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肥胖也许是喝水喝出来的
国医大师路志正在谈到肥胖与生活饮食的关系时指出,很多肥胖的人常抱怨说,我其实吃得很少,一直在减肥,主食都没怎么吃,但还是一直长肉,甚至自嘲说“我是喝水也长肉”。其实肥胖和喝水还真有关系,很多人的肥胖就是喝水喝出来的。
一个人的高矮肥瘦,当然有遗传的因素,有些人的肥胖就是遗传的。也有一部分是因为吃肉,吃冷饮吃出来的。现在很多人都说自己运动少所以肥胖,其实不仅仅是运动少的原因,更重要的还是饮水的方法,以及人体内水液代谢是否正常。
现代人工作紧张,喝水的时候往往喝凉水,一口气喝一大杯。或者就干脆喝冷饮,如冰啤酒、冰可乐,还有就是吃冰激凌之类的甜品。喝了冰冷的东西以后,胃黏膜和血管马上就收缩,整个脾胃的运化功能就下降了。
脾主运化水湿,是水液代谢的枢纽。脾的运化是依靠脾阳的动力,把水分气化。这就是中医所说的“脾为阴土,得阳始运;胃为阳土,得阴自安”,阴阳互根,相辅相成的机理。冰冷的东西一下子倒进火热的胃里面,就是暴伤脾阳的做法,就像用一桶冰水直接把内燃机浇熄火一样。
一旦脾阳不足,气虚不能运化水液,就会产生痰浊,全身的水液代谢速度就都变慢了。水喝进去的多,排出去的少,停留在体内,身体就胖起来了,但实际上是细胞间液的水分增加了。
脾虚湿困的人,肥胖也是虚胖,不是因为吃主食吃胖的,是因为饮水的方法不对。所以胖人应该少吃凉的东西,少用空调,喝水喝慢一点,就跟下毛毛雨一样,一会下一点,那是最好的。
如果暴饮过量,超过脾的运化代谢能力,就会造成水液在体内的潴留。只要人体的水液代谢正常了,每天喝的水和每天排出的水能够平衡,就不至于忽然发胖了。
湿是全身的水液代谢失衡,就像有些地方下暴雨成灾,而人体内湿气过重,则阻滞气血运行,若湿滞肌肤,使之得不到滋养,手肘部位的皮肤就会干燥、增厚、瘙痒。这就是由于水分到不了该到的地方。通过服用疏风去湿,通经活络的药物,手肘部位的皮肤继而变得滋润了。
脾虚湿困的人口中黏腻,口干不欲饮,小便较少,舌体胖,舌头质淡苔腻。女性还可能伴有白带增多的症状,认为有炎症到医院去检查,使用消炎药后病情仍反复不愈。(禹建)
让你水肿的“元凶” 可能正挂着你家墙上
盛夏季节
一觉起来,脸变这样
↓↓
妈呀,"胖"了一大圈
……
还有眼睛、手、脚、大腿
通通“一个抵俩”!
你以为,汗流得多就不会水肿了?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的何青峰医生告诉你——小心,酷暑时节,最易水肿!
1夏季水肿的两个原因
要搞明白原因,首先得知道水在身体里是如何循环的:
(人体水循环图)
水从消化道进入人体,经过脾胃的蕴化,需要的部分被吸收,不需要的部分从汗液、大便、小便三个渠道排泄出去。
因此,造成水肿有两个原因——
内因
夏季时,人体阳气不足,因此脏腑的动力不足,三大排泄渠道“萎靡不振”,不能及时把体内的“废水”排出去,多余的水在身体经络器官间游走,造成水肿。
何医生说,水肿一般发生在下午以后,就是因为上午阳气最盛,从中午开始阳气开始衰减,到了晚上,人体从自然界得到的阳气补充降至最低,因此,这一时段容易出现水肿。外因
夏季人们贪凉,爱食冷饮冰品,常吹空调,这些都容易造成水肿。
空调
在空调房里,人体表的毛孔呈闭合状态,体内的汗排不出去,还容易把空调的冷气和湿气吸收进来,加剧湿气的聚集。
生冷食品到了夏季,本来胃肠就比较脆弱、消化吸收功能差,此时吃生冷食物,不仅直接增加了寒湿摄入,还刺激消化器官造成损伤,使更多水湿残留在体内。
何医生说,古语说“夏吃姜”,就是为了补充胃肠的阳气,增强脾胃功能,现代人反其道而行之,大量吃冰品喝冷饮,导致体内寒湿气加重,不仅水肿,还四肢乏力、胃口极差。
