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肚腩大问题 老中医教你健康减脂
经过了前一段时间的“加强版假期”后,除了年龄,增长最快的就数腰围了。更有甚者,四肢一点肉都没增,但唯独小肚子像“吹了气”似地长。肥胖是人体内脂肪积聚过多所致的现象。肥胖不仅影响形体美,而且给生活带来不便,更重要是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加速衰老导致疾病。比起在腹部、大腿、臀部及小腿的皮下脂肪,内脏脂肪过多导致各种慢性疾病的危险更高。迄今为止,向心性肥胖是医疗人员用来衡量慢性疾病发病率的重要指标。各个年龄段的男性和更年期之后的女性更容易形成向心性肥胖,体型会变得像一个苹果。各种健康问题接踵而至,患病的风险也开始增加。这意味着,小肚腩背后可能隐藏着不少健康问题。只要腰围粗上一点点,就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中医认为,肥胖是一种本虚标实、虚实兼杂的病证,其“实”以水湿内停、痰瘀互结为主;其“虚”以气虚阳亏为主。无论是水湿还是痰瘀,都为阴寒之性,需要阳的温化、气的推动,才能清除出体外。气虚则推动乏力,阳亏则温化无权,致使水湿痰瘀堆积体内,形成肥胖。
从中医理论来说,腹部肥胖还与脾虚有关。《黄帝内经》把这类肥胖人群叫膏人,有“纵腹垂腴,皮缓,肉不坚”的特点,意思是说弛纵的腹部,下垂的肉,肚皮很松弛,肚皮里的肉不坚硬。在脏腑之中,脾主要负责运化水湿,当脾气虚弱,水湿不能被及时运化而出现内停。而停滞的湿是一种弥散状态的邪气,瘀积久了就会凝聚形成相对粘稠的病理的邪气,中医上叫做痰,痰和湿聚在体内之后会形成痰湿蕴结的肚腩。肥人多痰湿,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说文解字》上说:“脾主信藏志,信生于土。”“脾主信”是说脾发挥功能是有节律的。规律的运动和饮食是健脾利湿的主要方法。
一般来说,有效减肚腩的运动有以下几种。
首先是饮食有节。一日三餐时间规律,饮食有度,不暴饮暴食,用坚果和种子类食物代替猪油、牛油等动物性食材,是减少腹部肥肉的明智选择。常喝减腹茶饮方:生白术5克、陈皮5克、茯苓5克、泽泻5克、大腹皮5克,水煮15—20分钟代茶饮即可。
其次是“动则生阳”。肌肉运动中可以产生大量的热量,可以温煦脾阳,所以脾阳虚的人,可以适当锻炼。每天快步走:快步走或快慢交替走,每天45—60分钟,一方面可以减掉腹部脂肪,另一方面不至于让人运动过度。中强度有氧运动:虽然不建议运动过度,但是运动还是需要一定强度。比如说,多做跑步、单车、游泳等运动。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敲打带脉。肚子所在的位置为带脉与足六经的交汇处,就如同大街上的十字路口。如果路口经络不通,局部形成积水点、垃圾排不出去就会形成肥胖。通过敲打可以把积水点打通,排走垃圾。其方法是从肚脐前面横腰一周,一直到腰椎中间,敲打一周,力道要大一点,有微微的疼或者胀的感觉是最好的,每次敲打30分钟左右。对于没达到胖的程度,但是吃完饭容易胃胀、肚子胀的人,吃完饭半小时敲打带脉能消食健胃。
(作者系北京朝阳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
作者:王红蕊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远离万病之源——向心性肥胖,中医教您一招儿鲜!
