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肥胖幼儿记录(幼儿园肥胖幼儿观察记录20篇)

文章目录:

【呱呱叫41】儿童肥胖有哪些危害?3岁女娃被喂至70斤网友怒了!肥胖儿童该如何减重?

常刷微博、短视频APP的朋友们最近可能关注到,一个三岁的网红“小佩琪”被父母喂至70斤,引起社会关注,令人无奈又气愤!怎么有如此不爱护孩子的家长!

这次特邀我院生长发育专家杨玉教授、儿童营养专家李维君主任医师为大家科普:幼儿肥胖为什么不好?为什么要干预?肥胖了又该如何减重?

在某短视频APP上我们可以看到,视频账号“小佩琪的一天”(现在已经注销)主要是小朋友“佩琪”成长过程中饮食的记录视频,视频标题也多用“小宝宝”“两岁半50斤”“食量惊人”“大鸡腿”“胖宝宝胃口好”等猎奇关键词来吸引网友关注。

而父母给小佩琪吃的东西也更加离谱:炸鸡、汉堡、泡面、火锅.....小朋友告诉父母吃不下,别弄了,别弄了;父母一边答应一边不停的在佩琪的碗里加高热量食物,截至事件曝光,仅3岁的小佩琪的体重竟然达到了70斤!

3岁小女生体重70斤是什么概念,有些朋友可能没有直观感受,杨玉教授向我们介绍了一下:

上图是我国首都儿科研究所制作的2-18岁女童身高、体重百分位曲线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正常3岁女童的体重为28斤,而超重体重为36斤,对比小佩琪70斤的体重,远远超过了超重的标准数值!相当于是10-11岁女童的标准体重!这不仅仅是儿童肥胖的问题了,现状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小佩琪的身体健康!

1儿童肥胖的危害

杨玉教授向大家介绍下过于肥胖会给小朋友带来的健康带来哪些危害?

微信-发现-视频号内-搜索“儿院新媒体”就可以找到我院视频号啦

具体危害如下:

1、血脂高:肥胖儿童血脂明显高于正常儿童。

2、高血压:因为肥胖儿童身体体积增大,使代谢总量及身体耗氧量增加,这就使心脏负担明显加重,血压也随之上升。

3、高胰岛素血症:肥胖儿童普遍存在高胰岛素血症,有导致2型糖尿病的可能。

4、脂肪肝:重度肥胖儿童脂肪肝发病率高达80%,儿童肥胖是诱发脂肪肝的重要因素,高血压、高血脂是肥胖儿童患脂肪肝的危险信号。

5、呼吸道疾病:肥胖儿童胸壁脂肪堆积,压迫胸廓扩张受限,影响肺通气功能,使呼吸道抵抗力降低,易患呼吸道疾病。

6、消化系统疾病:肥胖儿童消化系统疾病的患病率是15%,明显高于正常儿童。

7、免疫功能低下:肥胖儿童的免疫功能低下,尤以细胞活性明显降低,易患感染性疾病。

8、性早熟:肥胖儿童男性血睾酮含量及女性血清脱氢表雄酮硫酸酯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儿童,体脂增多可引起肾上腺激素分泌量增多,使下丘脑对循环中性激素阈值的敏感性降低。

9、智商低:肥胖儿童的总智商低于健康儿童。

10、生殖功能:从儿童期就开始肥胖的人,成年后常常有生殖器官发育不完善,如子宫发育不良、卵巢功能不全等表现;青春发育期开始发胖的人,往往伴有月经不调或精子数量减少、活力不够的各种症状,这些都可以影响到人体的生殖功能。

11、肾脏功能:肥胖与多种肾脏病相关,如肾小球肾炎、肾结石。肥胖和肥胖型糖尿病是导致慢性肾脏病(CKD)、相关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尤其是病态肥胖,可导致肾入秋小动脉扩张,增加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自动调节功能受损肾小球毛细血管扩张导致蛋白尿。

1 儿童肥胖该如何减重

看到了肥胖的这么多的危害,我们都明白了减重很重要,那我们家长为了帮助小朋友控制体重,减少肥胖的可能性,可以从哪方面入手呢?

