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与肥胖(肥胖与肝病有关系吗)

文章目录:

肝胆结石,为何好发于胖阿姨

在医院肝胆外科门诊,肝胆结石是常见病、多发病,患者中常常以胖阿姨多见。这些女性患者的特点多为:中老年、肥胖、偏爱甜食与肉食。这是为何?

激素水平是个问题

肝胆结石好发于女性,这是因为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高,影响肝内葡萄糖醛酸胆红素的合成,使得非结合胆红素增高,雌激素影响胆囊排空,引起胆汁淤积,极易形成结石。尤其是绝经后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的女性,胆结石发病率明显增高。

体重超标者多

体重超标的肥胖人士也是肝胆结石的高危因素。有研究表明,体重超过正常标准15%,胆结石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肥胖者大多存在脂肪和胆固醇摄入过多,加上肥胖者不爱运动,易形成结石。

还不好好吃早餐

经常不吃早餐,是胆结石的易患因素,常不吃早餐会使胆酸含量减少,胆汁浓缩变稠,形成结石。另外爱吃肉和甜食也是肝胆结石的易患因素。脂肪和胆固醇摄入过多,容易形成胆固醇结石,偏爱吃甜食促进胰岛素分泌,加速胆固醇沉积。

肝硬化,结石发生率高

此外,肝硬化患者胆结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主要原因是患者体内对雌激素灭活功能减低,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较高,引起胆囊收缩功能减低、胆囊排空不畅促进结石形成。

肝胆结石要注意什么

作者:马帅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

郭树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中国科协中华医学会医学科普传播专家团团长

中华医学会科普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分会委会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媒体联盟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会科普分会主任委员

小编:马帅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系微信公众号“中华医学科普平台”独家用稿,

转载前请先与我们取得联系,

欢迎您给中华医学科普平台投稿:

zgyxkp@163.com

并转发我们的作品

您可以直接留言与我们取得联系。

西媒:肥胖且脂肪肝伴炎症患者罹患严重新冠肺炎风险较高

新华社北京10月24日新媒体专电 西媒称,国际期刊《肝脏病学杂志》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肥胖且脂肪肝伴炎症患者罹患重症新冠肺炎的风险更高。

据西班牙《阿贝赛报》网站10月21日报道,根据西班牙肥胖症学会的一项研究,最新数据表明80%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患有肥胖症。此外,在新冠病毒引起的各种症状中,相当一部分患者表现出某种类型的肝衰竭。

报道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或具有炎症的脂肪肝的特征是炎症和肝纤维化,它与肥胖症有关,全世界有19亿人患有此病。

该研究由西班牙圣地亚哥德康波斯特拉大学单一分子医学和慢性病研究中心的分子代谢实验室以及相关肝脏与消化系统疾病研究机构联合进行,研究证明,在肥胖且患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患者身上,病毒的细胞受体ACE2以及促进病毒膜与细胞膜结合的分子Tmprss2皆有更高的表达。

研究人员诺盖拉斯博士和马丁内斯·昌塔尔博士说:“因此,这些患者表现出非常有效的病毒进入机制,在感染时会增加他们的脆弱性。”

在同一项研究中,已经确定,在肥胖且脂肪变性(比脂肪性肝炎病情较轻的阶段)患者或者肥胖且有2型糖尿病(同样密切相关的两种疾病)患者身上,这种病毒进入机制并未升高。

这项研究成果已经在国际期刊《肝脏病学杂志》上发表,这是肝脏病研究领域影响最大的期刊之一。

身体变胖后,肝脏也会「胖」

科普【身体变胖后,肝脏也会「胖」】肝脏是人体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代谢的重要场所,正常食物中的脂肪经肠胃吸收后进入血液,之后有3条去路,一是分解成肌肉活动的能源,二是储存在脂肪组织作为潜在能源,三是转运到肝脏进行处理,转变为易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如果每餐大鱼大肉,高脂、高糖饮食,流入肝脏的脂肪变多,就会在肝脏内堆积,使得肝脏“变胖”,当脂类物质超过肝脏重量的5%,或者组织学上肝细胞50%以上有脂肪变性时,就会发展成脂肪肝。一旦得了脂肪肝,不仅肝脏会变得“油腻”,还会威胁健康,并发肝硬化,肝癌等。

来源: 广东1232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