前几天和几个朋友一起吃饭的时候,发现一位平时嗜肉如命的朋友专拣蒜泥菠菜、蓝莓山药这一类他平时很看不上眼的菜吃,我的这位朋友身高将近1.7米,体重90多公斤。我平时就经常劝他注意减肥,节制食欲,不然在这样下去对血管、血糖、血压都不好。
我还给他推荐过不少减肥的方法,不过他从来都过耳不过心,还说人生苦短,就指着美食过了。每次聚餐,吃的最多肯定是他。但是他今天却如此反常,我心中纳闷,预示就问他原因。
朋友告诉我,他去体检,发现他不仅血脂高,血管硬化、堵塞程度非常严重。医生告诉他,他再不注意就有心梗和中风的可能,他吓得再也不敢肆无忌惮地吃了,还让我把以前告诉他减肥的方法再给他说一边,他郑重其事地拿手机录了音,承诺说以后一定认真照着做。
一次体检能让他认识到肥胖的危险性,并且积极改善,我很欣慰。只要他想改善,有决心,有我在,肯定没问题。但是还有很多肥胖的人忽视自己的健康,以至于后来导致多种心血管疾病,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时候都已过晚,实在是让人感觉非常遗憾。
在中医里,体内不正常的堆积物都可以用痰来表示,也就是说痰不仅仅指气管中咯出来的痰,人体百脉之中,不正常的津液、血液、身体组织留滞都叫做痰,腰上、臀部、臂部等堆积过多的肥肉也叫痰。肥胖的人自然痰瘀严重,而痰瘀乃败坏正气之物,痰瘀互结致百病。
究其原因主要是痰瘀的人脾运化水谷的功能失职,肝疏泄调达的职能失调,肾温煦、滋养血脉的功能失常。正常人身体本来可以正常代谢,分清泌浊,但是痰瘀严重的话这个功能就被影响了,本来用于生命代谢的能量不能正常搬运,异常堆积形成痰瘀,痰瘀又堵塞了血脉,就形成一个循环的死扣,又妨碍肝脾肾的气机,使经脉滞涩不畅,气血津液气化、输布、转运及利用失常,痰浊堆积在血脉里,血脉不通了,心血管疾病自然就找上了门。
如果上面这段话不好理解的话,大家可以这样想。我们刚出生时的血管内皮是光滑的,血液循环系统也正常。随着肥胖程度的加重,血液中的一些物质如脂肪和胆固醇会慢慢沉积,血管内皮慢慢变厚,血管腔慢慢变窄,当血管堵塞程度严重时,血液通不过去,血流量少了,人就会有胸闷、气短、头晕、头痛等不适的感觉,严重的甚至诱发脑卒中、心肌梗死等疾病。
现实生活中,肥胖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非常高。在肥胖人群中,肥胖的部位不一样,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不一样。有的人是全身都胖,有的人则是某一部位发胖。
有人认为,有个大肚子总比全身都胖的人好,至少体重比他们轻,其实不然。我在临床中发现,肥胖的人中以腹部赘肉大量堆积的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最多。这类人也就是所谓的“向心性肥胖”,说的是体内脂肪沉积以心脏、腹部为中心而开始发展的一类人。
有学者做过人群统计学发现,仅腰围特别肥胖的人得动脉硬化、脑卒中、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的概率是全身匀称性肥胖者人的2-3倍,而且腰围越粗,危险性越高。所以腹部特别肥胖的人,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身体,及时减肥,避免心血管意外的发生。
其实“向心性肥胖”的人,生活中非常多见,尤其是一些中年人,身体其他部位还算正常,就肚子特别大。一位女患者曾向我诉苦说,她血脂非常高,吃了很多药都不管用。而且她今年刚40岁,到了地铁不管多挤都有人给她让座,因为她的肚子一年四季都像怀了6-7个月的样子,弄得她非常尴尬。这位女士就是向心性肥胖并有血管问题的。
也许这个时候不少人会说,谁也不想有一个大肚子,但是腰部的赘肉就是特别难减,怎么也减不下去。其实用对了方法,腰部的赘肉并不难减,在这里就给大家介绍一个简单又好用的方法,叫做捏带脉。
带脉,顾名思义,就是像腰带一样的脉,它环绕肚子一周,一般人体其他的经脉都是上下纵向,而且基本上都是单向的,只有带脉横向环绕肚子一圈,如果把带脉打通了,就可以打通腰腹部的经脉,把腰部堆积的痰-赘肉搬运走。
捏的时候从肚脐开始,双手反向向腰后捏提,捏一下,提三提,带脉上这一圈都要捏提到,每天捏10遍就行。刚开始身体气血不通的时候会稍微有点疼,不过没有关系,坚持下去,越捏提带脉会越通畅,气血通畅了,自然能够把堆积在腰腹间的赘肉拌搬运走,长期坚持这个动作,除了减肚子外,还有预防便秘,治疗消化不良和改善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只要坚持下去,就会有成效。
前面我提到的那个女患者,用这个方法,3个月就瘦了7公斤,而且主要瘦在肚子上,肚子瘦子瘦下来以后,她的血脂也降下来了。后来她再来找我的时候就一边抱怨一边炫耀说,现在在地铁上再也没人给她让座了,每天只能站着上下班了。
阅读BTV《养生堂》专家内部文章,请微信关注yihaojiankang
本文作者:CCTV特邀养生嘉宾董峰医师
向您推荐他的新书《调心:把心调好病不找》,一本书说透健康与长寿的秘诀!
