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 脂肪 肥胖(糖脂肪热量区别)

文章目录:

为什么肥胖的人,血压和血糖都会升高?本文告诉你真正的原因

朋友小刚跟华子诉苦,说他刚刚体检完,结果血压也高,血糖也高,问华子怎么办。华子看着他二百多斤的身躯,告诉他真的应该减肥了。高血压与高血糖有一个共同的“土壤”,叫做“胰岛素抵抗”,而肥胖正是根源。

一、肥胖同时影响血压和血糖

1、血糖超标的人血压多半也会高:在血糖超标的人群中(包括确诊为糖尿病或是糖耐量受损者),超过一半人同时血压也超标。在高血压和高血糖同时作用下,这类患者的血管病变,以及器官损害进展速度更快,也更严重。

2、发生“双高”的多为肥胖者:在发生血压、血糖“双高”的患者中,肥胖者占了大多数。事实上,即使没有发生高血压,肥胖者的血压也会高于非肥胖者。

二、“胰岛素抵抗”是病根

对于这种现象,医学专家们做了大量的观察试验,结果发现这一类人群中,血中的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人,造成血压和血糖双高的共同病根,是“胰岛素抵抗”。

1、什么是“胰岛素抵抗”:胰腺分泌的胰岛素控制着人体中糖、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代谢,可以把剩余营养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时,人体就要分泌出更多的胰岛素才能进行正常的代谢。这种现象,就称为“胰岛素抵抗”。

2、为什么会发生“胰岛素抵抗”:遗传、疾病与肥胖都可以引起“胰岛素抵抗”,其中肥胖是最大的原因,尤其是腹部脂肪堆积的中心性肥胖。肥胖会造成游离的脂肪酸增多,反馈给大脑“脂肪过多”的信息,大脑就会降低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以减少营养物质转化为脂肪。

可是血中的无法正常转化成脂肪的营养物质又会刺激胰腺分泌更多的胰岛素,超量的胰岛素把血糖合成脂肪后,又使得血糖降得过低,增加了人进食的欲望,结果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本意是想减少人体脂肪合成的“胰岛素抵抗”,反而成为了人体发胖的祸首。

3、“胰岛素抵抗”的后果:胰腺会过度分泌胰岛素,引起高胰岛素血症。引起交感神经兴奋造成心率加快;引起远端小动脉收缩造成血流阻力增加;会促进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增多,造成水钠潴留;会促使钙离子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使之兴奋收缩,所有的一切都会导致一个后果,就是血压上升。

而胰腺分泌胰岛素的能力有限,当发生持续的“胰岛素抵抗”后,胰腺在高负荷的工作状态下就会“累垮”,逐渐丧失分泌胰岛素的功能,人体内的血糖就会急剧上升,引起糖尿病。

三、如何应对“胰岛素抵抗”

当人出现“将军肚”之后,无论血压与血糖是否正常,“胰岛素抵抗”都已经发生了,只是在于程度的不同。所以要趁着血压受影响不大,胰腺还没被“累垮”的时候,积极应对,消除“胰岛素抵抗”。

1、控制体重:对于肥胖者,降低体重是预防疾病最有效的方式。标准的体重指数(BMI)应当在20~24之间,对于超胖者如果达到24以下较困难,可以控制在27以下。

体重指数(BMI)的计算方法:体重的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的平方。

2、增加运动量:建议有氧运动与力量锻炼同时进行,每天进行30分钟至1小时的中度强度有氧运动,不仅可以促进脂肪代谢,减轻体重,还可以增加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是对抗“胰岛素抵抗”最有效的方式。而力量锻炼可以促进肌肉增长,肌肉是“吃糖大户”,即使在休息状态,肌肉组织也在消耗大量血糖。

快步走是简单可行,安全有效的有氧运动。如果所处地区环境污染不大,建议户外运动,大步快速行走,身体出汗以略有潮湿感为宜。如果外界环境不适合运动,也可以室内跑步机练习,每次运动30分钟至1小时。力量锻炼可以做平板支撑、深蹲、俯卧撑等运动,注意量力而行,避免受伤。

3、调整饮食:控制盐摄入每天在3~6克之间,脂肪摄入每天不超过25克。可以多食蔬菜、杂粮、粗粮、水果等食物,其中富含纤维素,既能产生饱腹感,又可以减少热量摄入,还可以在肠道中吸附脂肪和胆固醇减少吸收,降低血压及血糖。

运动量大的人,可以多食用优质蛋白,如瘦肉、鱼类、豆类等,以补充运动中身体蛋白的损耗。肾功能没问题的人,可以多食用含钾高的蔬菜,或是食用含钾的低钠盐,钾离子可以对抗钠的升压作用,帮助降低血压。

