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的肥胖(老鼠肥胖症)

文章目录:

胖老鼠易丧失味蕾?美专家发现治疗肥胖症新目标

中新网3月21日电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最新研究发现,老鼠因为肥胖而丧失味蕾。主持这项研究的康乃尔大学食品科学家罗宾·丹朵(Robin Dando)表示,这项发现可能是治疗肥胖症的全新目标,虽然人们不怎么重视味蕾,但它确实非常重要。

资料图:一只小老鼠。(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章摘编如下:

饮食、运动及基因遗传是肥胖症的成因,但口味偏好影响饮食选择。一些早期研究曾发现,过胖者通常比瘦人的口味敏感度低。这个理论仍未获得证实,但却可说明为何人们会吃更多高卡路里的食物,来弥补口味变弱的现象。

丹朵实验室团队仔细研究味蕾及舌头上细胞群,发现主要五种味觉:甜味、酸味、盐味、苦味及鲜味。研究将实验用在老鼠身上,喂给它们高脂肪饮食、导致其快速增加体重,然后在舌头上计算味蕾细胞。研究人员将研究成果公布在“PLOS生物”期刊,发现肥胖老鼠的味蕾,比正常饮食的瘦老鼠,味蕾减少了25%。

史丹福大学减肥手术医师约翰·莫顿(John Morton)表示,研究确实强调了味觉敏感性和体重间的关联。这也是减肥困难的另一个原因。几年前,他让患者在缩胃手术前后,进行味觉测试,发现随着体重下降,味觉获得改善。

无论味蕾作用为何,莫顿医师建议患者谨慎进食。除了视觉和嗅觉的享受外,在吞咽前减缓进食速度,咀嚼30次。他说,可从食物的各个方面获得满足,而非食量。

世界最大的老鼠体重过百斤,却是最有魅力的动物!尤其是它的屎?

“快来看看吧,它们要占领我的家了。哦!它正在拿着它自己的屎朝我靠近!快来救救我!”

2021年8月,阿根廷某警局接连接到某富人区打来的电话,声称有一批“伪装者”手握“屎”闯入了他们的家,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阿根廷警方立即赶到现场,发现了上百只“圆身、长脸、短腿”的动物,经过仔细辨认,才发现这居然是一群水豚

了解之后才知道,这些水豚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来到了富人区,圆滚滚的身体,大大的眼睛,还呲着两个大牙,对什么事情都充满好奇的样子,吸引了无数富人们在此喂养。

刚开始还好,时间一长,水豚们越来越多,“本性”也逐渐展露。人们渐渐发现可爱的水豚们竟然会拿着自己的屎到处玩,甚至饿了还会吃一口。这种恶心的行为实在是太让人作呕了,而且将富人区的卫生环境搞的一团糟。

水豚明明是公认的最具亲和力的动物,为何会突然之间招人烦呢?它到底是种什么动物呢?



▋水豚长什么样?

水豚,光听名字就知道这种动物肯定和“水”还有“猪”少不了关系。前者是肯定的,水豚是游泳超级棒的一种动物,水豚的脚上有鸭子一样的蹼,非常利于划水,所以游起泳来特别快,三下两扑腾就能游出去很远,在水中简直“动如脱兔”。

而且水豚非常胖,身体里脂肪的含量非常多,这就使得水豚们在游泳的时候有一个天然的“救生圈”,能让它们浮在水里,便于更好的游泳。

但是要说到像“猪”,可能很多人都会有误解,水豚是怎么和猪扯上关系的?水豚不是啮齿类动物吗?难道不应该是老鼠吗?

细看水豚的外表,这动物也太大了,跟猪没什么两样。一般来说,水豚的体长大概是在1m到1.34m之间,雌性水豚要比雄性水豚大一些,体重也是在35-66千克之间不等,也就是70斤到132斤不等。

你见过长一米三四的老鼠吗?如果你见过,那你又见过100多斤的老鼠吗?显然没有吧。所以说水豚是“猪”,真没有冤枉它们。

但从体型来看,水豚确实跟猪差不多,但是从其他特征来看,水豚的“老鼠性能”就展现出来了。

首先就是外表的皮毛,水豚的皮毛跟老鼠非常一致,毛发非常粗但是很稀疏,身上的毛颜色相近但是又各不相同,比如说黄棕色的毛,还有深褐色的毛,和老鼠一样的灰色的毛,都错层掺杂在一起。