1、少食多餐,合理分配三餐进餐量,早餐一定要吃,午餐要吃好,晚餐要适量少吃,一日三餐热量分配应为:早餐占30%,午餐占40%,晚餐占30%,以保证一天的热平衡;

2、各种营养素都要均衡,保证每日摄取30余种不同的健康食材,满足人体七大营养素的需求;推荐食品如下:

蔬菜水果沙拉:黄瓜、苹果、香蕉、洋葱、生菜、梨、橘子等切成小块放入碗中,倒入沙拉酱可。

杂粮粥:大米、黑米、红豆、枣、葡萄干等洗净后加水,一起煮1个小时即成。

什锦饭:锅中放油,油热后放入鸡蛋、豌豆、甜玉米粒、火腿,熟后放入米饭一起炒,最后放入黄瓜、香葱翻炒几下即成。

3、避免多油、多盐、多糖食品,尽量避免在外就餐;像小佩琪一样被父母强硬的喂养,完全是不健康饮食,吃完火锅吃烤肉,重油重盐,肯定是不可取;

4、合理选择坚果及零食,每周进食坚果不超过50克;

5、适量运动,每天坚持6000步,也应注意不要运动过量。

6、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父母以身作则!就像小佩琪一样,这么小的小朋友,她是无法做出选择的,只能依靠父母!

除开被曝光的小佩琪,许多网友也有反馈:父母天天喝奶茶、吃炸鸡、每天不吃早餐,晚上吃的又多又油腻,试问孩子与这般父母天天待在一起,如何能够健康饮食,如何能够不肥胖呢?只有当全家人以身作则,吃得健康,孩子自然而然也吃得健康了。

1

运动、控制饮食仍不见效?营养师带你减重

暑假到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肥胖患儿明显增多,我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和临床营养科联合,将检查完善的肥胖患儿,在内分泌遗传代谢科干预治疗的同时进行营养和运动干预。

临床营养科营养师为了更好的帮助家长监督患儿运动及坚持有效完成制定的减重餐,立即开展了“江西省儿童医院营养科时间限制性科学减重家长微信群”。

科室全体工作人员对这类小胖墩家长开展免费减重指导,根据孩子的年龄体重制定了科学减重食谱:荤素搭配,摄入能量制定,用餐时间安排,运动消耗制定,睡眠时间的安排,烹饪方式的改变,并对其进行监督管理随访。

由于家长和我们都需上班,临床营养师每天都需利用下班时间回答家长的咨询,经常咨询到晚上22:30,付出就会有收获的,经过一个月后家长和我们营养师的积极配合,孩子们体重,腰围臀围,肝功能指标明显下降了,家长和孩子特别的开心,执行力也加强了,看到孩子和家长满意的笑容我们科室全体人员也非常的开心,再累都是值得。我们营养科工作人员会继续努力将孩子们的科学减重进行到底,期待孩子们检查指标正常,健康成长!

提醒,如果孩子体重超标,肥胖状况控制不住,可以来我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就医。

内分泌遗传代谢科·专家介绍

杨 玉:在儿科疾病及危重病人的抢救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小儿内分泌遗传代谢疾病有较深的造诣。坐诊时间:周三。周二下午特需门诊。

杨 利:擅长小儿内科、内分泌疾病及遗传代谢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在甲状腺疾病、性早熟、矮小、肥胖症、糖尿病等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坐诊时间:周四,周一上午特需门诊。

谢理玲:擅长小儿内科、内分泌疾病及遗传代谢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在甲状腺疾病、性早熟、矮小、肥胖症、糖尿病等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坐诊时间:周一

邹海英:擅长小儿常见病及内分泌疾病的诊治,尤其对矮小症、青春发育与性发育异常、肥胖症、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糖尿病、低血糖症、尿崩症等疾病的诊治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余丽蓉:擅长小儿内分泌疾病(性早熟、矮小、肥胖症、肾上腺及性腺发育异常等)、小儿妇科疾病(外阴阴道炎、阴道异物、先天性外阴发育异常、围青春期月经失调等)的诊断和治疗。

