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喝酒的危害有哪些(肥胖喝酒的危害有多大)

文章目录:

大量饮酒,增内脏脂肪

这段时间,“酱香拿铁”火出圈,不少人热议“美酒加咖啡,一杯再一杯”。那么,饮酒多了伤身体怎么办?近期,一项基于美国多种族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的分析表明,大量饮酒和酗酒与内脏脂肪堆积有关,与心包和肝脏脂肪堆积的关联最强,其次是肌间、内脏、皮下脂肪堆积。

01 饮酒量大,肚子会变大

该研究一共纳入近7千名受试者,其平均年龄62.1岁,47.2%为女士,其中6734人接受胸部CT检查(检测心包脂肪量和肝脏脂肪),1934人接受腹部CT检查(检测皮下、肌间、内脏脂肪面积)。

分析显示,饮酒量与内脏脂肪堆积呈J型曲线关联,少量(每天<1杯)和中量(每天1~2杯)饮酒者的脂肪堆积风险最低,而大量饮酒(每天>2杯)和酗酒(过去一个月内一次饮酒≥5杯)者的脂肪堆积风险显著增加。

与终生不饮酒者相比,大量饮酒者的心包脂肪、肝脏脂肪、内脏脂肪、肌间脂肪均显著增加,但皮下脂肪较低。

此前,中国慢性前瞻性研究就发现,不管每周只有1天饮酒,还是天天饮酒,就饮用频率而言,任何频率饮酒者“肚子大”的比例均较高。其中每周有3~5天饮酒的人,全身胖风险较高,“肚子大”风险最高。其中“肚子大”风险在男士增加23%,在女士增加13%。研究者指出,这可能是因为酒精会增加体内脂肪的积聚、改变肝脏类固醇代谢,从而导致腹型肥胖。

02 饮酒伤脑,增房颤、高血压、癌症等风险

饮酒是诸多慢性病的危险因素。一项美国研究发现,即使少到中量饮酒也会伤脑,与脑容量减少有关。而且,饮酒越多伤害越甚。以一位50岁者为例,每日饮酒1个单位(约半杯啤酒)到两个单位(568毫升啤酒或一杯葡萄酒),对大脑的影响就如衰老2年。

《自然》子刊发表的一项研究提示,饮酒除了引起房颤复发,还会引起新发房颤。研究发现,饮酒量增加会导致房颤发病率增加。尤其是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急性饮酒与房颤住院之间的关联最大。研究者称,饮酒已成为房颤的重要危险因素。

一项来自韩国的研究发现,喝酒时脸红(面部潮红)与否及变化,与高血压风险也有明显关联。该研究显示,以前喝酒不脸红但现在脸红的人,高血压风险明显高于其他人,即便少量喝酒也如此。

已经有大量证据证实,饮酒会导致多种癌症。酒精和酒精饮料已经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Ⅰ类致癌物,即确定对人体致癌。发表在《柳叶刀》子刊上的一项全球性研究再次证实,即便少量饮酒也会致癌,喝得越多,风险越高。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的分析还显示,中国男性饮酒危害很大,与61种疾病的风险显著升高有关,且呈剂量反应性相关。

03 任何时候戒酒都有益

根据《柳叶刀》一项基于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结果,世界心脏联盟指出饮酒没有“安全量”。世界心脏联盟指出,即使是少量饮酒,也会增加心血管病风险,包括冠心病、中风、心衰、高血压、心肌病、房颤和动脉瘤。“适度饮酒可降低心血管病风险”的说法不成立。“每天一口酒,活到九十九”的说法也是谎言。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研究证实,即便是少量饮酒也危害健康。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也发布声明称,少量饮酒也会增加癌症风险。

因此,彻底戒酒十分必要。一项来自韩国的全国性研究表明,对于大量饮酒者(每天酒精摄入量男士>60克、女士>40克),只要彻底戒酒才能降低房颤风险,仅减少饮酒量不会降低房颤风险。

只要想戒酒什么时候都不算太晚,只要戒了酒就能减慢酒精对人体的损伤速度。有研究报道35岁之前是戒酒的最佳年龄。因为35岁之前人体的代谢机能都比较高,对酒精的代谢能力尚比较强,能够抵抗住一部分酒精的损害。其实,任何时候戒酒多不晚,35岁之后戒酒也可以减少酒精对人体的损害程度加深。因此,为了健康请放下手中的酒杯,任何时候戒酒都对健康有益。

转载请注明来源保健时报微信公众号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记者 || 燕声

编辑 || 颜红波

肥胖、饮酒会引起脂肪肝?还有其它原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脂肪肝变得越来越普遍,相应患者也越来越年轻化,研究称,脂肪肝已经成为威胁国人健康的最主要的肝病之一。那么,到底什么是脂肪肝?脂肪与肝之间有怎么的联系?又该如何应对?本期带你认识脂肪肝。