跟老鼠一样,水豚的脖子也非常短,短到大家认为它们是没有脖子的,但其实有,人家只是不明显而已。

其次就是水豚的手太短小了,没法用手来进食。像老鼠、松鼠之类的啮齿类前肢都很灵活,但水豚的四肢都一样,脚趾间还长着名为“半蹼”的皮膜,完全只能用来走路和游泳。

要说水豚和老鼠哪里不一样,那就是水豚没有长长的尾巴。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水豚的尾巴不知道怎么的就消失了,这也是唯一和啮齿类祖先们不一样的性状了,所以人们也把水豚叫做“没尾巴的大老鼠”


▋水豚的生活习性

水豚的名字预示了它们的这一生注定离不开水,水豚的家就在水边,它们经常一群一群的潜伏在水里,只露出一个小头来观察四周的情况,又或者是只把眼睛耳朵和鼻子露出水面,惬意的躺在水里,舒舒服服的睡一觉。

很多生活在水里的动物都喜欢在水边筑巢,比如说水獭。但是水豚与它们这些“凡夫俗子”不一样,它们不愿意过这种千篇一律的生活,它们从来不筑巢,只捡现成的,随便一个凹一点的草窝子都能成为它们的家。

这样的居家方式其实是为了方便它们逃跑,别觉得水豚只是水里的王者,它们也是陆地的“掌控者”。

水豚在休息的时候要是感知到危险,那跑的比马都快,用最快的速度冲进水里,然后再从水中潜伏逃走。

水豚的性格其实非常好,因此它们也非常适合群居,它们同类之间很少打架,大多数时间都是平和的待在一起。

以一个家族为单位,家族的主角当然就是雄性水豚,其他的大部分都是雌性和幼崽,一个水豚家族差不多有10-30个成员

这种构成很像古代的大家族,一个男子娶三妻四妾,然后拥有一堆孩子,一家人生活在一起。

水豚不同于其他的动物,它们的性格是非常稳定的,而且喜欢安静,能呆着不动就不动,要是动也很慢,除非是遇到危险情况,为了逃命它们才会很快行动,否则就是“当代懒人一个”。


▋动物界的“交际花”

也正是因为水豚性格好、懒,很多动物都喜欢跟它们交朋友。在水豚栖息的地方,经常能看到各种各样的动物,尤其是鸟类,站在水豚的身上,就像是本来就是一体一样。

水豚也不会因为它们踩踏自己的身子而生气,甚至还非常乐意给它们做这个“靠垫”。

除了鸟之外,猴子、小鳄鱼等都是水豚的好朋友,它们经常成群的围绕在水豚的旁边,非常和谐。

有专家学者专门研究过水豚的这种“万人迷”特性,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这些动物只是格外喜欢水豚的屎而已。

前面我们提到过水豚的身上脂肪非常多,这就是因为它们消化系统不好,没法很好的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明明和牛一样都是食草类动物,但是牛就一身“腱子肉”,还能供人食用,而水豚空有一身脂肪,其实就是因为它们吃的东西不消化。

不消化就会导致它们的粪便中营养价值非常高,相当于吃100%的营养品,但是只吸收了50%不到,那剩下的50%被排出体外了,那不就浪费了吗?

所以别的物种就来“分一杯羹”了,吃水豚的排泄物,别的物种就能获得营养。虽然听起来很恶心,但是确实有实际效果,何乐而不为的事情呢?

所以那么多动物们喜欢待在水豚旁边,无非就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思想,来得早吃得好,来得晚啥也没有了。

其实不光别的动物吃水豚的排泄物,它们自己也会吃。因为排泄物中一般都有“菌”,肠道中的菌。有一些排泄物是有有益菌存在的,循环利用这些有益菌能更好的帮助它们进食。

又温顺又会垃圾分类的水豚,谁能不爱呢?

