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女孩长胖20斤,罪魁祸首竟是它!河北省儿童医院提醒
来源:河北青年报
雯雯(化名)今年13岁,
最近她的家长发现孩子体重增加,
就以为是孩子生长发育,
可突然出现的腹痛逐渐加重,
还有发热,让家长意识到不对劲,
赶紧来到河北省儿童医院就诊。
检查过后才发现,
雯雯肚子里
竟然长了个篮球那么大的畸胎瘤。
河北省儿童医院普外二科主任仲智勇提醒,
对于孩子的这些异常,
家长不能大意。
女孩“长胖”元凶是畸胎瘤
里面竟有8000毫升囊液
据雯雯家长介绍,最近孩子的体重不知不觉中长了20斤,以为是孩子生长发育期,长胖了。5天前,雯雯突然出现了上腹疼痛,并且伴有发热,随着时间的推移,疼痛逐渐加重且不可耐受,严重影响生活和学习。家长焦虑万分,带着雯雯来到了河北省儿童医院普外二科就诊。
仲智勇给孩子查体时发现,雯雯虽然比较胖,但腹部明显膨隆,摸起来有些硬,进行腹部叩诊时并没有像正常孩子一样传来“咚咚咚”像敲鼓的声音,而是一种浊音。
经过仔细查体,仲智勇判断雯雯的肚子里长了一个巨大的囊肿,立即开具腹部超声。腹部超声结果显示,孩子的盆腔有一巨大的囊性病变,大小约35×33×18厘米,存在畸胎瘤和系膜囊肿的可能,需尽快行手术切除。
“孩子的肚子里有个篮球一样大的肿瘤,那得取出来吧?得留多大一个疤啊?会不会影响以后生育啊?”家长心急如焚。
经过普外二科手术团队与手麻科联手协作,手术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共抽吸出囊液8000毫升,并成功保留了患侧的卵巢。
术后第10天,雯雯痊愈出院。术后病理回报:右侧卵巢成熟型畸胎瘤。仲智勇叮嘱家长注意定期复查,后随访了解到雯雯目前已经恢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
畸胎瘤有恶性的可能,不可大意
“畸胎瘤是一种来源于原始胚层的胚细胞异常发育不同组合形成的胚胎性肿瘤,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实体肿瘤。”
仲智勇表示,好发部位为骶尾部、腹膜后、纵隔、卵巢、睾丸。约80%为良性,20%为恶性,可能是实体肿瘤,或以囊性为主,或囊实性混合性肿瘤。
而且,卵巢畸胎瘤一旦形成,很难通过吃药、打针消掉,要结合畸胎瘤的具体情况考虑是否通过手术摘除。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为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的首选治疗方法。对于年轻有生育要求的女性,医生也会考虑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谨记术后要定期复查,以防复发。
仲智勇主任提醒广大家长朋友们,畸胎瘤虽然良性概率较大,但也不能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若发现自家孩子身体上出现一些不明原因的肿物,务必带孩子及时就医,避免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一些不可挽回的伤害。
文/河北青年报记者王珊
图/河北省儿童医院
00后胖小伙“肥宅水”不离手,半个月掉了20多斤,一查竟是因为……
橙柿互动 记者 吴双 通讯员 吴玲珑
血糖爆表,还喝甜味饮料!
23岁的00后小伙小朱拎着一罐芬达出现在浙江医院三墩院区内分泌科病房,表示自己要办住院,让医生震惊不已。
半个月
00后胖小伙瘦了20多斤
小朱体型偏胖,过去一两个月间,因为天气炎热,他差不多每天都要喝四五升水或饮料,但体重半个月减掉了20多斤。
会不会是糖尿病?朋友提醒他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就是“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少),小朱不敢懈怠,到医院一查:空腹血糖43mmol/L(正常值3.9~6.1mmol/L,大于等于7mmol/L为糖尿病),果然“中招”。
小朱很听劝,当机立断表示愿意住院接受胰岛素治疗,但是他到病房报到的场景却让医生震惊到了:血糖高成这样,居然还喝甜饮料!