肝脏在脂肪代谢中的作用

肝脏是我们体内最大的内脏器官,也是人体进行新陈代谢最重要的器官,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肝细胞内可以发生很多化学反应,有500多种功能。人体进食后被小肠吸收的葡萄糖、脂肪酸、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会通过肝脏进行合成、分解和分配,可以说肝脏是名副其实的“化学工厂”。

脂肪是人类所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之一,是人体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体贮存能量的主要物质。脂肪在人体内主要分布在的皮下组织、大网膜、肠系膜和肾脏周围等处。

1.脂肪的产生

人体内脂肪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从食物中摄取,另一种是体内直接合成。

当我们从食物中摄入脂肪时,脂肪在小肠内经过胆汁(主要由肝脏分泌)和脂肪酶的消化作用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随后被小肠细胞吸收而进入血液,并随血液流入肝脏。脂肪酸进入肝脏后会被肝细胞摄取利用,一部分氧化分解为自身供应能量;一部分则合成脂肪、磷脂、胆固醇等,并从肝脏再次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运输至全身各组织细胞贮存和利用。

当人体摄入的糖类和蛋白质过多时,肝细胞也会将血液中过量的葡萄糖、氨基酸转化为脂肪,再释放至血液中,随血液运输到各组织贮存和利用。当然身体其他部位的脂肪组织也可以利用血糖合成脂肪,但大多数还是在肝脏中合成。

可以看出,无论是从食物中直接摄入脂肪还是体内自行合成脂肪,都离不开肝脏。了解了脂肪的来源,现在我们再来看脂肪的消耗。

2.脂肪的消耗

我们都知道葡萄糖是为人体各组织器官提供能量的主要物质。当食物中的糖类进入人体后,经消化吸收水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导致血糖升高,此时肝脏便会将葡萄糖转化为肝糖原储存在肝脏中,使得血糖含量保持稳定。当人体消耗葡萄糖导致血糖降低时,肝糖原又会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中,保持血糖稳定。如果肝糖原也不足以满足人体的能量需要,这时便开始动用身体贮存的脂肪了。

身体脂肪组织内的脂肪在脂肪酶的作用下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释放进血液,随血液运输至各组织氧化分解产生能量,而肝脏是氧化分解脂肪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

3.肝脏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脂肪在小肠内消化吸收时离不开肝脏;血液中的脂肪酸进入肝脏后,肝细胞一方面能够氧化分解脂肪酸产生能量,另一方面也能够利用脂肪酸重新合成脂肪、磷脂等脂质,再次释放至血液中,随血液运输到其他组织器官贮存和利用。

值得一提的是,脂肪不溶于水,需要和载脂蛋白结合形成脂蛋白才能进入血液进行运输。而载脂蛋白主要就是由肝细胞产生的,所以脂肪的运输也离不开肝脏。

可以说肝脏在脂肪的消化、吸收、分解、合成及运输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脂肪肝是如何形成的

那么脂肪肝是怎么回事呢?脂肪肝是本不该在肝脏中堆积的脂肪,由于各种原因在肝脏中停留堆积而造成的病变。哪些原因会造成脂肪在肝脏内堆积呢?

毋庸置疑,肥胖是一个重要因素。肥胖者体内脂肪堆积,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含量多,血液流经肝脏时就会合成大量脂肪。而载脂蛋白的运送量是有限的,无法及时将脂肪运到肝脏外,导致脂肪在肝脏内堆积。糖类物质也能转化为脂肪,因此高糖饮食也容易造成脂肪肝。

那么瘦子是不是就不会得脂肪肝呢?一则新闻中提到,某42岁、身高172cm、体重138斤的清瘦男子体检时却查出了轻度脂肪肝,更不可思议的是,该男子严格控制饮食只吃素不吃肉两年后,再体检时非但没有好转,反而变成了中度脂肪肝。而且这种人并不是个例,可见,肥胖并不是引起脂肪肝的唯一因素。

当人体摄入蛋白质过少,导致体内缺乏合成载脂蛋白所必须的氨基酸时,载脂蛋白合成受阻,转运脂肪的能力减弱,也会造成肝脏内脂肪堆积。

禁食或者过度节食也会饿出脂肪肝。人体长期处于饥饿状态时,为弥补葡萄糖这一供能物质的不足,便会大量动用身体贮存的脂肪,导致血液中的脂肪酸增多,进入肝脏后引起脂肪堆积。

长期大量饮酒也会造成脂肪肝。酒精进入人体后,极少量经过呼吸或尿排出,大部分都在体内代谢分解,而肝脏则是主要的代谢器官。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肝细胞受损,阻碍肝脏释放蛋白质,抑制脂肪酸的分解利用,导致脂肪堆积。

