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腹大如孕妇 原是卵巢长巨大囊肿
江宁邱女士前段时间发现自己突然胖了好多,肚子越来越大像个孕妇,不想这其实并不是肥胖,而是卵巢内长了个巨大囊肿。
肚子大了一圈又一圈,却不是“肥胖”在作祟
邱女士今年50岁,是一位财务会计。因为平时工作多是坐着,这几年邱女士胖了不少。最近这段时间,她感觉更胖得厉害,几天称下体重就要沉一些,尤其感觉肚子越来越大。
邱女士决定减肥,于是每晚都坚持外出跑步,平时也很注意少吃多动。但半个月跑下来肚子还是越来越大。前几天的一个晚上,邱女士在跑步后突然出现下腹部剧烈疼痛,家人赶紧将她送至当地医院。急查腹部CT发现:其腹腔内有一直径约30cm的巨大囊肿。医院医生一看病情凶险,便建议邱女士家人赶紧带她到上级医院诊治。
腹腔内囊肿体积巨大,手术风险大、难度高
“见到患者时感觉就是一个足月待产的孕妇。”接诊的江苏省中医院妇科夏亲华主任中医师为其进行了详细的问诊、检查后发现,邱女士的病情确实不容乐观,其腹腔内的巨大囊肿必须手术治疗,但同时也面临着以下问题:一是由于患者一直没有体检过,腹腔囊肿一经发现体积已如此巨大,囊肿来源、性质、形成及生长时间均不明确,肿瘤指标异常升高,这个年龄的女性,尤其要警惕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可能。二是患者腹腔囊肿体积巨大,若手术中切除囊肿,势必导致腹腔内压力骤降,极有可能诱发心力衰竭、肺水肿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夏主任医护团队为其制定了详细、合理的治疗方案,联合普外科、泌尿外科等科室联合进行手术。当腹部被打开的那一刻,在场所有医护人员都惊讶不已:巨大囊肿几乎占据了患者整个腹腔,上界竟已抵达膈肌水平。夏主任团队耐心、细致地逐个囊腔穿刺缓慢引流,最终吸出的囊液竟然达到1万1千多毫升!囊肿体积明显缩小后,夏主任对囊肿进行了全面、细致地探查,发现囊肿来源于左侧卵巢,考虑患者已经绝经2年,决定切除左侧附件并送快速病理检查,提示为浆液性囊肿性病变,未见恶性肿瘤组织。经过近4个小时的奋战,手术成功完成。术后,邱女士的体重比术前轻了30多斤,可谓是成功“减重”。通讯员 颜英杰 张岩
卵巢囊肿超过5厘米要治疗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周洁莹 通讯员施思、游华玲)20岁的陈小欢(化名)近半年来下腹部逐渐隆起且伴有腹胀感,身边的同学都笑话她是不是怀孕了。小欢在好友的陪同下到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产科检查,原来她的盆腹腔内有个巨大肿瘤。
入院后,妇产科主任王雪峰给小欢实施了腹腔镜微创手术。术后,小欢体重减轻了10斤,腰也一下子变细了。
据王雪峰介绍,卵巢肿瘤是常见的妇科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20~50岁发病率较高。卵巢肿瘤大多数是良性的,少部分为恶性,但部分良性肿瘤长时间不处理有可能发生恶变。女性朋友若发现腹部出现不适感,不明原因腹部膨隆肥胖,请尽快前往医院检查;建议中年妇女至少每年进行一次体检,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王雪峰说,卵巢囊肿分为生理性和器质性的,生理性卵巢囊肿会随着月经周期发生变化,这种囊肿通常在3cm左右,且生理性卵巢囊肿经过1~2个月的时间会出现自行消退或变小的情况;但是器质性囊肿,如卵巢巧克力囊肿、畸胎瘤往往不会消失,若囊肿小于5cm可先密切观察;大于5cm则要咨询医生,在医生建议下治疗。
35岁李女士300斤重度肥胖!得了囊肿接受腹腔镜微创一波三折
35岁的李女士平日里性格开朗、爱笑,但最近却总是愁眉不展。在2月前她因“异常子宫出血,多囊卵巢综合征”于当地医院就诊,B超检查后初步诊断为盆腔包块,最大径约10cm。这本来并不是一个严重的疾病,但因李女士特殊的体型和需求,让她的求医过程变得异常曲折。