专家谈肥胖:是病需就医、治疗没有“一招鲜”
肥胖问题困扰不少民众,但很多人对其认知有误解。许多人低估其对健康的严重威胁。有不少人认为,只有极度肥胖才会产生健康危害,轻度或中度肥胖无伤大雅。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曲伸教授10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肥胖是一种病,必须进行医学干预。其次,肥胖的轻重,要根据是否代谢异常来判断。第三,肥胖的治疗没有绝招,没有一招鲜,必须采用各种方法进行个体化治疗。
据悉,近期,世界肥胖联盟发布了《2024年世界肥胖报告》。该报告预测,到2035年全球将有近33亿成年人受到超重和肥胖的威胁,高BMI(超重 肥胖)的成年人比例将从2020年的42%增加到2035年的超过54%,5岁至19岁的儿童和青少年超重或肥胖患病率达到39%。中国的超重或肥胖情况也不容乐观。
据悉,从科学角度来看,肥胖症其实是一种以大脑为中心,由生物、遗传、社会、心理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复杂疾病。正常情况下,大脑中的“饥饿中枢”和“饱中枢”处在相对平衡的状态,一旦平衡出现异常,“饥饿中枢”的作用将明显增强,人体就会产生强烈的饥饿感,从而食欲大增,而非简单的仅靠意志力就能控制住进食的渴望。
曲伸教授表示,根据临床经验及病因,他把胖子分为红(高代谢型肥胖)、白(代谢正常型肥胖)、黑(炎症代谢型肥胖)、黄(低代谢型肥胖)四种。能吃、能喝、有高血压,一喝酒脸红红的,能喊、能叫的是“红胖子”,他们代谢旺盛,吸收非常好。“红胖子”将来最容易得高血压。“我们和美国有关机构合作研究已经证实了这类肥胖患者的存在。”他说。
黑胖子一般很有劲,像鲁智深一样,能吃能干。很多美国橄榄球运动员都是黑胖子。现在年轻的黑胖子比较多,表现为脖子发黑、女孩子月经不正常、毛发增多、肌肉多,脂肪也多。
黄胖子比较少见,主要表现为一胖就胖肚子,有气无力、甲减、垂体前叶功能减退,代谢率降低,喝西北风也胖,一胖就出病。
代谢健康性肥胖者被称为白胖子,他们体重指数超标,但白白胖胖的,皮肤弹性好。医学名词就叫正常代谢性肥胖,就是代谢没有问题。
这四种类型肥胖患者治疗方法完全不一样。对黄胖子,医生会帮其提升激素水平,代谢率高了,自然而然会瘦下来了。黑胖子,减重比较难,必须降低体内的胰岛素水平。红胖子时常出现大便干燥,肠道通畅以后才能减重。而对于白胖子,一般不能轻易减重,否则会导致月经不正常、没力气,需要预防持续性发胖。
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有的人容易发胖,有的人怎么吃也不胖?“不同的基因构成决定了身体的代谢类型,从而影响体重。心理因素和部分药物的使用也会导致体重的增加。”曲伸教授告诉记者,有的人胰岛素水平很高,就特别爱吃。有的人感觉永远吃不饱,这和中枢调控有关。这位专家透露,其现在正在研究肥胖的中枢调控机制,并发现:每个人从出生开始,脑子就有一个“调定点”,设定该长多少体重。有的人可能注定会胖到100公斤,大脑才认为“够了”。
曲伸教授说,虽然人一辈子会长成什么体形大概率由先天决定,但是,如果有人很自律,对疾病的认识超前,或许能控制不增加到原定体重;但是如果任之为之,在原定基础上发胖,那会很严重。这位专家表示,因此,大家所说的“超级肥胖”,就是源于此。
对于更年期女性发福现象,曲伸教授直言,更年期女性最大的问题是向心性肥胖,更年期的替代治疗(常指:激素替代疗法)或是一个减重好办法。“我们说的‘替代治疗’其实很复杂,并不是单纯的雌激素替代治疗,缺钙、缺维生素D,都要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他指出,“对于更年期女性,调整内分泌紊乱,获能避免体形就发生剧烈改变;开展针对性治疗,应减少其腹内脂肪和脂肪肝,肠通了、肝通了,腰围就不会增加了。”曲伸教授说。
“减重一定要从全方位出发。”曲伸教授表示,“我一直认为肥胖不能‘一招鲜’。”对于社会上流行的生酮饮食、低卡路里饮食、16 8饮食等“减肥方法”,这位专家认为,都是“赶时髦”。他直言,营养治疗是第一步。曲伸教授表示,因为肥胖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糖尿病发病率、肿瘤发病率变高令人担心。但是瘦了以后,骨质疏松引起的死亡更多,所以千万不要减重过度:该减的减,不该减的不能乱减。大规模研究发现了“U形曲线”:体重指数小于18.5的人全因死亡率,远远高于体重指数在25-30者。全因死亡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各种原因导致的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人口数之比。
许多肥胖症患者为了减重可能采取快速却不健康的方法,如极端节食或过度运动,其实这些方法可能会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他指出,应该采用各种方法进行个体化治疗。个体化治疗就是要针对不同的发病原因对症治疗,尤其肥胖症合并相关心血管等疾病的患者,通常伴随慢性生理或心理障碍,需要接受多学科综合护理或多种药物治疗,不单以减重为目标,还应涉及肥胖相关危险因素和并发症。(记者陈静)
来源: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