糖尿病患者体内分泌胰岛素不足,无法将葡萄糖送入细胞中分解供应能量,于是只能靠动用身体中贮存的脂肪供应能量,造成血液中脂肪酸增加,在肝脏中大量合成和堆积脂肪从而形成脂肪肝。

此外,由于药物的代谢途径主要是肝脏,服用的某些药物可能因抑制蛋白质合成而导致脂肪肝。综上,能够导致血液中的脂肪酸过高、肝脏中载脂蛋白合成减少、肝脏分解脂肪酸能力变弱的因素都有可能引起脂肪肝。

得了脂肪肝怎么办

正常情况下,肝细胞内脂肪一般不超过肝重的5%,超过5%则认为是脂肪肝。5%-10%为轻度脂肪肝,10%-25%为中度脂肪肝,超过25%则为重度脂肪肝。大部分脂肪肝患者并没有明显的症状,但是如果不加以控制任其发展,则有可能沿“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这一趋势慢慢进展,所以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尽早加以治疗。

我们知道,造成脂肪肝的原因有很多,所以针对不同原因造成的脂肪肝自然也有不同的应对方法。目前脂肪肝的治疗还没有特效药,所以,关键在于找到造成脂肪肝的原因,去除病因,合理膳食,增强锻炼。

对于肥胖引起的脂肪肝,自然要改变生活方式,“管住嘴、迈开腿”;对于长期大量饮酒引起的脂肪肝,戒酒最为重要;对于营养不良或节食引起的脂肪肝,则应注意合理膳食,保持营养均衡;对于糖尿病引起的脂肪肝,则应及早控制和治疗糖尿病,合理安排饮食,低糖低脂肪,适当运动。此外,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辅助治疗。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保护好自己的“小心肝儿”,远离脂肪困扰!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参考资料:

[1]仲芹芹,沈卫东.揭开“脂肪肝”的面纱[J].肝博士,2017(05):41-42.

[2]郭朋,张引强.脂肪肝不容小视[J].肝博士,2016(06):53-54.

[3]王倍,耿威,张丽丽.酒精肝诊治与预防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2):222-223.

[4]傅宝玉. 肝脏与脂肪代谢障碍——肝脏在机体脂类代谢中的作用[J].辽宁医学杂志,2004,18(2):57-58.

[5]理查德·沃克尔.人体[M].李姝译.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8:68-69.

[6]理查德·沃克尔.(有趣的3D立体书)人体[M].张卫光等译.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13:64-65.

50岁后,吸烟、肥胖、饮酒,哪种更让人“短寿”?告诉你答案

通过各种古装电视剧和历史典籍,我们知道唐朝是一个以胖为美的朝代。不知道是否是想要效法古人,现代也多了很多“胖美人”。如今,肥胖已经成为了多种老年慢性病的病因之一。甚至在很多人的眼中,肥胖已经成为了身体不健康的代名词。与它同样“声名远扬”的,还有吸烟与酗酒,这同样也是危害老年疾病的两大凶手。

但是在评论中,每次都有人留言:自己吸烟或者喝酒多少年,身体也没有多大的毛病,这文章都是胡扯。这种长期有不良习惯,却仍然身体康健的情况,是绝对存在的。但是只是比例不同而已。通过这些比例的对比,我们可以从中找出,对身体危害最大的不良习惯,从而最大限度的,保证晚年的健康身体。

吸烟、喝酒、肥胖,三者对身体会造成什么损害?

1、吸烟会增大患癌几率

吸烟虽然会导致肺癌,但是在不同年龄段,其造成肺癌的概率是完全不同的。根据相关的临床知识发现,肺癌患者年龄分布在40岁后的中老年人。这可能是因为中老年人吸烟的时间更长,肺部受到的损害更高。另一方面也有可能与免疫力有很大的关系。

因为同样的致癌物质,在进入人体后,造成的危害需要根据人体的免疫系统决定。40岁以下的青年人群。身体的体质更加健康,免疫力更强大。自然患癌几率也会越低、但是吸烟时间越长,患癌的几率越高,这是毋庸置疑的。

2、喝酒会损伤肝脏

在酒桌上,存在着一个千古谜题。喝酒的酒量,到底与什么有关。有些人说是后天练成的,但是有人说这是天生的。其实这主要取决于肝脏中的酶含量。肝脏中分解酒精的酶越多,自然酒量越好。

但是肝脏在分解酒精的时候,酒精也会损伤肝脏器官。造成肝脏细胞失活、呈现纤维状。长期饮酒的人,肝脏功能下降。会出现酒精肝、脂肪肝、肝硬化乃至肝癌等肝脏疾病。而且酒精也会对肠胃造成刺激,长期酗酒必然会导致消化系统受损。这也是喝酒的危害之一。

