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 肥胖(卵巢肥胖怎么办)

文章目录:

肚子越来越大咋回事?不是发胖竟是卵巢瘤女子已到医院接受切除手术

平时都有做好避孕,例假也是从来不迟到,王女士的腹部却不知不觉大了起来,像个足月的孕妇。她没想到的是,她不是胖了,而是肚里藏着个“炸弹”。最近,她在厦门市第五医院(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翔安分院)接受了对巨大卵巢肿瘤的切除手术,幸运的是,是个良性卵巢肿瘤。

王女士今年41岁,没不适就不去体检。这半年来,她感觉肚子越来越大了,时不时会疼,但只要站一站又能缓解。她还以为这些都是“发福”导致的。

最近,王女士看着自己的肚子已经大得有点不可思议了,有点像足月的孕妇,她才想到去医院检查看看。在厦门市第五医院外科,医生发现这大起来的肚子不一般,腹部磁共振一扫,竟然是巨大的卵巢肿瘤,直径足足有30厘米。

外科医生迅速请来妇科专家会诊,必须要接受妇科手术。在完善术前检查后,妇科团队进行了病历讨论,谨慎、细致地制定了手术方案,在10月8日这一天,帮王女士摘除了潜伏在身体里的“炸弹”。

主刀的五院妇科主任、主任医师崔晓洁说,考虑到美观,仅给王女士开了25厘米的口子,手术很顺利,直径30厘米的巨大肿瘤被完整地从腹腔内取出来,手术出血少,手术结束后,王女士的肚子明显小下来了。幸运的是,术中快速病理提示王女士的肿瘤是良性肿瘤。

崔晓洁提醒,女性每年都应该进行最少一次的妇科检查,通过查体、彩超、宫颈癌筛查等手段,能够及时筛查出妇科疾病,通过医疗干预能够有效避免疾病进一步进展,造成不良结局。

她强调,肚子大起来可不都是胖了,有可能是怀孕,也有可能是肿瘤。

要注意的是,卵巢囊肿不等于卵巢肿瘤,多是生理性囊肿,如果囊肿慢慢长大,要警惕卵巢肿瘤的可能性。另外,绝经后妇女发现卵巢囊肿,更要高度警惕,绝经后不再存在生理性囊肿了,很可能是卵巢肿瘤。卵巢肿瘤一旦出现恶性病变,变成卵巢癌,处理也就棘手了。 (记者 刘蓉 通讯员 邱丽莎)

来源: 厦门日报

女性多囊卵巢或肥胖 饮食注意做到“两低”

数据显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率为5%~10%。这类患者往往存在糖脂代谢异常,包括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高脂血症及肥胖等,因此饮食上要遵循“两低”原则。

一是选低升糖指数的食物,比如燕麦、红豆、绿豆等粗杂粮,减少精米白面和甜食的摄入量。二是选择低脂肪,尤其是低饱和脂肪的食物,少吃五花肉、肥牛、肥羊等肉类以及油条、薯条等油炸食品。(敏稳)

来源:中国妇女报

胖人易得多囊卵巢综合征?瘦人也需警惕→

作者:陆楠(仁济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医学博士)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生殖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发病率为5%~10%,临床表现以月经异常、不孕、高雄激素表现和卵巢多囊样改变为主要特征,多合并有肥胖、胰岛素抵抗、糖耐量异常、脂肪肝等代谢异常。通常肥胖型PCOS患者因为具有更为严重的代谢紊乱,因此更多的被内分泌科医生所认识并有效的处理。

然而,多囊卵巢综合征不是肥胖者的专利,PCOS中还有相当比例的患者处于非肥胖状态。但对于非肥胖PCOS患者我们的认识和治疗方法相对有限,尤其是非肥胖PCOS中占有较大比例的低体重少肌PCOS患者,因其病理机制相对复杂,具有更明显的原发性雄激素分泌异常,临床处理更为棘手,治疗手段有限,使用常规的调节代谢的药物往往效果不佳。

存在身体成分的失衡临床上肥胖的诊断虽然最常是根据身体质量指数(BMI)进行判断,但单纯使用BMI来衡量胖瘦却是非常片面的,因为BMI仅仅是通过身高和体重进行计算而来,无法真实反映患者的体脂肪率和肌肉含量。身体成分分析则是对人体健康状态更为准确的反应。身体成分包括脂肪体重和瘦体重(肌肉、骨骼、内脏)。