4、调整心态:愤怒、忧郁、紧张、焦虑等心理状态会使人处于“应激状态”,造成交感神经张力增加,使腺体分泌增强,使人易于饥饿,从而进食更多的食物造成肥胖,有个名词叫做“压力性肥胖”说的就是这种现象。交感神经张力增加,还会使心率增加,外周小动脉收缩,血压升高。

所以多与人交流、进行户外活动,或是听音乐,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会帮助自己更好地控制血压和血糖。

综上所述,肥胖的人一定要尽早的减肥,才能更好地预防疾病。当然了,如果已经确诊为高血压和糖尿病,而且通过增加运动、调整饮食都无法控制时,就需要尽早寻求医生的帮助了。要注意的是,如果需要用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才能安全使用。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获得更多的健康知识。

“糖胖病”你听过吗?肥胖+糖尿病,危害加倍

糖尿病听多了,但糖胖病是个什么 ?没错,糖尿病大家相对熟悉,而“糖胖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却比较陌生。

“糖胖病”实际上就是肥胖2型糖尿病,也就是在患有2型糖尿病的同时伴随体重增加,是糖尿病与肥胖并存的表现。

简单的理解公式:“糖胖病”=2型糖尿病 肥胖=患有2型糖尿病的同时伴随体重增加。这个概念是20世纪70年代由由外国人Sims和他的同事提出的,它的英文名称为“diabesity”,是由糖尿病(diabetes)和肥胖(obesity)两个单词所组成。

“糖胖病”主要是用以强调肥胖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联系,代表了肥胖2型糖尿病这一特殊人群。

“糖胖病”可怕么?

随着现代生活饮食方式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的加速,2型糖尿病和肥胖的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糖胖病”成为了一种现代流行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2019年全球十大死因中糖尿病排名第9,糖尿病已进入前10名死因,自2000年以来显着增加了70%。糖尿病也是导致前10名男性死亡人数增幅最大的原因,自2000年以来增加了80%。

临床上肥胖患者易合并代谢异常性疾病,比如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高尿酸血症等,而这些代谢异常问题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心肌梗死、脑卒中、肾病等,而其中很多疾病也恰恰是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的合并症或并发症。

当肥胖 糖尿病,糖尿病病情易加重,使血糖更难控制;当肥胖 糖尿病,患者往往血压不正常且难以控制;当肥胖 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升高。

所以肥胖 糖尿病的危害,不是1 1=2,而是1 1>2!您说可怕不可怕呢?

如何判断是否得了“糖胖病”?

第一步:判断是否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

第二步:计算体重指数BMI及测量腰围。

腹型肥胖:男性腰围 ≥ 90 厘米或女性腰围 ≥ 85 厘米。(腹型肥胖不容忽视;特别注意“将军肚”的人士。)

符合以上两步者,就可以断定为:糖胖病。

中医怎么看“糖胖病”?

按照中医相关文献报道及临床经验,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分为四种类型。

01脾胃湿热型:表现为食欲强,形体壮实,面红,口臭口渴,便秘尿黄,有痤疮。

02脾虚痰湿型:表现为胃口时好时坏,舌苔白厚,大便稀溏,乏力,懒言少动。

03脾肾阳虚型:表现为腹臀部胖,浮肿,畏寒肢冷,小便多,腹泻腰酸,耳鸣。

04肝郁气滞型:表现为情绪易怒,面暗身痛,睡眠差,月经不调。

以上四种类型,唐咸玉主任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认为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更多的是脾虚痰湿兼有肝郁气滞的类型。

#家庭医生超能团##糖尿病#

导致肥胖的真凶是什么?糖or脂肪?双胞胎一人糖一人脂肪实验

我是一名国家二级运动员,也是一名健身减脂教练,专注于减脂塑形。

很多人都知道糖(碳水)与脂肪的摄入和肥胖有着很大的关系,在减肥的方法中也有“低碳饮食”和“低脂饮食”,低碳饮食类似于“生酮饮食法”,就是几乎不吃碳水,摄入大量脂肪;低脂饮食类似于“素食主义”,很少摄入脂肪,甚至不吃肉类,只摄入碳水化合物,包括主食和蔬菜水果。

而且两个方法对肥胖也有一定的成果,只是各有优缺点。那到底糖和脂肪哪个是引起肥胖的真凶呢?哪个对人体危害更大一些呢?