3、肥胖是多种慢性病的病因之一

肥胖相比起上述两种,虽然看起来危害性更低,只是会影响外貌形象而已。但是肥胖引发的恶果,却比抽烟、喝酒加起来还要多。肥胖是引起三高的主要病因之一。肥胖的人,身体内的炎症出现会更加频繁,从而引发多种慢性炎症。而且肥胖还会导致体重增加,增加腿骨的行走负担。过度肥胖的人,甚至会出现骨骼变形的情况。

从上述三点不难看出,抽烟、酗酒、肥胖对身体的损害,都是不容小觑的。特别是不起眼的肥胖,对健康的损害是潜移默化的。所以更容易被人们忽略。但是这三种不良的习惯,哪一种对中老年人的威胁更大呢?

50岁以后,抽烟、酗酒、肥胖,哪种对身体的危害更大?

抽烟导致的患病人数

国家卫健委和世界卫生组织,2021年发布的吸烟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吸烟人口大约在三亿人左右,每年因吸烟而死亡的人数,大约有100万人左右。其中有接近一半人数,都是因肺癌死亡的。

吸烟引发的肺癌,也是我国目前恶性肿瘤中,死亡率和患病率,都名列第一的癌症。但是之所以会出现吸烟七八年,却不患病的人。或许与基因有关系。

美国爱因斯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nature》期刊上发表文章,其中论述了吸烟时间长却不患病的人,体内可能有“自我保护机制”,从而抑制细胞中DNA的突变。但是这并非完全保险,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呢?

酗酒导致的患病人数

喝酒主要会导致肝脏受损。其中比较严重的有肝硬化和肝癌,所以我们统计这两项疾病的数据。其中根据《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的肝癌人数大约为36.5万人,肝癌也是恶性肿瘤中,致死率的前几名。而肝硬化患病人数,目前全国大约有七百万人,其中有20%左右是由酒精引起的,其余则是由其他病因引起的肝硬化

肥胖会引发多种疾病

在这三种不良习惯中,肥胖无疑是最难统计的。医学杂志《柳叶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男性人口肥胖人数,已经达到了4320万人。女性的肥胖人数达到了4640万人。这也导致我国成为了肥胖人数最多的国家。

而肥胖的人血液浓稠度更高,血压也会更高。可以说肥胖是引起高血压的主要病因之一。《中国心血管病健康和疾病报告》显示,我国目前高血压人数大约为2.45亿人。而由肥胖引起的相关心血管疾病人数,则达到了3.3亿人

纵使肥胖并非唯一的病因,但是它也是导致这类疾病的凶手之一。并且肥胖也会导致癌细胞的产生几率增大。同时过度的肥胖,也会损害心脏健康。对于50岁以后的老人而言,肥胖对他们的危害,要显得更加全面。

通过三组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是从患病人数还是死亡人数,肥胖都无疑超过了吸烟和酗酒。并且前两者的危害,已经被很多人所知道。所以即使是抽烟喝酒的时候,也会有所节制。但是肥胖则不一样,很多人对其危害缺乏认知,更加容易放纵自己,让健康不知不觉之间土崩瓦解。

综合全文来看,这三种不良习惯危害有大有小。虽然肥胖的危害尤为深远。但是其余二者也不容小觑,50岁后,如果没有这三种恶习,身体会有哪些改变呢?

50岁后,不抽烟、不喝酒、不肥胖,身体有哪些变化?

第一、身体变得更轻盈,外貌变得更精神

因为肥胖的人,身体运动时候负担更重。所以总是给人无精打采的感觉。但是瘦下来以后,则会变得更加精神。

第二、肝脏功能恢复

长期酗酒的人,难免会存在肝脏损伤。而肝脏是人体的五脏之一,受损必然会影响身体的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如果能够减少饮酒,无疑会极大改善身体不良症状。

第三、口腔清新,呼吸顺畅

长期吸烟的人,必然会导致满口的烟味。特别是在家人相处的时候,一开口的味道总是让人皱眉,这也让很多吸烟者,感到自尊心受挫。但是如果戒除烟草后,这种情况则会慢慢改善,口气变得更清新。而且肺部功能改善,呼吸也会更顺畅。

50岁后,身体机能下降,这三种不良习惯,必然会时刻危害健康。特别是肥胖的人,受到的伤害比前两者还要大。所以在年纪增大以后,一定要注意这减少烟酒,同时关注自己的“小肚腩”!

【参考资料】

1、中国心血管病患者达3.3亿 这些不良习惯你占了几个·中国新闻网·2020.9.29

2、.吸烟最多的人不会得肺癌?不可能!·医师报·2022.5.5

3、全球成人体重调查:中国肥胖人数8960万 居世界第一·生命时报·2016.4.9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