张东光:擅长小儿常见病及内分泌疾病的诊治,尤其对矮小症、青春发育与性发育异常、肥胖症、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糖尿病、低血糖症、尿崩症等疾病的诊治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袁 意:擅长小儿常见病及内分泌遗传代谢疾病的诊治,尤其对矮小症、青春发育与性发育异常、肥胖症、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糖尿病、尿崩症及遗传代谢病等疾病的诊治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吴 限:擅长小儿常见病及内分泌疾病的诊治,尤其对矮小症、青春期发育与性发育异常、肥胖症、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糖尿病、低血糖症、尿崩症等疾病的诊治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性早熟、个子矮等生长发育问题请来内分泌遗传代谢科。生长发育门诊诊治范围包括矮小症、性早熟、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遗传代谢疾病、染色体疾病、肥胖症、糖尿病、性发育异常等。

就诊预约电话:0791-86802382

内分泌遗传代谢科联系电话:0791-86801462

坐诊时间:每周一至周日全天

内分泌遗传代谢科每周末上午会在我院门诊大厅开展“关爱儿童生长发育”义诊活动,可以免费测身高、体重及进行生长发育评估。

临床营养科·专家介绍

李维君:擅长儿童生长发育、营养、喂养咨询指导及各种疾病的营养指导及营养方案调整。

伍俐亭:擅长外科围手术期营养管理及术后追赶生长,短肠综合征,食物过敏,儿童营养相关疾病及喂养相关咨询

图片:呱呱教图片库

编辑:刘伟华

审核:傅瑞安

终审:傅 超

英国10到11岁儿童严重肥胖率创历史新高

新华社伦敦7月26日电(记者张家伟)英格兰公共卫生局日前发布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英国10到11岁儿童中的严重肥胖率达到4.07%,每25名儿童中就有1人严重肥胖,达到有记录以来最高水平。

这项调查分析了2006年至2007年以及2016年至2017年两个时间段收集的儿童身高和体重数据,涉及超过100万名本地儿童,他们当时都处在4至5岁和10至11岁两个年龄段。在儿童标准身体质量指数(BMI)百分比曲线图中,当一名儿童的BMI被标记为99.6%,即其BMI指数高于99.6%的同龄同性别儿童,就属于严重肥胖。身体质量指数是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数据显示,在被调查对象10至11岁时,每21个男孩中就有1人严重肥胖,每30个女孩中有1人严重肥胖。此外,不但10至11岁年龄段的严重肥胖现象达到很高水平,且在贫困地区儿童体重问题尤其突出。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英国当局已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争取到2030年让肥胖儿童数减少一半。措施包括规定菜单上要标出热量,限制高脂、高盐及高糖食品进行促销。当局也会与食品行业合作,到2020年把日常食品含糖量降低20%,到2024年把这些产品的热量降低20%。

英格兰公共卫生局首席营养师艾莉森·泰德斯通说,这一趋势也是过去数十年来问题的不断积累,非常让人担忧,这一趋势短时间内无法被逆转,需要更加有效的措施来应对。(完)

儿童肥胖知多少?

2017 年 10 月 11 日,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和世卫组织在《柳叶刀》中发布的一项新研究显示,过去四十年中,世界各地5 岁至 19 岁的肥胖儿童和青少年人数增加了十倍。如果按照目前的趋势继续下去,到 2022 年,儿童和青少年肥胖人数将超过中度或重度体重不足人数。

儿童肥胖症是指儿童体内脂肪积聚过多,体重超过按身高计算的平均标准体重20%,或者超过按年龄计算的平均标准体重加上两个标准差以上时,即为肥胖症。

1. 婴儿期(即1岁以内的孩子)

在婴儿期,孩子活动范围小,吃的食物又营养丰富,加上有的父母给孩子进食不予控制,孩子一哭就给他吃东西。这么一来,便出现肥胖,在婴儿期肥胖的孩子,到二三岁后肥胖现象可以改善,但有一部分则持续发展,一直维持到成年。

2. 学龄初期(即6-8岁儿童)

这个时期的儿童,就餐常不够规律,且有进食过快的习惯。有专家认为,进食过快与肥胖有关。另外,学龄初期的儿童多注重吃主食,而且吃得多,对吃蔬菜则往往忽视。其结果是使体内多余的热量转化为脂肪,导致肥胖。

1岁以内的体重可以按下列公式计算:

前半年:体重(千克)=出生体重(千克) 月龄×0.7

后半年:体重(千克)=出生体重(千克) 4.2 (月龄—6)×0.4

一般情况下,1周岁时的体重是出生时的3倍,约9千克。

2~12岁平均每年增加2千克体重,可按以下公式推算:

