排、羽毛球、跑步、游泳等)
各个年龄段怎么补充营养?
为什么运动能让人健康又快乐?
什么是中等强度运动?
怎样运动才算规律?
↓这些科普知识必不可少↓
健康生活
其实可以很简单、很快乐
知营养 会运动 防肥胖 促健康
就从现在开始
记者:许东远
部分素材来源于中国营养学会
编辑:卢羽晨、季嘉东、牛梦彤
520中国学生营养日:知营养 会运动 防肥胖 促健康
为传播健康知识和营养观念,推动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国家将每年5月20日定为“中国学生营养日”,今年为第三十三届。2022年“中国学生营养日”活动主题为:“知营养 会运动 防肥胖 促健康”,以倡导合理膳食、科学运动、预防肥胖,树立学生营养健康新风。
- 知营养: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提高孩子健康素养
儿童期是学习营养健康知识、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营养健康素养的关键时期。他们不仅要认识食物、参与食物的选择和烹调,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更要积极学习营养健康知识,传承我国优秀饮食文化和礼仪,提高营养健康素养。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共同努力,开展儿童少年的饮食教育。
- 会运动:动起来,跑起来,让运动陪伴孩子成长
要想身体好,锻炼不能少,儿童青少年不仅要注重合理膳食,也要吃动平衡,保持健康体重。家长应以身作则,正确引导,鼓励孩子增加户外活动,每天至少保证累计60分钟的运动时间,为孩子选择与年龄相适宜的运动项目,如慢跑、跳绳、自行车、游泳、各种球类运动等,培养孩子的运动兴趣爱好,让运动陪伴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 防肥胖:儿童肥胖不容小觑,预防肥胖从小做起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约有近五分之一(19%)的6-17岁的儿童青少年超重或肥胖。和体重正常的儿童相比,肥胖儿童更容易患上肥胖相关疾病,如果不能及时控制体重的过快增长,“小胖”长大后很有可能变成“大胖”,更多可怕的疾病也会随之而来,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
①不过量饮食。
②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③少吃高盐、高糖、高脂肪及烟熏油炸零食。
④少坐少宅,多玩多动。
- 促健康:合理膳食,让学生餐实现营养均衡
食物多样化是保证学生充分获得健康成长所需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关键,根据2017年国家卫健委颁布的《学生餐营养指南》推荐,为实现营养均衡,配制学生餐时应遵循食物品种多样,预防营养素缺乏,合理安排三餐时间,因地制宜制定食谱的原则,保证学生一日三餐摄入适量的谷薯类、蔬菜、水果、禽畜鱼蛋、豆类坚果,以及充足的奶制品。
#清风计划##宽街明医说##5·20中国学生营养日##青年文明号#
重庆市2022年全民营养周暨“520”中国学生营养日主题宣传活动举行
怎样才能吃得健康?如何看标签?科学喂娃需要注意啥?
5月20日上午,重庆市2022年全民营养周暨“520”中国学生营养日主题宣传活动举行。该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卫生健康委、市教委和重庆市营养学会共同主办,市疾控中心、市健康教育所、重庆市预防医学会、重庆学生营养和健康促进会、上游新闻承办。
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张华东介绍,今年全民营养周的宣传主题是“会烹会选 会看标签”。“5·20”是中国学生营养日,其宣传主题为“知营养 会运动 防肥胖 促健康”。当前,我国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普遍存在,膳食结构不合理问题远远未得到有效改善,超重肥胖问题不断凸显,慢性病发病呈现上升趋势。《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发布,提出了8项准则,对各类人群践行合理膳食行动提出具体建议,呼吁各方共同关注国民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营养健康,着力解决营养健康关键问题,持续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王昆则表示,全市营养健康工作者要以“营养健康一域”服务“生命健康全局”,为推进健康中国重庆实践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活动中,市教委一级巡视员邓沁泉透露,市教委市教委历来高度重视学生营养健康,将紧紧围绕中国学生营养日宣传主题,精准施策,大力普及营养健康知识,优化食品膳食结构,加强学生体重管理,不断提升我市学生营养健康水平和素养,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现场,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马岱良还就两年多来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开展的“吃得文明”主题活动进行了介绍。该活动,大力倡导“吃得合法、吃得合理、吃得卫生、吃得礼貌、吃得干净”理念。其中,“吃得合理”讲的就是重营养、讲搭配。