原来,李女士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胖姑娘”。她身高169cm,体重却有300斤,BMI为52.52kg/m²。一般情况下,BMI指数≥35kg/m²就属于重度肥胖。无论是手术还是微创治疗,腹部厚实的脂肪层都是绕不开的“阻碍”。为了选择最优的治疗方案,她来到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妇科张健主任医生处寻求帮助。
“那天门诊刚见到她,我的确吓了一跳。”有着近30年妇科临床诊治经验的张健,在回忆当天门诊场景时说道,“肥胖,尤其是重度肥胖,一直是腹腔镜治疗的相对禁忌症,因厚实的腹部脂肪层会对腹壁和脏器的分隔产生极大地阻碍。李女士这样的情况,在我的行医生涯中也是头一次遇到。”
张健在系统地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后,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提示患者左侧附件区占位,大小约42*40*35mm,畸胎瘤可能;右侧附件占位,大小约100*77*80mm,良性囊肿可能。
“若进行手术开腹,腹部脂肪层可能导致术后刀口恢复可能较差。而腹腔镜微创治疗,虽然有难度,但只要处置得当,无论从后期恢复,还是从满足患者需求的角度考虑,都是有益处的,我们也有信心!”张健说。
之后,国妇婴妇科黄勇主任带领多学科团队针对李女士的病情,也一同进行细致的探讨,结合医院既往开展的数千例腹腔镜手术经验,制定了常规腹腔镜和单孔腹腔镜双侧附件囊肿剥除术两套治疗方案。
在完善术前检查后,手术当日,张健以及妇科梁艳、麻醉科王坚伟等医生组成的手术团队特地选取了加长版手术器械,由原本15cm加长至18cm,以便更好地在厚实的脂肪层下开展腹腔镜治疗。但手术在一开始建立气腹的过程中,就遇到了麻烦!
气腹,即借助设备使得腹壁和腹腔脏器通过充气后分隔,充分暴露手术区域。但在实际手术过程中,由于李女士腹部脂肪肥厚,医生团队多次尝试后仍无法建立气腹。手术一度陷入停滞,张健当机立断,决定采用第二套方案,转为直视下脐孔进腹。
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仅做一个切口,所有的腔镜镜头和器械均通过这唯一的小孔完成操作。与多孔腹腔镜相比,手术视野更为狭窄,器械操作空间狭小。加之,重度肥胖患者腹腔内脂肪较多,大网膜肠脂垂处脂肪组织一定也更多。这些脂肪组织的堆积,会使医生在单孔手术中本就有限的操作空间变得更加狭小,操作起来难上加难。换言之,单孔腹腔镜手术虽对患者是有利的,但术者需要承受的压力和难度更大。最终,凭着多年临床经验和精湛手术技巧,医生团队成功操作设备进入患者腹腔并剥除了囊肿。
手术顺利完成,但对于李女士还有另外一道“关卡”需要克服,那就是静脉血栓。尤其肥胖是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而一旦发生静脉血栓,将对病人的生命产生极大的威胁。针对李女士的特殊情况,妇科护理团队在术后及时使用了间歇性气压治疗仪,开展静脉血栓的干涉和预防。经过国妇婴妇科医护团队的精心照料,李女士恢复良好,术后3小时即排气,6小时起床活动,术后1天恢复正常活动,生命体征平稳,并于2天后顺利出院。整个治疗,仅在其肚脐处留下一切长、可利用脐孔天然皱壁遮挡的切口,切口愈合后几乎不见疤痕。“胖姑娘”的艰难求医路至此取得了圆满的结局,笑容也再度回到了李女士的脸上。
单孔腹腔镜手术相对于传统腔镜手术,由于切口少且小,患者疼痛感较轻,术后粘连与并发症也相对较少,术后恢复更快、更佳。其这些优势也为肥胖的妇科患者带来了新的福音。据悉,国妇婴妇科团队近年来已广泛开展针对盆腔巨大包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妇科常见疾病的腹腔镜治疗,收治患者数千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