如此“酸碱中和”
让人啼笑皆非
小朱记得门诊医生说过,血糖这么高,可能会导致酮症酸中毒,吓得他赶紧上网搜索该怎么办,没想到竟然查到“碳酸饮料里含有碳酸氢钠(小苏打),是碱性的”,于是他买了一瓶碳酸饮料喝了起来,心想这样刚好能中和一下。
浙江医院内分泌科史蕾医师强调,碳酸饮料主要由水、糖、二氧化碳、色素、香精和防腐剂等成分组成,其中,糖是碳酸饮料的主要热量来源,过多的糖分摄入只会导致糖尿病患者病情恶化。
至于小朱原本认为的“酸碱中和”论调,也是错误的。作为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之一的酮症酸中毒(DKA),是指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不足和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的情况下,出现的高血糖、高血酮、酮尿、脱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等病理改变的候群症。“人体内的酸碱平衡是由体液和血液决定的,不大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更不会因为吃点碱性或酸性的食物就改变。”史蕾说。
浙江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阮园副主任医师介绍,2型糖尿病目前仍不能治愈,但近年来的研究观点表明,有些2型糖尿病是可以逆转的。这种逆转的本质是患者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的恢复,逆转治疗的目的往往是脱离口服降糖药等,即“无药缓解”。临床中,像小朱这样新诊断或病程较短,胰岛功能未严重损伤,超重甚至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逆转概率比较高。
经过住院治疗后,小朱出院后两周就顺利地脱离了胰岛素的治疗,单独服用比较简单的口服药物,目前血糖控制良好。专家们对他的后续情况表示乐观。此前就有类似小朱这样的患者,出院后半年血糖持续好转,出院一年血糖持续稳定正常范围后停药,达到了“无药缓解”的糖尿病逆转阶段。
但是临床中也不乏一些年轻患者,逆转后就以为万事大吉,不仅不积极监测血糖,也没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血糖指数又回到了起点。
管住嘴
糖友可以这样选择饮品
血糖高的人群需要“管住嘴”,那么问题来了:哪些饮品是可以选择的?哪些是馋得不行也要放弃的?
最佳饮料
对于血糖高的朋友,最佳饮料是白开水,每天喝水要喝足,饮水1.5~2升。如果是合并痛风的糖友,每天的饮水量要达到2升以上。如果出现心脏、肾脏损伤的糖友,喝水量要遵医嘱。
另外,白开水、矿泉水、纯净水其实在营养上没太大区别,对糖尿病治疗也没有特别的好处。至于近两年火爆的苏打水,实际上是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的水溶液,也叫弱碱性水,可以适量喝,但要注意其中是否添加了浓缩柠檬汁、食品添加剂、食用香精等。
可以喝
1.纯牛奶:牛奶是低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对糖友们控制血糖、补充优质蛋白有好处,推荐每天喝1杯(约300ml),建议选择低脂或者脱脂奶。
2.茶水:糖尿病患者可以安心享用茶水。茶叶中的糖分含量非常低,同时它还能满足身体对水分的需求。糖尿病患者经常饮茶不仅可以补充水分,还有助于调节人体代谢。但需注意的是,睡前不宜饮用浓茶,以免影响睡眠。
3.咖啡:咖啡是快节奏生活中越来越受年轻人喜欢的一种饮品,平时适当喝些可以起到提神作用。不过糖尿病患者喝咖啡要选择无糖浆和无奶油的咖啡,如黑咖啡、美式等。而且不建议喝过浓咖啡,一般每天不超过2杯,摄入过多过浓的咖啡会导致患者交感神经兴奋,肠道消化吸收也会增快,可能会因此出现心慌、饥饿等情况。
不推荐喝
1.蜂蜜水:蜂蜜升高血糖的幅度比较大,属于高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对血糖的影响和米饭、馒头差不多,因此要少喝蜂蜜,如果一定要喝,一次不要喝太多,冲泡蜂蜜水也别泡太浓。
2.果汁:水果榨成果汁,损失了大量的膳食纤维,而膳食纤维可以发挥控制餐后血糖的作用。通过粉碎压榨,水果里的糖类从细胞内释放出来,使我们更容易消化吸收,血糖升得更快。因此如果血糖控制得好,可以限量吃水果,但是要避免喝果汁。
3.碳酸饮料:如果真想喝点,推荐选择低热量,或者零热量的,尝一两口解馋就行。
4.无糖饮料:虽然无糖饮料中将葡萄糖换成了代糖,不会导致患者血糖过度升高,但是这些添加剂、甜味剂的长期摄入,可能会增加患者对饮料的欲望,出现体重增加,加重胰岛素抵抗。
5.酒:不管是什么酒,都不利于长期血糖控制,还会使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风险增加。此外,酒精还容易诱发低血糖,糖友应特别注意避免空腹饮酒。
责任编辑:俞茜茜
审核:徐芳 冯云浓
诊室病例|二十岁出头,血压飙到两百多
这届年轻人已经不只是脱发、干眼症了,连血压也飙得一个比一个高。记者获悉,近期南京江北医院就接连收治了几例年轻的高血压患者。
图源 视觉中国
近日,21岁的王先生(化名)因流鼻血来南京江北医院急诊就诊,一测血压,竟然高达220/110mmHg(正常成年人的收缩压在90-139毫米汞柱之间,舒张压在60-89毫米汞柱之间)。
原来早在3个月前他就在体检中得知血压200/100mmHg,但日常生活中,他没有任何不适症状,所以一直未予重视。