活动开展以来,设计发布公益广告31幅,录制宣传短视频33个,推出原创主题歌曲《粒米千滴汗》,开展主题征文。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餐饮行业和企业、学校、家庭,分别开展“‘光盘行动’我带头、我做到、我争先、我践行”活动。结合元旦、春节、国庆假期,开展“倡节俭、扬新风”系列主题活动,吸引近100万人次参与。评选推出市级文明餐桌食品安全示范街12条、示范单位56家,引导广大市民养成文明用餐好习惯等。
马岱良表示,营养是身体健康的基石,合理膳食是保证健康的基础。市文明办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推进深化“吃得文明”践行“光盘行动”工作,进一步倡树“吃得合理”理念,推动形成惠及全民的健康治理新格局。
新闻多一点>>
这样吃更健康
食品标签要这样看
怎么才能吃得健康?新的《膳食指南》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重庆市营养学会副理事长朱俊东教授进行了详细解读。
朱俊东教授介绍,在食物多样性、合理搭配中,大家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畜禽鱼蛋奶和豆类食物。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并坚持谷类为主的平衡膳食模式,合理搭配。其中,每天摄入谷类食物200~300g,包含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薯类50~100g。
“各年龄段人群都应天天进行身体活动,保持健康体重。”朱俊东教授称,大家要注意食不过量,保持能量平衡;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等。
如何做到食不过量呢?朱俊东教授也传授了小秘籍,定时定量进餐、吃饭宜细嚼慢咽、分餐制、每顿少吃一两口、减少高能量加工食品的摄入、减少在外就餐等。
那大家在购买食品的时候,该如何看标签选食品呢?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邹钦培博士介绍,选食品,大家要看配料表,看营养成分表,利用营养声称选购食品。比如避免肥胖,就要关注营养成分表的脂肪含量,警惕反式脂肪酸;想控制体重,就要关注能量,适当选择低能量或者无能量的食品;降低高血压风险,就要关注钠;避免肥胖和龋齿,就要关注碳水化合物(糖)等等。
重庆属于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中等流行区
你家孩子的喂养,科学吗?
今天正值“5・20”中国学生营养日,上游新闻记者还专门采访了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卫所(学校卫生)副所长熊鹰。一起来看看,她给出的科学喂养孩子的建议吧!
熊鹰介绍,根据《中国儿童肥胖报告》预测,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到2030年,7岁及以上的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将达到28%,超重肥胖已成为影响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根据《2020年重庆居民健康状况报告白皮书》的数据显示,我市6~18岁的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比例分别为13.56%和9.18%。结合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等6部门制定的《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中的划分标准,重庆属于超重肥胖的中等流行区。
为此,市卫生健康委会同市教委等7部门制定了《重庆市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以提高儿童青少年健康水平和素养为核心,以促进儿童青少年吃动平衡为重点,强化政府、社会、个人责任,推进家庭、学校、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密切协作,大力普及营养健康和身体活动知识,优化儿童青少年体重管理服务,建设肥胖防控支持性环境,有效遏制超重肥胖流行,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助力健康重庆建设。
如何科学喂养孩子呢?熊鹰结合《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22版),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1.让孩子主动参与食物选择和制作,提高营养素养。
2.吃好早餐,合理选择零食,培养健康饮食行为。
早餐时间应在6:30~8:30,进餐时间最好保证15~20分钟,尽量在家就餐。早餐的食物品种要多样,至少包括谷薯类(如馒头、全麦面包,面条、米饭、红薯等)、蔬菜水果、动物性食物(鱼禽肉蛋等)和豆、坚果(如豆浆、豆腐脑、核桃、榛子等)四类食物中的三类及以上。例如两片面包夹奶酪、黄瓜(番茄)和煎鸡蛋、一杯酸奶+果仁,色彩缤纷,营养全面。
同时,不以零食取代正餐。两餐之间可以适当吃点原味坚果、新鲜水果、酸奶或者其他奶制品。睡前半小时不要吃零食,看电视或者玩耍时不宜吃零食。
3.天天喝奶,足量饮水,不喝含糖饮料,禁止饮酒。学龄儿童每天应摄入300ml及以上液体奶或相当量的奶制品。喝水首推白开水,饮料奶茶不推荐。
4.多户外活动,少视屏时间,每天60分钟以上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除了运动,睡觉也是孩子们的头等大事。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9~12小时,中学生8~10小时。
5.定期监测体格发育,保持体重适宜增长。
上游新闻记者 徐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