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 汗(肥胖汗多 中医辨证)

文章目录:

为什么总是大汗淋漓,自汗、多汗的中医辨证治疗

很多人有容易出汗的毛病,没有感冒,也没有慢性病,明明天气很凉快,坐在屋里不动却总是大汗淋漓,稍微一活动则出汗更为严重,这种天气不热而异常出汗的情况中医称之为自汗症。

自汗是指不因炎热、劳累、穿衣过厚、服用发汗药物等因素而时时汗出,动辄加重的病症。自汗症多见于感冒后、肥胖、久病体虚的病人。

自汗症的病因病机:自汗症有虚有实,虚证多见气虚、阳虚之后导致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自汗;实证多为风热、湿热、痰饮等邪气迫汗而出。

自汗症,安静状态下出汗,运动后加重

自汗症的辨证论治:

虚证:虚证自汗,以补固为主。

1、营卫不和:

主要表现:汗出,恶风,或见头痛,发热,鼻塞流涕,肢体酸痛,脉浮缓。

治法:调和营卫

方药:桂枝汤

组成:桂枝 芍药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加减:咳嗽加厚朴、杏仁,汗多加龙骨、牡蛎,心烦失眠加生地、百合、炒枣仁。

营卫不和的自汗多见于产后和感冒后

2、气虚:

主要表现:安静时汗出,微恶风,劳作后加重,平素易感冒,乏力易累,神疲倦怠,面色无华,舌苔,苔薄白,脉弱无力。

治法:益气固表

方药:玉屏风散

组成:黄芪 白术 防风

加减:气虚严重,重用黄芪加党参、黄精;出汗甚,加浮小麦、糯稻根、麻黄根;舌红,脉细数,合生脉饮。

气虚自汗多见于皮肤偏白的肥胖者

3、阳虚:

主要表现:时时汗出,乏力易累怕冷,肢体倦怠;严重者出现面色苍白,手足厥冷,大汗淋漓,呼吸微弱,舌淡苔白,脉微欲绝等亡阳急症。

治法:温阳止汗

方药:轻者芪附汤,亡阳证用参附汤

组成:芪附汤:黄芪 黑附子; 参附汤:人参、黑附子

加减:汗出多加龙骨、牡蛎;口渴舌燥合生脉饮。

阳虚自汗多见于慢性病后期和垂危病人

实证:实证之汗以疏泻为主

1、风热:

主要表现:微汗,汗出频频,口渴咽痛,咳嗽,发热,微恶风,头痛,舌尖红,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

方药:银翘散

组成:金银花 连翘 竹叶 荆芥穗 牛蒡子 淡豆豉 薄荷 甘草 芦根 桔梗

加减:咳嗽合桑菊饮;咽痛明显加玄参、生地、蒲公英;

风热自汗多见于热感冒

2、风湿

主要表现:自汗,恶风发热,身体酸楚,小便不利,舌苔薄腻,脉浮缓。

治法:祛湿解表

方药:防己黄芪汤

组成:防己 黄芪 炙甘草 白术 生姜 大枣

加减:身体重痛加羌活、防风、白芷;恶心呕吐加藿香、佩兰、苏叶。

注:本方黄芪、白术、炙甘草、大枣补气扶正,防己行水祛邪,属扶正祛邪兼顾之剂。

风湿自汗多见身体酸痛

3、湿热:

主要表现:头颈部汗出,沾衣而黄,口中粘腻,口渴,身体困重,低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

方药:三仁汤

组成:杏仁 白蔻仁 薏苡仁 半夏 厚朴 竹叶 通草 滑石

加减:腹胀、大便不爽加苍术、大腹皮

湿热自汗,多见于皮肤偏黑偏红肥胖者

4、水饮

主要表现:自汗出,口不渴,小便不利,食少,心下悸,或心胸气满,或胃脘部按之辘辘有水声,脉弦滑。

治法:健脾化饮

方药:茯苓甘草汤合外台茯苓饮

组成:

1、茯苓甘草汤:茯苓 甘草 桂枝 生姜

2、外台茯苓饮:茯苓 人参 白术 枳实 生姜 橘皮

加减:咳喘加杏仁、厚朴;心下按之微痛,舌苔黄合小陷胸汤。

水饮自汗多见于老慢支、老哮喘

总结:多汗、自汗多见于久病体虚、体质虚弱者,西医对此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而中医的补气、温阳、固表、祛风、除湿等治疗方法,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扩展阅读:

1、风热感冒、风热咳嗽,中医治疗指南;

2、流感季节,拒绝输液抗生素,看完这篇文章人人都会治感冒;

3、震惊!感冒居然可以诱发3000多种“不治之症”。

胖人多痰湿 调理是关键

中医常说“胖人多痰湿”,肥胖的原因也多与“湿、痰、虚”有关。

据中医专家介绍,湿气的发生,多和水液代谢异常有关。而中医讲水液代谢,多从肺、脾、肾、三焦等脏腑来论。正常情况下,体内的水液主要是靠肺、脾、肾和三焦来调节,心肝辅助调节。中医认为,肺通调水道,脾主运化水饮,肾主气化代谢,三焦是津液代谢的通道,体内五脏六腑各司其职,津液才能代谢正常。