BBC有一项研究,七个科学家共同设计了一场为期一个月的特殊实验,对象是一对双胞胎兄弟,这对双胞胎属于同卵双胞胎,基因可以说是一样的,而且他们都是医生,体型也是相差无几,非常适合这样的实验。

一人糖一人脂肪

兄弟俩一个叫基斯(我们就简称A),他采用极端的低脂饮食,即几乎全糖(碳水)饮食;一个叫桑德(我们就简称B),他采用极端的低碳饮食,即几乎全脂肪饮食。

A的饮食,糖饮食,几乎没有动物性食物,可以吃米饭、面条、全麦面包、粗粮,还可以吃无限量的蔬菜水果。

B的饮食,脂肪饮食,相对有些油腻,包括所有肉类、蛋类和奶类,排除所有蔬菜和水果。

这项实验采用精密设备,详细记录了他们身体的各项数据,有体脂率、腰臀比、血糖指数、胆固醇、胰岛素等。

过量的糖和脂肪是否会影响大脑的运作

刚开始实验的时候,兄弟俩的体脂率还是有点高的。

在饮食计划执行了两周之后,科学家先检测了极端的饮食是否可能对大脑产生影响。双胞胎兄弟被要求当一天的股票交易员,这可以说是一项非常烧脑的工作,不仅需要记住大量的数字,还要学习买价和卖价的新语言。

执行脂肪饮食的B,由于缺乏葡萄糖,似乎限制了他大脑的养分,他在高强度的脑力工作中感觉很吃力,陷入了困境;

执行糖饮食的A,由于摄入了足量的糖(碳水),这让他在这项工作中,更具敏锐和精力,记忆力也相比平时好。

结果就是,执行脂肪饮食的B,一天头晕眼花,赚了300美元;而执行糖饮食的A,很自然轻松的赚了900美元(看到这里,小伙伴看到想说,靠,300美元已经不少了,⊙0⊙,这个实验结果只是来做比较的)。

过量的糖和脂肪是否会影响运动表现

测试完大脑,接下来科学家又对兄弟俩进行了体能测试。测试项目是1小时的单车,在测试前,A被要求吃了两块糖,B被要求吃了一小块牛油,热量相当。

在进行到45分钟的时候,研究人员对2人进行了血液样本的提取,发现A在疯狂的燃烧糖原,他的血糖指数从一开始的4.7急剧下降到2.7,而B的情况相对缓和一些,血糖指数从4.8降到了3.3。

一开始的时候两人的骑车速度相当,但是实验没多久,A就将B远远甩在了后面。原因在于人体运动需要糖原和脂肪供能,但是一开始是由糖原功能为主,脂肪需要转化才能供能。

A吃下的糖(碳水化合物)能够迅速进入血液,此时他体内的血糖浓度极高(可达7.1),能让自己有充足又快速的能量,能为疲劳的肌肉提供能量;B吃的牛油,很难在短时间内转换成糖原(血糖指数最高为5.1),因此在消耗了大部分糖原的情况下就会去动用肌肉的蛋白质,先转化为氨基酸再间接转化成能为人体直接利用的糖原。

由此可见,脂肪饮食法的人,运动表现要差于糖饮食法的人。

实验结果

一个月的实验很快就结束了,兄弟俩的体重都有所下降(说明不管是“低脂饮食”还是“低碳饮食”,都能帮助减肥)。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数据吧。

A,糖饮食,也就是低脂饮食,体重下降1kg,其中0.5kg脂肪,0.5kg肌肉;

B,脂肪饮食,也就是低碳饮食,体重下降3.5kg,其中1.5kg脂肪,2kg肌肉。

看到这个结果,大部分小伙伴会认为,吃“垃圾食品”都能减重,何乐而不为,这不挺好吗?但是事实上,掉肌肉并不会让你变得更好,这可能会让你不健康,损害身体,甚至缩短寿命。

科学家及研究人员认为:长期的高糖和高脂饮食并不会导致血糖方面的问题,并且体重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但是都会使肌肉减少,特别是高脂饮食,减少的肌肉量多,比例也高,会导致更多的健康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单一的高糖和单一的高脂都不会导致肥胖,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肥胖的人呢?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糖 脂肪=肥胖

其实,让人肥胖的不是糖(碳水化合物),不少脂肪,而是糖和脂肪的混合物。而且人们偏爱糖和脂肪的组合,因为它更加美味,更具吸引力,也有大量卡路里。

因为人们的偏爱,现在的食品很多都是糖和脂肪的加工品,比如蛋糕、饼干、薯片等,长期吃这些食物,大量盈余热量容易在体内堆积,体重随之就迅速增长了。

糖 脂肪的组合相当于一个热量炸弹,看着没有什么,实在是肥胖的真凶!

在满是美食诱惑的世界里,减肥的小伙伴必须要有足够的自律和自制力,避免摄入过多的过量美味的食物,才能保持好健康好身材。

感谢阅读,我是减肥教练小杨,有什么健身减肥的疑问,可以留言,小杨教练有问必答,希望我的分享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有更多问题关注我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