鳄鱼都爱


▋人类眼中的香饽饽

水豚不仅是动物界的“交际花”,还是人类眼中的香饽饽,因为水豚的利用价值非常高。

水豚主要生活在南美洲,南美洲人最先发现了水豚的价值。18世纪的时候,西班牙人移民到南美洲大陆,当时的南美洲除了自然风物之外没有其他的东西,这群侵略者们总得吃东西吧,于是它们把目光放在了南美洲的动植物身上。

水豚就是它们当时猎杀的目标,因为又大又肥的“猪性”,水豚们成了这群侵略者案板上的美味。

西班牙侵略者凭借自己手中先进的猎枪开始大肆捕捉水豚,把它们扒皮之后抹上盐挂在通风处晾干,这样就有风干“水豚肉”吃了。

后来这群西班牙移民开始在南美洲大陆定居,运来了牛羊和其他食物在南美洲养殖,本以为这样水豚就能逃脱被吃的厄运,谁成想这群侵略者还有自己的信仰,在复活节的前一周不能吃牛羊肉。

不能吃牛羊肉又想吃肉怎么办?这些人向神父说,水豚整天泡在水里,它就应该是鱼而不是陆地上的动物,而鱼肉是可以随便吃的,这就造成水豚这一物种一度要灭绝消失。

后来过了很多很多年,这群顽固的野人经过演化,已经没有之前那么残忍,逐渐意识到了自己行为带给这一物种的伤害。于是当地政府开始禁止一般人捕杀水豚,只允许一些农场主捕杀。

简而言之就是既要吃它们的肉,又不允许它们死,可以说是非常霸道了。不过好在水豚的繁殖能力比较强,它们每8个月就能繁衍一窝,一窝差不多有四五个,这才得以保证物种的延续性。

现在水豚的数量也不是很多,虽然已经在控制捕杀水豚的数量,短期来看这是可行的,但是从长远来看,无异于杯水车薪

水豚是非常可爱的一种动物,因为人类的贪念而近乎灭绝,我们是时候该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了,别让这一特殊的物种在地球上彻底消失,到时候悔之晚矣。



参考资料:

[1] 南美洲的水豚与豚鼠养殖业 CNKI

[2] 你好,我是水豚 VIP

又是入侵物种!上海多地发现“巨型老鼠”,重达17公斤,谁降服它

卷土重来!一种“巨型老鼠”在上海奉贤、松江、金山、浦东等多个区域出现,有向外扩散的态势,最近经媒体报道后引发了广泛关注。之所以说它是“卷土重来”,是因为它是二十年前一场庞氏骗局的主角之一,现在则是典型的外来入侵生物。

从争相求购到弃之不理,再到破坏农作物,海狸鼠究竟经历了什么?

“巨型老鼠”其实就是海狸鼠,与老鼠同类,体长40~65厘米,体重5~10千克,最终可长到17千克,是世界上最大的老鼠之一。

海狸鼠全身都是宝,皮毛柔软耐磨、绒毛紧密、外观华丽,是制作高端毛皮大衣、皮靴的优质材料;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烹饪后有一股特殊的香味;海狸鼠尾巴中的筋,经处理后可制成吸收蛋白缝合线用于缝合伤口,不用另外拆线。

在巨大经济利益的吸引性下,海狸鼠被广泛引入到世界各国,如比利时、丹麦、法国、德国、西班牙、瑞士、英国、美国。

有些国家的养殖户靠着养殖海狸鼠掘到了第一桶金,有些国家却是“引狼入室”,海狸鼠在当地胡吃海喝、肆意繁殖,很快就把当地土著动物逼到了绝境,比如阿根廷的农场主雇佣专业的“捕鼠队”捕杀海狸鼠,数万只海狸鼠或被焚烧、或掩埋,如今在牧场里很难再看到一只海狸鼠了。

海狸鼠最早是1953年作为观赏和特种养殖动物从苏联引入到我国的,80年代特色养殖席卷全国,法国绿头鸭、银狐、小香猪等动物纷纷成为养殖对象,也包括海狸鼠。受多种因素影响,海狸鼠养殖一开始进展缓慢,甚至有养殖户拆掉鼠舍另换养殖品种。

转折发生90年代初,四川一个叫李天国的人开始操盘“正大养殖场”,李天国先是到处宣传海狸鼠,称它肉可吃、皮可卖钱,市场价值不可限量。很快李天国就正式表演了:他先以500元/只的价格卖给第一个入套的人,接着派人以800元的价格从对方水中回购;然后再以1000元价格卖给下一批人,随后再高价回购。

经过几轮炒作,海狸鼠价格一路飙升。据了解,当时一对外形靓丽、皮毛金黄色能卖到4、5千元,怀孕的母海狸鼠售价更是高达1-2万元。这是什么概念?当年上海一名普通职工的年收入才5000出头!

