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青少年近视肥胖 如何用好“体育疗法”
体育法修订草案二审稿4月18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审议,草案二审稿中明确“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并针对青少年体育、体育产业、反兴奋剂等问题作出规定。草案二审稿增加规定:教育行政部门、体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家庭应当组织、引导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预防和控制青少年近视、肥胖等不良健康状况。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教育功利化倾向严重,从家庭到学校,更多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对于孩子的视力不良及体质下降等问题,并没有太放在心上。这就导致学生体质下降、肥胖率增加、视力下降等问题越发凸显。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报告显示,在2018年中国近视患者人数多达6亿,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同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称,全国近视眼人群中,中小学生预估超过1亿人。学生的身体素质“一代不如一代”,与教育功利化有很大关系。
近年来,国家重视学生体质,尤其是中小学体育教育不再在学校教育中“靠边站”,而是纳入了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体系之中,使得青少年体质也由此有所回升。如早在2018年,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就制定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明确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2019年,教育部发布相关意见,要求“加强学生体育课程考核,不能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要求者不能毕业”。
虽然近年来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提升,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学生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增强青少年体质工作方面也仍有不足。此次体育法修订草案二审稿关注青少年近视、肥胖,明确教育行政部门、体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家庭应当组织、引导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草案二审稿进一步明确了相关各方的责任,针对青少年近视、肥胖等健康问题,提出通过有效开展体育干预,重视“体育疗法”,以此遏制青少年近视、肥胖等健康问题。草案二审稿增加的这一规定对于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有很积极的作用。
提升学生身体素质、遏制学生近视率高启现象,需要各地政府、教育部门、学校、家庭层层压实压紧工作责任,让责任逐级拧紧,形成各方联动、各方合力,如此才能切实提高学生自身素质,遏制学生的近视率、肥胖率。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增强青少年体质,要解决青少年近视、肥胖等健康问题,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学校体育教育需要补齐短板,开齐开足体育课,满足学生在体育发展上的各项要求。另外,体育教育还要重视家长的作用,特别是疫情期间,要督促孩子居家锻炼,创造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
重视学生体质问题,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需要各方都能行动起来,而不能把责任推给一方。通过多措并举,形成各方合力,才能稳步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解决困扰我国青少年多年的体质问题。(戴先任)
来源: 北京青年报
遏制青少年近视肥胖 如何用好“体育疗法”
体育法修订草案二审稿4月18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审议,草案二审稿中明确“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并针对青少年体育、体育产业、反兴奋剂等问题作出规定。草案二审稿增加规定:教育行政部门、体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家庭应当组织、引导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预防和控制青少年近视、肥胖等不良健康状况。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教育功利化倾向严重,从家庭到学校,更多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对于孩子的视力不良及体质下降等问题,并没有太放在心上。这就导致学生体质下降、肥胖率增加、视力下降等问题越发凸显。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报告显示,在2018年中国近视患者人数多达6亿,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同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称,全国近视眼人群中,中小学生预估超过1亿人。学生的身体素质“一代不如一代”,与教育功利化有很大关系。
近年来,国家重视学生体质,尤其是中小学体育教育不再在学校教育中“靠边站”,而是纳入了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体系之中,使得青少年体质也由此有所回升。如早在2018年,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就制定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明确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2019年,教育部发布相关意见,要求“加强学生体育课程考核,不能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要求者不能毕业”。
虽然近年来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提升,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学生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增强青少年体质工作方面也仍有不足。此次体育法修订草案二审稿关注青少年近视、肥胖,明确教育行政部门、体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家庭应当组织、引导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草案二审稿进一步明确了相关各方的责任,针对青少年近视、肥胖等健康问题,提出通过有效开展体育干预,重视“体育疗法”,以此遏制青少年近视、肥胖等健康问题。草案二审稿增加的这一规定对于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有很积极的作用。
提升学生身体素质、遏制学生近视率高启现象,需要各地政府、教育部门、学校、家庭层层压实压紧工作责任,让责任逐级拧紧,形成各方联动、各方合力,如此才能切实提高学生自身素质,遏制学生的近视率、肥胖率。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增强青少年体质,要解决青少年近视、肥胖等健康问题,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学校体育教育需要补齐短板,开齐开足体育课,满足学生在体育发展上的各项要求。另外,体育教育还要重视家长的作用,特别是疫情期间,要督促孩子居家锻炼,创造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
重视学生体质问题,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需要各方都能行动起来,而不能把责任推给一方。通过多措并举,形成各方合力,才能稳步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解决困扰我国青少年多年的体质问题。(戴先任)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北京市中小学开展防近视控肥胖活动:强化作业管理 引导学生自觉控糖
北京日报讯(记者 李祺瑶)北京市教委日前发布通知,将开展近视防控宣传月及学生健康教育系列活动,强化中小学生手机、作业、睡眠、读物、体质五项管理,引导学生自觉控糖。各区教委将制定本辖区内健康教育活动工作方案,确保各项活动参与学校的覆盖率达100%。
一系列防近视控肥胖活动将持续至12月。其中9月是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各校将利用科普宣传素材,上好开学第一堂视力健康课、召开一次主题班会、组织一次家长宣讲、开展一次校园宣传等,向师生及家长普及近视防控知识。市教委要求,各校要科学合理分配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引导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用眼卫生习惯;健全作业管理机制,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发挥好作业育人功能;鼓励学生每节课间走出教室活动、远眺,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支持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鼓励班级设立学生视力健康委员等班级近视防控专门岗位。
市教委还将适时组织线上近视防控工作交流活动,面向班主任、校医,开展班级日常视力健康管理工作和学生用眼行为规范培训;同时,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各区安排3次市级专家示范课。
预防肥胖系列活动中,市教委将组织专家面向各区各校开展健康饮水讲座,宣传含糖饮料的危害及健康饮水知识,开展“饮料的勾兑”动手实践环节,让学生了解饮料的制作原理,自觉远离含糖饮料。各区将组织学校开展“我和家长一起锻炼”活动,倡导增加户外锻炼次数及时间。
此外,市区两级还将分别组织学校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培训,内容包括防灾减灾、紧急避险、急救包扎、心肺复苏、互救常识等。各区将针对影响学生健康的重点难点和普遍性问题,组织专家进校送课。
原标题:强化作业管理 引导学生自觉控糖(引题)
中小学全部开展防近视控肥胖活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