异常情况下,如果肺脾气虚,人体代谢的能力不足,表现出气虚肥胖,主要表现是肉特别松软,还胆子小,容易感到乏力,动一下就出汗。气虚久了就可能导致阳虚,阳虚肥胖主要的表现就是怕冷,常感到手脚发凉,不爱动,体重容易反弹。如果能量不够,或者能量局部不通,身体调节水液代谢的能力就会失职,多余的津液无法正常代谢排到体外,那么就堆积在体内,变成痰湿。痰湿堆积在体内,就容易出现腰腹部肥胖。

据《大河健康报》

动不动就出汗,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有人出汗多,有人出汗少?

有网友私信说自己今年60岁,平时身体还算硬朗,就是爱出汗,天气凉爽的时候情况稍微好点,只有在爬楼梯或运动时才会出汗,天热的时候完全受不了,动不动就出汗,一整天身上都汗哒哒,非常难受,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什么病。

出汗很常见的现象,运动、吃饭、紧张时都有可能出汗,有的出汗是正常的,而有的出汗是病理性的,代表身体出现某种疾病,要重视起来。

为什么有人出汗多,有人出汗少?

肥胖的人容易出汗,他们给人的印象通常是气喘如牛,满头大汗,一边说话一边用纸巾擦着鼻梁上和额头上的汗,到了夏天身上的汗就像雨水一样往下淌,这是因为肥胖的人体内脂肪较多,而脂肪有保温的作用,体内的热量很难散发出去,只能通过大量流汗散热,而瘦削的人脂肪相对少一点,出汗的情况也会比肥胖的人少一点。

出汗和环境温度有很大关系,天气炎热、室内通气不流通、人口聚集、吃火锅等等,这些都会导致周围的温度上升,等到人体远离闷热人多的环境体表温度就会慢慢降下来,流汗的情况也会缓解。另外长时间高温户外作业、跋涉的人员也会出现动不动就出汗的情况,都是和温度、活动量大有关,属于正常现象。

动不动就出汗和个人体质有关,有的人汗腺发达,即便坐着不动身上也会出汗,而有的人不管怎么跑步、跳跃身上出的汗也比较少。汗腺发达通常和基因遗传有关,一般父母一方也有爱出汗的情况,只要对身体健康没有影响,就不用太过担心。

除了正常出现的情况,还有是疾病引起的,大家一定要及时了解,如果自己身上也有类似情况要及时检查病因,等到疾病治愈了,出汗的情况会逐渐好转。

动不动就出汗是什么原因?可能和以下几种疾病有关。

动不动就出汗可能是低血糖引起的,孕妇和成年人低血糖发作时较为明显的症状就是出汗,同时伴随着手抖、乏力、嘴唇苍白等症状,老年人低血糖发作时症状会更加严重,出汗很多,心情烦躁,几乎不能站立,这是因为交感神经兴奋导致激素水平上升,从而身体大量出冷汗。

甲亢患者出汗是因为怕热,身体调节温度的能力异常,不能及时散热,再加上患者的情绪也会受激素影响,变得容易紧张、不安、烦躁,也会导致出汗变多。对于这种情况要及时就医治疗,时间长了对工作和生活都会造成影响。

糖尿病患者也有异常出汗的症状,主要是因为神经功能异常,对温度不敏感,不能正确分辨高温和低温,常常被烫伤或冻伤,就算大量出汗也不会感觉热。出汗后患者的饮水量和进食量也会增加,但是体重却不见增长,如果发现有这种情况,患上糖尿病的概率很高,要及时监测血糖水平,及时服用降糖药。

患上更年期综合征睡觉经常出汗,这也和激素水平有关,面颊发烫、身体发烫、口干心烦,正常情况下进入老年期激素水平稳定了这种情况就会消失。这段时期以身体舒适为主,可以打开空调和电扇让房间温度更适宜。

在中医上还有三种情况容易出汗,首先是湿热重,它的症状主要是手心发热出汗,长时间写作业、拿手机手心一层汗,黏糊糊的非常难受,这种情况和体质有关,对健康影响小,虽然爱出汗但不是大量流汗,可以不用在意,基本上到了天气凉爽的时候手心出汗的情况会减少,平时可以多吃些清热去火的食物,比如说雪梨、柚子、黄瓜等。

阳虚和肾虚也会导致身体爱出汗,但是出汗主要集中在头部和上肢,下身很少出汗,这种情况要经常晒太阳补充阳气,晚上睡前泡一泡澡,按摩手心和脚心,饮食上不要吃冰镇的食物,白天不要贪凉,减少在空调房内的时间,多进行运动,同时还要保证睡眠充足,避免熬夜。

由此可见,出汗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大家可以对照文章看看,如果是疾病引起的,要及时检查对症治疗,如果是体质原因则不用担心,不会对健康造成影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