研究表明,与同年龄相同BMI的正常女性相比较,瘦PCOS患者具有更高的体脂率,并且以对代谢有更大危害的内脏脂肪升高为主,同时肌肉含量明显下降。因此,瘦多囊患者在正常BMI假象背后却处于少肌多脂的失衡状态。据国际医学杂志相关研究报道,PCOS患者中肌肉含量减少者占该研究人群中的53%。

无论患者还是医生,对于PCOS都非常关注脂肪过多所导致的危害,但对于肌肉含量的下降却未予以足够的重视。

骨骼肌不仅是人体必备的运动器官,同时也是人体重要的能量代谢器官,是葡萄糖利用的重要场所。增加肌肉含量可以通过缓解慢性炎症状态、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基础代谢、促进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等多种机制改善PCOS患者的代谢和生殖异常。同时,骨骼肌也是产生数百种肌细胞因子的重要内分泌器官(如鸢尾素、白介素6、生长分化因子11等等),通过潜在的内分泌体液调机制广泛影响着PCOS患者的代谢及生殖系统。在笔者既往的临床实践中,通过指导部分少肌的PCOS患者联合饮食和运动的方法适当增肌,我们观察到患者出现了月经周期的改善,促进了自发排卵、甚至部分不孕的患者可以自然受孕。因此,在针对非肥胖PCOS患者现有治疗方法有限的背景下,基于以上可能机制和已有的临床观察,增肌治疗或将成为此类患者一种可以期待的治疗手段。

1. 肌力的评估通过弹簧式握力器测量,女性握力<18kg为肌力下降,提示有少肌状态。

2. 肌量的评估多频生物电阻抗分析(BIA),即上述的体成分分析,测算骨骼肌质量指数(SMI),反应骨骼肌含量,女性<5.7kg/m2提示有肌少状态。

需指出的是,由于年轻患者的少肌尚无统一诊断标准,上述标准参考老年(年龄>65岁)肌少症的诊断。从疾病特征上讲,其实年轻的PCOS女性们确实具有与衰老相关的诸多特征,例如慢性炎症、胰岛素抵抗、肥胖、性激素异常、维生素D状态改变和久坐的生活方式。而在我们临床实践中发现,以上述老年肌少症标准去衡量PCOS患者,有相当多的患者已经处于与老年人相当的肌肉减少状态,这更加提示PCOS少肌是需要被干预的重要方面。

1. 去除诱因:戒酒、均衡饮食、纠正胰岛素抵抗,改善其他激素如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紊乱所导致的肌肉减少。同时,规律的作息非常重要。年轻PCOS女性晚睡熬夜是常态,但符合生物钟的规律作息是减少增龄相关肌肉分解的重要方式。

2. 营养干预治疗:推荐合适的饮食蛋白摄入量,按照0.8-1.0g/每kg体重/每天;注意补充支链氨基酸和乳清蛋白;对于低维生素D水平患者,适量补充维生素D;由于肌肉是大量含水组织,因此增肌运动期间需要补充充足水分,建议每日摄水至少达到2000ml.

3. 以抗阻运动为基础的体能训练:运动是增肌的最有效手段,与处方药物治疗一样,运动治疗同样需要医生结合患者个体化情况,在运动前进行健康评估和运动能力测试后,依据标准的FITT-VP原则(运动频率、强度、时间、类型、活动量和运动的递增负荷)开具运动处方。以增肌为主要目的的运动方式是进行肌肉力量练习的抗阻训练,同时辅以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和平衡及柔韧性训练。抗阻运动中需要遵循“超量恢复原则”(同一肌群两次训练之间需要休养)和“渐进性超量负荷原则”(渐进性的缓慢增加运动阻力)。

其实,内分泌系统和骨骼肌关系密切,内分泌系统(包括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性腺)多种激素的均衡是维持骨骼肌正常含量和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除上述PCOS外,包括成人生长激素缺乏、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库欣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是导致继发性肌肉含量减少的重要诱因。针对于上述内分泌疾病的病因治疗是必要前提。

同时,对于常见的内分泌慢性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症等患者也多有骨骼肌含量的下降,进而影响患者降糖、降脂和减重的效果,同样需要合适的方式进行增肌治疗。

除已标注来源外,本文封面图及文内图片均来自包图网(获授权使用),转载可能引起版权纠纷。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