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的四个等级你在哪一级?
人们常说:胖子没未来。这句话虽然是一句调侃,但站在健康的角度确实如此,因为肥胖会引起很多的慢性疾病。
一定程度的明显超重与脂肪层过厚,是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而导致的一种状态就是肥胖。
当今社会以瘦为美,特别是一些女性朋友,一旦身体肥胖便会想尽各种各样的方法想要减肥,当然如果体重在正常范围之内是最健康的状态,不能为了追求美而过度减脂,但机体内脂肪的蓄积也不能超标,因为脂肪积聚过多会导致体重过度增长并且会引起人体病理,生理,心理改变。判断肥胖的方法多种多样,比如:身高--105,比如:计算BMI值,比如:测量腰臀比,我们最常用的计算方式是BMI。
肥胖是一种病,也是引发其他疾病特别是慢性病的罪魁祸首。国家卫健委已经对肥胖进行了四格等级的划分,分别是: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
那么你知道BMI怎么计算吗?计算出的BMI值的肥胖判断标准是什么呢?
BMI=体重(kg)/身高(㎡)
轻度肥胖症BMI28.0--32.5
中度肥胖症BMI32.5--37.5
重度肥胖症BMI 37.5--50.0
极重度肥胖症 BMI>50
快来拿出你的计算机算一算自己的BMI值吧
肥胖也分等级?按照国际的标准,自查一下希望你不是最严重的等级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
一提到肥胖,很多人觉得不过是体重增加、身材走样。可你知道吗?肥胖是体型问题,它还是一种被医学正式定义的慢性疾病。而且,肥胖是分等级的!
如果你的BMI(身体质量指数)已经“超标”,甚至达到了某些级别,可能健康风险已经悄悄在敲门了。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肥胖的等级划分、它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科学应对这个看似简单却复杂的问题。
肥胖是外貌问题,还是健康的隐形杀手在医学上,肥胖影响外形,更是众多疾病的温床。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全球有超过10亿成年人超重,其中约6.5亿人属肥胖。
肥胖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某些癌症和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
小王(化名)是一位35岁的上班族,身高1.75米,体重却达到了95公斤。因为长时间坐着工作、缺乏运动,他的BMI达到了31(属于肥胖)。
起初,他并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异常,只是偶尔感觉喘不上气。
直到有一天,他在公司例行体检中被诊断为Ⅱ级肥胖(中度肥胖),还伴有高血压、脂肪肝和高血糖。这一诊断让他意识到,肥胖背后隐藏的,是一连串健康危机。
医学上,肥胖的衡量标准主要是BMI(身体质量指数),其计算公式是:
BMI = 体重(kg) ÷ 身高²(m²)
根据WHO的标准,肥胖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 正常范围:BMI 18.5-24.9
o 健康体重。
· 超重:BMI 25-29.9
o 需要注意饮食和运动。
· Ⅰ级肥胖(轻度肥胖):BMI 30-34.9
o 健康风险开始增加。
· Ⅱ级肥胖(中度肥胖):BMI 35-39.9
o 健康风险明显增高,可能伴随代谢紊乱。
· Ⅲ级肥胖(重度肥胖):BMI ≥ 40
o 又称“病态性肥胖”,是多种慢性疾病的高危人群。
除了BMI,腰围和腰臀比也是衡量肥胖的重要指标。对于亚洲人群来说,男性腰围超过90厘米、女性腰围超过80厘米,就已经属于腹型肥胖(俗称“苹果型身材”),这类型肥胖对健康的危害尤其显著。
肥胖的危害是体型变大,还会对身体的多个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1. 心血管系统
肥胖会导致高血压、高血脂,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长期肥胖的人群中,心肌梗死和中风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人群。
2. 内分泌系统
肥胖人群易患糖尿病,尤其是Ⅱ型糖尿病。脂肪堆积会导致胰岛素抵抗,血糖水平难以控制。
3. 呼吸系统
重度肥胖者常出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即睡觉时反复出现呼吸停止,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和心肺功能。
4. 消化系统
肥胖会增加脂肪肝、胆结石、胃食管反流等疾病的风险。长期脂肪肝还可能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5. 肿瘤风险
多项研究表明,肥胖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结直肠癌等多种癌症密切相关。肥胖引起的慢性炎症,是促进肿瘤发生的重要因素。
1. 管住嘴:健康饮食是第一步
饮食调整是控制体重的关键。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 减少热量摄入:避免高脂肪、高糖分食品,如油炸食品、甜饮料等。
· 增加膳食纤维: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有助于增加饱腹感。
· 合理分餐:一天三餐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
· 控制油盐: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人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油不超过25克。
2. 迈开腿:坚持运动是关键
运动对于减肥和维持健康至关重要。推荐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车、游泳等。力量训练也很重要,可以帮助提高基础代谢率,防止肌肉流失。
3. 医学干预: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
对于Ⅰ级以上的肥胖患者,尤其是伴有并发症的人群,可以考虑医学干预,包括:
· 药物治疗:如奥利司他、司美格鲁肽等,这些药物能抑制食欲或减少脂肪吸收。
· 手术治疗:对于重度肥胖者,胃肠减容手术(如胃旁路术)可以作为最后的选择。
4. 心理支持:健康管理需长期坚持
肥胖的成因复杂,与饮食和运动有关,还可能受到心理、遗传等多方面影响。建立合理的健康观念,避免情绪化饮食,是长期控制体重的关键。
肥胖的预防:未雨绸缪,胜过亡羊补牢防控肥胖需要从生活的点滴做起:
·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作息,避免熬夜,减少压力。
· 培养健康意识:定期体检,关注体重、腰围和血脂等指标。
· 关注儿童肥胖:儿童时期的肥胖往往会延续到成年,家长应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
未来趋势:肥胖治疗的新希望
近年来,肥胖治疗领域取得了不少突破。利用肠道菌群调节来控制体重的研究正逐渐兴起;新型抗肥胖药物正在研发中,可能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AI技术也被应用于个性化健康管理,帮助人们精准记录饮食、运动和体重变化。
肥胖是一个可以预防、可以治疗的健康问题,但它需要每个人的重视和坚持。不论你目前属于哪个等级,都不必灰心。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辈子的事情,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
最后,给自己设立一个小目标吧:从今天开始,每天多运动10分钟,少吃一口高热量食品,向健康迈出一小步,你的身体会感谢你!