此次流鼻血就是血压高引起的并发症,入院后,王先生被心血管内科收治住院。经过了解,王先生长期熬夜、工作压力大,生活作息也不规律,这些都是发生高血压的诱因。
经过一周住院期间药物治疗,现血压可维持在正常范围,未再出现鼻出血及其他并发症。在医护人员的科普下,王先生出院时,再三表示以后尽量调整生活作息,关注血压变化。
病例二:23岁小伙工作太忙头昏心慌
23岁的李先生(化名)由于工作原因,经常作息不规律,睡眠欠佳,头昏、心慌的症状越来越明显。
一周前由于头昏、心慌的症状越来越明显,赶紧来到南京江北医院急诊就诊,当时测量血压为177/122mmHg,服药后,症状较前缓解,便自行回家。
没过几天再次出现头昏、心慌伴乏力,便再次来到该院急诊就诊,血压达到177/93mmHg,急诊医师详细地询问了吴先生的家族病史后,考虑高血压可能是家族遗传史所致。
急诊医生向李先生详细解释了高血压的危害及其并发症,建议他住院观察后进一步治疗。
李先生听了医生对病情的分析后,便赶忙办理了住院手续。经过5天的药物调整,他的血压降至正常范围,也未出现头昏、心慌等不适症状,便出院了。
【一问医答】
Q:血压多高算高?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高血压常与肥胖者及老年人“相伴”,但现在它却盯上年轻人了。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经年累月,不断进展,悄无声息,很多人在未察觉的时候就已经得了高血压。
心血管内科夏思良主任介绍,如果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就称为高血压。
我国成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1B)。收缩压130~139 mmHg和(或)舒张压80~89 mmHg的血压水平为高血压前期(1B)。
Q:高血压有什么危害?
1、心脏病和心血管疾病
长期高血压会增加心脏负担,导致心肌肥厚和心血管病变,最终可能引发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冠心病和心律失常等疾病。
2、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会导致脑部血管病变,增加中风(脑卒中)的风险。脑卒中是一种脑血管意外,可导致脑组织缺血或出血,引发认知障碍、偏瘫、失语等后果。
3、肾脏疾病
高血压会损害肾脏的小血管,引起肾小球硬化、肾功能不全甚至慢性肾脏病。严重情况下,可能需要肾脏透析或移植来维持生命。
4、眼部疾病
长期高血压可能损害视网膜血管,导致视网膜病变(如视网膜动脉阻塞、视网膜出血),最终可能导致视力丧失。
5、外周血管疾病
高血压可能导致外周血管病变,影响血液循环,增加动脉硬化、主动脉夹层、周围血管疾病的风险。
6、猝死
原因可能有心脏大血管破裂,如主动脉夹层,或者突发急性脑出血。
Q:哪些方式可以控制血压?
生活方式干预很重要,但是许多人却不重视。这些措施对于降低血压和降低心血管疾病等危险因素有效。
1、限盐
①每人每天摄入盐不超过5g(普通啤酒瓶盖去垫后一平盖相当于5g);②尽量避免进食高盐食物和调味品,如咸菜、腌菜、腌肉等;③肾功能良好可用富钾低钠盐代替普通钠盐。
2、运动常见的有慢走、慢跑、骑自行车、广场舞、广播体操。建议每周至少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最好选择血压水平较前的时间段进行锻炼。
3、推荐的食物
①富含钾、钙、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新鲜蔬菜、水果、土豆、蘑菇等;②食用植物油;③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燕麦、薯类、粗粮、杂粮等;④富含优质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无脂奶粉、鸡蛋清、鱼类、去皮禽肉、瘦肉、豆制品等。鱼类蛋白是优质蛋白,鱼油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应多吃鱼类。
不用或少用的食物①高钠食物:咸菜、榨菜、咸鱼、咸肉、腌制食品、烟熏食品、火腿、含钠高的调味料酱料等;②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动物内脏、肥肉、禽皮、蛋黄、鱼子、油炸食品;③高反式脂肪酸食物:人造奶油、富含氢化油、起酥油的糕点和方便食品等;④糖类、辛辣刺激的调味品、浓咖啡、浓茶等。
Q:血压应该如何正确测量?
坐位安静休息至少5分钟后,测量上臂血压,上臂应置于心脏水平。
推荐使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不建议使用水银血压计。
测量血压时应相隔30-60秒重复测量,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如收缩压或舒张压的2次读数相差10mmHg 以上,应再次测量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
血压波动或调整药物后应连续监测3-5天,每天测3个时间点,待血压平稳后可1-2周测一次。
推荐测量血压频率:每日晨起、下午17:00左右、晚上睡前,各测量一次。不舒服时随时测。
通讯员 肖雪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吕彦霖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