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世界防治肥胖日,收好这组口诀,一起动起来~
一周两动坚持到
户外锻炼风光好
营养均衡不长膘……
今天是2021世界防治肥胖日
记好熊猫滚啊滚
传授的健康口诀↓
一起动起来
健康体态心情美
来源:广西新闻频道、人民日报
编辑:健康教育与传媒科
(资料来源网络,且仅用于科普公益宣传,如侵删。)
肥胖是健康的天敌,一生有四个发胖阶段!专家教你巧妙避开危险期
肥胖是健康大敌。杭州市中医院特诊科沈小芬主任总结了人们容易变胖的四个阶段,帮助人们聪明避开这四个危险期。
第一阶段:踏上工作岗位三年内。
20到30岁之间其实是最需警惕的长胖年龄段。澳大利亚曾有研究表明,这一年龄段的女性中41%的体重在4年里平均增加了2.5公斤。因为走出校门后,吃得快动得少,会迎来第一波发胖高峰期,还有就是因为工作压力大而导致的暴饮暴食。
第二阶段:结婚以后。
很多女性婚后饮食因为生活趋于安顿稳定,食欲大增,这样体重自然而然变大。而对男士而言,婚后太太怀孕了,各种高营养和能量的食物,老公也跟着沾光,汤汤水水一起补,很容易就变胖了。
第三阶段:40岁左右。
人年轻时一般喜欢交往,热衷于文体社交活动。而中年时往往家庭事业都很稳定了,现在生活条件也都较好,家用电器较齐全,家务事较轻松。加上精神愉快,饭菜可口,很快就“心宽体胖”。
第四阶段:更年期和退休以后。
男性50~60岁、女性45~55岁更年期这段时间,指挥卵巢、睾丸工作的大脑垂体,大量地分泌促性腺激素,打乱了体内激素平衡,会影响脂肪代谢,导致肥胖。还有退休后不善社交的老人,生活半径急剧缩小,活动变少,也可能发胖。
而针对这四个危险期,沈小芬主任给出四个减肥建议:第一,减压,防止让过度压力导致的暴食、失眠影响体重;第二,吃好,远离高糖、高油、高热食物;第三,多动,哪怕是每天坚持至少二十分钟的步行;第四,睡足,缺乏睡眠会导致肥胖,每天睡7到9个小时比较合适。
胖孩子更让人发愁——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营养科许会舒主管营养师介绍,肥胖已成目前儿童突出的健康包括饮食过量、运动时间及强度不足、而言及家长对肥胖标准和肥胖对健康危害的认知观点不正确等,在饮食过量方面,部分孩子可能与压力有关。
简单地跟孩子说“管住嘴,迈开腿“是与事无补的,建议儿童预防肥胖的9字口诀:“回家吃、多吃些、吃好些”。“ 回家吃”指感受亲情、享受温馨轻松的家庭纷围;“多吃些”指食物种类多样化,平均每天多于12种,每周多于25种;“吃好些” 指平衡膳食,清淡饮食。加上合理安排餐次,避免过饱过饥,细嚼慢咽,常选适量全谷物作为主食,从而更好地预防肥胖的发生发展。(综合自家庭医生在线、健康时报)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健康时报大夫说微信。微信关注方式:搜索“大夫说官微”
拒绝肥胖 健康成长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倪萍
3月4日是第5个“世界肥胖日”,今年的主题是“Changing Systems, Healthier Lives”。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提高全县中小学生健康意识和技能,引导有超重、肥胖及血脂异常等健康问题的学生养成健康生活习惯,从而有效降低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率,近日,德清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舞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走进实验学校401班,开展主题为“行动起来,科学应对 超重肥胖与血脂异常”的健康知识讲座,旨在增强青少年健康管理意识,倡导科学防治理念。
活动特邀德清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唐智峰所长担任主讲。讲座中,唐所长通过图文并茂的课件,结合实验小学学校体检结果的肥胖率,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超重肥胖与血脂异常的危害、成因及科学防控措施。针对小学生日常习惯,专家特别指出“饮食不健康、运动不足”是主要诱因,并给出“52110”的实用建议,也就是每天吃5份蔬菜水果,静态活动时间不超过2小时,每天进行1小时以上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每天吃肉不超过1份,不喝含糖饮料和高油脂食物。现场还通过互动问答,引导学生计算BMI指数,现场气氛热烈。
“我记住了应对超重肥胖口诀:52110!”实验小学401班学生讲座后表示。班主任沈老师认为,讲座内容贴近学生生活,通过图例让学生直观认识到每餐食材量。
舞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院长金海燕表示,未来将持续推进健康科普进校园系列活动,联合家庭、学校与社会多方力量,共同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此次讲座为同学们树立了“健康饮食、足量运动,科学应对超重肥胖”的健康观念,通过小手拉大手的形式,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关注儿童超重肥胖问题,营造科学健康的生活氛围。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