如果你对自己的体重状况不确定,不妨用BMI公式计算一下,看看自己属于哪个等级?留言告诉我们你的结果,一起交流健康生活的心得吧!
信息来源:
1. 世界卫生组织(WHO)官方网站
2. 《柳叶刀》关于肥胖与健康的研究报告
3. 中国营养学会的膳食指南
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
协和专家:减重手术可减去多余体重,但这类人不适合做
管住嘴迈开腿,这六个字恐怕是肥胖患者最常听到的建议了。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是能够坚持下来的却没有几个,最终脂肪仍然顽固,体重依旧攀升。治疗肥胖的模式有很多,包括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四大类。前三类治疗方案通常被称为传统减肥方法,安全性高,但是容易复发,效果不理想。
在减肥治疗的领域,代谢外科手术可以通过手术刀帮人们解决肥肉的困惑,减重手术从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在美国已经开展了60来年,在全世界每年超过有60万例的患者接受了这样的手术,美国每年能有20万例肥胖的患者进行代谢外科手术。阿根廷有一个足球明星马拉多纳,他也接受过这样的手术。
这两个手术原理不一样。简单来说袖状胃手术就是把胃大概80%的组织切除,缩小了胃容量的同时,也去除了扩张储存食物和分泌饥饿激素,从而达到了抑制食欲,降低了进食量这两个目的。而胃旁路手术它是通过改变了胃肠道的结构,使大部分的胃矿质让食物抄近道,直接进入小肠,小肠同时又被缩短了,减少了营养在小肠内的吸收。
{!-- PGC_COLUMN --}这两种手术的目的是一致的,就是减少对食物的吸收和进食量。而胃旁路手术是通过改变胃肠道的结构,使大部分的胃被控制,让食物通过抄近道的方式直接进到缩短以后的小肠,不但减少了食物的摄入,并且降低了营养的吸收。减重代谢外科手术,它对肥胖引发的慢性并发症效果是极其显着的。目前已经有很多研究表明,减重手术不仅能明显地降低体重,还能够缓解甚至治愈肥胖患者的相关代谢疾病,比如说二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呼吸、睡眠暂停等等。
在美国克里夫兰医学中心2013年公布的十大医疗创新,其中就有减重与代谢外科手术治疗糖尿病位居第1位。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胖友都可以去做减重代谢外科手术?答案是否定的,每一个手术都有它自己的适应症,减重代谢外科手术也不是说每个糖尿病患者都可以做,做手术要满足下面几个条件:
首先,BMI指数大于等于32.5的患者要积极的做手术。
其次BMI指数在27-32.5之间,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这样的人经过药物的控制,还有生活方式的调整,难以控制血糖,并且出现高血压、高血脂、呼吸睡眠暂停、多囊卵巢综合症,有这样的合并症两种以上,你就可以考虑做手术。
BMI数是目前肥胖分级的常用指标,BMI如果是25-27.5之间,那就是超重。如果BMI在27.5-32.5之间,就定义为一级肥胖,如果BMI在32.5-37.5之间,那就是二级肥胖,BMI大于37.5以上,那就是三级肥胖。如果按照这套标准,在咱们中国超重以上的人群已经突破了三个亿,其中一级、二级、三级肥胖的人群超过了一个亿。
再者,男性的腰围如果大于90公分,女性的腰围大于85公分,建议酌情的提高手术推进的等级。也就是说您腰围如果是男同志大于90了,女同志大于85了,更要积极的推荐您去做手术。
需要注意的是,手术对青少年年龄是有限制的,青少年应该慎重的选择,在更多的时候青少年肥胖,我们更应该依靠调整生活方式,干预,还有内科药物治疗进行,只有那些BMI指数大于35以上合并有代谢性疾病、高血脂、高血压等极端情况,才应该考虑手术方式的干预。
您还有哪些健康养生方面的问题,头条关注南方健康,三甲医院医生顾问持续为您提供专业的健康知识!
#清风计划##科学每一天##南方健康超能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