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对肥胖(胆结石对肥胖的危害)

文章目录:

肝胆结石,为何好发于胖阿姨

在医院肝胆外科门诊,肝胆结石是常见病、多发病,患者中常常以胖阿姨多见。这些女性患者的特点多为:中老年、肥胖、偏爱甜食与肉食。这是为何?

激素水平是个问题

肝胆结石好发于女性,这是因为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高,影响肝内葡萄糖醛酸胆红素的合成,使得非结合胆红素增高,雌激素影响胆囊排空,引起胆汁淤积,极易形成结石。尤其是绝经后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的女性,胆结石发病率明显增高。

体重超标者多

体重超标的肥胖人士也是肝胆结石的高危因素。有研究表明,体重超过正常标准15%,胆结石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肥胖者大多存在脂肪和胆固醇摄入过多,加上肥胖者不爱运动,易形成结石。

还不好好吃早餐

经常不吃早餐,是胆结石的易患因素,常不吃早餐会使胆酸含量减少,胆汁浓缩变稠,形成结石。另外爱吃肉和甜食也是肝胆结石的易患因素。脂肪和胆固醇摄入过多,容易形成胆固醇结石,偏爱吃甜食促进胰岛素分泌,加速胆固醇沉积。

肝硬化,结石发生率高

此外,肝硬化患者胆结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主要原因是患者体内对雌激素灭活功能减低,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较高,引起胆囊收缩功能减低、胆囊排空不畅促进结石形成。

肝胆结石要注意什么

作者:马帅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

郭树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中国科协中华医学会医学科普传播专家团团长

中华医学会科普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分会委会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媒体联盟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会科普分会主任委员

小编:马帅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系微信公众号“中华医学科普平台”独家用稿,

转载前请先与我们取得联系,

欢迎您给中华医学科普平台投稿:

zgyxkp@163.com

并转发我们的作品

您可以直接留言与我们取得联系。

为什么肥胖人群更容易患上胆结石?这3种生活坏习惯,你占几条

胆结石是大家都熟悉的疾病,据调查发现,很多人都是在体检过程中发现的,但因为每位患者患病类型不一样,有人疼痛,有人几乎没有感觉。

在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是胆囊结石,它发生在胆管、胆囊内部,患者不适感较为明显,如胆绞痛、上腹部疼痛,因症状和胃病相似还容易被误解。可不足以让人忽视的是,在成年人发病率中可以占到10%以上,女性要高于男性,尤其是肥胖人群更易患上胆结石。

肥胖人群,偏爱吃高胆固醇食物:

胆囊功能为储存胆汁,随着人们大量进食高胆固醇食物,肝脏分解胆汁的压力增大,一旦无法从胆囊排出,剩余胆固醇长期积攒在胆囊内,久而久之增加结石的危险。

尤其是处于更年期的女性,随着家庭条件的改变、机体雌激素变化、心情管理不佳等, 其他地方的肥胖还会慢慢转化到腹部,食物消化还会更加困难。

整体上来看,都对大家预防胆结石不利。和高胆固醇食物相比,建议大家吃清淡饮食,当然不是不吃肉,而是少盐少油的做法,让胆囊顺利完成使命,才是减少多种疾病的做法。

肥胖人群,基础代谢率相对较慢:

肥胖是百病之源,随着大量进食碳水化合物食物,体内脂肪的不断积累,不仅会影响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还容易导致基础代谢率变慢,造成每次运动都成了负担。

而一旦人的代谢出现问题,随着体型变化,或者是年龄增长等原因,胆汁所含有的物质多少也会发生改变。如果脂肪、胆固醇长期在胆囊内累积,最终诱发结石。

此外,经过研究发现,肥胖也是肥胖症,有这种情况的人群更容易患上二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高尿酸血症。

肥胖人群,更喜欢吃甜点:

甜点中少不了大量糖分,而它也是吸引人的地方,越吃越可以促进大脑神经元多巴胺的分泌。可当你每天吃糖量都超过健康标准50g,同样会改变胆汁成分比例,日积月累,胆囊内便容易形成结石。

所以,对于外面的甜点,以及自制烤面包、饼干,都建议大家少吃,想要饱腹大可以用新鲜蔬菜水果、奶制品代替,都能减轻胆囊负担。

各位朋友,你都知道哪些可以诱发胆结石的坏习惯?不妨在下方评论中留言,分享给我们的营养师。

肥胖的人更容易得胆结石吗?

胆结石又称胆石症,是指胆道系统包括胆囊或胆管内发生结石的疾病。结石在胆囊内形成后,可刺激胆囊黏膜,不仅可引起胆囊的慢性炎症,而且当结石嵌顿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后,还可以引起继发感染,导致胆囊的急性炎症。那么,胆结石的高发人群有哪些?是不是肥胖的人更容易患胆结石?一起来看专家怎么说。

“肥胖人群患胆结石的概率是普通人的3到4倍。”重庆北大阳光医院胆囊外科主任密雷介绍,但体重下降过快,也容易患胆结石。因为体重突然大幅度下降,会让胆汁分泌紊乱,增加胆结石发病风险。糖尿病、糖耐量异常也可能诱发胆固醇结石,糖尿病患者合并胆结石是正常人的2到3倍。

另外,女性患胆结石的几率也大于男性。这是因为雌激素可以使胆囊的收缩功能下降,促进胆固醇增高,多种因素下使得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还需注意的是,年龄越大,患胆结石风险越大。60-69岁,发病率为38.6%,而80岁的人群,发病率则可达到53.3%。

胆结石有什么症状呢?密雷表示,一提起胆结石,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疼。其实疼只是胆结石比较典型的症状,医学上叫胆绞痛,经常发生在饭后,右上腹出现剧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症状?是因为在进食后,尤其是高蛋白、高脂肪饮食后,胆囊努力排出胆汁,但是结石卡在了胆囊开口的地方,造成胆囊内压力突然增加,发生疼痛。

除此之外,胆结石还有很多其他的症状,如肚子胀、说不清位置的轻度腹痛,尤其在进食油腻的食物后更明显。

“胆结石症状要区别于胃痛。因为症状表现不典型,很多人就以为是胃病。胆结石一般在饭后更易引发疼痛,并且夜间发痛比较多。和胃病相比,按压腹部,疼痛不能缓解反而加重。当然,还有部分人的胆结石没有任何症状,这就需要我们定期体检,一旦发现有问题立即就医。”

密雷提醒:减少高脂饮食,适当吃素是可以减少胆结石的发生几率的,但如果吃得太素,完全不吃肉,反而可能增加胆结石发生风险。因为胆汁分泌主要是为了帮助消化脂肪,如果长期吃素,会使胆囊内胆汁过分浓缩瘀积,从而诱发胆结石。(重庆北大阳光医院 供稿)

(注:此文属于人民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