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 胸闷气短(肥胖胸闷气短有时心跳快)

文章目录:

肥胖、胸闷心痛,这是痰湿!容易导致心脏病,最好化去

前段时间接诊了一个冠心病患者,中医没有冠心病这说法,以前一般叫做真心痛、心痹或者心悸怔忡。

这个患者舌苔又白又厚又滑腻,摸到脉的时候过一会儿停一下,这在中医叫做结代脉,这是很危险的信号,说明病人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当时他说自己经常感到胸部闷闷胀胀的,偶尔还会有刺痛的感觉,然后就是嗓子里总有痰,感觉黏腻,还导致他经常感到背痛、咳嗽气短。这很明显是痰浊结胸的问题嘛。

结合诊断和他的表现,基本可以确定他是痰湿型心脏病。我当时用了温胆汤的加减方,以半夏和竹茹祛痰,茯苓、陈皮利湿行气。主要的目的就是化去他胸中的痰浊。

痰浊这东西,就是痰湿和各种浊气比如肠道中的浊气之类的东西混合成的,我们以前有句话叫大丈夫胸怀宽广,其实说的是我们人的心胸是清净空旷的地方,正因如此,我们才能自由呼吸,但痰浊却喜欢向这个空旷的地方跑,一过来就不走了,这叫痰浊结胸,现代医学说是痰湿型心脏病。

冠心病,经常说有动脉粥样硬化,其实就是痰湿堵住了血脉。脾是生痰之源,我一边化痰湿一边健脾,先把痰浊之气搞掉了,又用健脾的药把脾搞好了,那动脉硬化自然就好了嘛。

痰湿又重又黏着又会阻滞血脉,所以很多人来找我治疗,一看身形,都比较胖,还没坐下呢,就开始喘气了,然后就是说肩背疼痛、心胸闷痛、精神疲惫,食欲不振,头晕、头重、四肢乏力。然后再看舌苔,几乎都是又白又厚又腻的舌苔。这样的人,生活中很常见的,相对而言,他们更容易患这种痰湿型的心脏病。这类朋友,没事的时候最好想办法化化痰湿。

(本文观点不作为医疗建议,凡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肥胖,胸闷心痛,多有痰湿!一张良方,化痰救心,治痰湿型冠心病

今天这篇文章,我想大家聊一聊中医调理痰湿内阻型冠心病的思路。

什么是痰湿内阻型冠心病?

我告诉你,这种类型在许多冠心病和心绞痛肥胖患者中很常见。

这种人,说白了就是大量痰湿之邪,阻滞心、胸,导致胸阳失展,痰浊阻滞,气血不济,不通则痛。

这类人经常感到无聊、闷闷和疼痛,导致背部疼痛、气短、咳嗽、痰多、呼吸困难和粘痰。有些人伴有头晕、恶心,不喜欢吃东西。舌苔常厚腻,状似奇隐,脉象滑或缓。

那么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我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则我们科室陈争友大夫的医案,看完你就明白了。

陈争友大夫看诊中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性,年58岁。身材略胖。什么毛病呢?就是左心前区经常胀闷,疼痛,连带后背。这个现象已经持续很多年了。

一开始,能挺。后来,挺不了了,因为实在是发作越来越频繁,越来越严重。严重到有几次竟然浑然倒地,不省人事。后来经过西医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

确诊后,她用了很多西药以及中成药,效果不好。

后来,她专程到我们中医院找到陈大夫诊治。由于旅途劳顿,下车后不久竟然再次发作。

刻诊,见患者自述左胸胀闷,牵引肩背疼痛,精神疲惫,食欲不振,常觉得脘腹胀满,舌苔薄白。

这怎么办啊?该用的办法,以前都用过了。于是陈大夫转而用化痰散结,配合活血化瘀的办法。方见——

瓜蒌、薤白,法半夏,丹参,檀香、砂仁,煅牡蛎,乳香,甘草。每日一剂,水煎服

结果,4剂之后,症状大大缓解。6剂之后,症状基本消失,宛如常人。

这张医案,是例行会诊时,陈大夫给我们分享的,我在这里转述给了大家。

这里所用的配伍,其实是瓜蒌薤白半夏汤和丹参饮的合方

其实,这个患者的问题,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是很常见的。这就是痰湿阻滞、痰瘀互结、损伤心脉。

怎么知道她有痰?一来,身体偏胖,本为多痰之体。二来胸闷、胀闷,这也是痰浊阻于内,气机不畅的表现。纳差,食欲不振,显然是中焦之气升降失常,痰湿中阻所致。

痰浊这个东西,聚集久了,就会使得血液瘀滞。痰瘀互结之下,患者就会胸闷、心痛。

这个时候,上文的配伍是科学的。其中,瓜蒌、薤白分别能涤痰、通阳、宽胸、散结,半夏开痞散结、化痰燥湿。

檀香和砂仁行气,配上丹参、乳香来活血化瘀。牡蛎安神。这就是基本思路。

我为什么要说这个呢?

