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视频丨航天山东人·长五副总设计师王晓玲:长五的绰号叫胖五
果然视频丨航天山东人·长五副总设计师王晓玲:长五的绰号叫胖五
肥胖到底能不能定义为是一种疾病?
大多数人认为肥胖就是体重超标, BM I指数增高。有些人把肥胖定义为一种疾病,有些人则认为这不是病,只是个体的差异性导致。
不论肥胖能不能被定义为一种疾病,极度肥胖确实可以引起一些疾病,使个体出现代谢或器官异常的障碍。
对于肥胖的诊断,不仅仅要测定BMI指数,BMI指数超标只是一种;还有一种肥胖属于不均质性肥胖,这类人群的BMI指数可能处于正常水平,但由于体内脂肪分布不均匀,例如典型的内脏或腹部堆积脂肪的人群,定义为腹型肥胖,这也是肥胖的一种。
对于那些长期健身的博主来说,由于肌肉含量很大,脂肪相对不多,但是这类人群的BMI指数也超标,这就不能被定义为肥胖。
基于BMI的肥胖临床定义
《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发布了“临床肥胖症定义和诊断标准”重大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关于肥胖的定义:应考虑脂肪分布、内脏脂肪含量以及器官功能状态的评估;同时要结合其他测量指标,如腰围、腰臀比和体脂测量等,全面评估个体的健康状况。
临床肥胖症的诊断标准:
一、体征标准:个体体内存在过多的脂肪,至少存在一个测量指标,比如腰围或BMI指数超标,以确定患者体内存在过多的脂肪堆积。
二、临床标准:患者出现某个或多个器官功能障碍和异常体征症状。例如;出现心脏、呼吸系统或者骨骼肌系统的功能障碍;患者在做某些日常活动时出现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穿衣、吃饭、洗澡、走路等等。
正视肥胖的定义,通过正确的诊断肥胖,不要简单的局限于BMI为肥胖的诊断标准。
对于临床肥胖症的诊断,不仅仅要视为一种超重状态,可能需要确定为一种慢性疾病状态。
通过确立临床肥胖症为一种疾病,可以让患者更加的重视肥胖对于身体的危害性,需要及早的给予干预治疗。
条漫·世界肥胖日丨家长朋友们:长得胖≠养得好!
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肥胖已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一种慢性疾病,且是众多慢性疾病的共同危险因素。《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数据显示,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高达19%,而6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率也达到了10.4%。
当医生告知家长“孩子体重已达肥胖标准,建议进行血液检查和B超检查”时,不少家长会感到困惑和焦虑:“孩子只是稍胖,能吃能睡,活泼好动,为何要做这些检查?医生是不是过于谨慎了?”
实际上,医生建议孩子进一步检查,并非仅仅因为“胖”,而是担忧肥胖背后可能潜藏的严重健康问题。儿童肥胖不仅是体型上的变化,更是一种慢性疾病状态,它与多种并发症紧密相关,甚至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健康。
那么,家长如何通过日常表现及早发现儿童肥胖的风险?儿童肥胖具体有哪些危害?肥胖儿童又该如何科学减重?东莞市妇幼保健院联合羊城晚报创新推出科普条漫,提醒家长:肥胖会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应科学预防与控制儿童体重,避免孩子超重肥胖。
文 | 姚梓婷 杨先丹图 | 东莞市妇幼保健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