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与情绪(胖和心情有关系吗)

文章目录:

肥胖其实是情绪病!

钻研肥胖多年,我一心只想帮患者走出困境。今天,必须把肥胖背后隐藏的情绪密码揭开!

太多人深陷肥胖泥潭,四处寻找减肥良方。走进减肥机构,被各种高价方案和产品迷惑,拼命节食、大量运动,折腾得精疲力竭,体重却像坐过山车,反复反弹,身心俱疲。

其实,肥胖绝非只是热量摄入与消耗的简单数学题,它与我们内心深处的情绪变化、心理状态紧密相连,是情绪在身体上的具象化表达。就像紧绷的琴弦容易断裂,长期处于不良情绪下的身体,也会打破原本的代谢平衡。当情绪失控,身体的内分泌、神经系统都会随之紊乱,脂肪的代谢与消耗节奏被彻底打乱,不知不觉中,赘肉就悄悄缠上了身。

经多年研究,大多肥胖源于 “三种情绪症结” 与 “一场身心困局”:

焦虑:长期焦虑,身体会分泌过多皮质醇,不仅刺激食欲,还让身体偏爱在腹部堆积脂肪。焦虑的人常不自觉暴饮暴食,对高糖、高脂肪的 “安慰食物” 格外钟情。他们在压力下靠吃寻求慰藉,却不知这正一步步加重肥胖。中翳应对方法是疏肝宁心,以此缓解焦虑情绪,调节身体内分泌。

抑郁:抑郁情绪会抑制身体新陈代谢,让身体进入 “低耗能” 模式。同时,抗抑郁的副作用也可能导致体重增加。抑郁的人对生活失去热情,运动量减少,食欲异常,要么毫无胃口,要么食量猛增,这些都为肥胖埋下隐患。

压力:长期高压状态下,身体应激反应会使甲状腺功能失调,影响脂肪分解和代谢。而且,人们压力大时,常选择熬夜、酗酒等不健康的减压方式,这些不良生活方式进一步扰乱身体正常节律,让减肥难上加难 。

一场身心困局,即不良情绪与肥胖的恶性循环:一旦陷入肥胖,会因身材走样、行动不便等产生自卑、焦虑等负面情绪,进一步加重心理负担,从而陷入 “情绪不佳 - 肥胖加重 - 情绪更差” 的恶性循环。

单纯依靠节食、运动或者减肥产品很难打破这个循环。因为只要情绪问题消除,身体的代谢紊乱就无法从根本上改善。

我的建议是,重视情绪管理,学会释放压力。不妨尝试冥想、瑜伽等身心调节的运动,帮助放松身心,缓解不良情绪。同时,调整饮食结构,多吃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帮助稳定情绪。必要时,寻求专业翳师的帮助,开一些调理的方子。再配合散步、骑自行车等适当运动,增强身体代谢能力。坚持一段时间,随着情绪的改善,体重也会逐渐下降,身心都将迎来崭新的状态。

原来长胖竟是情绪问题!解锁身心减脂新秘诀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压力的增大,肥胖问题逐渐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然而,很多人在尝试各种减肥方法时,往往忽视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情绪。原来,长胖竟与情绪问题息息相关。本文将深入探讨肥胖与情绪之间的复杂关系,并解锁身心减脂的新秘诀。

**一、肥胖与情绪的相互影响**

肥胖与情绪之间存在着一种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它们相互影响,形成一个难以打破的恶性循环。首先,肥胖会对情绪产生负面影响。从生理角度来看,肥胖会增加身体的代谢负担,导致激素水平失衡。例如,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甲状腺激素不足时,人容易情绪低落、抑郁。此外,肥胖者往往面临来自社会的偏见与歧视,这种外界压力会引发焦虑、自卑等负面情绪。在社交场合中,他们可能会因为身材问题而感到尴尬、恐惧,长期处于这种心理压力下,情绪问题愈发严重。

反过来,情绪也在助推肥胖。当人处于压力、焦虑或抑郁状态时,身体会分泌皮质醇等应激激素,促使脂肪尤其是腹部脂肪堆积,增加肥胖风险。情绪化进食同样是肥胖的重要诱因。许多人在情绪低落时会选择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寻求安慰,长期过量摄入,脂肪大量堆积,体重随之增加。

**二、情绪化进食的危害**

情绪化进食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指的是在情绪波动或压力状态下,人们倾向于通过进食来寻求安慰和缓解情绪。然而,这种行为往往会导致体重增加,进而加重肥胖问题。

情绪化进食的危害不仅在于热量的摄入,更在于它破坏了人们与食物的健康关系。当人们将食物作为情绪的出口时,很容易形成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如暴饮暴食、过度摄入高热量食物等。这些习惯不仅会导致体重增加,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此外,情绪化进食还可能加重心理压力。当人们意识到自己因为情绪问题而暴饮暴食时,往往会感到内疚和自责,这进一步加重了心理压力,形成了恶性循环。

**三、解锁身心减脂新秘诀**

要打破肥胖与情绪的恶性循环,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解锁身心减脂的新秘诀。

**1. 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

首先,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是打破恶性循环的关键。肥胖者需要学会接纳自己的身体状况,避免因外界的评价和偏见而过度自卑。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身材并不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和自我接纳,可以逐渐建立自信,减少负面情绪对体重的影响。

**2. 运动与健康饮食并重**

运动和健康饮食是减脂的两大支柱。运动不仅能帮助减重,还能释放内啡肽,提升情绪。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跳绳等可以快速消耗卡路里,促进脂肪燃烧;力量训练如举重、深蹲、俯卧撑等则能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让身体在休息时也能持续燃烧脂肪。同时,坚持合理的饮食计划也至关重要。用高营养密度的食物替代空热量食物,如用85%黑巧克力代替甜品,用新鲜水果、坚果等作为健康零食。确保摄入均衡的营养,避免情绪化进食。