体重(千克)=(年龄—2)×2 12=年龄×2 8

例如,一个6岁的儿童,其标准体重为6×2 8=20千克。

1、营养过剩

营养过剩致摄入热量超过消耗量,多余的脂肪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储存于体内致肥胖。婴儿喂养不当,例如每次婴儿哭闹时,就立即喂奶,时间长了养成习惯,以后每遇挫折,就想找东西吃,易致婴儿肥胖,或太早给婴儿喂高热量的固体食品,使体重增加过快,形成肥胖症;妊娠后期过度营养过度营养等,均可成为生后肥胖的诱因。

2、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在肥胖症的发生发展上起重要作用,情绪创伤或父母离异、丧父或者丧母、被虐待、受溺爱等,可诱发胆小、恐惧、孤独,而造成不合群、不活动,或以进食为自娱,导致肥胖症。

3、缺乏运动

儿童肥胖一旦形成,由于行动不便,便不愿意活动以至体重日增,形成恶性循环。某些疾病如瘫痪、原发肌病或严重智力落后等,导致活动过少,消耗能量减少,发生肥胖症。

4、遗传因素

肥胖症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双亲胖,子代70%~80%出现肥胖;双亲之一肥胖,子代40%~50%肥胖;双亲均无肥胖,子代近1%出现肥胖;单卵孪生者同病率亦极高。

5、中枢调节因素

正常人体存在中枢能量平衡调解功能,控制体重相对稳定,本病患者调节功能失去平衡,而致机体摄入过多,超过需求,引起肥胖。

肥胖与糖尿病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长期肥胖的人群中,糖尿病的患病率明显增加,可高达普通人群的4倍之多。另一方面,在2型糖尿病的病人中,80%都是肥胖者。发生肥胖的时间越长,患糖尿病的机会就越大。腹部型肥胖者患糖尿病的危险性远远大于臀部型肥胖者。

肥胖儿童由于血液里的脂肪含量超出了人体的代谢能力,因此容易产生高血脂。我们的调查发现肥胖儿童中有高血脂者占13.2%。

大约有一半的肥胖者患有脂肪肝,脂肪肝又称为肝脂肪变性,是过多的脂肪堆积在肝脏内造成的。

早期可没有症状,随着脂肪堆积的增加,可渐渐出现全身乏力、食欲下降、腹胀、肝区不适等表现。轻、中度脂肪肝多数是可逆的,经过减肥、调整营养结构,脂肪肝可以减轻甚至消失。但是如果掉以轻心,发展下去则可能合并脂肪性肝炎,到后期甚至导致肝硬化。

肥胖者发生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危险性是非肥胖者的4~5倍。许多研究也已证明,儿童时期的肥胖与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生存在密切的关系。肥胖儿童有可能在青春期即发生冠心病,过早地出现高血压,而且往往比较难治。肥胖者高血压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体重正常者。

肥胖儿童常常在夜间睡眠时出现阵发性呼吸暂停,即所谓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该综合征与肥胖、气喘有关,发病隐匿,患儿睡眠时可有打鼾,面色发青,有时甚至可危及生命,往往由旁人发现,患儿醒后精神难以恢复,疲惫不堪,睡眠质量差。

1.行为治疗

教会患儿及家长行为管理方法,年长儿应学会自我监测,记录每日的体重、活动、摄食及环境的影响因素等情况,并定期总结,父母帮患儿评价执行治疗的情况及建立良好的饮食与行为习惯。

2.心理治疗

肥胖症患者一般有自卑感、抑郁等心理问题,医生对患者应表示同情, 鼓励患者克服悲观情绪, 增强患者治疗信心, 同时耐心仔细介绍肥胖症的相关因素及对患者个体进行分析与指导, 使患者能认真正确接受治疗。鼓励患者参加正常的社交活动,正确认识自身形体的改变,积极参与到饮食管理和运动锻炼中来。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因此制订减肥计划必须因人而异,循序渐进,不能指望在短时间内就达到目的,以免造成对人体不必要的损害。除了医学上的应对,孩子们的心理建设同样不可忽视,家长应成为孩子最坚实的后盾,通过正面的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教会他们如何以健康的心态面对周围环境的异样眼光。遇到社交难题时,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为孩子营造一个包容与理解的成长空间。

(注:部分配图来源互联网)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