因此,夏季排水的关键,是补充体内阳气,增加五脏六腑的动力,最终让三大排水系统高效的将废水排出去。
2不同的水肿部位有不同的问题
水肿,会导致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临床特征。
不同部位水肿,显示出身体的不同器官可能有问题:四肢水肿→ 脾阳虚下肢水肿→ 肾阳虚面部水肿→ 外感风邪、受外寒,膀胱经、胃经或胆经不畅全身水肿型肥胖→ 阳气不足,代谢循环差,脏腑运化水气慢3如何“内外兼修”消水肿水肿,是因感受外邪,饮食失调,或劳倦过度等,使肺失宣降通调,脾失健运,肾失开合,膀胱气化失常。
因此,消除水肿,一是防止外邪入侵,二是调理脾胃。
防外邪入侵
尝试少吹空调,少吃生冷食物,如从冰箱拿出来的酸奶水果,偶尔吃一次也控制在100g以内,这样可减少外邪入侵的机率。
去正规的中医院或中医诊所做拔罐、刮痧,从外至内排出多余湿气,用外力将外邪驱除。
内里调节脾胃
何医生推荐了两款“家庭消水肿靓汤”,简单易学,可补充脾胃阳气,排除多余湿气。
1、红糖生姜水 葱白
红糖和生姜加水慢慢炖,出锅之前加入葱白,再煮几分钟即可。
2、红豆薏米水
红豆和薏米加水煮,煮至汤变成淡红色,红豆和薏米软烂即可。
这两款汤在夏季都可以当茶喝,根据自身水肿程度,增减饮用量。
最后,何医生强调,以上方法只适用于偶发性水肿患者,即偶尔出现一次水肿的人可以通过改变生活习惯来调节体内湿气。如果水肿频发,甚至于天天水肿的人,应该到中医内科或西医肾病科或内分泌科寻求专业帮助,还可以找老中医查查体质,让医生根据体质为其进行专门的调理。
你的肥胖也许是喝水喝出来的
国医大师路志正在谈到肥胖与生活饮食的关系时指出,很多肥胖的人常抱怨说,我其实吃得很少,一直在减肥,主食都没怎么吃,但还是一直长肉,甚至自嘲说“我是喝水也长肉”。其实,肥胖和喝水还真有关系,很多人的肥胖就是喝水喝出来的。
一个人的高矮肥瘦,当然有遗传的因素,有些人的肥胖就是遗传的。也有一部分是因为吃肉、吃冷饮吃出来的。现在很多人都说自己运动少所以肥胖,其实不仅仅是运动少的原因,更重要的还是饮水的方法,以及人体内水液代谢是否正常。现代人工作紧张,喝水的时候往往喝凉水,一口气喝一大杯;或者就干脆喝冷饮,如冰啤酒、冰可乐,还有就是吃冰激凌之类的甜品。喝了冰冷的东西以后,胃黏膜和血管马上就收缩,整个脾胃的运化功能就下降了。
脾主运化水湿,是水液代谢的枢纽。脾的运化是依靠脾阳的动力,把水分气化。这就是中医所说的“脾为阴土,得阳始运;胃为阳土,得阴自安”,阴阳互根,相辅相成的机理。冰冷的东西一下子倒进火热的胃里面,就是暴伤脾阳的做法,就像用一桶冰水直接把内燃机浇熄火一样。一旦脾阳不足,气虚不能运化水液,就会产生痰浊,全身的水液代谢速度就都变慢了。
水喝进去的多,排出去的少,停留在体内,身体就胖起来,但实际上是细胞间液的水分增加了。
脾虚湿困的人,肥胖也是虚胖,不是因为吃主食吃胖的,是因为饮水的方法不对。所以胖人应该少吃凉的东西,少用空调,喝水喝慢一点,就跟下毛毛雨一样,一会下一点,那是最好的。如果暴饮过量,超过脾的运化代谢能力,就会造成水液在体内的潴留。只要人体的水液代谢正常,每天喝的水和每天排出的水能够平衡,就不至于忽然发胖。
湿是全身的水液代谢失衡,就像有些地方下暴雨成灾,而人体内湿气过重,则阻滞气血运行,若湿滞肌肤,使之得不到滋养,手肘部位的皮肤就会干燥、增厚、瘙痒。这就是由于水分到不了该到的地方。通过服用疏风去湿、通经活络的药物,手肘部位的皮肤就能变得滋润。
脾虚湿困的人口中黏腻,口干不欲饮,小便较少,舌体胖,舌头质淡苔腻。女性还可能伴有白带增多的症状,认为有炎症到医院去检查,使用消炎药后病情仍反复不愈。
本文来自《家庭医药·快乐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