**3. 情绪管理与心理调适**

情绪管理是身心减脂的重要一环。当人处于压力、焦虑或抑郁状态时,身体会分泌应激激素,促使脂肪堆积。因此,学会用合理的方式释放压力至关重要。冥想、倾诉、艺术创作等都是有效的情绪管理方式。此外,培养积极的心态也很重要。每天记录一些“非体重胜利”,如爬楼梯不喘了、发现沙拉不加酱也好吃等,这些微小的心理肌肉增长能帮助人们更好地坚持减脂计划。

**4. 调整生活习惯与睡眠**

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充足的睡眠对身心减脂同样重要。充足的睡眠能帮助身体恢复,保持正常的激素水平,有助于脂肪的燃烧。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食欲增加,尤其是对高热量食物的渴望。因此,建议每晚保持7-9小时的好睡眠。此外,合理的饮食安排和生活节奏也有助于减脂。例如,早起喝一杯温水唤醒新陈代谢,合理安排早餐开启一天的能量,增加活动量提升代谢率等。

**5. 寻求专业帮助与支持**

如果肥胖与情绪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生活质量,那么寻求专业帮助和支持是非常必要的。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管理情绪,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营养师则能提供个性化的饮食建议,确保减脂过程中的营养均衡。健身教练则能指导人们制定科学的运动计划,提高减脂效果。

**四、总结与展望**

肥胖与情绪之间存在着密切而复杂的联系。要打破肥胖与情绪的恶性循环,需要从自我认知、运动饮食、情绪管理、生活习惯和专业帮助等多个方面入手。通过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接纳自己的身体状况;坚持运动与健康饮食,提升身体代谢和健康水平;学会情绪管理和心理调适,用合理的方式释放压力;调整生活习惯和睡眠,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以及寻求专业帮助和支持,人们可以逐步解锁身心减脂的新秘诀,迈向健康与快乐的生活。

展望未来,我们期待社会能给予肥胖者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减少对他们的歧视和偏见。同时,我们也希望每个人都能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肥胖与情绪问题的困扰。让我们携手共进,以更积极、更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的挑战,拥抱美好的未来。

传说中的压力型肥胖,你有吗?想减肥,改善情绪是第一步!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李彬

很多焦虑、抑郁情绪患者更容易超重或肥胖问题,通俗称“压力型肥胖”。研究显示,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与体重指数(BMI)呈正相关。而压力型肥胖患者控制好情绪更有利控制体重,且可以防止复胖。

16岁高中男生李明(化名),最近两年学业压力大,进入高中后人际关系也变得紧张,逐渐出现了睡眠问题。平日他经常熬夜,躲在被窝里玩手机,会控制不住点外卖吃夜宵,首选的往往都是高糖、油炸食品。他总觉得吃完后才能感觉到“满足和满足”,暴饮暴食不仅可以缓解自己当时的焦虑、抑郁情绪,到了白天烦躁不安、闷闷不乐的时候,奶茶、高糖咖啡还可以唤醒自己。

但这些“开心”的情绪持续时间并不久。没一会儿,又会情绪烦躁、低沉,他需要再次通过高糖、高热量饮食缓解自己的情绪,逐渐形成“不开心——吃——不开心——吃”的恶性循环。自然地,他身材也从翩翩有度,变得不敢面对镜子里的自己,最后休学在家,不愿意出门。

来到浙大精中(杭州七院)中医综合服务中心刘义主任中医师的门诊就诊时,李明已经休学两个多月,厌学情绪非常明显。

医院供图

刘义分析,情绪与体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李明的父母没有肥胖病史,而且两年前情绪、睡眠正常时,不存在体重问题,之前在综合型医院也做了肾上腺功能、甲状腺功能、胰岛素水平等检查,未使用糖皮质激素、精神科药物等,可以排除继发性肥胖。最近两年压力较大,出现了焦虑、抑郁情绪,所有焦虑、抑郁情绪是导致体重增加的关键,也称为“情绪饥饿型肥胖”。

随后,刘义医生为李明开出了治疗方案。在西药和物理治疗改善焦虑、抑郁情绪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综合服务中心两个特色治疗,一方面是通过肥胖的认知行为治疗,矫正患者体重不可恢复的负面认知,再通过饮食、运动、睡眠行为矫正,逐渐科学、规范地矫正不良行为习惯。通过每两周复诊,李明的体重、情绪逐渐改善,建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另一方面,医生通过中药调理体重问题,患者肝郁脾虚,肝郁表现为闷闷不乐,烦躁易怒,容易生气,脾虚表现为肥胖臃肿,神疲乏力,暴饮暴食后不能消化,大便偏溏,予中药疏肝解郁,健脾除湿治疗后,情绪、体重均有明显改善。

通过系列的治疗,李明目前已回学校读书。

刘义表示,压力型肥胖,即“情绪饥饿型肥胖”,需要中西医结合整合治疗,但改善焦虑、抑郁情绪是关键,该类患者通过药物、心理、行为治疗,焦虑、抑郁情绪控制后,饮食成瘾行为也可以得到好控制,经过科学、正规治疗,多数患者重新认知自己情绪问题,学会了一些缓解情绪的方法,如呼吸吐纳、正念冥想等。另外,在体重管理方面,医院中医综合服务中心近期推出的特色治疗即肥胖的认知行为治疗与中医药治疗(中药、针灸等),也可以为需要科学、正规减重的患者提供专业服务。

“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