我才我讲了,这种因为痰而导致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还是很多的。这和现在很多人的生活条件、饮食习惯有关系。

这类人的集中表现,就是身体偏胖,舌苔可能白腻而厚,心胸闷痛、腹胀纳差。尤其是那种心前区的胀闷感,十分明显。

这类人,将来在治疗的时候,不妨参考陈大夫上文提到的配伍,请专业人士看一下,是否适合你。专业人士,也不妨以此为参考,为日后的临证做一点借鉴。

我觉得,这个配伍在化痰、行气、散结、通阳、活血等方面,照顾得是比较周全的。

好了。就这么样吧。

这几天总是感觉胸闷、气短,但是不咳嗽,这是怎么回事?

当身体出现不适症状时,人们总会想自己是不是生病了?但是要问哪里不对劲,又说不上来,反正就是感觉胸闷、气短。其实这种症状是非常普遍的,可能出现在很多疾病中,有的不是疾病,而是心理问题,那么,当我们出现相关症状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地排查,不能忽视它。

总是感觉胸闷、气短,但是不咳嗽、不发烧,可能和5种情况有关

第一种:心理因素——焦虑

平时看到女生和男生吵架,总是会说一句“气死我了”,然后捂着胸口坐在那里不说话,感觉胸口闷闷的,其实就是心情不畅导致的胸闷气短。当内心的情绪无法排解,就会身体上感觉不适,等到情绪舒缓了,肢体放松了,胸闷、气短就会减轻,这种情况在焦虑症患者身上非常常见,因此,要学会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吃点东西,看看电影院,做呼吸训练,有助于缓解焦虑。

第二种:身材肥胖

这类人群身材臃肿又笨重,体内脂肪多,心脏负担重,说一段话都要歇一歇,曾经有一位肥胖患者胸闷气短20年,就诊后被判定为心力衰竭,吃药后症状有所好转,医生提醒她减肥控制体重,她没有停,五年后再次入院,并且小便、大便、睡眠、精神都不太好。

第三种:缺少运动

从中医来讲,就是气虚了,从西医来讲就是心肌无力,这类人平时不爱动弹,还经常坐着工作,再加上睡眠和饮食习惯不太好,身体就比较虚,时常感觉气喘不上来,这种情况就要好好补一补,多吃些牛肉、鸡肉、粳米,少吃辣的、咸的、苦的,天气好的时候到户外晒一晒补充阳气。

第四种:空气不流通

当我们处于空间小、人口多的环境中时,也容易出现胸闷、气短的情况,比如说节假日时的旅游景点、逢年过节中的车站、坐满人的电影院、电梯等等,空气流动慢,二氧化碳多,人就会感觉憋闷。

第五种:病理性因素

多半是内部器官出了问题,比如心脏、肺部、支气管、甲状腺等等,要及时排查原因,比较严重,年轻人不应该因为自己年龄小就不放在心上,老年人那就更应该重视了,很有可能是心梗的前兆。

如果症状比较轻,自己心里大概知道是怎么回事,可以暂时先缓缓,在家休息两天,比如开窗透气、晚上早点睡觉、看个喜剧片,调节一下,若是在胸闷气短的同时,还有其他难受症状,或者是突发性的,最好挂号检查一下。

在检查前,你应该对以下五件事了然于胸,医生可能会问你

什么情况下会胸闷气短?每个人肯定不一样,那你得仔细想想,是运动后发作,还是睡觉时?是排便的时候,还是突然闻到某种味道的时候?

是哪个部位不舒服?范围有多大?你可能无法判断具体位置,但是若能明确指出,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判断,比如说胸部中央,大约巴掌那么大的范围,用银币、拳头、巴掌等物体形象比喻,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般是什么时间段发作?持续多长时间?白天还是晚上?睡觉前还是睡觉后?持续不到一分钟还是持续很久,是否不久后又再一次发作?

除了胸闷气短,是否还有其他症状?小便和大便正常吗?痰多不多?心慌吗?手脚有没有力气?大脑是否有闷堵感?患者要把自己觉得不舒服、疑惑的地方都说出来,医生才能综合判断。

之前有没有吃过药?有没有做过检查?大家在做检查的时候最好把以前的化验单、B超单、病历都带着,当你描述不清楚的时候,医生可以从你的病史中得到提示,以免有误诊或漏诊。

身体内部的原因,通过吃药、手术等治疗后能很快就能缓解,如果是其他方面导致的,需要做的事情就多了,例如增加体育锻炼,预防感冒,通过运动提高大脑和心肺功能,改善不良情绪,发泄不愉快。少去人少、嘈杂的地方,在家里静养一段时间,远离烟雾、油烟、粉尘环境,到森林氧吧走一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