为了养好海狸鼠,养殖户给海狸鼠专门搭巢穴,喂它们白菜心、鸡蛋、奶粉;若是海狸鼠生病了,一家人轮番照看,甚至把医生接到家里给它打针、输液。在一种狂欢下全国海狸鼠存活量猛增,巅峰时超过了15万只。

也就在这个时候,海狸鼠市场迎来了致命一击。1994年4月13日央视《焦点访谈》播出了《海狸鼠——神话与现实的再调查》,揭了海狸鼠骗局的老底。节目播出后海狸鼠价格狂跌,从原来的几千元/只到几十元/只,最后仍是无人问津。四川一位夫妇花高价喂养了一对海狸鼠,刚刚产下幼崽,原本指望它买房、买车,最后扔到了农田里。

海狸鼠神话破灭后,有很多养殖户像四川夫妇那样舍弃了海狸鼠,海狸鼠逃逸到户外并建立群落,经过二十多年的蛰伏,数量大增且有了扩散趋势。

2022年11月19日北青网转载了一篇文章,称上海多地发现了海狸鼠,有些海狸鼠已经威胁到农作物生长。松江叶榭镇兴达村莲藕种植大户蒋师傅的100亩莲藕塘最近两年频繁遭到海狸鼠破坏,海狸鼠拖家带口到藕塘里折腾,春天吃藕芽,秋冬吃莲藕,而且专挑粗壮、白净的好藕吃。

蒋师傅和几个种植大户多次联合起来为藕塘安装栅栏,海狸鼠照样能闯入藕塘。按照蒋师傅的说法,这些海狸鼠可能与当年的海狸鼠骗局有关,现在金山、浦东、青浦、奉贤多地都发现了海狸鼠。

盘踞在上海的貉会不会是海狸鼠的克星

海狸鼠确实有一定的隐患。除了吃莲藕外,海狸鼠也吃慈菇、茭白及杨柳的嫩枝条及树叶。海狸鼠喜欢把巢穴建在堤坝、河边,洞口一半在水里、一半露出水面,洞长2-3米,甚至十几米,很容易造成堤坝、田埂漏水。

更麻烦的是,海狸鼠特别能生,幼崽出生3个月后就达到性成熟,成年后一年产两胎,巅峰时两年可产5胎,一胎6-14个幼崽,按照这种态势海狸鼠早晚会在上海泛滥。

事实上,美国个别州饱受海狸鼠泛滥之苦,比如加州和路易斯安那州,其中路易斯安那州为鼓励民众捕杀海狸鼠,规定每杀一只海狸鼠奖励5美元,按民众提交的鼠尾数量计算。

那上海怎么办呢?除了捕杀外,还有没有其他办法?正在上海急速扩散的貉或是海狸鼠的克星。目前,上海大约100多个小区有貉活跃,其中松江、闵行和青浦区的数量最多,而海狸鼠也在这些区域生活。

其实,貉早就看海狸鼠不顺眼了,貉杂食,但以小型动物为食,在它的食谱里有鱼、虾、蟹、飞鸟、老鼠和其他小型哺乳动物,也有植物的根、茎、叶、芽、浆果。海狸鼠则以植物为主要摄食对象,那么两者必然存在竞争。

貉干得过海狸鼠吗?貉会爬树、会游泳,喜欢夜间沿着河岸、湖边觅食,这些均利于捕杀海狸鼠。而且貉脾气暴躁,曾有上海业主牵着一条12公斤的法斗犬在小区里溜达,一只貉突然朝着法斗犬就是一口,缠斗十分钟后貉被业主强行驱离了,法斗犬的后腿早就被咬得皮开肉绽了。

所以在食物匮乏时貉一定会捕杀海狸鼠,却不一定能将海狸鼠一击毙命,因为有些海狸鼠体重超过10公斤,而貉只有5-9公斤,这点貉不占优势。不过,貉仍可减缓海狸鼠扩散速度,毕竟捕杀海狸鼠幼崽还是易如反掌的。

写在后面:警惕外来入侵生物

目前,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达600多种,像红火蚁、罗非鱼、鳄雀鳝、加拿大一枝黄花早就露出了狰狞面孔,有些则处于潜伏期,为降低灭杀难度,我们应提前了解它们的生长态势,尽量将它们扼杀在萌芽阶段,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原创:土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